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03.65KB ,
资源ID:44408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408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课题研究《微课的设计与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课题研究《微课的设计与应用》.docx

1、小课题研究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开题报告课题类型:深度应用型课题名称: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一、 课题名称: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二、 成果类型:图片、论文、微课视频、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课件。三、 应用学科:数学四、 应用学段:初中学段五、 呈现形式:视频、文本、图片六、 适用对象:初中阶段在校学生七、 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微 课来支撑、补充课堂教学。2、通过微课的应用,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扩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八、 预期成果:1、形成结题报告;2、完善课题所有资料、包括课题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研 究报告等;3、形成一批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论文

2、、教学设计;4、形成一批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微课视频。5、形成一批微课教学设计、课件、素材、脚本、图片、音视频 等配套课程资源包;6、形成一批教学反思、课后记。7、形成与研究阶段适应的调查及分析报告。九、 课题理论依据:微课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爱荷华大学学者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现今微课是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教学设计提出的。在我国微课是于 2011 年由胡铁生老师提出 了这一述语。胡老师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 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 的有机组成,其核心内容是视频,同时包含与视

3、频相关的教学 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练习等辅助资源。它的特点是:教学 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制作简单实用,便于学生 的学习与思维的训练。十、 成果应用场景:1、 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类似,提取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 及基本的数学思想、 数学模型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微课, 学 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学习,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 课堂学习的效果。2、 补充学习:学生对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内容,利用课后时间 重新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连续学习的过程, 提高学习效果。3、 移动学习:微课与移动学习联系紧密。电脑、手机等现代 化手段为微课的传播与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也为学生 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微课

4、提供了方便。十一、 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及整理分析,学习 微课设计理论,寻找微课应用依据,明确研究目标,设计研究 方案。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对微课的应用效果、微课对教学 质量的提升作用对比研究,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与效果,并对 引项研究的可打操作性、实用性做出评估。行动研究法:对在微课设计应用与制作中的问题进行整理、研 究,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修改及完善。十二、 技术路线:1、技术形式:外拍、内录、动画、图文演绎、混合模式;2、各种技术形式的应用步骤、工具、方法及案例。十三、 评价方式:1、 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2、 微课视频、音频清晰;单个视频时长 20 分钟以内;高

5、清; MP4 格式。3、 选题独到,能选取不同的技术方法;4、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5、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四、 创新性分析:在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中提出: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而在最近几年提出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理论中,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至关重要。 而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班额过大、学生水平参差 不齐等问题,教师无法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讲的内容、方法也

6、无法让学生在短短的 45 分钟内掌握。基于这些问题, 微课的研究意义重大,它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既可做 做强化巩固新知,也可做到课后再学习,还可做到查漏补缺、 拓展训练等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方式,也为学生自主学 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十五、 项目任务及实施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 ):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小组成员。2、实施阶段( ):(1)、建立资源库,积累相关资源: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微课的理论知 识、制作技巧、 明确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2)、小组成员探讨交流,确定适合采用的微课内容,并且分工进行 微课的设计与录制,并让微课走进

7、课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并改 正在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3)、在应用一段时间的微课后,对前期工作作总结反馈,及时通过 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微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的相关作用, 为下一 步研究提供参考。(4)、总结初中数学微课设计与应用的经验,形成论文。3、总结阶段( ):在总结基础上,通过分析、研讨、交流和总结等活动,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分工安排:XX: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论文一篇;XX:收集学生应用微课学习资料一份, 微课应用反思一篇; 微课视频、 教学设计、课件;XX: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课件;论文一篇; XX:收集学生应用微课学习资料一份,论文;微课视频、教学设计、

8、 课件;XX:设计调查问卷一份,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课件;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教师姓名学科数学微课名称用尺规作三角形视频长度8分 50秒知识点来源学科: 数学 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知识点描述利用判定三角形全等( SAS)方法测量距离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什么是尺规作图?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教学类型讲授型 操作型 问答型 练习型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思路本微课设计为三个部分:一、复习回顾;二、正文讲解; 三、总结结尾教学过程内 容 时间一、片头30 秒以内)给出本节课的课题,分析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 趣。第一部

