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9 ,大小:125.75KB ,
资源ID:44588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58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超全笔记第三卷.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超全笔记第三卷.docx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超全笔记第三卷中 国古代 文 学 史笔记(第三卷)第五编宋 代 文 学绪 论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一.古文运动。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二.诗歌。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三.词达到巅峰。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

2、,积极著书弘己斥人。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三)宋代。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认同“文以贯道”思想;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

3、”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XX首次出现。(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如白鹿洞书院等。(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五.宋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社会。(一)宋文学作品,尤其被视为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主题。(二)继承

4、杜甫、白居易等传统,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虽缺少名篇,但普遍程度高。(三)社会政治功能加强使宋诗文具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负面影响是严肃有馀、灵动不足,有时还因过于注重社会性而削弱个体抒情意味。六.上述历史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另一个影响诗文中议论成分加强。(一)奏议文总数多,单篇奏议篇幅扩展。(二)不宜说理的题材如亭台记类,也多有议论。(三)影响:1.大量出现在诗歌中,会削弱诗歌抒情功能,如理学家诗歌往往变成押韵语录;2.适度议论为诗歌开辟新题材范围和美学境界,如王安石咏史诗和苏轼哲理诗;3.宋诗所以有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强是重要因素。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内忧

5、外患的局面和忧患意识,影响:一.少歌功颂德,多反映现实;二.表达个人抱负时拘谨收敛。三.爱国主题的高扬。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一.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对宋人文化性的格影响:(一)整合传统处世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挤。(二)采取新型生活态度:1.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强,结盟结党得到普遍认同。2.认为个人努力和贡献是传统或阶层中一部分,应受到理性和道德制约。3.个体意识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二.审美情趣转变。(一)佛教:1.禅宗是中国化、世俗化的佛教宗派,尤其慧能创南宗禅,经南岳、青原一二传后,更将禅味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随缘任

6、运的人生哲学;2.以内心顿悟和超越为宗旨,轻视甚至否定行善、诵经等外部功德。(二)儒学。弘扬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结合的传统,更重视内心道德修养。(三)认为雅俗之辨应该注重大节而非小节,应体现在内心而非外表。(四)审美态度世俗化;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主体是否具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高雅还是凡俗。三.审美情趣转变促成宋文学转向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一.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二.宋朝财政措施是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使纵情享乐之风盛行。三.宋文人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的人生态度

7、: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用词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诗文述志,词娱情。四.词是宋代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社会对词作的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和发展。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 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 风格的变化古文的普及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题材向日常生活倾 斜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辽金诗文的成就一.宋文:(一)吸取唐古文经验教训,欧阳修等人既采取古文作为主要文体,又反对追求古奥而造成的险怪艰涩。(二)散文文体的多样化趋势。1.欧、苏等的古文注意吸收

8、骈文在辞采、声调等的长处,构筑古文节奏韵律之美;2.借鉴古文手法,对骈文改造,创造出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3.出现独具一格的笔记文,长短不拘,轻松活泼,是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三)功能:1.散文具议论、叙事、抒情3种主要功能。宋散文中这些功能更完善,且融为一体,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2.欧、苏为代表的作家更注意三种功能融合,加强散文的抒情性质与文学意味。如欧阳修史论在议论中渗入强烈的感情色彩,苏轼的亭台记把叙事与议论结合。(四)风格丰富多采。1.整体倾向平易畅达、简洁明快,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境界。2.朝着更加自然、文从字顺、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二.宋诗是唐诗

9、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并采用俗字俚语,这种趋势始自杜甫,中唐韩、白、孟、贾及晚唐皮、罗隐等有所发展。(二)诗中发议论始自杜、韩,晚唐杜、李诗中屡见不鲜,宋后成为普遍风气。(三)宋人对唐诗最初学习模仿。之后创新:1.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料,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2.抒情主人公更多是普通人。3.平易近人但缺乏唐诗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采。(四)宋诗创新以唐诗为参照对象。梅尧臣平淡,王安石精致,苏轼畅达,黄庭坚瘦硬,陈师道朴拙,杨万里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整体性风格平淡为美。“平淡”是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五)唐宋诗差异。1.严羽

10、批评宋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辨)。2.近代:“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或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3.宋诗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温和内敛,不如唐诗热烈、外扬;4.宋诗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色泽丰美;5.宋诗长处在于思理,是对生活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三.宋词。(一)地位提高,逐渐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二)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三)总体成就:1.完成了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最常用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词的过片、句读、字声等方面建立了严格规

11、范。2.题材和风格。开拓表现领域:晚唐五代词多风格柔婉的艳词,宋词人继承并改造之,创作出大量抒情意味更浓的爱情词;经苏、辛等人努力,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3.艺术风格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竞。第一章 宋初文学太祖、太宗、真宗及仁宗初是“宋初”,此时文学沿续五代文风同时呈现出新气象。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一.五代十国入宋的如李昉、陶谷原是后周词臣,徐铉、刁衎是南唐词臣,入宋后散文多为骈体,风格浮艳。二.王禹偁。(一)思想。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人民命运。文集题小畜集,表示“兼济天下”之志。(二)不满晚唐五代浮糜文风,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如黄州新

