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8.51KB ,
资源ID:445531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553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消极修辞的手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消极修辞的手法.docx

1、论消极修辞的手法论消极修辞的手法石凯鑫摘 要 首先简述了辞章学的发展过程,其定义、性质,然后运用辞章学理论来分析毛泽东诗词的章法艺术。章法方面,本文将毛泽东诗词的章法结构分为对比类章法、调和类章法、中性类章法三大类,各大类又分出几个小类来论述。修辞方面,运用辞格理论来分析毛泽东诗词中运用辞格的技巧,探讨毛泽东诗词的辞章艺术特点,深化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后人从伟人的艺术创造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而且更能学到毛泽东诗词创造的章法艺术和修辞技巧,这些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章法 对比 中性 调和一、消极修辞的研究现状自修辞学

2、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来,研究者们都倾向于将目光集中在积极修辞上,而对消极修辞的关注较少。此外,研究者对于消极修辞的研究较为零散,分类标准也不统一,缺乏系统性。修辞这一现象中“消极”这一名称的使用,我们可以追溯至清末龙伯纯的文字发凡(1905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在“修辞现象”这一节中,龙伯纯吸收了日本学者岛村龙太郎所著的新美辞学中的观点,把修辞现象称为词藻,将词藻分为两大类,即外形上的语彩和内容上的想彩。他说“语彩者,言语上之彩色,属于外形的词藻是也”;“想彩者,思想的彩色”,属于内容上的词藻。语彩和想彩又各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部分。在龙伯纯之后,王云六的国语修辞法述概(1921年发表于教育杂

3、志)一文,把文章中“平叙的”称为“消极的修辞现象”,“修饰的”称为“积极的修辞现象”。稍后于王云六的王易对修辞现象的分类继承了龙氏的方法。他在修辞学(192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和修辞学通诠(1930年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两书中把修辞现象分为消极、积极两部分。王易把“辞藻”(修辞现象)分为“内容想彩”和“外形语彩”两部分,这两部分又各分为“消极”、“积极”两类。其中“内容”一部分中的“消极之想彩”包括“命题完备”和“序次顺序”两部分;“形式”一部分中的“消极之语彩”包括“行文纯正”和“用语明确”两部分。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龙伯纯、王云六、王义、并未将修辞现象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部分

4、。真正把“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提高到两大分野高度的时陈望道,他在修辞学发凡(1926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把整个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一分为二。凡能使语词呈现生动、形象情貌的,他将其称之为积极修辞,陈望道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作为修辞的总纲,以此来贯穿区分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的始终。陈望到修辞学发凡中“两大分野”的体系,如陈梗生的修辞学教程、周振甫的通俗修辞讲话等,这里不作详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修辞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消极修辞的研究较以往深入和细致了,其突出代表是吴士文的修辞讲话(1982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士文将“消极修辞”称为“一般性修辞”,他说:“一般性修辞是和特殊性修辞

5、相比较而确定的名目。说它是一般性,一是因为这类修辞在一般语体中都可应用,都离不开它。二是因为它所用的语言是一般的,即平平常常的、一片本色的,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只要具有明确、通顺、贴切、简洁的效果就行。遇有不明确、不通顺、不贴切、不简洁的语言,只要选用一般性的词语加以限定、修改、调整就会有效。”他从“通顺有条例”、“简洁无废词”、“明确无歧义”、“贴切有所宜”四个方面的表达效果入手,详细论述了消极修辞的26种手法,其详尽程度在同时期的消极修辞研究中是绝无仅有的。以上对消极修辞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大致地概括总结,下面我将参照吴士文等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消极修辞的手法作一下归纳总结,并辅之以例证和分析。

6、二、消极修辞手法的研究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不同,积极修辞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消极修辞要解决的是通不通的问题。一个句子是否通顺,一段话是否有条理,概括地说,主要取决于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语音方面;二是用词方面;三是语法方面;四是逻辑方面。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一下上述四个方面中所涵盖的消极修辞的手法。(一)语音方面1.韵调和谐所谓韵调和谐,主要是指在遣词造句时注意韵调的重叠和交替,要有低昂互节、抑扬有致的变化。汉语是一种富于音乐性的语言,之所以说它赋予音乐性,是因为汉语有抑扬的声调。讲求声音之美是我们汉语修辞的传统,我们当然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要做到声音之美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求声调的和谐。现代汉语普

