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8.21KB ,
资源ID:44570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57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红细胞同种免疫及其处理.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红细胞同种免疫及其处理.docx

1、红细胞同种免疫及其处理第二十六章 红细胞同种免疫及其处理 健全的免疫系统是人类防病治病的基础,因为病理性或医源性的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失调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些疾病可以由病原体感染、机会感染甚至是正常的保护性共生菌过度生长而引起,也可由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过度,造成自身组织器官损害而发病。免疫系统是器官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由于器官移植很容易诱导机体产生同种免疫,因此,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普遍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来预防排斥反应。然而,输血引起的红细胞同种免疫却是临床上唯一的常规接触了同种抗原,而不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或治疗的同种免疫应答。通过交叉配血检测献血者与受血者是否相合,是避免

2、出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免疫血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识别红细胞同种抗体。这些红细胞同种抗体是在受血者曾经接触了献血者的红细胞后,再次接受输血而产生的。当受血者体内出现多种红细胞同种抗体时,红细胞同种免疫问题就可能变得严重和复杂,这种情况的处理需要临床科室和输血科(血库)之间的密切合作。不同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同,因此它们诱导机体产生红细胞同种免疫的能力也不同。此外,有些红细胞抗原(有临床意义的)诱导的同种免疫,常常导致溶血而有些红细胞抗原(无临床意义的)诱导的同种免疫则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作用。因此,了解机体红细胞同种免疫发生的机制及其处理策略对临床正确开展红细胞输血和避免输血不

3、良反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红细胞抗原、红细胞同种抗体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红细胞破坏的机制,并重点讲述红细胞同种免疫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节 红细胞抗原 至今,已知的红细胞抗原约300余种。ABO和Rh血型系统对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不如ABO和Rh血型系统大,但由其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报道也逐年增多。因此,了解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学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一、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 不同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同。给某种红细胞抗原阴性的受血者,输注该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可能产生针对相应抗原的同种抗体。对于这种现象,研究最多的

4、是D抗原,不同的研究均表明D抗原的免疫原性很强,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为22%80%。因此,所有献血者和受血者的红细胞都需进行D抗原检测。相比之下,其他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是通过估算出来的。Giblett首先报道了对已知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计算方法,即通过给红细胞抗原阴性的受血者输注该抗原阳性的红细胞,观察产生同种免疫的频率来进行估算。结果发现,K抗原的免疫原性仅次于D抗原,而其他抗原的免疫原性都低于K抗原。近来,为了检测容易消失的抗体以及与输血无关的天然抗体,学者们对以上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综合各种方法,估算出了部分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的排列次序,不同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例如,

5、以K抗原积分为1.000,K抗原的免疫原性比Jkb抗原强250多倍,见表26-1。也就是说,当有250例受血者产生抗-K时,只有1例受血者产生抗-Jk。 表26-1 部分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度比较 顺序 抗原 积分 顺序 抗原 积分 (1) K 1.000 (11) Leb 0.089 (2) Cw 0.700 (12) e 0.071 (3) Lua 0.400 (13) Fya 0.064 (4) Jka 0.370 (14) C 0.055 (5) E 0.350 (15) s 0.014 (6) V 0.210 (16) S 0.013 (7) lea 0.160 (17) N 0.

6、007 (8) P1 0.120 (18) Fyb 0.005 (9) c 0.097 (19) Jkb 0.004(1O) M 0.090 二、红细胞抗原免疫原性不同的原因 目前,不同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同,其原因还不明确。推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外来性”的程度 D抗原阴性的人,整个D基因都是缺失的。但是,大多数其他红细胞抗原通常是单个氨基酸的变异。因此,尽管与RhCE具有同源性,但D抗原比其他红细胞抗原的“外来性(foreignees)”更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D抗原比其他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强。 虽然,外来性的程度对红细胞抗原免疫原性的强弱有影响。但是人们惊奇地发现,Jka比Jkb

7、的免疫原性强90倍,尽管这两种抗原仅仅是由于单个氨基酸的不同。同样,Fya比Fyb的免疫原性强13倍。因此,“外来性”的程度并不能完全解释不同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同。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 体液免疫的动物模型证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对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起较大的作用。由于MHC限制性,献血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只要有轻微的不同,就可以诱导同种免疫的发生。红细胞同种抗体的合成,除需要B淋巴细胞参与外,还需要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参与,后者对B淋巴细胞具有辅助作用。与B淋巴细胞识

