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88.60KB ,
资源ID:44174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174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译文1.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译文1.docx

1、新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译文1新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译文第一单元 语言的事务和商务的语言课文一以其他手段建立的世界帝国汪滢 陈俐丽 译1 英语的来源甚广,包括罗曼语、日耳曼语、挪威语、凯尔特语等等,因此它必定会杂乱无章,但正是这种灵活性在使它变得庞杂的同时,也变得更加强大。提到新词,英语几乎毫不阻拦地接纳。每年出版商都会推出包含大量新词的新字典。例如,过往十年里不仅出现了很多网络用语、计算机用语、手机用语(如“浏览器”、“下载”、“发短信”等),还诞生了大量青少年俚语(如“赞”、“正”、“残”、“酷”、“杯具”)。虽然一些守旧者强烈反对,但这些都被英语欣然接纳。2 英语母语者

2、也并非一直对自己语言的这种放任态度毫不在意。18世纪便有三位作家约瑟夫爱迪生(旁观者周刊的创立者)、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约翰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希望建立一个委员会来规范英语。3 所幸,自由贸易的原则占了上风。一种语言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它的内在品质,“而全在于说这种语言的人拥有多大权力。”4 英语随时代发展,到19世纪它已蔓延到日不落帝国的各个角落,自那以后它开始成为全球的语言。5 英语的发展不仅见于其在英国殖民地的广泛应用,还体现在它在遥远国度的用途。例如,1940年,德国和日本协商建立反对英美的同盟,这两国的外交大臣交流时使用的便是英语。然而,不论英语如何地海纳百川,

3、它日后的成功要归功于美国这个英语国家作为世界巨头的崛起,这其中也存在导致摩擦的重大原因。6 英语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其好处在于便利各国人民相互交流、进行商务往来。然而,语言不仅是国与国之间对话交流的媒介,还是文化和身份的宝库。在很多国家,英语日益显现出压倒性势头,将要破坏或摧毁当地的文化,有时甚至在英国也有如此令人悲叹的情景,目前横扫世界的语言叫做英语,但承载它的却是美国文化。7 英国人对此倒没什么怨言。虽然有一些人对这些词语的消亡感到遗憾,如“bullet-proof waistcoat”演变成“bullet-proof vest”(均为“防弹背心”的意思)、每句话开头都加“hopefull

4、y(希望如此)”,完成时态彻底消亡以及“presently”的意思从“尽快”变成了“目前”,但几乎没有人介意甚至注意到“railway station”变成了“train station”(均为“火车站”的意思),“car park”变成了“parking lot”(均为“停车场”的意思),“住在某条街”的英文表达此前使用“live on”,现在使用“live in”。8 说其他语种的人就没有这么泰然,其中最较真的可能是法国人。1789年大革命之后,他们渴望见证自己的语言获得国际地位。至19世纪末,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大国,其语言亦成为外交通用语,实现国际地位的目标似乎近在咫尺。然而,随着

5、20世纪的到来,英语继续攻城略地,法语却被迫采取守势。9 对自己的语言心存忧虑的并非只有法国人。去年,波兰出台法律,规定所有出售或宣传外国产品的公司都必须在广告、标签和指南中使用波兰语。即使德国这个欧洲的经济政治强国都觉得有必要抑制德式英语的传播。10 印度有一些人视英语为殖民压迫的遗祸,认为势必要加以清除。英语的扩张给印度人造成的痛苦因为印度语对侵略语的充实而有所缓和:亨利玉尔爵士在1886年出版的霍伯森-乔伯森字典中列出了上万个盎格鲁语和印度语结合的词和词组。但对于很多民族来说,英语的胜利即使没有摧毁本族语言,也意味着打败了本族语言。全世界共有6千至7千种语言,每星期都有一些步向消亡。11

6、 但大多数的语言消亡恐怕是难以避免的。电视和广播因语言的单一化而受到指责,某些小语种却也可能得益于小范围定制播放服务而延长了寿命。尽管很多语言可能会消亡,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好几种语言:说多种语言的人原本只常见于非洲教育水平极低的人群中间,现在很多荷兰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也会说多种语言,以后进而所有人都会如此。母语为英语的人却越来越不会说其他语言:去年,美国仅有9名大学生毕业于阿拉伯语专业,而英国则是欧盟单一语言现象最严重的国家。由此可见,英语的胜利非但破坏了其他民族的语言,还使母语为英语的人无缘接触外族的文学、历史和思想。简而言之,这场胜利令人质疑。但谁又会支持世界语呢?肯定不会是经济学人