7、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值,又可归为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两类。在律诗和韵文中讲究利用平仄交替配合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以产生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在现代的遣词造句中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力求使词句整齐和谐,适口、顺耳。音节安排得恰当,注意了声调平仄的变化,念起来就不会拗口,听起来就不会平淡,而可以收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试看下面的例子(“”代表平声,“”代表仄声):(1)做卓越政治家的道理也是如此:不要刚蛮,不求速成,不作自吹,不贪天道之功!(2)以德报怨的结果,使人无以报德;但以直报怨,却可以使朋友和敌人都各得其所,自己也成为一个不仅善良,而且成熟,不仅简单,而且有力量的士兵

8、。(3)上品的政治人士听到天道,恳恳信奉,勤勤恭行;中品的政治人士听闻天道,心有疑虑,行也不决;下品的政治人士听说天道,嗤之以鼻,贻之以笑。分析:例(1)种这些四音节的词语平仄各不相同,句中声调的起伏变化十分明显,因此听起来就不会感到平板单调。例(2)中前一分句末的“无以报德”以平声字结尾,后一分句中的“各得其所”则一仄声字与之对应。 关于这样用的妙处之所在,我还是引用作家老舍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里的一段话来作一下说明。他在文中说道:“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上一句末了用了一个仄声字,下一句我就要用一个平声字,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声音之美除了和声调有密切关系之外,同

9、押韵也是分不开的。有些散文为了加强表达效果,通过同韵相押从而使句子的末尾字音跌宕回环,从而让人感到韵律的回环美,给人以艺术享受,试看下例:(1)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将不仅是比赛成绩,还有更好的空气,将不仅是更多的商机,还有更多的自由和欢喜。(2)你看哪:至方的大地,反而看不到边棱;至大的珍器,反而要慢工做成;至美的宫商,反而听似天籁无声;至大的天象,反而不见其迹其形。例(1)中“绩”、“气”、“机”、“喜”均押“i”韵,从而使本句读起来和谐悦耳,琅琅上口,使声音回环跌宕,读起来令人对奥运的企盼和热爱油然而生。例(2)中“棱”、“成”、“声”、“形”韵尾均以“ng”,这不但使得句子显得平整而且韵随

10、意转,在表达上给人以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韵调和谐这一手法一般用于文艺语体中的诗歌和散文中。在运用韵调和谐这一手法时应注意从整体上考虑全句的节奏和声音的和谐。2.音节匀称所谓音节匀称是指在遣词造句中要求音节匀整平稳、和谐自然。符合这个要求的词句,就会有一种整齐和谐之美,念起来就不会觉得拗口。试看下面的例子:(1)从问题出发,从技术入手;不张扬,不高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2)蒋在重庆谈判时的日记显示,他对毛的最初方针是“诚恳”、“忍耐”,后来逐渐发展为“扣留”、“审治”,过了几天,又变成“授勋”、“礼送”。(3)人们期望着经济改革路径的调整,政治改革路径的延展。人们期望着效率,

11、也期望着公平,期望着民主,也期望着法治。人们期望着常人的悲欢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成为国家的力量。分析:例(1)中两个介词结构,两个三音节词,两个四音节词,这样的对称配合,不但使句式富于变化,而且又显得整齐匀称,节奏和韵律也随之增强,还令意思得到强调。例(2)中“诚恳”、“忍耐”,“扣留”、“审治”, “授勋”、“礼送”三对双音节词相对应,使句子的结构平稳、音节匀称,此外,读起来适口、顺耳,这样就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例(3)三个句子中“期望着”这个三音节词后面的成分从音节、结构上都是对称的,这样不但使句子之间的旋律富于变化,而且使整段话的节奏感和气势都得到增强。音节匀称这一手法多用于文艺语体

12、和政论语体。在运用音节匀称这一手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依照汉语的特点来组织句子中的音节,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音节匀称而任意地增减音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然会适得其反,使句子显得不自然。 (二)用词方面1.词义用准所谓“词义用准”是指词要用得准确、得体、合适。要把词义用准,就要求我们从各方面去推敲词的意义。试看下例:(1)一个国家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一个国家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洼地与高地的形成,都有赖于机会平等的体制建设。如果相应的机会被垄断,不曾寻求与权力对接的平常人,就只能望价值高地而兴叹,见精神洼地而沉溺,他就既不会拥有财富,也不能享有精神生

13、活。(2)十七大结束之后,俞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件应当的事,而是一件必须的事。”(3)在计划体制时代,国有企业确实解决了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及就业者的福利问题。但代价是,不能在此就业者无权享受这种国家福利,就业者自身的自由也遭到限制甚至剥夺。分析:例(1)中“眺望”、“望”、“见”都表示“看”这一意思,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中有异的。“眺望”和“望”都有“向远处看”的意思,“眺望”比“望”程度稍重,而“见”则只表示一般意义上的“看”,这段话中分别选用了三个表示“看”这一意思的不同的词,将词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从而将意思准确地传达出来。例(2)中“应当”和“