8、别天然抗原不一样,T淋巴细胞受体识别的是MHC类分子提呈的小的线性多肽。人类MHC基因的多态性丰富,已知的MHC类分子的精确多肽序列都是不同的,这些多肽可以装配MHC类分子的提呈口袋区(presentation pocket)。对于已知红细胞抗原的献血者和特定MHC分子的受血者,献血者的红细胞抗原含有变异氨基酸多肽,这种多肽能适配受血者MHC类分子的提呈口袋区。 由于人类MHC首先在白细胞表面发现,故人类MHC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欧洲人口统计学分析报道,抗-K的形成与受血者HLA-DRB1有关。而抗-Jka的形成与受血者HLA-DR

9、Bl*01明显相关。此外,抗-Fya的形成更受限制,只发生在绝大部分HLA-DRB1*04的受血者。由于免疫原性强弱的排序是KJkaFya。因此,上述资料支持MHC限制性是红细胞抗原免疫原性不同的原因。这说明受血者的抗原提呈细胞提呈含有变异氨基酸多肽的献血者红细胞抗原的能力,与同种免疫的发生有关。虽然这个结论只是推测,但是符合目前红细胞抗原诱导体液免疫的发生机制。如果献血者的红细胞抗原上,没有能适配受血者的MHC类分子提呈口袋区的多肽,受血者就不能产生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那么整个体液免疫也就不会发生。近来的报道证实,一些红细胞抗原在它们的跨膜和(或)细胞质结构域中,负载具有多态性的氨基酸

10、(命名为非-表面外的多态性,non-exofacial polymorphisms,NEPs)。尽管NEPs不可能是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靶抗原,但是也能够提供外来的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抗原表位,使受血者MHC类分子提呈到变异氨基酸多肽,从而提供额外的靶抗原,诱导产生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 HLA的多态性和频率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差异很大。虽然NEPs的频率还不清楚,但是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差异也很大。因此,不同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红细胞抗原的相对免疫原性 不同红细胞抗原的相对免疫原性不同。早在1961年,Giblett就计算出,c抗原和E抗原比K抗原的

11、免疫原性弱3倍,Fya抗原比K抗原弱25倍,Jkb抗原比K抗原弱100倍。 (一)输血和妊娠 谈及特定的红细胞抗原导致同种免疫的风险,一定要讨论输血次数和输血量的影响,以及输血和妊娠导致同种免疫的相对风险。 对于某种低频率红细胞抗原,例如K抗原的频率是0.09,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输血次数和输血量的增多,接触这种抗原的可能性增大。然而,对于某种高频率红细胞抗原,例如c抗原的频率是0.8,仅输血1个单位,接触这种抗原的可能性就很大。 对于相同的低频率红细胞抗原,因妊娠导致同种免疫的风险较输血低。因为通常妇女只有一个性伴侣,而输血通常接触到多个献血者。例如,一个妇女妊娠3次,则其中2个胎儿的c抗原与

12、母亲的不合的可能性是K抗原不合的3倍。 这些理论有临床实践的支持。早在1962年,Allenhe等发现仅由输血致敏的妇女,体内出现抗-K的频率是抗-c的3倍(32:12);而由妊娠致敏的妇女,抗-K和抗-c出现的频率相似(9:7)。 与输血相比,妊娠出现的胎儿与孕妇的红细胞抗原不合,孕妇更不容易出现红细胞同种免疫。原因可能是经胎盘的出血量较少,不足以刺激孕妇产生初次应答。 Fraser等和Astrup等的研究均表明,体内检测到抗-c的孕妇,大约1/3都有输血史。 (二)抗-D对机体产生其他红细胞同种抗体的影响 Archer等研究表明,给RhD阴性的志愿者注射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那些出现抗-D的

13、志愿者,同样容易产生其他血型系统的红细胞同种抗体,而那些不出现抗-D的志愿者,也几乎不会产生其他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在73例出现抗-D的志愿者中,有6例产生抗-Fya,4例产生抗-Jka,还有4例产生其他的红细胞同种抗体;然而,在没有出现抗-D的48例志愿者中,同样没有检测到其他红细胞同种抗体。在此之前,有学者对经产妇体内形成抗-D和其他红细胞同种抗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许多学者对RhD阴性的志愿者输注D抗原阳性红细胞进行了研究。有些研究对献血者和受血者都检测D抗原和其他红细胞抗原,可以计算出有同种免疫风险的人数。有些研究对献血者和受血者都仅检测D抗原而不检测其他红细胞抗原,或