7、的员工。课文二在谈生意?注意你的语言罗杰柯林斯汪滢 陈俐丽 译1 当今商务旅行者学语言的兴旺体现了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50年前的忠告“一个人应当先学会一个国家的语言,再去那个国家旅行”。据说自1985年以来,欧洲最大的(语言)学校贝立兹的课程数量翻了一倍。2 有人说成功的关键在于用他人的语言做生意,但除非你对一门语言了如指掌,否则最好还是只用它来社交就好。3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英语当然已经成为商务旅行者的通用语,不过强迫英语不流利的人说英语有可能导致严重误解。4 例如,德国一位前总理出访伦敦,要觐见英国女王。他为应付这场面事先准备了一点英语,但当他被引见给女王的时候,他问“你是谁?”而不是“你

8、好吗?”,女王只好回答:“我是英国女王。”这是个真实的故事。5 双方说各自的语言是很好的折中办法,这样即使不能促成完全的文化层面的交流,至少能促成双方的意见一致。德国的古训“以他言卖,以我语买”也许值得记取。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样需要借助于翻译。与翻译配合默契本身就是一项技术,一种能力,你必须确保自己的信息不仅从语言上说得通,从文化上看也适宜。6 彼得普利是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委员会的一位副理事,他表示,“在正式场合表达幽默必须非常小心。要是在英国作餐后演讲,不讲笑话会遭人诟病;而在法国,情况则正相反,法国人会说这人像个小丑,他很轻浮之类的话,尤其是对于政客而言。而英国人自嘲式的幽默通常不被

9、人理解。”7 普利表示:“在同声传译的场合下,幽默可能会引发尴尬。当你说了个小幽默,听到英语的人笑了,紧接着听到法语和意大利语的也笑了;但荷兰人和德国人则要等上一等,因为他们的动词要到句子末尾才出现,然后他们才能听懂,而此时你已经在说是的,不过言归正传,我得说个重点,可听到这时德国人才会哄然大笑。”8 日本人似乎为这种意外事件找到了有面子的解决方案。传说日本译员最近直接说:“这位美国男士正在说笑话,等他说完了,麻烦大家笑一笑,鼓鼓掌,否则我就有麻烦了。”9 如果遇到非母语人员说口音奇怪的英语,可以切至法语翻译或按下你随身听上的音乐播放键。10 以上这些方法在面对面的会议中都不管用,面谈时,一切

10、都有赖于译员的技巧。错误翻译引发的困扰可没那么好笑。专家建议,讨论重要议题时,谈判双方都带上自己的翻译。依赖东道主的翻译虽然方便,但也危险,他她可能会无意间从自己雇主的利益角度出发。11 让语句简洁明了,经常停顿,但要避免过于简化(这样会给人造成你在迁就他的印象)。避免使用模糊、不精确的词语;利用视觉辅助手段;直视你的翻译对象,而非对方译员;留心困惑的表情;如果文化允许(在中东,直视他人有可能被视为激进或挑衅,偶尔稍稍一瞥对方的脸才是礼貌),保持眼神交流。12 在远东,相比于“读唇语”的情况,“读心”的情况更常见。日本的倾听方式包括微笑、点头、发出礼貌的声音。此类行为在日本人看来是让对方继续说

11、话的意思,西方人却可能误以为是表示赞同。13 日本人之所以以深不可测而闻名是因为他们的模糊表达已臻化境。他们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极尽巧妙。“兜圈子”一词是英国人发明的,却被日本人发挥到极致。不是说他们是伪君子,而是他们礼貌过头了,他们嘴上说“是”,心里也许在说“不”。14 在乎面子的日本人发明了一系列规则避免行差踏错,所以当答案也许是“不”的时候,你不要说“不”,也不要提问。15 言归正传,英语和法语中的同源词也会引发问题。例如,如果法国总部对新近收购的英国子公司发传真说:“我们命令(demand)你们出示最新利润数据”,那么两公司的友善关系可能会因此生出嫌隙,可demander在法语里是“请求

