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产业范围旅游产业X围界定应从基本概念入手(占佳)旅游业的产业定位问题一直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由于 在学术界人们关于“旅游产业”的概念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加之在国民经济统 计中没有单列旅游业,致使旅游业一度被边缘化。要确定旅游产业的地位,首先 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合理界定旅游产业的X圉。但LI前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仍很 模糊和混乱,这种状况突出表现在对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层次划分上。笔者试 图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传统理论认为,旅游业是由“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成的产业 群。旅游业的主体是山分别经营这六大要素的企业来构成的。随着旅游者旅游需 求的变化,旅游活
2、动涉及x围越来越广,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加强, 学者们普遍认为仅以六要素来界定旅游产业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而将旅游 产业的概念进行延伸,山此出现了 “大旅游产业J “泛旅游产业”等概念,旅游 产业x围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将许多新出现的消费经济类型纳入 到旅游业的x畴。多数学者是从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的角度对旅游产业进行界 定,旅游需求和消费类型的多样性与变动性及其性质的复杂性与模糊性造成了旅 游产业界定的困难。关于旅游产业的层次划分,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二分法和三分法。世界 旅游组织(1995)曾经建议用“旅游活动国际标准分类(SICTA)”将旅游活动划分 为完全属于旅游业
3、的产业部门和部分涉及旅游业的部门两种情况。这种划分方式 比较模糊,很难把握“涉及”的程度。与此类似,史密斯(Smith, 2000)根据企业 对旅游活动的依存度将旅游产业划分为两个层次,将那些对旅游依赖不显著的行 业剔除出旅游业,该分类方法较之前者X围更为明确。宋子千、廉月娟(2007) 在史密斯的二分法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第三层次旅游业,将与旅游产业关联不紧密 但为旅游业服务的企业也纳入了旅游业的X 世界旅游组织等建议的旅游 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按照与旅游活动的关联程度将旅游业分为旅游特征产 业、旅游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其他采用三分法的学者也大多是根据旅游活动或 旅游企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程度或
4、关联度进行划分。虽然他们的表述基本类似, 但是每一类别所包含的企业或部门大相径庭,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第三层次旅游 业的划分上。有些学者其至将旅游产业的支持系统纳入到旅游业的X畴。综上可见,U前学术界在对旅游产业进行概念界定和层次划分时都存在将旅 游产业X围无限扩大化的趋势。一味地夸大旅游产业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业 的X围不但会造成产业之间界限的混乱,引起其他产业人士的质疑,也会使旅 游业结构分析不具有实际操作性,从而遭遇旅游统讣方面的尴尬。在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中,产业是建立在其产出而非消费对象数据的基础上的,而旅游经济指标 的统计长期以来都是从需求方开展的,统讣口径的出入使得旅游统il指标难以
5、服 众。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但山于理论不成熟,在统计 指标的确立上仍然存在某些指标过宽而有些指标乂过窄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概念界定时必须严格地将旅游活动或旅游需求与旅游产业 区分开来。另外,还应尽可能地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这样既有利 于与其他产业概念界定相衔接,也有利于与国民经济统汁体系对接。在对旅游产 业进行层次划分时,既要认识到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和综合性,不能把旅游产业X 圉界定得太窄,这样不能完全反映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更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对 其他产业的依赖性以及旅游产业的漏损现象,不能将为旅游业提供支持和保障的 其他产业纳入到旅游产业的X畴。因此,笔者
6、建议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或设讣单 个指标,评价行业或部门对旅游产业的依存度,并设定标准参数,将达到该参数 的行业或部门纳入到旅游产业的X畴,而未达标的行业或部门应坚决“剔除” 出旅游产业的X畴。当然,这些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旅游产业的发 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测量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确 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感谢读者推荐!作者:占佳旅游产业定义的新界定无边界产业作者:王慧敏:本站原创点击数:87更新时间:2008年05月27日1旅游产业的理论辨析旅游是不是一个产业,或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产业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不断的争 论,美国旅游专家托马斯(2001)认为“旅游业根本不是