9、分内容: 复习回顾1. 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 一个角等于已知的角。第二部分内容:尺规作图: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 , ,线段 c。 求作: ABC,使得 A= , B=,AB=c。、正文讲解7 分钟左右)作法: (1) 作 A= ;(2) 在射线 AF 上截 取线段 AB=c ;(3) 以 B 为顶点,以19秒 以内1 分 50 秒4 分 30 秒BA为一边,作ABE=,BE交 AD于点 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作法总结: 和学生复习前面的作图过程,探讨是否还有其它作法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回顾刚才作三角形的顺序还有没有其它的作法?第

10、三部分内容:练习1 分 38 秒1, 已知 和线段 a,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一个内角等 于, 另一个内 角等于 2 且这 两个内角的夹边等于 a。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作图 思考:已知两角及一角的对边,你会作三角形吗? 已知 和、线段 a,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一个内 角等于 ,另一个内角等于 ,且 的对边等于 a。提示:先在草纸上画出一个假设的“已作出的三角形” ;然后 在草图上标出已给的边、角的对应位置;再找出边与角,确定 作图的顺序。三、结尾 (60 秒以内)总结:我们可以利用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ASA)作一个与 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在作三角形时,如果已知一角或多个角时,我们

11、通常先作一个 角,再作边及其它的角。60秒 以内自我教学反思在学生现有的作图经验基础上,提出多解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在于利用尺规依据条件作三角形, 并用语言 描述作法。增加了“已知两角及一角的对边( AAS)”的练习和思考“已知 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 SSA)”两种情况的研究, 使学生能够全面的理解为什 么 ASA、 SAS、 SSS、 AAS可以作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而 SSA是不能判别 两三角形全等的。 直观、 形象、亲历亲为地把直观操作与推理有效的结合 起来。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教师姓名学科数学微课名称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视频长度10分 30 秒知识点来源

12、学科: 数学 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知识点描述利用判定三角形全等( SAS)方法测量距离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类型讲授型 操作型 问答型 练习型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本微课设计为三个部分:设计思路一、温故知新;二、正文讲解;三、总结结尾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三、片头给出本节课的课题,分析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17秒(30 秒以内)趣。以内第一部分内容: 温故知新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 分 24(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秒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有哪些?SSS、ASA、AAS、SA

13、S第二部分内容: 问题解决如图 AC、BD相交于 O,OA=O,C OB=OD,试说明 AB=CD。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 .你有什么方法能测量出池塘两端的距离?并说出理由 .6 分 55秒方案: 1、先在陆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点和 B 点的点 O;2、连接 AO 并延长到 C,使 OC=OA,连接BO 并延长到 D,使OB=OD;3、连接 CD并测量出它的长度, CD的长度就是 A、B 间的距离。在AOB与C OD中四、正文讲解7 分钟左右)第三部分内容:练习如图,山脚下有 A、B两点,要测出 A、B两点的距离 .(1)在

14、 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 A、B点的点 O,连接 AO并延长到 C, 使 AO=CO,你能完成这个图形吗?(2)说明你是如何求 AB的距离,并说出理由 .思考: 如图:A、B是位于河两岸的两个建筑物,请你运用三角形全等 的知识测出 A,B之间的距2 分离,并说明理由。四、结尾 (60 秒以内)总结:1、知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可望而不可及 ” 的距离:变不可 测距离为可测距离。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构造全等三角形。2、方法: 通常用对顶角、直角构造相等角,用公用边、等量差等 构造相等线段。3、数学思想 : 学会用三角形全等构建数学模型 来解决实际问题。 (转化思想)60秒 以内自我教学