12、”而不是“命令”的意思。16 虽然大多数商务会议不会用到同声传译,但具备即时翻译功能的掌上电子设备却数不胜数。例如日本精工公司推出的声音博士(Dr. Voice,售价约240美元)配置了声卡,可以在日语、英语和其他语言之间进行互译。(用耳机可听发音。)爱普生的Tran Ex Cyber翻译器(售价约250美元)可以扫描打印好的文本,一次性将大约32000个英语单词翻译成日语。富士也有类似产品,佳能的Worldtank(售价约300美元)拥有一系列应用软件,可以翻译好几种语言,如英语和日语的互译。17 不妨拥有一款小巧的新一代电子翻译器。这些翻译器能够翻译整个句子,功能较字典更为强大。有些还配置

13、了合成声卡,有多种语言的真实口音发音。18 开玩笑须谨慎。切勿使用可能导致文化和语言方面误解的幽默、比喻、类比或文学典故。19 图片会说话。使用视觉辅助手段一张图抵得上千言万语。话语要简洁明了。20 聘请翻译。不要只依赖对方聘请的翻译:他她可能会曲解你的意思。在重要谈判中,双方应各自配翻译。课文三英语让人错失良机的语言:一种语言闯天下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西蒙考尔金汪滢 陈俐丽 译1) 众所周知,自从伦敦赢得了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伦敦能听到的语言就不下300种,可惜当地人却只会说一种语言。2) 英国人是欧洲的语言笨蛋,比起匈牙利人、波兰人、土耳其人、保加利人,他们更不愿也更不会用外语表达

14、自己的观点,更比不上荷兰人和瑞典人了。卢森堡人使用其他语言的可能性比在国际之都生活的伦敦人高八倍。好吧,就连法国人在学语言方面都比我们强两倍。 3) 这有关系吗?毕竟就是因为其他人更好,才显得我们逊色:所有人都需要讲英语。西蒙库伯上周六在金融时报富有见地地说: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伦敦成为这样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其原因在于英语而不是英国人。英语是互联网行业、科技界、商界所使用的语言。英语是让伦敦取得奥运会主办权的间接原因。然而,英语的胜利在被夸大的同时也是把双刃剑。矛盾在于,全世界仅6%的人母语是英语,却有75%的人完全不讲英语。同时,对于只说英语的人而言,英语像是层单方向保护膜,将世界隔

15、绝开来。伦敦讲各种语言的人混杂,他们的往来和交流却是通过英语完成的,但由于英国人不会说其他语言,伦敦的世界性名不副实。这一层严实的保护膜意味着英语为母语的人没有意识到其他语言人群的聚居地或贫民区就在城市的另一端。不懂一国的语言,就无法了解它的文化。如今最主要的问题是,过去听上去悦耳的嘈杂声现在变成了不和谐的鸣响。4) 英语的负面作用随处可见。例如我们更倾向于接受美国而非欧洲的经管理念。对于个人而言,当其他人都能说不止一种语言的时候,单一语言人群,即使他们说的是英语,也仍显笨拙。所以,外国足球运动员能在英国赛事中获得巨大利益(他们的智力与表达能力至少同样为赛事增色),但反之却不然。有几个英国球员

16、会说流利的法语或西班牙语?5) 欧洲大学生排着队来英国作交换生,英国学生却很少走出国门,而且出去的人数仍在减少。语言学习正在跌入谷底。国家语言中心语言与教学信息中心称,2001至2002年间,英国大学生中只有11000人学习法语,4500人学习德语,455人学习中文,而其中70%都是女性。男性在工作时很少具备外语技能。一些跨国公司里的英国管理者由于缺乏外语技能无法升迁。6) 潜在后果影响了整个经济。语言与教学信息中心总监伊莎贝拉摩尔称,古训说“以他言卖,以我语买”,这从英国的出口数据就可见一斑。对于说英语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和印度,英国的出口大于进口,而对于不说英语的贸易伙伴(如占