7、产业”。至今,学术界对 于旅游产业的认识有三方面的观点:一是“行、游、购、住、食、娱”六要素组 合论,认为旅游是山相关产业组合而成的产业群;二是从服务业的角度界定旅游 产业,把旅游业归于第三产业门类;三是系统论,认为旅游产业是一个复合的产 业系统。笔者认为,对于旅游产业的认识要基于对旅游本身的定义。根据联合国世界 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LI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 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1年的活动”。并特别提出旅游訂 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 医疗”、“XX/朝拜”、“其他” (UNWTO, 1991
8、)o该定义于1994年得到联合国统 计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国际标准分类(SICTA)的定义。口前在大多数旅游业发达 国家,均采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卫星账丿1 (TourismSatelliteAccounts, 简称TSA)的框架界定旅游产业的X畴,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政策。据此,我们 至少能够捕获旅游产业的两大特点:一是旅游并非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观光、休闲 活动,包括了商务、会议等各类出访活动,旅游产业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 外延,只要是为旅游者外出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均可归于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 是一个区别于传统产业的“泛产业”;二是旅游产业的动态性。由于旅游者在不 同时期所进行的旅游
9、活动在需求上是有差异的,其选择的服务性企业也会发生相 应的变化,换言之,组成旅游产业的相关企业是动态变化的,旅游产业是一个随 着旅游者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与时俱进的产业。基于此, 笼统地将旅游产业在现行的产业分类中进行归类,或对现有的产业进行组合,或 仅简单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均难以说明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2旅游产业是无边界产业无边界产业的概念源于无边界企业理论,李海舰等(2005)认为在新经济时代, 由无形资源主导企业的发展,企业边界趋于无穷,企业进入无边界时代。显然,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一些以智力、品牌、网络等无形要素为主要驱动要素的产业, 其边界也呈现趋于无穷的新特
10、征,如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众多新型 产业。概括而言,无边界产业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与相关产业的融合。通过科 学技术的嫁接,无边界产业深深地融入相关产业,并不断衍生出新产业,产业间 的界限非常模糊,很难划分其边界,在传统的产业分类体系中无法“对号入座”。 二是软要素构成无边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传统产业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 递减不同,无边界产业呈现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新经济规律。三是产 业边界的动态变化。无边界产业III消费直接驱动,其产业资源、产业要素、产业 运营是围绕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组合,消费需求的多元和变化导致这些新型产业 边界的不确定性。1簾行及锹湖克乍力折数% 尙
11、务坏戋打峯怨设维 人力浪化白般堆曲交迪惫越观Mi味辭M號OK文化實即第繍吃的仰烙支力(1)从产业资源的供给看,旅游产业的边界可以无限延伸。X旅游活动从传 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发展时,旅游资源已经不局限于名山大川等自然资 源,也跳出了古迹寺庙遗址等传统人文旅游资源的X畴,一些社会资源、经济 成就、产业活动、民情民风等均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 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节庆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太空旅游 等新型旅游产品的涌现。从广义来看,旅游资源供给具有无限性,旅游产业的边 界可以无限延伸,具有广泛的外延。(2)从产业发展的时空维度看,旅游需求的动态性和旅游供
12、给的区域特色导 致旅游产业边界的不确定性。旅游产业是一个时空性强的产业,不同的经济发展 时期,游客的需求不同,从过去单一的“游山玩水”、“放松身心”到现在“陶冶 情操、增加阅历、寻求梦想、体验生活”的复合需求(厉无畏,2004),旅游产业 发展包容了更多的内涵。以XX旅游产品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XX的旅游产 品是“一街(XX路)、一江(黄浦江)、一园(豫园)、一寺(玉佛寺)”;21世纪初, XX的旅游产品则多达数白种,涵盖了 “故居之旅”、“怀旧之旅”、“体育之旅”、 “艺术之旅”、“建筑之旅”、“开发区之旅”、“时尚之旅”、“金融之旅”等20多 个主题旅游产品(王慧敏等,2004),其中
13、的一些资源是早已存在的,只是因为有 了旅游需求之后才开发为旅游产品。因此,旅游产业的边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 有差异和变化的。同样,不同的地区,山于旅游供给的区域特色不同,其产业X 畴也呈现空间上的差异。如马尔代夫的旅游产业是以海滨度假为主,而纽约、巴 黎、伦敦是以国际大都市为主要吸引物,两者是不同类型的旅游产业组合,旅游 产业的边界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边界。从抽象意义上来看,旅游产业的边界是 不确定的。(3)从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看,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软要素主导阶段。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旅游产业是一个由综合要素驱动的产业 (王慧敏,2007),而软要素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