12、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堪称欧苏散文先导;议论文待漏院记,叙事文唐河店妪传等。三.理论上的复古主张。(一)柳开。1.应责:“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主张道统文统合一。2.把文看作明道的工具,并因此反对文体华艳:“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上王学士第三书)。3.过于强调道而忽视文采;而所说的“道”又仅仅是“圣贤之道”,因而易使文学沦为道统附庸;加上为人粗豪狂诞,文章艰涩难读,因而实际影响不大。(二)穆修等倡导韩、柳古文;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专录古文。

13、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一.宋末方回:“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送罗寿可诗序)。(一)“白体”诗人。1.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诗人,代表有李昉、徐铉等。2.宋初朝廷优待文臣,提倡诗赋酬唱,馆阁之臣酬唱成风,且编成许多唱酬诗集,如李昉、李至二李唱和集,李昉等禁林宴会集、徐铉等翰林酬唱集等。3.诗歌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仅仅模仿白诗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二.王禹偁。(一)被看作白体诗人,但与李昉、徐铉等同中有异。虽多闲适的唱和诗,但更重视讽谕诗,尤其谪居商州时,自觉学习白新乐府诗精神,多写反映现实、忧国忧民

14、情怀的诗篇,如感流亡对他人同情与自己身世之感结合。(二)闲适唱和诗多作于早年,后对此自省。之后学杜,对杜诗的借鉴导致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如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三)王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初步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清吴之振“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一.“晚唐体”诗人群体之一贾姚派。(一)宋初模仿贾姚诗风的诗人,因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故名“晚唐体”。(二)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僧人,以惠崇成就较突出。(三)继承贾姚反复推敲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

15、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因此颇多精警的断句,如“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惠崇池上鹭分赋得明字)等,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完整。(四)内容单调贫乏。二.“晚唐体”诗人群体之二隐逸诗派。(一)代表: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林逋最有名。(二)作风稍异于九僧,模仿贾字斟句酌,也颇有白诗平易流畅倾向,表现生活内容较“九僧”诗稍为充实。(三)林逋诗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如秋日西湖闲泛;山园小梅二“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可见风格比较丰富,对贾姚诗风藩篱有所突破。三.寇准诗绝少功业内容,喜写山林之思

16、,含思凄惋。如春日登楼怀归。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西昆体酬和集的成书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的盛行 西昆体衰微的原因一.基本知识。(一)以西昆酬唱集得名。真宗景德2年(1005),杨亿等奉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大中祥符6年(1013)成书,诏题作册府元龟。(二)参编18人,如钱惟演、刘筠等是著名诗人。(三)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唱酬之作编成一集。由于唱酬活动主要在皇家图书馆秘阁中进行,杨亿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昆仑之西群玉之山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四)共收录17位诗人247首诗:杨亿、刘筠、钱惟演、刁衎、陈越、李维、李宗谔、刘 、丁谓、任随、张咏、钱惟济、舒雅、晁迥

17、、崔遵度、薛映、刘秉。二.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一)反映社会现实等内容充实之作,如狱多重囚、民牛多疫死等描写民瘼;书怀寄刘五直抒胸臆。(二)影响最大的是唱酬作品西昆酬唱集。1.杨亿西昆酬唱集序:写诗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这种观点指导下,题材范围比较狭隘。2.全集70个诗题中的3类题材:(1)怀古咏史。如始皇、汉武、明皇等。(2)咏物。如鹤、梨、柳絮、萤、泪等。(3)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如直夜、夜燕、别墅等。(4)偶有闺情题材,如无题、阙题等。后人责备“淫靡”,不合事实。(三)内容上有成绩的,如刘筠汉武。但总体看,思想内容较贫乏,与

18、时代、社会没有密切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四)艺术特征。1.最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大多师法李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1)无题阙题一类直拟李诗,汉武明皇等脱胎于李咏史诗;(2)诗体多为近体,七律比重大。2.得益处: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整饰典丽艺术特征,如杨亿南朝。3.缺点。(1)专模李诗艺术外貌,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往往徒得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模得不成功雕缋满眼支离破碎。(2)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3)衰歇的真正原因: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4.成就高于白体和晚唐体,但无本质区别,都是晚唐五

19、代诗风的沿续。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词入晚唐五代渐趋成熟;经温庭筠的创作和冯延巳、李煜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二.晏殊、欧阳修继承中有革新求变。(一)晏殊。1.珠玉词内容主要是抒写男女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如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2.晏词男女恋情,滤去“花间”词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3.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4.语言一洗“花间”词脂粉气和

