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9.61KB ,
资源ID:44416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416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化社会学讲义113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化社会学讲义113章.docx

1、文化社会学讲义113章文化社会学讲义授课教师:东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邓力铭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为社会学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会用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纷繁的文化现象,增强学生对各种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内文化的辨析能力和理解程度。教学时数:36学时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相结合。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回答问题和提问,课堂作业)主要参考教材:司马云杰著:文化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文化、宗教两章)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文化一、文化的定义1、狭义的

2、文化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1、 广义的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参考人类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全部产品。既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有形的制品)又包括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3、“文化”与“社会”在概念上的不同文化是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产品构成社会是创造和共享某种文化的相互发生作用的人构成。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教材P52)4、“文化”与“文明

3、”的区别一切文明都是文化,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注意,“人类”、“人类社会”、“文化”这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概念,三者谁也不可能单独脱离其他而孤立存在。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当人类创造文化的那一刻起,人才之所以为人,而社会正是由创造和共享了文化的无数个人构成的。二、文化的的演进(人类的演进)1、 人类演进的历史: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约6亿年前生命在古代海洋中产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约4亿年前爬行类产生约1亿8千万年前哺乳类动物产生约7千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出现约3百万年前人类产生约5万年前现代人形成约1万年农业开始约6千年国家

4、出现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进入现代社会。2、 人类在灵长类基础上进化演进具有了如下特点:1、 喜欢群居。、智力发达。、前肢灵活。、喜用嗓音。、直立行走。、四季性交。3、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代价。三、文化的重要性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也创造了人类。文化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累积和继承,使人类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不断推进人类的进步。四、文化与人性什么是人性?人性=人的本能1、 本能的定义本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复杂的行为模式。2、 本能应该具备的要素特征:、先天遗传继承,不用学习。、不可抗拒性和不可改变性。人类几乎没有任何本能,即使是在人类之初所拥有的本能,在进化的过程中也消失了。

5、3、 人有本能吗?“吃”、“喝”、“性”、这些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吗?五、文化的要素 物质文化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1、 文化的构成要素: 符号和语言 价值观念 非物质文化 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习俗 社会规范 惯例(民德)2、符号的定义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的表达自身之外事物的东西。(诸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符号衍生出诸如“文学”、“舞蹈”、“音乐”等等多样的文化形式3、语言的重要性:、交流信息、延续文化。理解现实、建设文化。(慎言)4、 价值观念的定义社会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是社会成

6、员关于善良、正确、好坏、称心合意等的共同看法。5、 社会规范的定义社会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他包括习俗和惯例两类,他限定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应该怎样待人接物、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调整着人们的社会关系,他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 习俗约定俗成,可以适当程度违反不会带来严重后果。 6、 社会规范的分类 惯例(民德)不允许有任何偏差,违反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法律、各种规章、制度)7、 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社会规范的内容,任何社会规范都可以追溯到某条基本的价值观念,规范是一般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六、文化的特性1、 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而非遗传

7、获得。)和超个人性(形成文化的理想不在个人)。2、 文化具有复合性。(任何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的)3、 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现象总具有广泛的意义)4、 文化具有传递性。(被他人模仿、利用)5、 文化具有变迁性和文化堕距。(文化在不断变化、文化的各组成部分在变迁时速度并不一致而产生堕距)七、文化的类型和模式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主文化定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次文化)定义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抵触或对抗。

8、主文化 民族亚文化少数民族群体特有的文化。 文化 亚文化 职业亚文化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越轨亚文化反社会集团特有的文化。 反文化对现存社会主文化的背离和否定。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立,他们不断在发生变化,可以互相转换。美国的嬉皮士文化给我们的启示,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次反文化运动。3、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优劣的文化。非评比性文化(中性文化)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4、文化模式的定义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和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特殊文化模式不同国家、民族、地区

9、、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内容。文化模式 普遍文化模式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基本的文化结构与内容。八、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1、 文化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2、 文化相对主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九、文化的社会功能1、 文化是社会和民族分野的标志。2、 文化具有社会整和的功能,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基础。3、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4、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5、 文化既有正向功能也有反向功能。十、不同社会学理论流派对文化的解释1、功能主义特定