17、英国出口总额72%的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情况就相反了。如果80%的掌管出口的经理都不会其他语言,而会用外语谈判的执行官人数仅为欧洲平均水平的一半,那出现这种结果也就不稀奇了。英国公司同时也是最不会使用客户语言的,他们过于自满,不认为有此必要,也不关心语言不通带来的问题。7) 语言与教学信息中心指责说,上述情况的结果就是英国国际贸易的格局体现的是其狭隘的语言能力,而非市场机会。“避免在没有英语人才的国家发展业务,这样的要求扭曲了英国的商业发展道路。”举例而言,英国与丹麦(人口500万,79%的人说英语)之间的贸易额等同于英国与整个中美和拉丁美洲(人口接近4亿)的贸易额。8) 缺乏

18、所谓的语言才能甚至会影响到用英语进行交流,而英语可是我们的王牌。其他国家使用英语可以增加经济竞争力,在这样的竞争中,地道、丰富而全然不顾外国人感受的英语不仅不占优势,反而会是劣势。语言与教学信息中心引用了韩国航空公司的例子,报道称该公司选择了一家法国供应商生产的飞行模拟装置,因为这家法国公司的“海外”国际式英语说得比英国竞争者更加清晰易懂。9) 除了高傲无知又极端保守,政府的政策和目标也要为此负责。荒谬的是,在英国,14岁以上的儿童的语言学习居然就不再是必修,各个学校也极尽所能地悄悄放弃语言教学。大家都认为语言难学,为了让学生的考试分数好看,学校宁愿让学生去学其他的任何课程。说一千道一万,如果

19、这种反常的刺激政策继续存在,语言学习的情况便不会好转。10) 博学多才的评论家乔治斯特纳曾评论说,虽然单眼就能看到世界,但双眼才会给你洞察力。语言也是一样的,说单一语言的人洋洋自得,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习第二门语言不仅能够使其了解他国的文化特性,更能领悟其自身文化的特性。在独眼人能成王的地方,毫不奇怪我们常看不到鼻子下面的东西。第二单元 平的世界课文一文化全球化之弊端Wole Akande吴周放 译1. 市场经济和通讯技术的蔓延可谓势头逼人,这种蔓延往往为西方跨国公司所掌控,给非洲及其他一些非西方社会的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有时,最为不堪的西方文化潮水般向全球蔓延,像是大量溢出的草莓

20、奶昔,要糊住整个星球。其滋味自不必说独有的甜腻,让人有点犯恶心,在哪儿也都是这个味儿。2. 突然之间,非洲及全球其他非西方地区的人们似乎都在接纳着以前只是跟西方文化挂钩的那些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了。该怎么解释这种看样子突如其来的西方化浪潮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全球化和洪水般倾销到贫穷国家的大量商品,这两样东西以大量诱人的广告宣传为标志,透出露骨的肤浅劲儿,但还是成功地在传统社会不同民族当中催生了新的欲望。3. 对有些人而言,尤其是年轻人,这些新鲜玩意儿和新奇的想法倒也令人欣喜。变化有可能成为逃离沉闷传统的一个机会,也可以为不同文化创新性的融合创造新的机会。显然,假如

21、建议非洲民众保持现状,不许文化有所发展,那将成为文化原教旨主义的一种矫枉过正的形式。然而,在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世界已被结为一体的局势下,关注不同文化(非洲及非洲以外)被侵蚀削弱的速度自有其真正的原因。4. 自16世纪起,西方冒险家便蓄意破坏全球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其具体做法就是将西方宗教和文化习俗强加给那些生活方式有异于己的人。5. 最初以文明教化的使命现身,后来则又冠以现代化之名号,而其实只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西化,几无中间地带可言。譬如,19世纪时,阿贝奥库塔(西非的一个城镇)受其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以前的奴隶们的启发,为应对外国无所不在的影响,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防御性现代化和改革形式,而这种形式

22、最终还是在大英帝国势不可挡的威压下悄然崩塌。相应地,直至20世纪末期,还是有人认为,殖民地人民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背弃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并转而接纳西方的文化习俗。6. 简而言之,现今的非洲文化已经被毁灭殆尽。更重要的是,殖民主义为今天的文化全球化铺平了道路,使殖民地人民陷入文化迷失并从而对继之而来的文化入侵变得不堪一击。这种迷失有一两种极端形式:1)以传统和文化的名义,对往往是捏造而成的过去眷恋过头;或者2)试图对所有一切的洋玩意儿全盘接受。7.尽管当今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去西方化(以日本之类非西方国家的兴起为主要现象),现实情况是,在诸多重要方面,西方文化(或言美国文化)在当今世界仍然