14、必须”意义相近,但是程度轻重不同,“必须”的程度要比“应当”重,因此这两个词表达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在本句中将两个意义相近又有着细微差别的词放在一起,在对比中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例(3)中“限制”与“剥夺”意义也较为相近,但“剥夺”的程度要比“限制”重的多,在范围的大小上也有所不同,“限制”只是局部的,而“剥夺”意味着全部失去。将这两个意义相近又有差别的词放在一起,形成了意义上的递进,从而加强了语势。“词义用准”这一手法在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中都适用,因为只有将词义用准我们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运用“词义用准”这一手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的问题:首先要准确地辨析词义;其次要选择恰当的

15、词义。准确地辨析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种是将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从它同相关词语的搭配关系来了解它的含义;另一种是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放在一起分析比较。要选择恰当的词义也要将词语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对比分析。2.色彩选对所谓“色彩选对”是指词的修辞色彩的选择要恰当、合理。词的修辞色彩包括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和词的形象色彩。试看下例:(1)肖志军以自己的愚昧、偏执、信念和苦难表演了他所代表的那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日常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当舞台周围的观众纷纷指责这个角色时,他们也正在扮演着这个社会的另一种角色,一个传说中的精英群体。(2)中石油48元天价开盘是A股估值过高的总体现,物极必反,当

16、上涨成习惯的时候,大套就已经张口,并迅速把固执认可此习惯的投资者收入套中。(3)雪茄色的阴云下,加勒比的海水几乎是黑色,间或的,有阳光从云层中钻出来,洒出圣洁的几缕。分析: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些词是褒义的,有一些词是贬义的,当然也有很多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例(1)中“愚昧”和“偏执”是贬义词,这就较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句末的“精英群体”本来是个褒义词,但在这句话的特定语境中却带有贬义的倾向,这样用增加了语言的讽刺意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例(2)中“开盘”、“A股”、“大套”都是股市用语,因此带有鲜明的科技语色彩,选用这样的词语不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简洁,而且具有

17、鲜明的理论性。例(3)中“雪茄色”带有鲜明的形象色彩,用它作定语来修饰“阴云”,使阴云的色彩形象可感,从而令语言显得鲜明生动,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色彩选对”这一手法适用的范围较广,因为它涉及到了词的感情色彩的选择、语体色彩的选择和形象色彩的选择。词的感情色彩的选择和形象色彩的选择多用于文艺语体和政论语体,词的语体色彩的选择则多适用于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在运用“色彩选对”这一手法时,我们应该注意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词语的修辞色彩,要用变化的眼光去区分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修辞色彩,从而准确、恰当地选择词语。3.用词规范所谓“用词规范”是指为了语言的纯洁与健康,根据普遍性、明确性的原则正确地运用词

18、语,试看下例:(1)经历过几次拆迁的“老法师”总结出一条规律:老实人吃亏。(2)一年多来,在新的动迁补偿政策引导下,乳山一村的“钉子户”们目睹户参与了一幕幕荒诞剧的上演。(3)至于董教授的语言“重蹈法国覆辙”,我认为纯属杞人忧天分析:例(1)中“老法师”是上海地区的方言,指富有经验的人士。在各地的方言区都有很多带有浓厚方言色彩的词,这些词只在某个地区使用,在普通话里有完全同义的词可以替代,因此没有被吸收进普通话中,在一般文章中,我们应当避免用方言词语,否则不利于读者的理解,也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本例中的“老法师”如果不作注解的话读者就很难理解其确切涵义。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为不断有新的

19、事物产生,所以也就不断有新词的产生。例(2)中“钉子户”是一个新词,它主要是指那些立场坚定,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的人。这主要是随着我国的一些房地产商在大搞不合理的拆迁和建设而产生的,因为在拆迁过程中有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拒不拆迁,因此就被称为“钉子户”。当然,新词是不能随便创造的,新词的创造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应当有必要,即在语言中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现成词语;其次要意义明确。例(2)中的“钉子户”符合创造新词的两个条件,在表达效果上也起到了生动、形象的作用。“重蹈覆辙”本是一个成语,例(3)中将其拆开加入了其他成分,这样用是可以的,但只限于短语和离合词,如:离合词“洗澡”,我们可以说“洗了

