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乙己杨权应杨权应:孔已己课堂实录及点评 (江苏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课例)课间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学生沉浸到音乐声中。【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泣如诉的音乐为课文的学习创设了特定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从中去体会、想象。】一、导入师: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投影出示: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在一生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体味小说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课题:孔乙己)二、初读师:首先,请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想一想,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6分钟后交流)师:谁来认读一下这些生字新词?(投影出示生字新词:阔绰 羼水 唠 叨 打折了腿 蘸 门槛 砚)(先指名认读,后出示拼音,再注意字形,最后齐读两遍)【王乃森教授曾说过,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很多语文教师却忽略了字词教学。而教者却不遗余力地花时间教学生读词认字,显示了教者对语文教学的正确定位。】师:读了课文后,你觉得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师:为什么?生:因为他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师:老师相信你
3、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有吗?请同学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守信的人,因为他能按时还上酒钱。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很可怜的人,最终他死了,可他的名字还在酒店里的粉板上。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许多不良品质的人。师:是吗?他有哪些不良品质?生:他好喝懒做,还偷东西。生:他还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明明偷了东西,还说:“窃书,不算偷。”师:还有其它方面吗?生:明明没有钱,还要去喝酒。(学生大笑)生:明明是一个没有地位的人,可还要装作斯文人。师: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课文第四小节有这样一句话:“他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师:你分析得非常深刻。生:我认为,孔乙己还是一
4、个非常迂腐的人,一天到晚说一些“之乎者也”的话。师:他为什么要说这些“之乎者也”的话?生:他要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师:与众不同?有哪些不同?生: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不能和那些短衣帮一样。师:而实际呢?生:他也是与短衣帮处于同等地位的人。师:读了一遍课文,居然有这样的理解,真不简单。【在初读这一教学环节中,认知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差异。教师在此仅仅穿针引线,由此及彼,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文本,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课文内容。】三、探讨:师:读了课文后,同学们对孔乙己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老师读了课文后,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同学们能
5、不能从文中找出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并进行勾画,先独立思考,4分钟后师生交流,)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找到了哪些语句或内容?谁来说一说?生:孔乙己说话时,总一些“之乎者也”的话,让人“半懂不懂”。师:你找得很准确。他说话确实“半懂不懂”。文中还写了他哪些“半懂不懂”的话?生:当别人取笑他偷书时,他却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话。师:你能摹仿着读“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吗?(学生摹仿)【“文贵内悟”,摹仿人物说话,使得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为正确把握人物
6、奠定了基础。】生:当孩子再向他要茴香豆时,他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老师想要追问一下的是:他为什么总说一些半懂不懂的话?生:他要显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师:仅仅就证明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吗?有没有不同的观点?生:因为他学的就是一些四书五经,那些内容都是一些文言文,他读得很认真,所以就与上面一样了。师:不错,受了课本的影响。还有呢?生:我认为他思想上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上层社会的人物,他要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师:也就是说思想上也受了课本的影响。能不能换一个说法?思想上深深地受着什么影响?生:受着科举制度的影响。师:很好,你看得真深,看到了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