23、是主导力量。一如帝国主义时期和殖民时期,西方文化今天仍然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巩固着西方霸权。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信息技术也已成为宣扬西方文化的一大利器。8.也许,目前文化全球化最重要的且影响深远的作用就是文化商业化了。堪称文化创新熔炉的社会生活基本要素(婚姻和家庭生活、宗教、工作和休闲)已经变得可买可卖,文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也未能幸免。跟经济全球化类似,多数人(尤其是穷人)未能体验到为自己设定的文化全球化。文化不管是音乐、饮食、服饰、艺术、运动、男女老少的各种形象已经变成了市场兜售的商品。正如可口可乐前主席罗伯特郭思达所言:“如今全世界普罗大众很大程度上已经因名牌消费品而相互关联,胜

24、过一切。”9.文化商业化产生的影响令人不安。昔为生活方式一要素,今作区区一产品,再也不是人们为自己特有的需求和境况所创的独一无二的东西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影像、新音乐、新服饰和新价值劈头盖脸向人们袭来。熟悉的、老旧的,都该被弃如敝屣。尽管文化嬗变早在全球化之前都存在,但眼下的危险是,一样东西仅仅是因为不被全球市场看好,就有可能难以留存。“在加纳(西非),”曾在普世教会培训与咨询中心效力的希尔法卡马拉说:“传统价值观念已被可口可乐文化所压倒。音乐也好,文化也好,迈克尔杰克逊风格都占据上风,我们失去了能与之抗衡的价值观念。”10.因此,人们已经注意到,全球化了的文化产业正在接管文化创造与传播

25、的传统方式。本土文化本来是人们生活中自然而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这种角色受到了侵蚀,已不再是构建社会价值,再造群体认同和社会凝聚力的手段了。最终的结果便是以本土离析为代价的全球融合。11.跟其他市场一样,文化市场上的对手们也并非势均力敌。正如音乐和影视制作一样,全球媒体日益为少数强大的组织所掌控。比如,截止1997年,七十多个国家共两亿八千万的家庭能接收MTV电视台的节目。因担心观众流失,许多非洲国家的本土电视台的节目充斥着产自西方的价格划算的各类表演、肤浅的新闻报道、问答比赛,当然还有广告。这么一来,全球的电视节目就日益趋同,音乐、影视业和出版公司的产品也是如此。12.对人们已有价值和文化

26、如此巨大的破坏势必会侵蚀人们有关身份、所求与所敬的观念。它冲击了精神价值和信仰传统。其在非洲日积月累的结果便是文化自信的危机,以及往往由全球融合所带来的经济上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多的犯罪行为。不管是在民族层面,社群层面还是家庭层面,这种情况都为社会团结带来了现实问题。跟光彩不再的旧商品相比,市场提供了炫目的新货色,但却并没有提供社会团结的替代品。13.总之,文化全球化,或者全球麦当劳化,摧毁了多样性,排除了通过诸多不同文化和谐共存以维系有尊严的人类生活的可能。与其说这是人们出于自愿将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多样性弃之不顾,不如说这是全球媒体和制造公司集中力量所产生的后果。课文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环境My

27、ron W. Lustig & Holene Koester吴周放 译1) 身在英伦谈南韩:2) 我所效力的公司在韩国有子公司,去那儿出差于是就成了家常便饭。我跟一位声望颇高的韩国经理关系不错,他在公司已效力多年了。现在我们公司需要一家当地公司供应某个部件,而这位经理强烈推荐他兄弟的公司。对此我颇为谨慎,觉着这位经理使我陷于尴尬境地。我可不想被指责徇私甚或腐败。无论如何,我打算公开竞标,却又觉得这么做可能会让公司内部产生芥蒂。3) 美国家庭人寿保险的鸭子要去日本了,叫声么,嗓门会小些。4) 在专为日本市场设计的广告中,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已经抛弃了吉尔伯特高特弗雷德,不再让他用那刺耳的声音喊出

