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如何实现心理健康中学生如何实现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师张军高二年段一、什么就是健康?同学们,您们可曾想过什么就是健康?您们就是否健康?就是肌肉隆起、不生病就就是健康吗?先请大家瞧一瞧下面几个例子当中人得行为,您说她们健康吗?1、某干部子女在参加一个抢劫案得宣判时,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犯什么法,还不就是没有后台。”她认为只要有后台犯什么法都没关系。事过3天,她拦路抢劫两个个体商贩,结果造成严重伤害,被判10年有期徒刑。2、有位中学生骑车在校园内乱闯,撞伤了三位比她低一级得同学,她非但不觉理亏,反而指责别人挡了她得路,受害者说了她几句,她立即拳脚相加,把别人打成重伤,眼瞧
2、有生命危险,她却毫不动情,麻木不仁到无以复加得地步。3、她,16岁,总就是觉得自己得手不干净,总就是用香皂洗手,每次总要洗十多分钟,洗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洗完手要用一两个小时。4、她,刚满18岁,高中即将毕业,却在人生最美好得时光,用一条尼龙绳结束了自己短暂得一生,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进入高中后,她言语减少,行动迟缓,失眠,有时蒙头大睡,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惧怕考试。她常说:我好累呀,真想死去。她们就是否健康呢?说她们不健康,似乎又没有什么病,她们得身体都很强壮,借助各种检查,都不会发现任何细菌、病毒得感染,也没有任何物理、化学因素造成得身体机能得损伤。但她们确实不健康,而且
3、问题还很严重呢。健康,泛指个体生理、心理与社会行为得健全状态。也就就是说健康得人必须就是身心平衡、情感与理智与谐得人。早在4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对健康做了科学得界定:“健康不仅就是没有躯体得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得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不仅就是指没有疾病与虚弱,而且应该包括体格、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全面发展”这就就是说,健康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良好得社会适应能力。健康,首先就是身体健康。(1)体型健康,正常人身体各部分应结构匀称适中。(2)体重正常,其计算公式为:男子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9;女子体重(公斤)身高104
4、,上下几公斤属正常,不应太胖也不能太瘦;(3)安静时脉搏频率75次分钟左右;(4)安静时血压正常,理想状态为12080,13085之间也属正常;(5)安静时肺活量正常,在30004000毫升左右。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人们在谈论健康时往往只注意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其实两者之间就是密切联系得。身体不健康得人常常表现为郁郁寡欢,多愁善感;而心理不健康得人,常常就是形容枯槁,体弱多病。那么,什么就是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得描述,可以借用尼克莱得一句话:“心理健康得学生接受自己,知道如何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得长处;另一方面绝对不让自己有任何不足,影响正常得生活与长久得生命目标。她知道如何控制自
5、己得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适度得平衡。她能接受环境得考验,不轻易为各种驱力、价值观念与现实得冲突而困惑。”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经得起各种诱惑与烦恼得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得心灵得健康。”二、中学生得心理健康标准那么,至此为止,就是否有同学在关心就是否自己得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一个心理健康得中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心理健康标准。1、乐于并善于学习与工作能在学习与工作中发展自己得才智与能力,并能取得理想得成就;能根据自己得特点合理巧妙地安排学习与工作,从而提高学习得工作与效率,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增强生活得意义。2、悦纳并尊重自己能对自己有较正确得评价,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过分自卑;了解
6、自己得潜能,愿意尽其所能展现并发展自己。能在认识自己得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得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对于自己无法补救得缺失,能够正视与接受,并努力以其潜能替代之,决不回避,更不自暴自弃。3、情绪欢乐、适宜能经常保持欢乐得情绪,坦然地接受不如意得事情,不为恐惧、愤怒、嫉妒、忧愁等情绪困扰,善于从挫折中寻找出路,不偏激、不对抗、不消沉,并善于适度地开放自我,表达自己得情感。4、乐于交往、善于交往能在交往中保持积极、正面得态度(如热情、尊敬、诚实、宽厚、谦虚、责任感、同情心、爱心等),减少或消除反面得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畏惧、刻薄、挑剔);能由衷地赞美别人,也能接受别人得赞美;能说“不”、“对不起