10、的文化现象他承担了什么特定功能?2、冲突论文化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保护和促进了某一集团的利益。文化的冲突是阶级群体利益的冲突。十一、人类是文化的奴隶吗?(思考)文化创造了人类,人类也反过来创造了文化,人类个人很少有机会改变文化,但整个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维持、并改变着文化,这就是人类的自由。第二章、文化社会学的相关概念一、 文化社会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1、 文化社会学的定义文化社会学是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性质与社会作用的一门科学。(司马云杰)2、 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具体化):1、 研究文化的起源、积累和突变的社会历史过程。2、 从生态学的观点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社

11、会环境与其他各种变项的关系。3、 从时间和空间上系统的研究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4、 从社会系统研究文化的民族性及其他群体属性。5、 研究文化的生产、分配、储藏、传递及其应用。6、 研究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7、 研究文化的冲突、分化和整和、适应。8、 研究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周期。9、 研究文化的控制问题。10、 研究文化与人的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诸关系等文化的社会功能。11、 研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3、相关概念的区分1、 文化的定义狭义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广义的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定义)人类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全部产品。既

12、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有形的制品)又包括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关键属性:文化必须是人类创造的,而非自然的天生的。只有当自然存在物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创造化为社会的对象、人的对象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文化现象。2、 文化现象的分类1、 简单的区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第一类文化:人类在认识、改造、适应和控制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包括智能文化(科学与技术知识)和物质文化。、 第二类文化: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和智能文化的过程中认识、改造、适应、控制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包括规范文化(社会组织、制度、语言、习俗等)与精神文

13、化(文学、艺术、信仰等)。 以第一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就是自然科学;以第二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即为社会科学。、文化定义的内涵外延:1、 文化首先是人类创造的。2、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它是最小的不能再分的文化单位;它是人类创造物的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3、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的复合体,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4、 文化是不同形态的特质。它必须以某中形式和形态存在,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二者的结合体。、社会的定义社会是由人群组成,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以上两定义区分文化是人类创造和共享的产品构成;社会则是由共享文化

14、的人构成。、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二、文化社会学研究理论和方法1、 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代表人物,斯宾塞、泰勒、哈登、利伯特。其理论的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孟德斯鸠的地理社会学思想。认为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一定时代的种族与地理自然环境中决定的。2、 传播论的文化观点代表人物,格雷布内尔、威廉斯米特。即以德国文化圈派、英国传播学派、美国历史学派为代表。其理论认为,人类的文化是单一的、一次的现象,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历史上一次性出现的文化向外传播的结果,否认文化发展独立性和自身的规律性。符号

15、互动论者G.H.米德、C.莫里斯等人,把文化看作是有意义的象征符号,把文化传播看作是个体互动或交互作用的过程。符号互动理论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主观主义基础上,但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愈来愈走向社会文化结构过程的研究。它较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文化传播理论,在对于研究文化的社会功能方面更具有社会学意义。3、 功能论的文化观点代表人物,涂尔干、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的产生都是社会功能的需要。研究文化的重点在于文化如何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不同的文化功能构成不同的文化布局,文化的意义依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关联的思想,以及所有的价值而定”。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文

16、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各种社会结构层次的制约,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在文化与自由一书中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样式,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独特安排”;“不管人性的天然构成因素是些什么,一个时代、一个集团的文化在它们的安排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决定着任何团体、家庭、氏族、民族、教派、党派、阶级活动的样式”。由于结构功能主义者过分强调文化模式、体系的作用,忽视文化动态、变化的研究,到60年代出现了法国L.哥尔德曼等人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化社会学理论,一方面研究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研究文化发生的历史过程及

17、其深层结构。4、 心理论的文化观点代表人物,弗洛依德等反实证主义的思想家们。其理论用人类心理、观念等来说明人类文化的产生及其作用。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的A.巴斯蒂安、英国的泰勒等早期文化人类学家,以及美国的L.F.沃德、F.H.吉丁斯等社会学家的著作;20世纪初期,法国的迪尔凯姆、L.列维布留尔及美国的博厄斯等人的著作也有这种倾向。巴斯蒂安用“原始观念”解释人类文化的起源,泰勒用“原始信仰”说明人类原始社会低级阶段文化的形成。19世纪与20世纪初,用心理的观点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有民族心理学派、弗洛伊德主义者。弗洛伊德主义者罗海姆盖佐认为,各种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色情”

