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72KB ,
资源ID:43990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990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高一必修二人教版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高一必修二人教版复习提纲.docx

1、历史高一必修二人教版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二、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特征:1、技术长期领先世界。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3、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4、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6、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三、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特点:1、商业起源很早;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

2、等;城市商业经济发达;3、形成地域性商帮(徽商、晋商、宁绍商等);4、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5、城市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缓慢的原因:1、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2、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3、封建国家重农抑商;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五、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经济结构变化

3、: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变化的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背景):自

4、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六、了解甲午战后到一战之前、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民国时期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1)19121919年,由于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于是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由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春天短暂,昙花一现。(2)19271936年,由于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

5、位。(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4)民国末年,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摧残挤压,加之国民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主要因素:1国外因素: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列强以武力和在华经济特权,掠夺中国的资源(财富、市场、劳动力、原料)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国内因素:(1)政治方面:有利因素:政治民主化的推进(维新变法、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

6、发展创造了条件;民国时期政府的一些鼓励措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不利因素:政府的腐败、动荡的政局和频繁的战争(2)经济方面:有利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的工业基础。不利因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技术工人匮乏;特权外资的挤压。(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思想文化科技的不断传入、实业救国思潮的涌动、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教育落后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

7、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七、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实践:略(自己找)经验:

8、党勇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严肃对待,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并且在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一定的成绩。教训: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的基础。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健全民主和法制,正确处理领袖、政党和群众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要正

9、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防右又防“左”,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八、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路线开始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党中央领导集体。(2)意义: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新道路);标志着伟大的改革开放新时代由此揭开序幕(新时代);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九、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

10、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2)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在于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九、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过程: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调节手段。确立党的十四大提出经

11、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十、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对外开放的史实(1)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概况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三个沿海经济开发区。原因离港澳台较近,交通便利;是著名侨乡,与海外密切交往。特点“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区别特别行政区)。(2)

12、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1992年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联系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加入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2对外开放的格局与特点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多层次由点、线、面的推进,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宽领域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全面开放。3对外开放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总体上符合我国根本利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十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

13、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史实:(1)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动: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到达非洲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2)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动: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抵达美洲。1519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2、意义十二、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2)日益扩大的市场,不仅为西欧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是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为西欧国家

14、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三、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的影响1、史实:大机器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纺纱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动力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运输革新富尔顿的汽船、史蒂芬孙的蒸汽火车机车问世,人类迎来“铁路时代”;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联系。2、影响:(1)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是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产品的原料也要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以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的范围和

15、规模迅速扩大。(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运输条件,使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十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的影响1、史实:电力的发明与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等);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飞机、汽车、石油工业);新兴化学工业建立(有机化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多种塑料、炸药);传统钢铁工业发展。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最显著特

16、点);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大国;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俄国)。3、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十五、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十六、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探讨其(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当选美国总

17、统。(2)内容:第一,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保障存款)。第二,调整工业生产(规定公平竞争,防止盲目生产;规定工时工资集体谈判,缓和劳资矛盾)。第三,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和产量,由政府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第四,实行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缓和社会矛盾)。(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作用:政治机制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经济机制上,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社会保障上,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受法定的经济保护。十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8、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2、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至为完善。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4、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十八、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影响及局限性;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在何处。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爆发,新生的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内容:余粮征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

19、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作用:积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消极: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必要性(即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恢复遭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需要;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十九、了解“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背景: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2)形成: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是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三是推行五年计划建设。(3)特点:实行

20、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影响:经验它开辟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家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教训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十、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21、折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3)社会主义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二十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积极作用: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保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而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标志着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满足了美国战后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

22、张的工具,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历史意义战后初期,美国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一系列经济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支撑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历史意义:第一,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美国凭借强大的科技和资本优势以及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一轮资本的扩张,美国增强了称霸世界的实力。第二,对于稳定世界经济,使世界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各国间的贸易,促进各国经济的恢复和世界贸易起了重要作用。第三,它反映出一种趋势,即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3、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趋势,全球经济发展从无序开始走向有序化。二十二、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二十三、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如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1)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合理性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3)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

24、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4)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2如何认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这要求中国的相关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3.问题: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佳配置,推动经济增长,传播科学技术,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消极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劣势。挑战和压力增大。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等因素,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付出很大代价。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例。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不平衡发展,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在经济上被边缘化。发展中国家的对策: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因素加快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风险,争取在全球化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自身经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