14、仅对献血者检测其他红细胞抗原,因此仅能通过这种抗原在随机人群中的已知同种免疫发生率,来估计出现同种免疫的人数。表26-2估计了3种情况下K、Fya、Jka和s抗原的免疫原性。 产生抗-D的受血者,对其他红细胞抗原的同种免疫的发生率升高。对于同时产生抗-D和其他红细胞同种抗体的受血者,有50%形成的是抗-K,而抗-Fya、抗-Jka和抗-s的发生率大约各是20%。通过免疫RhD阴性的受血者,观察其能否产生抗-D,是有效选择不会刺激受血者产生其他红细胞同种抗体(如抗-K、抗-Fya、抗-Jka)的献血者的方法之一。 对D抗原无反应的受血者是否对其他红细胞抗原也无反应呢?表26-2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15、。尽管该表显示,对D抗原无反应的受血者没有产生其他红细胞同种抗体,只有2例D抗原相合的受血者产生了其他红细胞同种抗体,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表26-2 D抗原是否相合与K、Fya、Jka和s抗原同种免疫之间的关系 受血者产生的 献血者、受血者 献血者、受血者D抗原不合 红细胞同种抗体 D抗原相合 受血者不产生抗-D 受血者产生抗-D抗-K 1/12 0/20 6/12抗Fya 1/19 0/15 9/49抗-Jka 0/16 0/19 16/87抗-s 0/21 - 3/14 (三)抗原竞争 如果某动物曾对X抗原免疫,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注射X抗原,同时注射另一种无相关的Y抗原,则该动物对

16、Y抗原的免疫应答明显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竞争,或更确切地说是非特异性抗原诱导的免疫抑制。我们观察到的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使用的X抗原不同、注射的时间间隔不同或其他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的。 因为一种红细胞抗原可能会影响机体对另一种红细胞抗原的同种免疫,因此必须考虑红细胞上同时负载两种或两种以上红细胞抗原的情况。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当输注的红细胞上同时负载两种红细胞抗原,受血者的血清中出现其中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血管内溶解,溶解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原性可能较完整红细胞弱,这与机体对第二种红细胞抗原的同种免疫减弱有关。最好的例子是ABO血型不合对RhD同种免疫具有保护作用。A

17、BO血型不合还能对c、K、Fya、Jka、Dia等红细胞抗原的同种免疫起到保护作用。 四、红细胞抗原的免疫特性 各种红细胞抗原在红细胞上的分布是不同的,有的密集,有的疏松。抗原数目的多少影响了其免疫原性的强弱。各种红细胞抗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免疫原性的强度也是不同的。某些情况下,红细胞抗原的一些免疫特性会导致其相对较弱的免疫原性。目前,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然而,已经明确的是,它与传统的微生物或蛋白免疫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有显著差异,包括免疫路径、抗原的浓度、抗原的分子特征以及参与的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型。以下讨论理论上这差异的重要性。 (一)免疫路径 皮下或肌内注射抗原的免疫原性相对

18、较强,而静脉注射抗原是机体最容易对其产生免疫耐受的方法之一。因此,静脉输注红细胞,受血者对红细胞抗原可能产生免疫应答,也可能出现免疫耐受。静脉注射可溶性蛋白质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但是静脉注射蛋白凝集物是具有免疫原性的,不能诱导机体出现免疫耐受。尽管红细胞抗原是多聚体,但是携带红细胞抗原的分子既不是可溶性蛋白质,也不是不可溶性蛋白凝集物。值得注意的是,腹腔内注射的可溶性蛋白质是没有免疫原性的,但是同时腹腔注射自体红细胞,就可以诱导强大的免疫应答。所以,静脉输注红细胞导致同种免疫的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危险信号的缺失 学术界对“如果没有炎性刺激(也称为危险信号),免疫应答就不会发生

19、”的观点存在争论。健康的自身组织是没有危险信号的,只有当组织有微生物感染或炎症时,才会出现危险信号。有研究表明,在小鼠大腿皮下注射红细胞(最佳的诱导体液免疫的方法),而不辅以炎性刺激,小鼠可能会出现免疫耐受。因此,合格的红细胞制品应该不含有任何的微生物。由于危险信号还可能从非微生物途径获得,或者由受血者自身的炎症反应提供,并且,输血时危险信号可能出现改变或消失,所以,炎性刺激或危险信号在红细胞同种免疫中的作用是不明确的。 (三)抗原的浓度 红细胞抗原和其他免疫刺激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抗原的浓度。通常,在感染的早期,外来抗原的浓度可能很低,尤其是由少量接种物引起的感染。随着感染的进展,抗原的浓度