18、、“性欲”基础上的,甚至连农夫耕种土地也象征着母性受精的行动。民族心理学派M.米德从个人心理出发研究民族文化的特性,从不同民族个体经验推导出民族文化模式。5、 其他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派、法兰克福学派,主张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全盘否定。三、文化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 研究文化社会学有利于对中国文化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以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文化参数。2、 研究文化社会学对中国的现代复兴与文明建设有现实意义。3、 文化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支学科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的遇到的实际问题。4、 填补学术空白,充实社会学的整体性发展。本章重点及考核要求:1、文化社会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研究文化

19、社会学的意义。3、 文化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章、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一、 古典文化社会学时期。(综合社会学时期)1、 古典文化社会学定义19世纪中叶以后以实证主义哲学和进化论的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的文化社会学研究2、 古典文化社会学产生的背景:1、 她是适应商业资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她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文化上的解释与回应。2、 她的产生是以当时的社会文化基础决定的,西方思想家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及其方法论为她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3、 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3、

20、 古典文化社会学代表人物:1、 孔德孔德的实证主义经验研究为文化社会学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方法论,但流于机械论的文化观。2、 斯宾塞提出文化的“超有机体”观,认为文化的起源有同样的心理因素。3、 约翰麦克伦南(Maclennan)、约翰卢伯克(Lubbock)、爱德华泰勒、阿道夫巴斯蒂安、巴霍芬(Y.J.Bachofen)等。麦克伦南、巴霍芬是研究人类历史上的婚姻制度闻名,认为进化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法则;卢伯克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各个阶段上的社会现象;爱德华泰勒认为人类文化是自然史的一部分,文化主要是不断进步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整体,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具体研究了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地位、作用;阿

21、道夫巴斯蒂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发展的基础,人类最初的心理决定了文化的发展。4、 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个流派:1、 文化地理学派可追溯到孟德斯鸠的地理社会学思想,19世纪后期西方一些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按照生物学的地理分布理论来解释社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分布情况。从而形成了文化地理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人拉策尔(F.Ratzel)。文化地理学派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研究文化与自然界的交互作用是有意义和重要的,但这种见解主要适用于文化发展的初期,之后文化的发展若过分强调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忽视了文化发展的独立性以及文化发展与其他变量的复杂关系了。2、 文化心理学派19世纪末期实证主义心理学发展了起来,

22、产生出了一批进化论的心理学家解释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沃德和吉登斯,他们从人类的欲望出发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欲望分两种,一种是生物性的冲动(性欲、食欲),一种是精神性的冲动(道德、审美),人类的文化起源于这些冲动和欲望。3、 文化人种论偏激的流派,代表人物法国的约瑟夫戈比诺,德国的奥托安蒙等。他们主要都是种族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影响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就是种族本身,白种人是最优秀的,人类的文化都是白种人创造的。4、 进化论学派从达尔文到赫胥黎到海克尔到摩尔根,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基础,发展了文化社会学的进化论学派。二、 文化社会学确立时期(从综合文化社会学到文化社会学

23、)1、“古典文化社会学”又可称为作为“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学科的真正确立,在于“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转变为了“对文化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这是文化社会学自身经历的一个发展过程。对二者进行划分主要是依据其研究对象发生的变化来确立。2、文化社会学确立时期的主要学派:1、 德国的“文化圈”学派代表人物德国的格雷布内尔和奥地利的斯密特。认为一切文化现象都是历史上在某一个地区单一的产生出来,其他地区的类似文化现象不过是后来传播、扩散的结果。特质相同或类似的文化现象可看作同一个“文化圈”。2、 英国传播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里弗斯、格埃史密斯等。从文化接触中来说明和解释文化现象的产生

