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68KB ,
资源ID:44062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4062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docx

1、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天龙 王国林负责人 王保国 王海云 石学银 许幸 李恩有 陈绍辉 孟令梅 徐世元 郭曲练 黄立宁 黄焕森 梁伟发执笔人 韩如泉 目 录 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总 结颅脑外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开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当今社会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室、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

2、醉医生参与了颅脑外伤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指南旨在指导麻醉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防止继发性神经损伤的发生,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一、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1、定义 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2、分类1原发性颅脑外伤:指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立即造成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 :通常在原发性颅脑创作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操作。继发性损伤包括:全身情况:低氧血症

3、、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持续的颅内高压病症。脑缺血和缺氧是导致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1、中枢系统在原发性脑创伤的局灶性区域,脑血流CBF和脑代谢率CMRO2降低。随着颅内压ICP升高,颅内更多的组织出现低灌注和低代谢。当ICP持续升高时,CBF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同时合并的低血压将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的血管原性脑水肿和缺血导致的细胞毒性脑水肿将进一步增高ICP,从而加重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甚至引起致命性的脑疝。2、循环系统 由于继发性交感神经兴奋和或颅内高压引起的库欣反射,存在低血容量的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常表

4、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缓。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甘露醇和呋塞米的降颅压措施、翻开硬脑膜的手术操作和或合并其它器官损伤致大量失血,都可使TBI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心排血量下降。心电图常见T波、U波、ST段、QR间期等异常表现。3、呼吸系统 颅脑创伤患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和异常的呼吸模式如:自主过度通气,并经常伴有恶心呕吐和返流误吸。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4、体温 发热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三、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麻醉管理要点: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全面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维持脑灌注压和氧供,防止和减轻继发性神经损伤,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满意的手术

5、条件,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一、术前评估患者评估1、神经系统评估:Glasgow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ale, GCS :从睁眼反响、言语对答和运动反响三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意识和神经系统状态,对预后具有很好的预见性。根据Glasgow评分,TBI可分为:重度,GCS=38;中度,GCS=912;轻度,GCS=1314;正常,GCS=15。瞳孔大小、光反射反响和四肢运动功能的检查等。2、其他器官损伤的评估:是否合并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如:有无胸腔内出血和或腹腔内出血等。3、全身状况评估:评估引发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指标包括:A、血压:低血压收缩压90mmHg;高血压收缩压

6、160mmHg或平均动脉压110mmHg。B、呼吸氧合:低氧血症PaO260mmHg,氧饱合度90%; 低碳酸血症PaCO235mmHg; 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C 、出血:贫血血红蛋白100g/L。D、电解质:低钠血症血钠浓度142mEq/L。E、血糖:高糖血症血糖10mmol/L;低血糖血糖4.6mmol/L。F、渗透压:高渗透压血浆渗透压290mOsm/KgH2O。G、酸碱平衡:酸中毒Ph7.35; 碱中毒 Ph7.45。;。4、气道评估:详见下文“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局部。二术中管理1、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GCS评分8的重度TBI患者必须立即行气笾插管和机械通气,从而有效控制

7、气道和ICP。对于轻度或中度的TBI患者,假设患者不合作或伴随创伤有关的心肺功能不全时,也可能需要气管插管。1气道评估:TBI患者可能存在饱胃、颈椎不稳定、气道损伤、面部骨折等问题,增加了建立气道期间反流误吸、颈椎损伤、通气或插管失败的风险。原因包括:患者在受伤之前摄入食物或液体,吞下从口腔或鼻腔的伤处流出的鲜血,应激导致的胃排空延缓等。因此,在建立气道前,麻醉医生必须对患者的气道进行仔细评估以防止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2气道建立:根据患者的气道和全身情况,正确选择建立气道的路径和方式。A、快速顺序诱导:所有脑外伤患者都应该被认为“饱胃,约10%患者合并颈椎损伤。麻醉助手采用颈椎保护器或颈椎保护

