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54KB ,
资源ID:43652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652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报告.docx

1、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报告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报告一、课题产生的背景郧县于2003年步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农村学校应在规范开设国家规定课程,选择开好地方课程的同时,研究如何开发当地农业资源、地域资源,适应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于是我们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选定了柳陂中学、柳陂罗公中学、柳陂中心小学和柳陂舒家沟小学等四种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研究的切入点是中小学校如何根据当地的实际,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教师优势、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和劳动技术教育,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中学生掌握必要的

2、劳动技术,并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质的提高”及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在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陶冶情趣,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同时,从本课题出发研究解决教育的基本矛盾,一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如何有效地满足学生在相应发展阶段的对劳动素养的个性化需求问题,二是研究农村中小学教育如何应对日益深刻的社会转型,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中小学提出的社会化要求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迎接未来社会发展挑战的能力。为此,2002年10月向市课题规划办申报了此课题。经十堰市教科

3、规划办审批为“十五”立项课题,我们从2003年至2006年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进行了研究。经过四年研究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情况予以报告。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总体目标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热爱科学的情趣和爱祖国、爱家乡、爱农村、爱农民、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1、学生个性培养目标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掌握一定的种植、养殖技术,掌握蔬菜大棚的栽培与管理,林果的嫁接与管理等,培养学生实用科技素养;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教育意识、提高职业技术基本技能,使学生将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农”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

4、,从而走向科技致富的道路。2、校本课程研究及发展目标。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研究和开发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校本课程,界定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提炼并生成关于校本课程教学的优化模式,编写一套具有本县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纲要和教材。基本内容:围绕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实用技术教育的研究;小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农村中学如何为三农服务的研究;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研究等几方面编写校本课程和进行专题研究实验。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做法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的主要内容选用了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经过四年的研究实践,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研究任务:(一)因地

5、制宜,开发校本课程为满足农村中小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需求,课题组结合柳陂区域的特色,气候环境,现有农村发展特点与前景,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为发挥柳陂罗公中学原有农职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课题组选定具有林果栽培知识和经验的两名教师王兆明和王喆承担这方面的课程开发,他们编写了草莓栽培技术、桃树栽培技术、柑桔栽培技术、平茹栽培技术等教学案例,并且运用这些教材和学校周围这方面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了有效地农职教育,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来从事这方面 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柳陂中学周围有科技园、丰富的蔬菜大棚和日光温室,为发挥这些社区资源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方面必要的知识。柳陂中学组织教师编写了花卉栽培技术、日光温

6、室香椿栽培技术、节水农业一滴灌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教材。学校组织学生现场参观与考察科技园区和日光蔬菜大棚并请专业示范户专家和技术能手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另外,为满足部分区域学生的需求还组织编写了高山辣椒栽培技术、高产樱桃的栽培、柑桔的栽培与管理等教材。为解决小学对劳动教育这一盲点问题,柳陂中心小学对此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根据当地特点利用自然资源选编了地膜栽培春花生、早春皇冠南瓜的育苗、彩色甜椒日光温室栽培、红薯栽培技术等教材,还通过参观、游览等活动,了解家乡特点,家乡优势,认识劳动的意义、作用和价值等内容,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劳动意识和劳动观点,了解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掌握生活技能,培养他们

7、爱农村、爱农民、爱劳动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二)校本课程开发中坚持了四项原则在校本课程研究中,从开发和选用适合本地特点,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入手,以“适应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一根本思想来规划并指导开发实践。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了四项原则。首先,坚持了“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重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操作,亲自体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技之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坚持 “自主性和导向性原则”。根据学生未来发展对劳动教育的需要,结合当地农村发展趋势,农业结构调整要求为未来农民致富奔小康,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个性差异,指导

8、学校选择有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生兴趣浓厚的课程。第三,坚持“综合性和开放性原则”。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劳动个性特长,为此在开发中,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运用,使学生多渠道、多途径中接受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充实新的内容,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家庭和自然的等教育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实践,从中获取劳动知识和技能。第四,坚持“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当地未来发展需求,同时在选择内容和形式时,充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差异,做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同时

9、,根据研究学校的师资、场地设施、区域特点和优势进行有效地开发。由于坚持以上原则,确保了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三)围绕校本课程,开展专题研究校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多,范围大,领域广,本课题研究时,紧紧围绕着研究目标,选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农村中小学如何有效开展实用技术教育。此专题把“农村学校劳技课程资源开发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探索出了郧县农村学校开发劳技课程资源的优势和提高学生劳动素质的途径与方法,构建了郧县农村学校改革发展劳技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高技能劳动者,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须的实践技术能力基础。从“开发校本教材资源、开发基地资源、开发师资资源、开发