7、。也就是说,孔乙己之所以说这些“半懂不懂”的话,与科举对他的影响有关。同学们还找到了哪些内容?生:他的姓名也来源于“上大人孔乙己也”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中。师:对,孔乙己的姓名来自于半懂不懂的话,也与“半”字有关。生:他做什么事都只做了一半。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替人家钞书时,结果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师:不错,能用一个成语来说明吗?生:做事时“半途而废”。师:孔乙己的字写得非常好,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如果像现在,他做一个书法老师绝对没有问题,可是他为什么不好好地把书钞下去呢?可能有哪些原因?生:他好喝懒做,好逸恶劳。生:他怕吃苦,想不劳而获。我认为这是他的品质不好。师:对的。孔乙己好逸恶劳的个性
8、决定了他做事“半途而废”,可是他读书时却还矢志不渝啊!再想一想,在他的思想深处跳动的是什么?生:孔乙己一生就想做官,一直想通过科举实现他的梦,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他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他不愿意劳作,就出现了连“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的事。师:也就是说,做事“半途而废”不仅仅与他的个性有关,也和科举对他的影响有关。看来封建的科举对孔乙己的影响不小啊!同学们还找到了哪些语句和内容?生:孔乙己喝酒只喝一半。师:不错,文中是有这样的语句,你给我们读一读。(生读“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师:同学们还找到了有关“半”字的语句吗?生:我找到了。孔乙己读了半辈子的书,可结果
9、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师:苦读半辈子,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也就是到最后他什么也没,一事无成。老师就纳闷了,他为什么不改行呢?非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可呢?生:因为他一心想做官,想通过做官来发财。生:因为在他思想深处,就认定了一个方向,就是通过读书来谋取功名。师:同学们又触到他的灵魂了。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他的灵魂、他的思想都和封建科举制度有关(教师板书:封建科举制度)。还有吗?生:孔乙己被丁举人抓住,打了大半夜,结果打折了腿。原来是一个正常人,现在却成了一个废人。也与“半”有关。师:很好,此时的孔乙己已经离死不远了。生:最后,孔乙己虽然死了,可是他的姓名仍然记在酒店的粉板上。师:这和“半”字有关吗?生
10、: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就是“入土为安”,孔乙己死了,却仍被人牵挂,所以他并没完全死了,只死了一半。师:你分析得非常深入。可是老师要反问一句,孔乙己死了,真的被人牵挂?能不能用这个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教师应当予以尊重,但一定要给出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生:我认为不能用这个词,他只是因为还欠十九个钱,才被人记着的。师:也就是说,孔乙己全部的身价还抵不过那十九个钱。多么悲惨的一个社会现象啊!孔乙己的肉体已经离开这个世间,可他的灵魂却仍然留在人间,任人嘲笑:“他还欠十九个钱!”他的死也与“半”有关,看来真是一个可怜人。生:在酒店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
11、说明他的地位和短衣帮一样,同样处于社会最下层,而“长衫”却是身份的象征,孔乙己也穿着,所以我认为孔乙己的身份也是各有一半。师:造成这种身份各有一半的原因是什么?生:是他个人的原因。师:能具体分析一下吗?生:是他的思想在作怪。虽然很穷,可是他死要面子,硬穿着他那件又破又旧的长衫,硬装着上层人物。师:也就是说,他有一种怎样的想法?生:瞧不起劳动人民,羡慕上层社会。师:是啊!造成他身份各一半的根本原因又和他的思想有关,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又和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有关。换一句话,造成他“半”字人生的根本原因不仅仅与他个人的低劣品性有关,也和封建科举的毒害有关。(教师板书:劣恨性,在“封建科举制度”后
12、写上:“毒害”)【从学生的生成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再把问题抛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为,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师:这也是鲁迅先生写作目的所在,揭示了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从孔乙己的“半”字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可怜,也看到了他的可憎。鲁迅先生用了八个字表达了对他的看法。(投影出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么,文中的人们对孔乙己持什么态度呢?生:好像他们一点点都不同情孔乙己。生:文中的笑声出现得非常多,孔乙己在笑声出现,最后也在笑声死亡。师:那么,文中的笑声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声?生:是一种嘲笑!生:是一种幸灾
13、乐祸的笑声!生:是一种事不关己的笑声!师:文中的他们究竟是怎样嘲笑孔乙己呢?能找出具体语句吗?(教师板书:笑)生:“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师:假如你就是那位喝酒人,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嘲笑孔乙己?生:在“当真”这个词要注意,同时,语气要上扬!师:你来试一试!(学生模仿)师:还有其它句子吗?生:我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嘲笑:“孔乙己,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师:这就是孔乙己出场时的嘲笑。你来模仿一下!(学生模仿)师:孔乙己就是这样给别人快乐的人。同样是下层等级的人,一群苦人儿在嘲笑另一个苦人儿。同学们想一想,文中仅仅孔乙己他才具有劣根性吗?生:我认为那些嘲笑孔乙己的人也具有劣根性师:为什么?生:因