8、手法,在轴向上稳定颈椎。在预先给予患者充分吸氧后,麻醉医生采用传统的环状软骨按压Sellick手法,即:上提患者下颌,且不移动其颈椎,向后推环状软骨关闭食管。在诱导用药与气管插管之间防止任何通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因正压通气使气体进入患者胃内而引起的反流误吸。然而,TBI患者氧消耗增加,或者因面部创伤或躁动导致预吸氧困难时,传统的Sillick手法可导致患者氧饱和度的快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麻醉医生可以在诱导阶段进行正压通气,以确保患者的氧合。B、对于存在颌面部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水肿致声门暴露困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或光棒进行气管插管。对于存在严重颌面部创伤或咽喉部创伤的患者,需要进

9、行气管切开。C、对于存在鼓室出血、耳漏乳突或眼部周围有瘀斑的患者,麻醉医生应高度警惕患者可能存在颅底骨折。当怀凝患者存在颅底骨折或严重颌面部骨折时,麻醉医生禁止行经鼻气管插管。3机械通气:建立气道后,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进行机械通气。管理目标为:维持PaCO233.537.5mmHg(4.55kPa),PaO295 mmHg(13.0kPa)。其中,氧合最低限度为:PaO260mmHg(8.0kPa)。目前研究证实,TBI患者创伤区域脑组织内CBF的急剧下降,过度通气PaCO225mmHg可加 重患者局灶性脑缺血的程度,因此不主张在TBI患者中采用过度通气。在对TBI患者实施过度通气PaCO23

10、3.537.5mmHg,4.55kPa时,医护人员必须同时进行脑血流和脑灌注监测,以警惕脑缺血的发生。对于可疑或实际存在脑疝的患者,采用急性短暂的过度通气治疗是相对平安和有效的。2、监 测1一般监测:包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体温、尿量和肌松监测。定期动脉血气分析、血细胞比容、电解质、血糖、渗管压等监测。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者对容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无效,应该进行有创的心或无创的心排出量监测。2神经功能监测A、ICP监测:适用于所有重度TBI患者GCS=38及CT显示脑外伤、颅内血肿或具有颅高压征象的患者。如果重度TBI患者没有CT影

11、像学的变化,但具有年龄超过40岁、运动征阳性或收压90mmHg等高危因素,也应该继续ICP监测。监测探头置于脑室内最精确,其次为脑实质,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及硬膜外腔。B、脑氧监测:包括颈静脉球混合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组织氧张力PbtO2。SjvO2可连续监测全脑的氧供情况,SjvO250%持续15min以上与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相关。PbtO2通过置于脑组织中的有创探头监测局部脑组织的氧供,PbtO215mmHg提示可能存在脑缺氧的风险。C、脑血流监测:包括经颅多普勒起声TCD和近红外质谱RIRS。TCD主要用于TBI患者脑血管痉挛、ICP恶性升高、脑灌注压CPP降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及脑循

12、环停止的诊断。NIRS除了能够监测脑血流,与SjvO2类似也能够监测脑氧供情况,但其精确度较差,临床应用有限。D、电生理监测:EEC用于监测昏迷深度、瘫痪或使用肌松剂患者的癫痫大发作或亚临床小发作及诊断脑死亡。感觉诱发电位SEP以评价TBI患者残存的神经功能,但其临床意义有限。E、脑温度监测:TBI后,脑组织温度较体温高3。升高的脑组织温度是的继发性脑损伤诱因之一。目前,无创和有创的脑组织体温探头在临床上均有应用。3、控制循环稳定1管理目标:维持脑灌注压CPP在5050 mmHg,收缩压90mmHg。测定有创动脉血压的压力换能器应放置在乳突水平,以反映脑循环的情况。应当防止采用过于积极的手段如

13、:液体复苏和升压药来维持CPP70mmHg,后者将增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围手术期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可增加TBI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因此麻醉医生必须严格控制患者的术中血压。2液体复苏:使用无糖的等张晶体和胶体溶液可维持正常的血浆渗透浓度和胶体渗透压,减少脑水肿的发生。高渗盐水已被用于TBI患者的液体复苏。4%白蛋白可增加TBI患者的死亡率。含糖液体的使用与神经功能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应当防止使用。3血管收缩剂和加压素:假设液体治疗欠佳,可使用去氧肾上腺、多巴胺、血管加压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收缩压90mmHg。4、血糖控制 TBI患者高血糖血糖200mm/dl,11.1