14、力。世界经济论坛2007 年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选取了 3组计13项影响旅游竞争力的因子(见表 1),从中可见,软要素占据了 60%以上。若除去基础设施的因子,仅剩“自然和 文化资源” 一项硬指标,占8%的比例。事实上,在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中, 软要素主导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其拥有的 世界级旅游资源仅占全国的3.2%, 4A级景区仅占全国的15.9%,但长三角区域 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占全国1/4,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占全国1/3:长三角在中国首批 优秀旅游城市中占有1/4的比例;在2005年全国旅行社100强排名中,长三角 的国内旅行社占据了 64个席位,达
15、64%,国际旅行社占据了 24个,近1/4。这 些数据折射出旅游产业发展中软要素的力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旅游产业的无 边界特性。资料来谭Donald E. Lundberg( 1995.(4)从产业消费需求看,旅游产业的X伯伦效应拓展了旅游消费层次。在旅 游消费中,存在着X伯伦(Veblen)效应,即旅游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与一般的需求 规律相反。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会增加。美国社会经济学家X伯伦研究发 现,在旅游业中,存在着“挥霍消费”,即当旅游者购买能显示其地位与身份的 豪华产品和服务时,被认为是得到更多的体验和享受,需求量随价格的攀升反而 会上升,如图1所示。从Veblen旅游需求曲线中
16、可见,当价格为P1时,需求量 为Q1。价格增加到P2时,在一般意义的需求曲线D1上,需求量减少至Q2。 在Veblen旅游需求现象中,当价格上升到P2时,反而提高购买量至Q3,需求 曲线相应发生移动,从D1至D2;同样,当价格上升到P3时,曲线移至D3, 需求量实际增加至Q5,而非减少至Q4o旅游产业的X伯伦效应在拓展旅游消 费空间的同时也拉长了旅游产业链,一些个性化需求所衍生出的新型产品,一方 面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使旅游产业的边界趋于无穷。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上)中商情报网http: /.askci.【大
17、中小】核心提示: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 分析一、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与扩散而产生的,并已成为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Tapscott, 1996)。信息化进程中,微处理器技术替 代传统的半导体技术、开放式的技术标准取代个别技术标准、新的标准化和集成 化组件开发软件取代原始的手工劳动开发方式等3种主流技术的产生和成熟统 一了信息实现手段,从而增强了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山此构成 了产业融合的背景。虽然,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最早是源于数字技术的出现 而导致的产业交义现象,但是不能山此认为
18、产业融合只是一种技术现象。实际上, 产业融合涵盖的X围很广,建立在具有更广外延的现象上的理论研究才更具有 普适性。所以说,产业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服务、商业模式以 及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Europeamnission, 1997)。也许有人会认为,产业融合是打破产业分立边界而呈现的一种产业界限的模 糊化的过程,而旅游产业原本边界就比较模糊,所以不存在所谓融合问题。其实, 传统的产业界定是从企业或生产者角度界定的,而旅游产业是需要从需求角度来 界定的,正是因为旅游活动才发生了相关消费及相关供给,正是这种需求串联的 特点,使得旅游产业表现为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传统产业,而是表现出
19、很强的产 业类型渗透性旅游产业总是与其他产业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义关系。因 此,产业融合不仅在旅游业是存在的,而且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旅游业天然就具 有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特性。传统的产业界定是基于丄业经济时代特征提出的,不仅忽略了服务产业的重 要性,而且忽略了产业系统中除企业外的其他构成要素,如技术、产品、市场、 制度等都是产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要用历史发 展观,从系统论视角来研究旅游产业的演化规律。如果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待产业 的话,则产业是指山技术、产品或服务、企业、市场及制度等子系统构成的集合, 这些子系统在围绕满足游客旅游需求方面构成了相互协作与竞争的旅游产业系
20、统。从系统论视角理解旅游产业,必须把握这样儿个产业特征:1.产业系统的发展是不同子系统间共同演进的结果。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联 性使得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只有不同子系统的协 同发展才能促进整个旅游产业系统的演进。在产业演化过程中,时间因素和某些 随机因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某种技术变革或需求变动可能会促使原本没 有关联的产业系统产生联系和互动,从而改变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式。2.产业系统是具有层次性的。构成旅游产业的子系统乂是山更低一级系统组 成的,如产品系统中,食、住、行、游、购、娱产品满足游客不同方面的需求, 彼此之间是互补的协作关系,但是构成行产品系统中的子产品
