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128.23KB ,
资源ID:43686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686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语文8年级古诗文过关宝典 专题25《石壕吏》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语文8年级古诗文过关宝典 专题25《石壕吏》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x

1、部编版语文8年级古诗文过关宝典 专题25石壕吏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赢在积累之最新语文部编版古诗词过关宝典8年级最新讲义专题25石壕吏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生活在中晚唐之际,见证了一个朝代的盛衰。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二、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

2、情感。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三、原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四、注释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卷七。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已:

3、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去:离开。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幽咽:形容低微、渐续的哭声。五、诗意黄昏时分,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差役来捉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去查看情况。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了。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今

4、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六、赏析 安史之乱中,陈陶之战,四万唐军一日内为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灭;邺城战役失利,郭子仪、李光弼等所率唐军战马万匹只剩三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 石壕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其凝重沉郁的风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从中我们也看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七、文学常识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安乱时期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

5、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成都时期蜀相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年时期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八、问题探究(1)从全文主旨角度,赏析“有吏夜捉人”,特别是“捉”字。参考:“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参考:哭泣者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 “夜久”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

6、闻” 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一方面显示诗人以关切之心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3)请谈谈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诗的理解。参考:“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4)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参考: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九、诗歌主旨本文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

7、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十、板书设计【基础过关】杜甫(712年770年),字 ,自号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吏:(2)投:(3)逾:(4)一何:(5)前致词: (6)戍: (7)附书至: (8)新: (9)已:(10)更无人:(11)乳下孙: (12)去:(13)完裙: (14)老妪: (15)幽咽: 【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

8、: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2、吏呼一何怒, !3、听妇前致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室中更无人,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5、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6、夜久语声绝,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理解型默写:1、石壕吏中写出老妪被差吏抓走后,家人伤心哭泣的诗句是_,_。2、石壕吏中生动地描绘了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楚可怜的诗是_,_。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 , 。4、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5、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的句

9、子: , 。6、石壕吏中 , 揭露了战争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7、石壕吏中“_”一句含蓄地表达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8、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 。二、课内诗歌鉴赏(一)(2015江苏初二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18分)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全诗中只用了“ ”一句话

10、来直接描写“石壕吏”这个人物,通过老妪的话语,用 手法,表现出“石壕吏”的 。(3分)2请谈谈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诗的理解。(2分) (二)(2016福建初二期中)诗歌鉴赏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4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三)(201

11、8山东初一期末)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回答后面问题。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_)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

12、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2)杜甫忧国忧民,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_”。(四)(2017邹平双语学校初二期中)(一)诗词赏析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13、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14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什么?三、课外诗歌鉴赏(一)(2015山东中考模拟)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

14、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读之让人感慨万分。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7(小题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

15、的无尽忧愤。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8(小题3)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9(小题4)与本诗颈联结构最相似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

16、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二)(2019德州市第九中学初三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10作者杜甫,他的诗被称为( ),其中“三吏三别”,是指 新安吏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1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三)(2019陕西初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17、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手冻死亦足。33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D“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3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四)(2019河南初二期末)

1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5请从炼字角度,就本诗第一节内容,任选两个字进行赏析。36孟子认为做人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志士一直遵循的准则,但杜甫却不然,请

19、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五)(2018河北初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5“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中的“怒”字用得好,试简析。46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20、不动安如山”?(六)(2019江苏初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绝句漫兴其二杜 甫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注)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恰似,正如。 得,唐人口语,语助词。(1)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2)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2019江苏初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自河南经乱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

21、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辞根:草木离开根部。九秋:秋天。49对本首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主要反映了战乱年代中家人离散的痛苦现实。B本诗揭露了田园荒芜,百姓挨饿受冻的社会现实。C本诗嘲讽了朝廷的腐败无能,以至于社会动荡,战争频繁。D本诗表达了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们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同情。50从修辞的角度,简述你对诗歌颈联的理解。51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出了战乱年代时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请分析“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22、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诗歌对比鉴赏(一)(2018浙江初二期末)古诗词阅读。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梁州梦(唐)元稹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注解):元九:元稹,与白居易齐名,是诗人好友。君:指白居易,15这两首诗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根据诗歌内容推断,写“居者之忆”的是_,写“行人之思”的是_16唐诗鉴赏辞典中写到:“两诗写于同一天,可见白居易与元稹友谊甚笃。”结合两首诗内容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二)(2017麻城市张家畈镇中学初二月考)阅读下面杜甫

23、的两首诗,回答后面小题。【甲】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47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的前两句选用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这些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B【甲】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迟日”,一“飞”一“睡”,一动

24、一静,相映成趣,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C【乙】写了遭受夜雨的痛苦以及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D【乙】前面的铺叙为后面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48这两首诗歌,第一首写于作者刚刚定居成都草堂之时,第二首则是定居草堂的后期之作,试说说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迁移拓展】诗歌鉴赏(一)新安吏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

25、,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诗歌鉴赏(二)潼关吏杜甫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要求:1、不改变课文原意,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2、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当使用描写方法3、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

26、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专题25石壕吏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生活在中晚唐之际,见证了一个朝代的盛衰。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二、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三

27、、原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四、注释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卷七。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去:离开。完裙:

28、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幽咽:形容低微、渐续的哭声。五、诗意黄昏时分,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差役来捉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去查看情况。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了。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

29、有人)低声地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六、赏析 安史之乱中,陈陶之战,四万唐军一日内为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灭;邺城战役失利,郭子仪、李光弼等所率唐军战马万匹只剩三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 石壕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其凝重沉郁的风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从中我们也看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七、文学常识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安乱时期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成都时期蜀相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年时期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八、问题探究(1)从全文主旨角度,赏析“有吏夜捉人”,特别是“捉”字。参考:“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