10、教学资源”等层面进行研究。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发挥其作用,对学生进行实用技术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入学率,巩固“普九”成果;整合农村教育服务农村小康建设的各类资源,形成大教育格局;促进教育经济的良性互动,恢复农村教育应有的吸引力;完善农村中学评价机制,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此项专题研究成果以农村学校劳技课程资源开发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为题发表于劳动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2、发挥地域优势搞好农村职业教育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接受农职教育有密切的联系,这就对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怎样搞好农村职业

11、教育,为当地输送高素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切实为“三农”服务是农村教育需要迫切解决问题之一。为此,郧县柳陂罗公中学在这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他们对柳陂地域条件做了认真细致、全面地分析研究,对地域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土地和旅游资源、植物资源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本镇实际,确定了农职教育的明确目标,并按区域对学生分类培养,对平坝区的学生以培养掌握大棚蔬菜技术为主,对二O九国道及本镇周围的学生着力培养从事第三产业的本领,分布在山区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水果栽培,反季节蔬菜技术为主,为学生将来在农村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当前农职教育要健康、有序向前发展,提出了:“党政领导重视是

12、实现教育兴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服务教育兴农、搞好农职教育的关键,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实施是搞好农职教育的前提,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是搞好农职教育的必要条件,积极正确的舆论宣传是对职教工作的促进”等的观点。为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3、小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被多数学校所忽视,总认为学生年龄小,自制、自控能力差,进行这项教育困难多、难度大、安全难以保障。恰恰相反,劳动教育正是要从小抓起,从学生身边的事抓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学必要的生活技能,使他们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想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柳陂中心小学确立

13、“小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课题组认真分析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研究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围绕着目标,确定劳动课教学任务,依据劳动课特点,宏观把握劳动教育原则,同时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兴趣程度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在低年级他们侧重于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兴趣教育;中高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制”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情感教育;高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并且把各阶段教育衔接成一个完整的连条,组成一个较完整的整体,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养

14、成勤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校内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劳动,获取劳动知识,提高生活技能,锻炼意识,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从而达到小学劳动教育目标。4、农村中学如何为“三农”服务。农村中学如何为“三农”服务是山区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目前优质高中教育和职业中专教育只能满足50%左右的学生继续接受正规教育,还有近50%的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一部分学生外出打工,一部分学生要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学生(未来“新型农民”)多数是贫困家庭,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这些学生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农村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集中表现。柳陂中学为此问题进行

15、了深入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寻找到解决问题基本途径与方法之一校本课程开发。他们充分利用郧县在柳陂建的“郧县党员示范基地”、“郧县科技示范园”、“郧县科协科普示范基地”、“郧县青年成才培训基地”、“郧县生态环境防治保护基地”、柳陂镇的“无公害蔬菜绿色园地”、“无公害绿色果园”、“无公害绿色果园林”、“无公害果园与水产养殖园地”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与管理,果树嫁接技术与管理,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等专业实用技术,为部分学生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作奠定了基础。学校真正认识到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是农村教育的任务之一,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坚持教育与科技实践活

16、动相结合是解决学生厌学,辍学巩固“普九”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富农,科教扶贫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构建科技学习型、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全面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学校已在这方面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围绕以上几个专题进行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水平。四、体会与收获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和教师对如何有效地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都在积极探索。课题组成员对此问题,从开发中小学生需要的劳动教育入手,积极研究探索,寻求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实践,进一步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开发实施中应把握的问题,评价项目

17、和方法等,为进一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一)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首先,开发校本课程,要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即在体现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安排设置可供学生灵活选择的课程;其二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提供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其三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其四是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人文和自然资源,发挥教师优势,开发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课程。紧扣校本课程开发宗旨,即立“三名”树名教师、育名学生、创名学校;创“四特”教师有特色

18、、学生有特长、管理有特效、办学有特色,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服务于“三维”育人目标:以育人为本,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以创新为最高境界。达到九个层面:多给学生一些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拓展;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多给学生一些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多给学生一些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享受;多给学生一些项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只有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正确方向,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健康发展。(二)明确校本课