20、将迅速提高,然后在数周内随着抗原被机体清除而下降。对于慢性感染,抗原的浓度会持续下降,但是会长期维持在某一水平。红细胞输注会使受血者体内迅速出现高浓度的抗原,并且会维持一段时间,通常是几个月。 假设输注的新鲜红细胞的生存期是120天。如果输注1个单位(200ml)红细胞,那么每天大约消耗1.67ml,相当于每分钟消耗12 800 000个红细胞。这些红细胞是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清除的,因此红细胞的清除过程需要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而输注的储存红细胞的清除速度可能更快,因为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会持续老化。所以,与病原体感染不同,红细胞输注是快速引入高浓度的抗原,而且随后该抗原会持续存在数月

21、。对于长期输血患者,接触红细胞抗原的时间可能更长,这主要取决于输血的频率。 抗原浓度的改变能明显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多年前,人们就发现合适的抗原浓度可以引起免疫应答,而低浓度或高浓度的抗原都会导致免疫耐受。抗原持续存在的时间对免疫应答也有影响。尽管在初次接触抗原时,机体扩增和分化出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但在慢性感染再次接触抗原时,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则会失活或下调,而且,慢性感染时抗原的浓度能改变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水平,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 (四)抗原提呈细胞 在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发生过程中,必须有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参与处理和提呈红细胞抗原。

22、尽管由组织中的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不需要巨噬细胞参与,但大量证据表明,抗原提呈细胞是产生红细胞同种免疫不可或缺的。然而参与红细胞同种免疫的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型,可能与参与其他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型不同。 还有研究表明,由组织注射的抗原和输注红细胞引起的免疫应答,参与其中的淋巴细胞成分和免疫微环境是不同的。组织注射的抗原是由树突状细胞吞噬,然后迁移到淋巴结,在富含初始T淋巴细胞的区域进行聚集,并激活T淋巴细胞,这些区域没有巨噬细胞。同样,实体组织器官移植的经验表明,免疫应答的发生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直接途径,即供者的树突状细胞迁移到受者淋巴结,激活受者T淋巴细胞,从而出现免疫应答

23、;二是间接途径,即受者的树突状细胞进入移植组织提呈供者抗原,然后返回受者淋巴结,激活受者的T淋巴细胞,从而出现免疫应答。在这两种途径中,受者淋巴结中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树突状细胞。而输注的大多数红细胞是由肝脏和脾脏的巨噬细胞进行吞噬的。 此外,红细胞抗原的分子特征与其他抗原不同,红细胞抗原是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结的,因而是多聚体。 第二节 红细胞抗体和受血者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频率 尽管每种红细胞抗原在人群中的表达不同,但它们都有可能引起免疫应答。然而,令许多免疫学家惊讶的是,输注红细胞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比较少见。事实上,ABH抗原及D抗原相合的红细胞输注,只有3%的受血者出现同种免疫,甚至在多次

24、红细胞输注后也是如此。然而,这种普遍现象掩盖了许多复杂的情况。例如,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发生率随着红细胞抗原不同而变化,也随着受血者的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变化而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具体的原因还不明确,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献血者和受血者的个体差异、镰状细胞贫血导致患者的免疫生物学改变以及与免疫球蛋白基因密切相关的免疫调节基因的失衡。 临床输血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发生。对于某些患者,可能很少有临床医师关注他们是否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例如,对将来既不需要输血也不需要妊娠的交通事故受害者,进行输血治疗后,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几

25、乎没有严重的不良后果。然而,对需要接受长期输血治疗的患者而言,如镰状细胞贫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如果产生多种红细胞同种抗体,则后果很严重。虽然,现在并不清楚患者将来可能需要接受的医疗服务,但是降低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发生风险,是输血医学的重大挑战。因此,医务人员不仅需要了解哪些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强,还必须了解哪些患者产生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可能性大。 一、红细胞天然抗体 天然抗体是指未经抗原刺激就在体内的血清中出现的抗体。 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反应性IgM,而免疫抗体是温反应性IgM或IgG抗体。 抗-A和抗-B部分甚至全部是IgM;O型血的抗-A和抗-B部分是IgG,还有部分是IgA。A2和A2B型