15、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利用问题串形成对知识的回顾应用, 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刺激他们思维的多向性与逻辑性,使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意时间的把握, 应给学生充分的思 考时间,力争课堂更佳效果。轴对称现象教学课题轴对称现象维 目 标知识 目标1 经历观察、 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 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 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2. 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16、情感 目标通过生动的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教学重、 难、疑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识别轴对称图形教 学 方 法教 法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学 法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学具 准备学生:正三角形、正四边形等正多边形、白纸、一张吸水性比较好的纸、墨汁教 学 过 程 设 计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图片欣赏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言: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 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 称 联 系 在 一 起 。 正 如 20 世 纪 著 名 数 学 家 赫 尔 曼 外 尔 ( H weyl,18851955 )所说的,“对称是一种思想,通过它,人 们毕生追求, 并创造次序、

17、 美丽和完善” 初步掌握对称的奥 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 还可以使我们感受 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设想创造出对称的作 品,装点生活 .让我们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吧!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为学习本 节内容打基础二、新知探究 探究活动一:轴对称图形1、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指出:我们将具有这样特征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2、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给轴对称图形一个定义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定义, 并强调轴 对称图形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试一试:欣赏、发现通过 观察图片的一变 化,使图片两部 分重合,达到验 证自

18、己猜测的目 的。学生讨论交流, 发表自己的意见1 、你能找出下面五角星的对称轴吗?先想一想, 再动手折一折,2、 请在如图所示的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规律,然 后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图形。学生观察老师的 操作并讨论,两 个图形有什么关 系,为什么会有 这种关系。并与 同伴交流理解两个图形成 轴对称的概念。完成题目,进一 步理解两个图形 成轴对称的含 义。知3、 对比思考: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对照概念、图片完成表格。讨论。交流,发识将学生的意见做以整理,并完成表。并向学生指出轴对称图表自己的看法。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没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把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与没对

19、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和两个图形成轴轴对称; 反过来, 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对称的区别与联技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系。能三、知识应用1 、下列说法( 1)、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线段; (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则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4)、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 ( 5)、轴对通过答题,提高情称图形指两个图形。其中正确的有 个。学生的学习兴2、(2014 山东泰安中考) 如图的四个图形, 其中是轴对称图形,趣,让学生在活感且对称轴条数为 2 的图形的个数有( )个。动中掌握新知。态度A. 1 B.

20、2 C.3 D.4与3、( 2016西宁)在一些汉字的美术字中, 有的是轴对称图形 下与面四个美术字中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 )价值A B C D 观4、(2016北京)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观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5、(2016邵阳)下面四个手机应用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的收获 与困惑。四、课堂小结:对学生的收获表示祝贺,对困惑给予解答。确定公因式授课教师姓名数学学科 数学课题确定公因式知识点来源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知识目标1、让学生会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2.通过与质因数分解的类比,让学

21、生感悟数学中数与式的共同点,体验数 学的类比思想。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五、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公因式20 秒以内六、新知讲解第一部分内容:回顾小学学过的运用分配律简便运算的方法。 如:计算: 3.14 25+3.14 54+3.14 21 通过将数换成字母引入公因式的含义。第二部分内容:1、 类比简便运算,说出下列各组式中各项共同的因式,并介绍公因式 的含义。24,12,18,3x2,2xy,4x2,6x3,2xy 2、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例:指出下列各多项式的公因式32(1) 5x 3+10x 2y-15xyz( 2) 3a-9b-24ab22( 3) 2a(a+b)

22、 2+a2(a+b)-5a(a+b)拓展练习:2xn+1-3x n-1-x n(x 为大于 1 的整数 )小结与反思 确定公因式的方法:4 分钟七、拓展练习:2xn+1-3x n-1-x n(x 为大于 1 的整数 )2 分钟八、小结确定公因式的方法:30 秒中期报告课题类型:深度应用型课题名称: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课题主持人:课题主持人联系方式成果形式成果数量一、课题进展概述: 1、 召开课题开题会,全体课题组成员参会。明确课题 研究重点,通报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进度及工作安排。2、 课题定期组织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大家共同结合 课题,分年级筛选知识点,重点学习了微课的相关知