19、程开发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兴趣特长,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地位优势和学生个性化需要。围绕开发目标,自行设计、自行选择、自行开发个性化的课程。第二,要坚持“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自操作,亲自体验,亲自感受,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三,要坚持“自主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要以未来社会发展对学生的一般要求,补充完

20、善和拓展国家和地方课程。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实用性很强的、有浓厚兴趣的课程。第四,要坚持“综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在开发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使学生受到各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学生年龄的变化,不断补充完善拓展新的内容,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家庭和自然等教育资源和优势,使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广泛接触社会、广泛参与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必要的社会知识和实践能力。第五,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当地未来的发展需求;同时,在选择内容和形

21、式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差异,做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同时,要根据本校的师资、场地、设施、区域特点和优势进行有效合理地开发。(三)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建立领导机构根据办学理念,进行前期论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依据,撰写开发指南开展师资培训,教师编写课程纲要教师申报课程,领导机构审定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教师开发课程、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回到实践、形成特色)课程评价与反思(取得业绩印证完善理念)。在开发与实施中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开发理念上既要注重学校办学特色,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开发呈现方式上既要注重教师教,更要

2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3、开发门类上既要注重乡土化,更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4、开发操作上既要注重校本教材编写,更要注重校本课程管理研究。只有正确把握上述几个问题,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才能避免偏差。(四)认识评价功能,明确了评价作用教育评价决定教育行为,教育行为体现教育评价。任何一类课程都离不开评价,校本课程开发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手段,离开了评价就谈不上是课程。评价具有杠杆作用,具有指导监控和激励等作用,评价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目标体现着评价,因此,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保障。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评价渗透于开发的全过程。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业

23、成绩的评价、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在评价过程中,第一,校本课程以学校为主体的自我评价。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和地位,促使校本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和实施。第二,校本课程评价要坚持多样性。由于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课程,学校条件、资源、环境、师资等条件不同,学生的需要也有差异,因此开发的课程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是学科课的补充和拓展等,因此没有一定的评价模式,只有根据不同的校本课程特色,灵活运用课程评价理论和模式,才能适应校本课程

24、多样化的特点。第三,校本课程的评价重在体现发展性的评价,校本课程通俗地说是学校自己的一种课程。开发中能体现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体现地方特点展示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与时俱进的课程。因此,评价没有终结性。评价目的旨在进行课程诊断、课程自身完善、课程自身发展需要。通过这一环节,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不足以及实施结果与达成目标的偏离情况,为新一轮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第四,校本课程评价是各类人员广泛参与全过程的评价。校本课程是教师、学生充分参与的课程,在整个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都有学校各方面的人士参与,因此评价必须伴随着全过程全员性的评价。

25、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连续的、动态的、循环的,不断充实、不断拓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前一轮评价是下一轮的依据,不是终结。因此,是一种全过程的评价。总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要坚持以内容评价为主;评价主体要多元、互动;评价内容要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如自评、他评、互评、质评、量评,自我反思,成长记录,表现性评价等);评价过程要体现动态。(五)明确了评价项目,掌握了评价方法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等。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成长记录袋、关

26、键表现性作业(如课堂演讲与辩论、调查报告、考察感想、模拟表现与表演、才艺展示等)、关键过程性记录(各类比赛及竞赛、学期等级描述及考核等)、学分制评价等方式进行。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与教导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4、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实效性”为依据。5、教学过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6、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关键

27、性成绩、关键性过程表现、关键表现性记录等)。7、对学生的考评(1)修满2课时有资格取得1学分;(2)考核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形式由任课教师决定;(3)考核形式以作业、学习体会(收获)、论文、调查报告、答辩等形式呈现,由任课教师决定考核形式;(4)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责,最终结果反馈至教导处与班主任处,并报校考核领导小组。8、对教师的考核与奖励(1)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2)考核形式由学生欢迎和受益程度问卷、授课教师自评和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综合评价为主;(3)考核采用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4)校本课程的所有授课资料都是考核内容;(5)校本课程的考核与教师职

28、称评定、评优表模挂钩;(6)平时的课时按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只有明确评价项目,掌握评价方法,才能发挥评价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课题组对如何正确处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之间的关系,校本课程与学科课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探索,还编印了郧县校本课程可供开发的种类及主要活动科目及开发操作指南已在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问题讲义中复述,这里不再赘述。五、问题思考校本课程开发是课改以来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经过四年多的开发研究,也反映出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1、县域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发,还是以乡镇内各校为单位开发?2、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如何保证?教师工作量如何进行计算?3、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得到有效管理与指导?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秦勇二00七年四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