20、浓艳色彩,而清丽淡雅,温润秀洁。5.晏词和冯词比较:冯词表现“艳情”和“闲情”的同时,偶尔流露过“人生得几何”(春光好)生命有限的意识;晏则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而苦于人生的短暂,“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缺失交融(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相互生发映衬,加深情感浓度,构成晏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理性沉思的特质。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6.“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二)欧阳修词较晏词新变成分多。1.对作词不重视,“以其馀力游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认为词“薄伎,聊佐清欢”(欧阳

21、修采桑子西湖念语)。2.对词革新:(1)扩大抒情功能,沿李煜词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3.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险有较深体验,因而不时流露“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临江仙)的人生感叹。这类词虽不多,但显出一种新创作方向: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对苏轼有直接影响。4.通俗化。(1)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的侧面; 具“世俗之气”艳词反映其风流放任,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

22、则描写夫妇吵架后和解的故事,语言通俗,富生活气息。体现出接近市民的审美情趣。(2)借鉴和吸取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对苏轼用联章组词方式来抒情纪事有影响;另2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分写采莲女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具民歌风味。宋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如歌咏杭州西湖的10首采桑子。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晏、欧阳主要着眼于词艺的提高与深化,范、张等主要着眼于对词境开拓。一.范仲淹。军旅生活拓展艺术视野,丰富人生感受,改变苏幕遮、御街行中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渔家傲(塞

23、下秋来风景异)开辟词新审美境界,开启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豪放词的滥觞。二.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一)常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表现歌妓才艺和表演情态,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写舞姿;庆春泽(冰齿映轻唇)写善歌者;尤善用形象化语言传达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如 “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醉垂鞭),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擅通过物影表现景物动态美和朦胧美,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张先词中写影

24、的共有句,以此三句最为有名。其他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也同样精妙。(三)内容虽主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未超越传统相思恨别范围,但改变词发展方向:1.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如玉联环送临淄相公、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等,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2.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有的词序文字颇长,有一定叙事性,如木兰花:“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今岁还乡,南远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贴近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

25、性和现实感。三.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主要抒发自我性情怀抱,并由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一定历史感和现实感。如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表现功能转向言志自娱,标志词风向诗风靠拢。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一.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世称“柳屯田”。二.思想内容、趣味等方面的创新。(一)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后山诗话),王灼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二)唐五代敦煌民间词歌唱民众心声,表现其喜怒哀乐文人词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柳一改文人词创作路

26、数,迎合市民大众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他文人词同类题材作品中,女性一般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愿望含而不露;柳词女子则是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坦陈对爱情的渴望。如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锦堂春(坠髻慵梳)。2.表现被弃或失恋女子痛苦心声。如满江红(万恨千愁)慢卷 (闲窗烛暗)。3.表现下层妓女不幸和从良愿望。柳更多以平等身份和相知态度看妓女,如少年游(心性温柔)、木兰花(自小能歌舞)、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迷仙引(万里丹霄)。柳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相比,内容风格和观念均有不同

27、;但其中色情描写常受到宋文人指责。4.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迎新春(列华灯)、瑞鹧鸪(万井千闾富庶),尤其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唐五代宋初,以小令为主,慢词少。柳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一)小令体制短小,容量有限;慢词篇幅较大,扩充内容涵量,提高词的表现能力。柳最长的慢词戚氏达212字。(二)两宋词坛上创词调最多用133种词调,100多调是柳首创或首用。(三)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丰富。(四)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不只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如副词“恁”、“怎”、“争”等

28、,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用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严有翼艺苑雌黄“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五)表现方法的变革。柳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和市民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小令篇幅短小,只宜用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意象群传达抒情主人公情思意绪;慢词则可铺叙衍展,故柳将赋法如词,或直接刻画主人公内心世界;或描绘情事发生发展场面过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如欧阳修踏沙行(候馆梅残)和柳雨霖铃比较:都写

29、别情;欧词用意象烘托传情法,柳词用铺叙衍情法;欧词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六)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1.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2.柳词。(1)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体现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凤枕鸾帷)、浪淘沙漫(梦觉)等,影响周邦彦吴文英。(2)空间结构方式上,柳将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如八声甘州(想佳人);慢卷 (算得伊家)。(七)多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直抒胸臆。如

30、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八)题材取向自我化。晚唐五代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外,多表现离愁别恨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鹤冲天(黄金榜上)等;乐章集中60多首羁旅行役词,较全面地展现柳一生复杂心态。四.地位和影响。(一)第一位对宋词作全面革新。(二)影响:1.柳词词调创用、章法铺叙、景物描写、意象组合和题材开拓上给苏轼启示;苏又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开一代词风。2.黄庭坚和秦观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秦观雅词长调铺叙点染之法,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吸取小令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3.周邦彦慢词章法结构从柳词脱胎,近人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仁宗庆历前后,受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新运动影响,文学革新思想更自觉: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实用的文学形式,宋急需建一代文学。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最早开创宋代文风。二.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一)欧诗文革新本质上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但与柳开后复古派文论家不同。(二)“太学体”。1.石介写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