21、间乂是互相替代的 竞争关系。当然,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在系统演进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企业 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旅游企业间的互动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技术则是产业演 化的动力,而制度则起到了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3.产业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开放的产业系统是指产业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与信息交换的系统,通过交换促进不同产业系统山原来的非竞争关系变成竞 争关系,并进而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开放的产业系统,在产业自组织演化进程和外部力量的影响与 干预下,其产业边界在原本不太清晰的基础上,呈现出更加动态的变化特征。所 以,旅游产业融合是开放的旅游产业系统本身动态演进的必然结果,并不受原有 产业边界
22、模糊性的影响。促使旅游产业发生融合变化的内在动力在于旅游产业系 统的强关联性以及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冲动性,其外在驱动力则山市场需求的推 力、竞争合作的压力、技术创新拉力和规制放松助力构成。正是在这种内外力和 互动作用中,推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出现与发展。所谓融合是指朝着一个点运动或者是两个或更多要素的汇合(MemamWebster, 2000),或者是儿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即融合就是不同要素(系 统)向同一方向共同演进而形成一个新要素(或系统)的过程。因此,从系统论角度 来看,旅游产业融合是指在开放的旅游产业系统中,构成产业系统的各要素的变 革在扩散中引起不同产业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作与共同演进而
23、形成一个新兴产 业的过程,其外延包括了技术融合、企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 等。旅游产业在与其他产业融合中,在使自己内涵与外延丰富的同时,也使旅游 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并且从融合产业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本,同时还在很 大程度上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产业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创新 方式。麦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的学说中提出了国家竞争力发展的4个阶段: 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财富导向阶段。在科技日 新月异的今天,旅游业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需要并且正在从投资导向阶段向 创新导向阶段过渡,创新已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源泉,基于融合的创新是我国发 展旅游经
24、济和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所谓产业竞争力就是在一定贸易 条件下,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 力。市场盈利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一国能否有效地形 成竞争性环境和推动创新,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最主要的是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能 力,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功与否乂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产业创新能力,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创新必将以极大的扩散渗透效应 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进而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产业融合对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分析,能否真正转化为现实竞 争力,还需要克服融合过程中的一些
25、障碍。否则,融合不到位就难以获取产业发 展新空间、新资源、新能力和新利益。二、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分析产业融合的产生作为一个自组织过程,必须符合自组织的前提条件,即系统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散个关键因素。产业系统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产业企业能够自山进入与退岀市场,进行知识的传播与扩散等。山此促 进了技术、标准和产品等知识的扩散,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间的线性关系,促进不 同产业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形成,推动产业系统远离平衡态。而非线性相互作用是 指开放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以网络关系相互联系与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会通过更 多负燔的流入而促进系统远离平衡态,推动产业系统向有序化发展。应该说,旅 游
26、产业从其属性来讲,基本具备了融合产生的条件,但是实践中的旅游产业融合 并未达到理想状态,说明仅符合前提条件还是不够的,一定存在一些障碍旅游产 业融合的因素没有解决,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认识有助于我国旅游产业克服障碍。 结合产业融合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析,可以将产业融合的障碍分成制度障碍、能力 障碍和需求障碍(见图l)o图1产业融合产生的障碍机制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归纳起来受两方面制约:一方面是供给因素的制约,而供给因素乂包括宏观的管理制度与微观的企业能力,另一方面是需求因素的制 约,融合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消费市场的接受和认同。因此,只有供需双方对产业 融合引发的变化实现了观念与行动上的契合时,才能促进旅游