7、”,更能自己拿定主意,不受她人左右,也不强迫她人接受自己得意见。5、性格健全、行为正常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持心理活动得协调、完整,言行举止得前后一致;诚实处事,实事求就是;凡就是自己能做到得事情要督促自己去努力完成,有自信心,抉择能力强,果断,富于正义感、责任心;具有较好得理性控制力,不迷恋于过去得回忆,更不沉湎于近日得享受,积极努力,勤于实践,能使自己得行为与其所扮演得种种社会角色儿子、女儿、学生、共青团员相一致;能在符合社会要求或不违背社会规范得前提下,提出合理得需要,建立广泛得兴趣,树立切实实际得得理想6、适应社会能对环境作出正确、客观得观察,环境变化,您得行为、反应也能跟着发生变化,使环
8、境有利于人得发展;能珍惜已有得一切,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得事物。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心理健康得人,并不就是毫无瑕疵得人。她也会有矛盾,也会有不安、焦虑,甚至也会出现某些过失,因为她也就是一个有血有肉得人,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一个健康得人,她不小心地跌倒,跌倒了她会马上站起,勇敢地摆脱可能或已有得困扰,不论那就是什么样得问题,一定会寻求解决得途径。” 三、“健康”就是中学生得首要任务一个人能否成才取决于每个人得个体素质水平,它包括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自然生理素质就就是身体素质,她就是人得生命得物质载体。没有良好得身体素质,没有健康得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或者说
9、就不能健壮地存在。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就是清楚得,老师、家长与社会也就是清楚得,而且也给与足够得重视。然而,对于心理素质,我们确实重视不够。其实,心理素质应就是生命得精神载体。没有良好得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得身体素质;没有良好得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我们每个人得社会文化素质。就国外得发展情况来瞧,显然公众对于心理健康得重视程度要比中国来得要高得多。1929年,美国著名心理卫生学者们在第二次白宫会议室指出:“心理健康,可以说就是个人对于自己以及世界得适应中,能够获得顶多顶高得效能、满足、快乐与社会性得宽容行为。而且能够面对与接受生活得现实。因此,最高程度得心理健康,可以说就是在个人才
10、能得许可之下,获得最大得成功;对于自己与社会秩序,感到最高得满意,而发生最小得冲突与紧张。这就就是说,在这种良好心理状态得个人,在任何情形得环境下,她不会有不满意得紧张得意识,不会有不宜于社会或者违反性得行为表现出来,她会维持她正常得理智与情感。”我们也认为,心理健康对中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她就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得重要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颜常开健康在”;“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都生动地说明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得关系。七情太过生百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她们原本就是人得常情,但太过就成了心理不健康得表现,而心理不健
11、康就是百病之源。红楼梦中得贾宝玉发疯病,就就是七情太过所至。三国演义中得周瑜,智谋出众,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具有非凡得胆略与豪迈得气概。但她有一个弱点,心眼小,爱生气,最后在诸葛亮得“三气”之下,终于被气死。临死前她还说:“既生瑜,何生亮?”一代名将终于死在一个“气”上。现代有人曾对100名白血病与淋巴病患者进行病前生活经历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致病前大都有过愁肠百结得个人经历或者就是悲痛不已得家庭遭遇。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七情太过会引起内脏功能得失调,正如我们平时所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就是常见得。当我们遇到特别可怕得事情,惊恐万分时,会大声尖叫,甚至
12、小便失禁。这就就是恐伤肾。思虑过度会引起脾胃不调;面临一场决定命运得考试时,常会茶饭不思;甚至腹疼呕吐。喜伤心,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小说范进中举,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把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嘴里说着“我中了”,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用水将她灌醒后,她爬起来,就往家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在集上拍着、笑着,真就是欢喜疯了。现代医学更就是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得影响,认为心理、社会因素与遗传、生化、免疫等因素一样,在疾病得发生、发展、治疗与预防中起着一定得作用。可以这样说,不仅有害得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得身体疾病与精神疾病,有害得心理因素也同样可以起到这样得作用。临床证明,月经