20、两次澡”,离合词“鞠躬”,我们可以说“鞠了一个躬”。而一些词如:“带鱼”、“松树”、“批判”等我们就不能将其拆开,在中间加入其他成分。“用词规范”这一手法在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中都适用。在运用“用词规范”这一手法时,我们不仅要从词语本身衡量它是否规范,还要结合语境和风格。有时,一些超越常规的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上述三例均是如此。三、语法方面1.搭配得当所谓“搭配得当”是指词与词之间在相互搭配时要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试看下例:(1)干细胞转化的成功非常低,而且由于使用了逆转录病毒作为基因载体,会引发致癌基因的活性。(2)在上述理由之中,员工如果触犯了

21、纪律或者违反了企业法律,自有相关的机构来处理其问题(3)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趋势是技术创新的速率在加快。分析:例(1)中主语“成功”和谓语中心“低”搭配不当,因为“高、低”只能用来形容“成功率”,因此应将主语改为“成功率”。例(2)中如果从语言习惯角度去衡量,“触犯法律”与“违反法律”有些搭配不当,此外,企业只有制定纪律的权力而无权制定法律,因此,将例(2)改为“触犯了法律或者违反了企业纪律”就既合理又通顺了。例(3)中“速率”与“加快”搭配不当,这一点无论从句意还是从语言的逻辑习惯,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加快的应该是速度而不是速率,因此应将“速率”改为“速度”。“搭配得当”这一手法适用于所有语体

22、,因为这是使我们的表达合乎语言规范的最低标准。在运用“搭配得当”这一手法时我们不但要从语法上去衡量词语的搭配是否得当,还要从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中去分析词语的搭配是否合理。2.成分完整所谓“成分完整”是指我们在遣词造句时,不能缺少应有的成分,也不能有多余的成分。试看下例:(1)聚居人口在受到滑坡、消落带等环境生态问题的同时,生产生活又将同时恶化库区。(2)不过由于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使他们总是能够找到新的工作,而且有时候新工作的工资和原来的一样,甚至更高。(3)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这些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核心成员,他们国家的人民开始越来越不支持全球贸易,这可能导致中国未来在贸易上遭

23、受严重重创、挫败。分析:例(1)中“受到”的宾语缺少中心语“威胁”,应在“生态问题”后加上“威胁。”“恶化”的宾语也缺少中心语“环境”,应在“库区”后加上“环境”。这种宾语中心语残缺的情况一般是由于宾语太长所致。例(2)中缺少主语,这主要是主语“他们”前家里介词“使”,从而掩盖了主语,因此,应将介词“使”去掉。在遣词造句中人人们往往会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的格式而造成主语的残缺,这一点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例(3)中“重创”和“挫败”作为宾语中心语,意义上重复,此外,“严重”和“重创”意义上也有重复,因此应将“重创”去掉。“成分完整”这一手法也适用于所有语体,因为只有运用好这一手法才能使我

24、们的表达结构完整、意义明确。在运用“成分完整”这一手法时我们应当注意,不符合省略条件的句子,我们不能随意省略句中的成分;反过来,我们也不能随意增加句中的成分以致句意不清楚。3.语序合理 我国的“辞章”(词章)理论源远流长。辞章在早期称作“辞”,南朝梁时出现了“辞章”这个词,到了明朝“辞章之学”已经出现。它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书洪范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这句中“辞章”的意思是“文采”。文史通义:“义理存乎识,辞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这里的“辞章”指的是文章的艺术形式。虞东先生文集序:“易称修词,诗,是岂圣人之溺于辞章哉?”这里的“辞章”指对文章进行修改、加工,使之富有文彩的意

25、思。随着时代变换、社会发展,人们对辞章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探索也就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深入。1959年第12期红旗刊登了施向东的关于写文章一文,指出好的文章在“义理、考据和辞章等方面,总是经过认真努力的。”这里的“辞章”指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辞章学就是“大修辞学”,又称“广义修辞学”1。有的更明确地指出“辞章学是有效地表达、承载,并借以理解话语信息的艺术形式。”2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辞章之学,可以说是一门富有民族特点的探讨语言艺术的学问。它包括我们现在一般理解的修辞学的内容,但是比修辞学的范围广,综合性大,更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语言的传统经验。”3章法学是辞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

