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3.90KB ,
资源ID:43965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965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docx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 P3图 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 图 1.5)分类 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

2、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P6)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 P8 图 1.7)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3、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 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1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方向为顺时针。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

4、 运动速度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 h)。 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运动周期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 =24 时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 日 5 时 48分 46 秒1昼夜交替 1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理意义2地方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 系 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

5、 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 23 26 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 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二、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 因 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 因 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 系 :相交且平分,因 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 系 :垂直且相切,因 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

6、角变化范围: 0 23 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 理: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 小时(既1=4 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2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 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 边用减号。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 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 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 经相加。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

7、方向;带入计算。3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计算:昼长 =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 =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 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 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 时区相加。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 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 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 ,东时区偏东时间早)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 月 22 日;北极圈出现极夜

8、(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12 月 22 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3时间计算: 找特殊时刻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点。依据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 晚,东加西 减的原则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 0;夏至日 23 26N;冬至日 23 26 S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

9、,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 P18)如右图: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 00 时日出, 18: 00 时。极昼

10、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3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

11、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 减 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 在北半球或同 在南半球相减 ,在不同 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 离直射点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反之越小。五、四季更替和五带1.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 3、 4、 5 月为春季, 6、 7、8 月为夏季, 9、 10、11 月为秋季, 12、 1、2 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

12、低纬向高纬递减 ,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 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横波 慢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纵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 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2.地球内部圈层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

13、分三个圈层 。圈层 名称位置 厚度 特点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 17 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800 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 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4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 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

14、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受热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过程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温室 也向外辐射热量, 向上的部分散 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效应 失到宇宙空间, 向下的部分称为 成雾滴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面。 气吸收太阳辐射少 ,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 P30 图

15、2.3)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 A 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 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城市热岛 成因: 人类活动释放大 意义:( 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环流 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 地面流向城市; (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避免交叉污染。温高于郊区海陆风 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 夜晚:陆

16、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迅速冷却, 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 只影响风的方向 垂直于风向摩擦力 削减风力 于风向相反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5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 0 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

17、多雨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 30 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 60 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温和湿润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 90 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风带名称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 南半球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时间 亚洲大陆 太平洋七月

18、: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季风环流成因 风向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东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月西北 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季风 7 月东南 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半岛、日本南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 1 月东北 风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季风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7 月西南 风半岛、我国西南3.副热带高压与

19、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45 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 ,华北出现春旱位置的影响 6 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78 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 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热带雨林 南北纬 10 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6气候 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热

20、热带草原 南北纬 10 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干、湿季明显 非洲中部、巴西、带 气候 北纬回归线之间 带交替控制 交替 澳大利亚北部 和南部热带季风 南北纬 10 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气候 北回 归线 之 间 大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 雨季集中陆东岸 移动热带沙漠 南北 回归 线 南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 全年高温, 撒哈拉、阿拉伯半气候 北纬 30 大陆内压带交替控制 干旱少雨 岛、澳大利亚中西部部和西岸亚热带季风 南北 回归 线 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我国秦岭淮河亚 气候 北纬 35 大陆东冬季低温少雨 以南地区热 岸带 地中海 南北纬 30 副

21、热带高压带和西 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沿岸气候 40 大陆西岸风 冬季温和多雨带交替控制温带季风 南北纬 35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我国华北、东北温 气候 55 大陆东岸冬季寒冷干燥 朝鲜半岛、日本带 温带大陆性 南北纬 40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 冬寒夏热, 亚欧大陆、北美气候 60 大陆内部制 全年少雨 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性 南北纬 40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气候 60 大陆西岸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特点 降水特点(以水定型)(以温定带) 夏雨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15热带草原气候

22、气候 气候亚热带气候(含温 最冷月均温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 地中海 带海洋性气侯) 015性气候 气候温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0性气候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过境前 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 连续性降水天气温暖晴朗 温晴朗7过境时 阴天、强风、降温、雨雪 连续性降水或雾受暖气团控制 ,气压下降, 受冷气团控制 ,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降水位置 锋后 锋前 天

23、气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 华北春雨连绵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 P44 图 2.22)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指向中心 从中心指向四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气流流向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干燥我国的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

24、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3)锋面类型的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北半球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北半球反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

25、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南半球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合南半球反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散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原因 危害 措施全 自然原因:近百 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 海水受热膨胀, 引起海平面 使用清洁能源球 年来全球气候呈 上升,海岸线被改变, 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 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变 变暖趋势 淹没的危险 排放暖 人为原因:燃烧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 农作 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矿物燃料 ; 毁林物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灾。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使蒸

26、发加大, 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导致洪涝、 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发生改变。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81. 水体分类地球上的水体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补给 补 给 补给 我国分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类型 季节 特点 布地区雨水 我国以 水量变化大 普遍,尤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补给 夏秋两 时间集中 以东部季 年际变化。季为主 不连续 风区最典型季节性 季节性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

27、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积雪融 水量稳定 东北地区 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水补给 春季 连续性有明显的季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1、2 月份径流出现断冰川融 节、日变化 西北地区、 流的原因:气温低于 0, 冰川无融水。水补给 夏季 水量较稳定 青藏高原湖泊水 全年 较稳定 普遍 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补给 对径流有调 给河流水 , 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节作用 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地下水 全年 稳定 普遍 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补给 一般与河流 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有互补作用 特例

28、: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 ,河水补给地下水。3. 水循环类型水循环类型 发生区域 主要环节 作用 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海陆间循环 海陆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最重要的水循环 , 使陆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大循环) 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 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 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 资源得以再生 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部 含植物的蒸腾作用)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程);蒸发、降水、下渗海上内循环 海洋内部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形成因素 : 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

29、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北顺南逆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 北逆南无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参看课本 P5860)9对气候的影响 ( 参看课本 P59案例 1)类型 概念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暖流 由低纬流向高纬, 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 55 水温比流经海域高 70 N大陆西岸 , 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寒流 由高纬流向低纬, 降温减湿 受秘鲁寒流影响 , 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荒漠水温比流经海域低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渔场名称 成因 形成条件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 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