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0.99KB ,
资源ID:44512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512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1、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复习提纲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初级理论思维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代表作有中国的学记和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形成独立学科阶段:教育学逐渐从哲学等思想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教育学代表作还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2、。科学教育学的创建与发展阶段:19世纪后半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代表作有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阶段:二战后,教育学已形成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产生了很多的分支学科。这一时期的教育学,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研究的深度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代表作有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1963年)和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1975年)等作品。3、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在近代教育史上,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主张的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被称之为“传

3、统教育”;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被称之为“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是世界近代教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思想流派和教学模式的论争,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人民教师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1、掌握教育理论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2、掌握教育基本原理,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培养和增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充分认识教育在我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增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为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深

4、入地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章 教育一、教育的基本涵义: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个性心理品质的活动。2、教育的基本涵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的手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起源:1、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不同主张。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2、教育起源于劳动,其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它具有

5、社会性的特点;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三、教育的发展过程。1、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2、古代教育(含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3、现代教育(含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四、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2、教育的人人的发展功能: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6、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五、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3、科学性;4、革新性。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2、义务性;3、全面性。七、我国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八、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实施科教兴国;3、推进素质教育。第三章 学校与学生一、学校的涵义和功能1、学校的涵义:学校是人类社会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2、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

7、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概念: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教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2、学校文化的种类: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三、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

8、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2、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3、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四、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2、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3社会也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五、家庭教育的类型。1、独裁型;2、保护型;3、和平共处型;4、合作型。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的方法。1、互访;2、家庭会;3、家长委员会。七、历史上

9、不同的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霍尔。2、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获得的教育引导对其发展起着绝对影响作用。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3、辐合论:又称二因素论。认为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以上三种观点都没有对儿童的发展机制作出科学的解释。八、儿童发展的内涵。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九、

10、儿童发展的特点。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十、教育与儿童的发展。1、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十一、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1、要尊重儿童的感受;2、要尊重儿童的选择;3、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第四章 教师 一、教师的社会作用。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三、教师素质

11、。1、文化素质: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既应是“专长”,还应是“通才”。2、教育素质: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具有教育实践能力;能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具有教育科研能力。3、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四、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第五章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教育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教

12、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体要求,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考虑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终极性的教育目的只有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教育目标才有意见。2、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它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反向,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和贯彻的强制性。三、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其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有拍拉图、那笃尔普、涂尔干等。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

13、价值,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 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3、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 外在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杜威。四、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3、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六、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

14、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第六章 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小学德育任务和主要内容。1、小学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2、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品

15、质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二、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1、途径:思想品德课;其他各科教学;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2、方法:说服教育:即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情感陶冶: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其实施途径包括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榜样示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学生领会和模仿。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通过参

16、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实际的锻炼,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于巩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最有效的方法。奖励与惩罚:表扬和奖励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批评与惩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应注意:a、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b、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c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三、智育与智力的含义。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智力是人的智慧能力。

17、它可以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各种认识方面能力的综合,也可以表现为一种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综合心理能力。四、智育与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智育与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两者不能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其它各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与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错误地把智育和教学等同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五、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1、传授知识;2、发展技能;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六、体育及学校体育的特性。1、体育的概念:是指以增强体质、发展技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2、学校体育的特性: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18、七、小学体育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八、美育及美育的类型。1、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2、美育的类型: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九、小学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第七章 课程一、课程的概念: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

19、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二、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三、影响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1、一定社会的生产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计;2、科学发展状况对课程有重要影响;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也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四、课程的内容和结构。1、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目的、课程的评价和课程的实施。2、小学阶段课程的主要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3、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五、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重视教学内容

20、的现代化、综合化强调课程体系的结构化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重视学生个别差异,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广泛开设选修课重视加强教学科目和课外活动的联系。6、实施小学课程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2、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打好基础;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第八章 教学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二、教学的意义。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

21、部工作的中心,与学校其他工作如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相比,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着教学活动实现的。三、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1、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如学习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教学活动的本质。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与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必须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方式。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认识的方法是间接的,尽管如此,但不等于可以无视儿童的直接经验。

22、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的。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中,学生不仅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种能力也在经历变化发展。五、教学模式的种类。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即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即设计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3、折衷于两者之间接教学模式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即明确结构建立假说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即解释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理解。六、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

23、、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量力性原则;5、巩固性原则;6、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七、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即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优越性:教学经济、效率高,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学生的知识、年龄、能力水平接近,有利于彼此互相交流和启发。局限性:学生较多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

24、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缺少灵活性;过分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教学: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由教师包班(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

25、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的基本特征:直接教学与学生自动作业交替进行。八、教学方法:1、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方法。2、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3、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了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学生在

26、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知识或验证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4、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发现学习: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

27、学方法。即是学生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围绕一定的问题,积极思考、自行发现,从而掌握概念、原理、原则和法则,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即给学生足够的感兴趣的材料,让他们进行各种尝试,并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即通过各种信号图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让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暗示教育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即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法: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认识自我

28、、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法。九、现代化教学手段:指以广播、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自动教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活动。十、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十一、如何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过程。即要编写的三个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9、。第九章 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期使学生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二、课外活动的特点。1、自愿参与;2、自主活动;3、形式多样;4、内容开放。三、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3、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课外活动的内容。1、科技活动; 2、学科活动;3、文体活动;4、课外阅读活动;5、游戏活动;6、社会活动; 7、主题活动。五、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个人活动;2、小组活动

30、;3、群众性活动。六、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1、以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七、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和特殊能力的养成;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第十章 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一、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就是指由全班学生组成的集体。但并不是说把学生编入一个教学班,自然就是班集体。班集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特征:1、目的性;2、组织性;3、纪律性;4、民主性。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1、思想品德教育;2、文化学习指导。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四、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及方法:1、确立目标;2、建立班委会;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五、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1、基本内容: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体育和美育活动2、基本形式:队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