26、理论系统完整、规模大、成就很突出。“章法”是指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即连句成节(句群)、连节成段、连段成篇的一种组织形式。毛泽东诗词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上之所以能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词的章法运用得准确恰当,属于形式方面。所以,本文对其内容的分析,只是点到为止,但并未忽略其内容的重要性。毛泽东诗词的章法从材料安排的角度大致可分为三类:对比类章法、调和类章法和中性类章法。 、对比类章法对比,就是将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在一起形成很大反差,这类章法被称为对比类章法,主要有正反法、纵放法等。在毛泽东诗词中,其作者运用对比类章法相对较多,有时表现很明显,有时则将对比效果蕴涵在诗词的内容中,或

27、者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中。如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其结构分析表如下: 视觉:“山下旌旗在望” 正反 听觉:“山头鼓角相闻”反:“敌军围困万千重”果:“我自岿然不动”正因:“早已森严壁垒”二句底:“黄洋界上炮声隆”反图:“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词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采用了“反正反”的结构。“反”的部分,自“山下”至“万千重”,按“先正后反”的结构写成。一方面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介绍了有利于凭险据守的井冈山地形,以及战鼓、号角共鸣的紧张气氛,(即“正”);另一方面写反面形象敌军重重包围

28、我军(即“反”)。作者在这部分运用了对偶、夸张两种修辞方式,“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对仗工整,结构严谨;“敌军围困万千重”采用了夸张的形式,表明双方力量悬殊-敌众我寡。“正”的部分,自“我自岿然不动”至“更加众志成城”,采用“先果后因”的结构。由于根据地戒备森严,防御工事坚固严密,而且井冈山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以我军底气雄厚充足,沉着冷静地应对这场战斗。“反”的部分,自“黄洋界”至末尾,叙述了在枪炮轰响的战争背景中(即“底”),敌军战败而逃的狼狈情景(即“图”),突出出我军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气概。这首词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敌我的对比反衬:敌众我寡;根据地军民前后表现也形成了对

29、比:开始是严阵以待,最后是在炮声轰响中勇敢作战;敌军前后行为的对比:先是围困我军,后来则是狼狈逃窜。这样对比的效果是更衬托出我军英勇善战、以及敌军的貌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本词结构所用的章法中,需加以说明的是“正反法”和“底图法”。“正反法”指将两种不同的材料并在一起,反面材料衬托正面材料,以增强文章主旨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底图法”中的“底”相当于绘画中的“背景”,对“图”起衬托作用,“图”相当于绘画中的“焦点”,相对于“背景”而言,则会产生聚焦的功能。全词采用了“反正反”的章法结构,包括“正反法”、“因果法”、“底图法”,“正反法”中“正”部分又包括“听觉”、“视觉”两方面。总之,这首词气氛

30、森严紧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再如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结构分析表如下: 底:“风雨送春归”至“已是悬崖百丈冰” 纵图:“犹有花枝俏” 底:“俏也不争春”至“待到山花烂漫时”收 图:“她在丛中笑”这首词是毛泽东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反其意写出的。他笔下的梅花形象是积极乐观、勇于斗争的,借梅花喻指中国共产党,既贴切,又很有新意。本词在结构上采用了“先纵后收”的结构,“纵”的部分自“风雨”至“犹有花枝俏”。春天的风雨把春天送走了,严冬的飘雪又把春天迎接回来。在冰天雪地的悬崖峭壁上(此为“底”),只有那清

31、新俏丽的梅花傲雪怒放(此为“图”),这样形成“先底后图”的结构,突出梅花高洁不屈的品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险恶环境里勇敢乐观的精神。作者在这部分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式,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短短十个字,写出了一个春的轮回,其中的“飞”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雪的俏皮、欢快,使全词也呈现出一种灵动之态。“收”的部分,自“俏也不争春”至末尾。写出了梅花居功不傲,报完春,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在百花争芳吐艳时,自己却含笑悄然隐去。这部分形成“先底后图”的结构,“底”指“俏也不争春”至“待到山花烂漫时”,“图”指“她在丛中笑”。这里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事业成功后,默默退到后台,默默享受成功的喜悦,却毫不争功邀宠。本词所用章法中,“底图法”上面已做过解释,其它如“纵收法”,“纵”就是时间、空间、情理各方面纵离主轴,“收”将远放之文势兜揽包抄,折回主轴。这首词采用了“先纵后收”的结构,其中“纵”和“收”的部分均包含“先底后图”结构。毛泽东很喜欢、也很善于运用对比的表现方式,如清平乐蒋桂战争,表达了自己对军阀斗争的厌恶和对红军解放人民的喜悦之情;七律二首送瘟神通过叙述旧社会血吸虫病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与解放后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和消灭血吸虫病的壮举,将二者进行对比,鞭挞旧社会,歌颂新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三个例子是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入葱茏四百旋。冷眼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