28、位于乔治亚州哥伦布市的这家保险公司的名字了。5) 一位日本男演员取而代之,演绎了那只鸭子的形象,音调要更舒缓些。6) “日本文化不喜欢被人对着大声喊叫,”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的女发言人劳拉凯恩说。“吉尔伯特怕是有点过头。” 洛杉矶每日新闻7) 在多数人的职业生涯中,他们都可能置身于跨文化的商业环境。客户、同事、主管、下属,都可能是来自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圈子。遗憾的是,许多美国雇员对于跨文化职位少有准备。比方说,为美国跨国公司效力,临时外派的美国管理人员,跟日本或欧洲的同行相比,有辱使命、提前回国的几率要大很多。而超过一半的西欧公司,四分之三的日本公司,失败率都在百分之五以下。美国多数跨国公司的失

29、败率介于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专家认为,背后的深层问题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民族优越感在作祟,相应地也就不去提供充足准备,不为外派跨文化职位设置奖励。8) 文化模式影响跨文化商业行为,这方面的例证为数不少。商务惯例显示了交互选择中的文化差异、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对人际关系的战略性运用、决策所需的理想的社会等级、对工作职位和性别的预期、业绩评价和具体成就的类型,实际上所有商务人士必须面对的各类问题。9) 商务谈判首选的流程与节奏也会显示出文化差异。比如,在谈判的起始阶段,德国的业务经理会就技术细节提出大量问题。在斯堪的纳维亚,一开始就直截了当,表现出极大的愿望要直入主题。法国商人则注重在谈判初期讲明将要发

30、生交易的方方面面。与此不同的是,许多意大利和亚洲经理可能利用同样的谈判初期说些题外话,以便了解对方。同样,在西班牙这个预备阶段可能会持续好几天。在墨西哥公司和美国公司谈判时也有类似的麻烦,前者重关系问题,后者重工作行为。10) 在个人成就受重视、个人的成绩决定升职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谈判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以结果为主导,重点是完成任务,实现工作目标。典型的人际交流是直接的、咄咄逼人的、面对面的、非正式的。谈判团队愿意在公开的谈判场景中做出决策和让步,而团队中的成员却可以公开地互不认可彼此的意见。然而,在崇尚效忠团队、重视长幼差别、晋升要论资排辈的日本,谈判方式更像持久战,重要的是建立和培养长

31、久的业务关系。人际交流可能会是间接的、语气安抚的、正式的。往往得利用中间人,而真正的决策过程是私下里进行的,跟实际谈判是分开的,谈判组形成集体意见,全体成员形成统一阵线。11) 出于战略目的来利用人际关系也是商务惯例中明显的文化差异。例如在哥伦比亚和其他一些拉美国家,利用人际关系达成目标取得职位、签下合同、获取供应、建立其他联系等等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互行方便建立一个彼此依赖的关系网是被人们大为认可的。类似的习俗在印度等地区也存在。尽管在多元文化的美国职场这种做法没那么普遍,但诸如给予同事情感支持从而建立起借以绕开繁文缛节的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也算是常见的做法。12) 社会等级的重要性和价值能在众多

32、中国企业中找到例证。中国商人在做出真正决策之前总要跟领导商量。在中国的机构中,领导理所当然地参与多项决策,而美国的管理者可能依照惯例直接就将类似的决策权移交给下属。中国这种逢事便逐层上报的过程可以直达最高层。因此,在美国要求并推崇的自主权在中国就会被视为不服从上级。13) 工作角色也随着文化的不同而相异。日本人把工作角色看作家庭等级的延伸。也就是说:14) 董事长是“一家之主”,高管是“智慧的叔伯”,经理则是“勤奋的大哥”,员工是“忠实顺从的孩子”。 受雇于日本人管理的公司的美国员工可没把自己看成是“忠实顺从的孩子”,相反,他们还是固守了诸如个人主义、竞争精神、社会流动等传统的美国观念。15) 什么样的知识、动机和技能组成了商务环境中的“能力”呢?在泰国公司,一个交际能力强的人就必须清楚如何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能够控制情感表露(正面的和负面的)、跟人说话会使用敬称,接人待物得显得尊敬、机敏和谦逊。16) 劳动力就文化而言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学者和业内人士已经尽力为管理者及其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