14、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他们却不是这样。本来他们应该互相帮助的,可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把自己所谓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师:也就是说,他们面对自己的命运显得非常麻木,麻木不仁,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下中国农民的最大悲剧,也正是这种群体的劣根性,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形成了一个冰封的世界,冷漠,无情。(教师在“劣根性”前写上:国民 在“笑”后写上:冷漠、冷酷)【一篇课文,尤其是一篇长文,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面面俱到。而作为教师,只要抓住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围绕一两个主打问题,就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好比
15、歌手一张专辑里的主打歌一样,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教学坏节中,教师抓住“半”字,设置问题,既抓住孔乙己的人生特点,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空前高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恰当的提问与过渡,学生精彩纷呈充满个性的回答,充分体现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感悟:师:孔乙己就是在笑声中走完了自己的“半”字人生。让我们再聚焦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喝酒的场景。(播放孔乙己电影片段)【由对文本内容的理性感悟,再到电影画面的的直观感受,电影这一集形象与艺术为一体的信息文化,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直观的画面、恰当的音乐背景,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进一
16、步加强了理解,激发无穷遐想和思索。】(学生欣赏孔乙己电影片段,大约2分钟)师:看完这个片段,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生:就是那个“笑”字。当孔乙己用手爬走的时候,那个酒店的老板还在笑,我看了真的很气愤!师:你真的很有同情心。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另一目的,就是揭示当时社会的凉薄与病态。(投影出示:社会的凉薄与病态)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乙己的那双眼睛,遥望着苍天,浑浊的老眼好像看到了什么!师:你说他看到了什么呢?生:影片中出现一个乌云笼罩的月亮。他看月亮,说明他非常向往光明与温暖。师:可是他最终没有看到光明与温暖,在笑声中走向了死亡。生:我认为他已有了必死之心。【让学生说出对影
17、片的不同理解,说出心里话,这就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正以它的生动性、差异性、竞争性,丰富着课堂,活跃着思维。观点的碰撞、智慧的交锋、创新的火花时而闪现,在个体心智发展中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又把握住“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师:哀莫大于心死。在这个病态和冷漠的世界中,孔乙己走完了自己的“半”字人生。(下课铃响起)师:今天,我们感知了孔乙己这个旧社会让人可怜又可憎的人物,跳出课文,让我们审视自己,今天制度的优越、环境的和平、亲人的无私帮助,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好属于我们的完美人生。(教师板书:完美人生)一堂课很难包容一切,希望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
18、下课! 【总评】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也是一篇老课文,一直作为经典文章被选入初中课本。由于小说篇幅过长,内容较多,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很远,因此,选取教学的切入口,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的执教者无疑是教学新理念的积极实践者。他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深知,要使学生真正感悟,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缺。综观整个课堂教学、问题的呈现、教学环节的设置与过渡,一环接一环,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紧扣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畅谈人物形象的认识,不仅初步点燃了思维之火,也指明了思维方向。并且教师注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精心设置一个主打问题要求学生认识孔乙己的“半字人生”,既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又为把握人物的“魂”和作者写作的“魂”奠定了基础。此外,教师不断“扇风”,巧妙运用“对话式教学”,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在当代心理学家看来,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开放性的“问题”展开对话、辩诘,具有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功效。应该说,教者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可圈可点的。音乐的播放、字词教学的呈现、对学生文本解读的检查、学生课文的朗读与摹仿,影片的精心选择与播放、引导学生讨论等等,所有这一切,经过教师的组织和导演,给人以一种妙手天成的感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