24、。进一步发展出泛埃及主义。3、 美国历史学派以美国的博阿斯为代表,认为只有对文化进行社会的、历史的研究才能对文化有真正的解释。4、 法国的“社会学年鉴派”代表人物涂尔干、马莫斯等人。主张对文化事实进行不搀杂研究人员主观经验的客观态度的科学研究。5、 功能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的价值在于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三、 西方现代文化社会学时期1、 主要理论流派:按照其方法论来说主要划分为两大派1、 科学主义即实证主义,这个学派认为社会学的理论皆来源于经验,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检验的,是实证的,历史上的事件、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心理、习惯以及种种文化现象,只要在

25、经验中反复出现,就可以经过归纳得出必然的结论,就可以用来指导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2、 人本主义(主观主义)以人的存在来谈论人的本质,把人的存在看作是孤立的个人精神的存在,认为用任何研究物质东西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的精神现象文化现象都是不可能的。其延伸出弗洛依德主义、种族心理论、符号互动论、存在主义、现象主义等。2、 发展历程:(1)、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主要形成于德国和法国,特别是德国。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动荡和危机,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的,他们转向了文化研究,并重新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

26、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神圣的日尔曼文化中心论破产了,德国社会学家不得不重新看待德国文化并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德国.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法国.迪尔凯姆的“集团表象”社会学随之出现。齐美尔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认为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由于“纯粹”的形式比较抽象,不易把握,L.von维泽和A.菲尔坎特以“关系”取代形式,称社会学为关系学。M.韦伯、W.桑巴特、M.舍勒等人修正形式社会学、关系学,提出了以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学,这就是新的综合社会学。德国文化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上不同精神状态的发展,O.斯本格勒在西方

27、的没落(19181922)一书中,将人类历史上的高等文化划分为8种不同的类型,研究它们不同的情欲、观念及其生长、发展、死亡的原因;M.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19201921)研究世界六大宗教(孔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以色列教、犹太教)的不同伦理精神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等。因此,德国的文化社会学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哲学或历史哲学。它虽然主要以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在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研究(1924)一书中,文化社会学就包括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迪尔凯姆以“集团表象”的概念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社会学。他的“集团表象”与广泛的文化概念很近似,包括集团意识、行为方式、

28、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超越个人心理的,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应该以“集团表象”作为研究对象。(2)、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由研究原始文化转向研究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演变形成,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美国,随着都市化、移民等现象的出现,要求社会学“美国化”,也要求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现代社会生活,从而促使美国的文化社会学的产生。F.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1938)一书中认为,只有深入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化及其理想,并把不同的文化价值列入客观的研究,才能建立严

29、格的科学。A.L.克罗伯、R.H.洛维等也主张,社会学应该研究超有机体的文化现象,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W.F.奥格本的社会变迁(1922)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研究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变迁的代表性著作,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问题是起源于文化,唯有重视社会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方可得到解决。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另一个来源是民族社会学。G.列朋在文化社会学与民族社会学的领域和问题(1934)一文中认为,文化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一般的文化,而民族社会学是研究民族社会中特殊的文化,后者为前者提供研究材料,前者对后者进行综合研究。英国的文化社会学起源于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主要代表人物是B.K.马林诺夫斯

30、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科学的人类学应当知道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审慎严谨的文化论。这个文化论应当包括比较社会学,统一所有的社会科学”。他还认为,科学的人类学是对各种文化做功能的分析,要“根据经验的定律”或遵守“功能关系的定律”进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1935)一文中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他把自己的功能人类学称作“比较社会学”,认为比较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是功能的理论化。他着重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他的比较社会学也是“功能的文化社会学”。(3)、研究内容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

31、包括:文化的起源、积累、突变过程;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文化在时间、空间发展上的不同层面;文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的不同属性,如民族性、阶级性等;文化的生产、分配、储存、传递及其应用;文化传播、增殖、控制的方式及手段;文化的冲突、分化、调适、整合过程;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周期;文化与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的关系;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研究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文化的趋向等问题,其应用研究涉及经济发展、都市化、社会管理、青少年教育、科学技术发展诸多问题。本章重点及考核要求:a) 文化社会学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b) 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第四章、文化的起源、积累和突变一、文化的起源:1、 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是人类独有的现象,任何其他动物都没有文化。2、 文化是由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她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结果。3、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她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有意识、有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