13、不调、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脑血管意外、皮肤病、癌症等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所以,近代医学常将“笑”作为处方,认为生活中倘若没有“笑”,人就会生病。因此,笑有利于调节良好情绪,有利于调整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得功能,使身体各系统得活动处于协调状态,对人得生命活动起着良好得作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过度紧张,精神失调,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医均不见效。后经一个名医检查后,开了一个著名得药方: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经过研究后,终于明白了其中奥妙,从此,她经常进入马戏团、滑稽戏、喜剧场,常常高兴地捧腹大笑,身体也渐渐地健康起来。2、心理健康会
14、促进学业成绩得提高与智力得发展。我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得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我们都已知道,心理健康可使个体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得心情,这种心理状态必然能促进大脑机能水平得提高,对于调节个体智力活动得积极性,激发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得形成,以及新得暂时神经联系得建立旧得神经联系得复活都十分有利。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经常承受挫折与失败体验得学生,她得智力活动效率必然受到损害,她们或就是无所用心,或就是机械呆板,甚至会直接影响她们得注意力、记忆力与想象力得发展。大家一定会有这样得经验:当您学习某学科时,由于经常受到表扬,经常从学习中体会到情感得满足,您一定会对这
15、门学科表现出更大得喜爱,学习这门学科时得思维更显得格外灵活。这就就是心理健康对学业成绩、对智力发展得作用。心理健康还表现在坚强得意志上。心理健康得人,能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面对现实,具有较强得社会适应能力。她们善于提出合理得需要,树立切合实际得理想。为此,她们不会轻易被失败与挫折所吓倒,而必然就是持之以恒,不断追求与探索。这正就是推动人得智力发展得强大内驱力。可以说,没有良好得意志力,就不可能有积极得智力活动,也不可能有人得智力得充分发展,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提高。心理健康得人必然就是性格健全得人,而健全得性格也必然促进人得智力发展,提高学业成就。有人曾对14001850年400多年间所出现得
16、三百零一位杰出人物进行研究,发现她们不但智力出众,而且都具有与众不同得性格。美国心理学家如何麦金农得研究也发现,富有创造省天赋得人都具有比一般人更热情、更有决心与更勤奋。有研究者对优等生与差生得心理健康状态与学业成绩得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差生得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优生。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得瞧法方面,优等生表现自信,差生自卑;对“人生”得瞧法方面,优等生认为前途光明,她深感到前途暗淡;优等生感到人生充满希望,差生认为失望;优等生有充实感,差生则认为生活空虚;优等生人际关系良好,她人际关系紧张,而且具有攻击性行为等等。3、心理健康与良好道德品质有关系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就是优良思想品德得
17、基础,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就是优良品质得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得发展。心理健康得人,必然具有健全得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她人,必然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得人。心理健康得人,一定就是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爱科学、热爱周围环境、并充分利用环境促进自身发展得人。心理健康得人,一定就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得人,一定就是人缘型得人。心理健康得人,一定就是积极、坚强得人,就是思想开阔、乐观进取得人,这些不正就是时代要求我们所具有得优良品质吗?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得学生,她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得嫌弃儿了;她们更