14、mmol/L与创伤后高死亡率以及神经功能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引起围手术期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严重的颅脑损伤。、年龄65岁、术前存在高血糖、硬膜下血肿、全身麻醉和手术后应激反响。目前推荐维持围手术期血糖在110180ml/dl(610mmol/L),并且防止血糖的剧烈波动。5、体温控制大脑温度过高与TB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不良转归密切相关。围手术期应当防止患者发热,并需要对发热给予有效的降温处理。对动物实验提出低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大脑温度每降低1,理论上可降低脑代谢5%7%。然而,多中心临床度验发现,与正常体温组患者相比,低体温TBI患进死亡率并无改善。目前,无相关数据支持对TBI患者进行

15、围手术期低温治疗。6、麻醉药物的选择 建议在麻醉诱导前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滴定法给予麻醉药物,维持血流协力学的平稳。以TBI患者颅内的病理改变和全身状况作为麻醉药物的选择依据。1吸入麻醉:高浓度卤代吸入麻醉药具有降低CMRO2、扩张脑血管、增加CBF和ICP、削弱CO2反响的作用。建议卤代吸入麻醉药的使用浓度低于1MAC。N2O可增加CMRO2和CBF,且枪弹伤或颅骨多发骨折的患者吸入N2O可增加颅内积气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使用。2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具有降低CMRO2、CBF和ICP、保存脑血管自主调节的作用,可用于控制ICP。丙泊酚的使用不改善TBI患者的死亡率和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全凭

16、静脉TILVA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有利于TBI患者术后的快速神经功能评价。当出现手术和其他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性颅内高压时,可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使用大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来控制颅内压。不推荐予防性给予巴比妥类药物诱导EEG的爆发抑制。氯胺酮可收缩脑血管,升高ICP,不推荐使用。3肌肉松驰剂:足量的肌松药可辅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降低ICP。琥珀胆碱可引起肌肉抽搐和ICP升高。预注少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响的发生。对于存在困难气道的TBI患者,琥珀胆碱仍是最正确选择。罗库溴胺0.61.0mg/kg起效迅速,方便麻醉医生快速建立气道,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泮库溴铵可阻滞迷走神经,引起高短暂

17、太和心动过速。对于准备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应该常规给予肌松监测和必要的药物拮抗。7、颅内压的控制出现颅内高压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过度通气:防止长时间的过度通气PaCO22833.5mmHg,4.55.5kPa时,并同时进行脑氧监测,以警惕脑缺血的发生。2高渗液体治疗:甘露醇负荷剂量为0.251g/kg,酌情重复给药,但不推荐持续输注。其副作用包括:利尿、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和ICP反跳性升高。为了防止肾毒性,当血浆渗透压超过320mOmsm/L时应该停止使用甘露醇。高张盐水具有降低ICP和液体复苏的治疗作用,适用于合并低血容量的TBI患者。建议:3%高张盐水负荷量250300ml或者7

18、.5%高张盐水100250ml持续输注,并定期监测血钠。假设血钠155mEq/L,应停止使用高张盐水。3激素:激素使用可增加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不推荐使用。4体位:在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情况下,平卧位头部抬高30可改善静脉回流,降低ICP。5脑脊液引流:可采用单次或持续脑室外穿刺引流。三、术后管理1、营养患者伤后7天接受劳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2、感染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但并不降低死亡率或减少住院天数。早期气管切开能够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但并不改变死亡率有肺炎发生率。3、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采用充气长袜对下肢进行间断性加压有效,但下肢受伤患者禁用。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对其治疗方案尚未明确。四、总结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脑灌注和脑血流,预防继发性脑损害。在围手术期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和方式,全面严格地管理患者的循环、呼吸、代谢和温度等,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参考文献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