23、识、理论依据及微课 制作的技术手段等。提高大家对微课的基本认识、微课的实践效应及应用 前景展望、创新教育理论等。通过学习 , 课题组成员明白微课对数学教学的 促进作用,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微课的教学培训, 二是制作微课的培训。在前期,培训是重中之重 . 我们邀请电教馆的专业人 员在课题组内进行微课的专题培训,短时高效。待成员掌握了微课制作之 后,我们的培训重点就转移到微课的设计与运用上 .4、 课题组成员结合所选择的知识点,完成“微课”资源包设计,汇集不同 应用时段和适用年级的“微课资源包” 。5、 初步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微课”

24、应用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微 课”应用实践研究。二、任务进展列表(百分比) (请在附件 5 中完成)十六、 三、课题创新点: 在前期的探索中,积极研究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寻 找基于微课基础上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方式方法, 让微课在学生的学习过 程真正起到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方 法至关重要。而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班额过大、学生水平 参差不齐等问题,教师无法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讲的内容、 方法也无法让学生在短短的 45 分钟内掌握。基于这些问题,微课的研 究意义重大,它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既可做做强化巩固新知, 也可做到课后再学习,还可做到查漏补缺、

25、拓展训练等等,是课堂教学 的重要补充方式,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辟了新的途 径。四、课题研发难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课题组教师都是一线教师,平时任务繁重,学习时间不充足;2. 课题组成员需要进一步转化理念,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尤其是对微课的认 识及运用上要有更深入的提升。3课题研究的运作上缺少相关学科专家及课题专家的引领。五、课题研发意见与建议 周全思虑,集思广益,合理安排工作,加大课题的研究力度,加强资料 留存,加强阶段性工作总结与反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让本课题组的老师学习微课的相关理论与制作方法, 克 服存在的问题,让微课的应用更加广泛。结题报告课题类型:深度应用型课题名称

26、: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课题主持人成果形式视频、论文、教学设计、联系方式成果数量一、课题概述 (课题研发方案、课题基本情况、实施内容等)为了积极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扎实推 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模 式,大力挖掘教育资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增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 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努力创建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课堂。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我们在初中课 堂实施了“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选取合适的课题,设计制作相应的 微课,安排班级、课时。实施翻转课堂 进行微课教学,

27、教师辅助答疑。课 后,调查学生是否接受、喜欢这种课堂,部分师生访谈。最后,结合成绩,听 课教师之间评课、反思、研讨。课题组成员在尽力地就一些问题进行着一些小 研究,反复推敲、研讨,经历着“研究 实践反思再研究 再实践 再反 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成员们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二、成果概要课题组成员发表国家省市级论文共 6 篇,外拍、内录、动画、 图文演绎等模式的微课 10 余节。切实做到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 行讲解;视频、音频清晰;选题独到,能选取不同的技术方法;有 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课题创新点 课题组还在初三优秀学生家长会上介绍微课

28、的优点,发动教师积极使用微课,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微课程制作。开展微课程教学实验研究。我们通过举行研磨课,把微课程引入到了课堂;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将微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去,按学习需求进行微课程设计,凸显主题和要点,形成精炼的微主题及知识内容,使学生仅需短暂 的学习时间即可完成每个微学习过程,并能易于消化吸收且深入理 解、掌握知识。家长在家也可以督促孩子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提高 学习效率,实现“翻转课堂” 。四、课题研发难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微课标准不统一。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以短小精悍的在线 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不少一线教师 对微课设计、开发

29、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明确,动机也各不相同,不少微课 作品的设计开发源于微课比赛,一些微课设计开发以参赛为主要意图。对于为 什么要设计、开发微课,设计开发了微课之后,应该如何使用,可以在哪些地 方使用,以及以哪些方式方法使用,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微课设计、 开发与制作的应用导向,以及微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 发展空间。2、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青年教师的华而不实, 青年教师往往能把握好新 生事物“微课”的时代前沿性,所以部分教师的观念很有创新性,制作的微课 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因为缺乏一定教学经验的积累,所以在设计、 制作的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处理好内容与效益的问题。中年教师的节奏缓慢,中 年教师在从教多年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教学经验, 但是在微课的设计制 作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很有想法,但是很难把想法衔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