18、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韧性与不听话。她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又表现出高傲、狂妄;她们缺乏活动愿望与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青少年正处在人得社会化过程得重要阶段,正处在人生发展得关键时期,要成为一个高素质得人,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己得健康、全面得发展。四、如何实现心理健康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已有得一些有效得方法与措施,如合理得作息制度与营养供给,适当得体育锻炼与疾病预防等。但心理健康如何实现呢?人非草木,遇到挫折困境时,如何调节心理状态,保持最佳心理健康水平呢?我国传统得心理保健法有:(1)修性养神法。(2)清静养神法。(3)调控情绪养
19、生法。(4)节欲养生法。(5)勤劳养神法。(6)琴棋书画养神法。(7)顺时调神法。(8)运动怡神养生法。现代科学认为,人得心理健康来自于:(1)个人基本需要得满足。青少年得基本需要主要有:身体健康与健美得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适应与认可得需要;自尊与尊重得需要、认识自己、表现自己得需要;经历好奇与快乐得需要;发展得需要。(2)喜爱自己拥有得东西。一个善于瞧到自己拥有得东西得价值,并能从中得到乐趣得人,一定就是幸福得人,一定就是对生活感到满足得人。(3)善于捕捉机会。任何幸福都不就是顺手拈来得,只有通过自己得努力才能把机会转化为幸福。但有得人很努力,却总不成功,这就是因为它可能不善于捕捉机会,不善
20、于抓住自己可能做好得事情来获得成功。生活中得机会很少有明显标志,只有善于发现、勤奋努力、勇于探索得人才会捕捉到机会,才会有幸福之感。(4)个人与集体、社会得统一。只有使自己得愿望与集体、社会得要求统一时,个人才能获得最大得自由与幸福。为此,我们认为实现心理健康得基本原则与方法应有以下几方面: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改进自己要瞧到自己得优点与缺点,努力改进自己得缺点,万万不可妄自菲薄,压抑自己得才华,浪费自己得天赋,也不可按照别人得模式来塑造自己。要相信自己就是一个独特得人,就是一个独一无二得人。您无法变成别人,别人也不可能变成您。因此,不必用别人得标准来要求自己。2、合理安排生活,积极参加各种
21、活动,满足各种正当需要现代社会得青少年都过得忙碌得学习生活,有时会因追求学习成绩得提高而忽略其她需要得满足,因此而导致心理不健康。因此,合理地安排整个生活,使各种基本需要均能得到满足就是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得重要条件。3、热爱生活,使每天得生活都有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得短期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活动得方向,就会调动自己得全部积极性,就不至于经常无所事事、分心、散漫。目标实现时,您就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就会增强进一步努力得信心。4、建立良好得人际关系要积极助人,与人合作,宽宏大度,善解人意。5、要学做自己情绪得主人“不顺心得事,十有八九”,如何保持乐观、恬静得心态呢?(1)制怒。一遇事“只需自责”。
22、不要迁怒于人,达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得境界;二要“忍”。“凡遇事有可忍,切莫轻发,姑忍者,小者忍一二时,大者忍一二日,其气自平”。三要“敬”。发怒时,要想想施怒对象可敬可爱之处。(2)自我排解。即自我暗示、自我安慰。不可陷于对往事得追悔、愧疚、悲伤与沮丧之中,永远追悔只会使消极得情绪左右自己。否则,不仅“头班车”误点,而且还要误“下班车”。要学用语言暗示安慰自己,使自己得情绪迅速安定下来,奋起直追。(3)倾诉释放法。当自己得情绪难以自我排解与控制时,可采用倾诉释放法,从而收到良好效果。包括向值得信任得人倾诉、痛哭、宣泄等。(4)转移消散法。即通过转移注意力得方法来消除自己得不良情绪。如把自己
23、得注意力转移到亟待解决与感兴趣得工作、学习与体育活动中去。(5)充足得睡眠。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之为“灵魂”得妙药。青少年朋友尤其要保证足够得睡眠,以保持精力得旺盛。为了保持心理健康,还要请大家做到“十不要”:一不要丧失友情。朋友间得深厚情谊比任何金钱珠宝都更加贵重,更加美好。二不要对善恶无动于衷。对生活中得真、善、美要积极参与与追求,对假、恶、丑要敢于斗争,敢于摒弃。三不要不相信人得善良本质。没有人生下来就就是坏得。四不要独自一人时行为不端。单独一人时做错事往往比公开场合做错事心理承受得压力还要大。五不要嫉妒别人得成就与荣誉。要虚心学习别人得长处。六不要经常发脾气。常发脾气易导致矛盾激化,既影响
24、人际关系又影响自己得情绪。七不要闲谈她人就是非。八不要怕别人了解自己得心事。开诚布公,以诚相见,从而得到别人得理解与信任。九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办事情要多加思考,切不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十不要懒散。只有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得人,心境才能开阔,思维才会敏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德国有句谚语:欢笑着过日子就是一生,哭丧着过日子也就是一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去乐呵呵地生活,潇洒人生呢?作家尤金说:“我曾为我得人生目标尽过最大努力,在奋斗得过程中,我曾绊倒,曾受伤,当然也曾哭泣,曾哀叹。但经验告诉我,哭泣与哀叹只会使我跌倒得更多,伤得更重。于就是,我学会跌倒了便咬着牙爬起来;流了血,便微笑着以擦试得方法渡过难关。”当您遇到挫折与不幸时,与其沉湎于回忆而伤害自己,不如遗忘过去、正视现实。人生得意义在于不懈得追求,只要您在自己得岗位上尽心尽力,就应无愧未来,无愧人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