27、产业融合的真正实 现。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下)中商情报网http: /.askci.【大中小】核心提示:旅游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新型产业创新方式,它从需 求的角度适应了游客需求更加精细、更加个性、更加多样的消费特点,它也从供 给的角度创造了产业成长的更惮大的空间、更深化的链条、更持久的能力,从旅 游供需契合的角度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土壤。而认识和克服产 业融合中的障碍因素,将会为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奠定良好的 基础。1制度障碍制度障碍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管制、产业管理管制和市场垄断结构。我国旅游 产业的管理体制一直以来都是条块分割与
28、行业壁垒并存的体制,各产业和行业出 于各自管理U标的需要形成了各自的政策和制度规定,如风景名胜区属于建设 部,文物景点属于文保部门,各商业接待单位隶属于各行各业。他们在纵向体制 上必须遵循上级管理部门的管制,但在横向关系上乂共同构成对客服务中的不同 模块。由于各自所处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其他产业企业要素进入时面临 不同的制度障碍,不利于融合的推进。如以携程为代表的网络业在融合旅行社业 务中就遇到了部分旅行社业的抵制和进人的审批障碍,这里既涉及到原有管制规 定的存废问题,也涉及到对融合以后的政策管制调整问题。再比如体育产业与旅 游产业的融合中就遇到了体育产业严格管制的制度障碍。如果不克服或
29、变革这些 政策与管制,就难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从而错失旅游产业竞争力捉升的 大好机会。2.能力障碍能力障碍主要包括企业整合能力、核心能力刚性和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如 果说制度与政策形成的环境可以通过变革加以完善的话,那么企业能力方面的障 碍就不是那么容易提高的了。且不说不同产业的企业间存在着能力上的极大差 异,就是某一产业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认识到了与其他产业的企业融合的必 要性,但在实施融合的过程中,会遇到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中相随而生的核心刚性 的困扰(Banon, 1992)。核心刚性是一种阻碍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源泉的惯性系统,它时刻面临着被打破的需要,因为随着技术的不
30、断更新变化, 顾客追求的核心价值的逐步转移以及不同资源在竞争中相对位置的变更等,原有 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否则竞争优势就会被其他企业取代。正如学习 学派所认为的那样,尽管组织已经在知识积累方面工作多年,并发展起了独有的 技能,仍然要不断再建和改变技能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我国旅游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虽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但是微观层 面上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仍然较弱。旅行社业散、小、弱差的局面并未改变; 饭店业虽学习到发达国家饭店业管理的经验和知识,但在转化为自身能力方面尤 其是在融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方面仍然较弱,其至出现不少固守所谓行业惯例 的不适合环境变化需要的情况;而其他产
31、业在向旅游产业融合中虽有强大的资本 实力和先进的商业运作模式优势,但融合是双方羡至多方的事情,在竞争力观念 和实力都较弱的情况下,也很难出现良好的融合效果。3.需求障碍需求障碍主要包括消费能力、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者的学习能力。既然旅游 产业融合的本质特征在于创新,那么融合型创新形成的新型旅游产品在推向市场 时,都面临着市场是否愿意接受、是否有能力接受的问题。如果融合型产品不能 被市场接受,那么缺乏市场融合的产业融合也是很难形成并具有竞争力的。是否 愿意接受融合型旅游产品与市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惯性有关,消费行为具有路 径依赖性,企业在过去竞争中常会通过增加产品的转换成本来提高游客忠诚度, 这些
32、因素都导致了消费行为的惯性。能否接受融合性产品与游客消费支付能力和 新产品价格及游客学习能力有关。在当今国内市场的高端,已经形成了一批支付能力很高、学习能力很强并且 愿意尝试新鲜产品的游客群体,但相对于整个大众市场来说这毕竟是少数。其实 需求方面的障碍固然与消费者的成熟度有关,但在中国旅游市场发育时间不长, 游客消费惯性或观念还未固化,关键还在于供给方如何引导和创新营销,在新兴 消费力量不断崛起的今天,制度与企业方面的创新努力会更加重要一些。总之,这3方面的障碍因素共同影响着我国旅游产业融合进程,虽然它们在 影响产业融合不同构成要素方面的作用程度不同,但是任何一方面的影响都是不 容忽视的。从克服障碍因素的实施途径来说,既要重视系统创新中自然演化的作 用,同时也不能忽略干预演化的作用,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将两者有机地融合 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与竞争力的提升。三、克服旅游产业融合障碍的对策建议1.放松产业管制,完善跨界治理机制旅游产业是一个民生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政府应放松产业管制,这样才能 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进入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的更新换代。 当然,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会出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