26、血的抗-A1似乎全部是IgM,但是从O型血的血清中分离出来的抗-A,可能只有IgG。抗-HI和抗-H只有IgM。 尽管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发现大多数抗-Lea仅仅是IgM,但有些方法可以检测到IgG成分。极少数抗-Lea和抗-Leb是IgG。MNS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可能是IgM或IgG。 过去,天然抗体抗-E被认为仅仅是IgM,因为这些抗体的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阴性的,但随着更灵敏的检测方法的应用,检测到了IgG成分,并且有些天然抗体只有IgG成分。更令人惊讶的是,由自动分析仪检测到的冷反应性抗-D,竟然是IgG。 低频率红细胞抗原的天然抗体主要是IgM,大多数还含有IgG成分,部分抗体只有IgG成

27、分。 二、红细胞同种抗体 机体受同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称为同种免疫抗体或同种抗体。输血、妊娠是产生同种抗体的主要原因。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是由淋巴细胞介导的。机体有两种类型的免疫应答,即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但是红细胞输注只与体液免疫应答有关。在体液免疫应答中,抗原是由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识别的,随后这些T淋巴细胞再激活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上有许多不同的受体,可以识别几乎所有的外来抗原。有小部分抗原能直接激活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激活后迅速进入细胞周期,大量增殖,并进一步分化,最终形成浆细胞和记忆性B淋巴细胞。特定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所引发的应答称为初次应答;初次应答中所形成的记忆性B淋

28、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会出现迅速、高效、持久的应答,即再次应答,或称回忆应答。 (一)对红细胞抗原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对任何特定抗原的初次应答,仅发生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抗原的机体。有些抗原,例如A抗原和B抗原,机体可能曾经接触过类似的抗原。因为在多种不同生物组织中,发现与人类的A抗原和B抗原相同或相似的抗原物质。还有其他的红细胞抗原,例如Lea抗原、P1抗原,也有可能曾经接触过。尽管很难或不可能对这些红细胞抗原诱导的初次应答进行研究,但可以通过许多其他的血型系统的抗原进行研究,例如Rh、Kell、Kidd和Duffy血型系统,这些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罕见。D抗原是以上几个血型系

29、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它已被用于许多系统性研究。给从未接触过D抗原且抗-D血清学阴性的RhD阴性的人,注射1mlRhD阳性的红细胞,4周后部分人体内检测到抗-D,而且抗-D效价逐渐升高,6-10周后达到峰浓度,但不超过4ug/ml;另一部分人,只有注射2次后才可以检测到抗-D,注射的间隔时间为3个月以上;还有少部分人只有注射3次以上,才能检测到抗-D。初次应答是通过首次注射红细胞诱导的,第2次注射的红细胞生存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还有极少数人在多次注射后也不会产生抗体,这些人被称为无反应者。尽管给这些无反应者多次注射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红细胞的生存期都是正常的。 理论上,初次应答的效应细胞数量

30、增加,会使抗体产生的量增加。但实际上,首次给D抗原阴性的受血者注射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受血者产生抗-D的效价是不能通过增加注射的红细胞数量而升高的。 在动物模型上,首次注射抗原后,会有一段时间对第2次注射该抗原是不应答的。例如,给马注射破伤风毒素,不应期是3个月至1年之间。在人类,两组D抗原阴性的人分别接受仅1次和每6周1次的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注射,6个月内两组人群中产生抗-D的人数几乎没有区别。 对于已经对D抗原免疫的人,再输注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血清中的抗-D浓度在3天后开始升高,呈对数增长,有些人在10-20天后达到峰浓度,峰浓度可高达1000ug/ml。O型血的人首次注射A型或B型红细

31、胞的情况类似,抗体效价迅速升高,也在大约12天达峰浓度,提示这种免疫应答是再次应答。 人类对D抗原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区别,与动物对细菌毒素相似。 除D抗原外,很少学者对其他红细胞抗原的同种免疫进行系统性研究。有报道表明,烧伤的儿童首次注射红细胞后,4周内可检测到抗-K、抗-E和抗-C。还有报道,1名7岁儿童首次注射红细胞后,2周内产生抗-Jka和抗-P1。 (二)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免疫球蛋白 对于初次应答,通常最初形成的是IgM,随后是IgG。但是,很难证实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例如,用人工方法研究机体对D抗原的反应,当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时,可以通过经酶处理过的红细胞检测到抗-D。众所周知,IgM和IgG在低浓度时都会凝集经酶处理的红细胞,由于通常所有的血清学反应都消失,因此很难确定血清中存在的这些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 1联结稳定性 IgG是在免疫应答中出现比较晚的抗体类型。与较早出现的抗体类型相比,IgG的联结稳定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