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30KB ,
资源ID:43648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648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

1、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的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在这个战役中,法国军方

2、使用了大约600辆出租车来运送6000名法军后备军到前线。双方共投入超过2百万名士兵参与这次战役,英法联军有大约263000名军人阵亡,而德军有2500士兵伤亡。3、施里芬计划由德国参谋长施里芬提出的军事进攻方案。其要点是: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东西两线作战中,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对付法国,在东线采取守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部队,对法作战将在4到6周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再调兵主力去东线粉碎俄军。整个战争将在3到4个月内结束。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及可变因素,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失败,计划宣布破产。4、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

3、的一次重大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

4、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这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第二章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2、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

5、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年月日(俄历月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3、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在1917年4月1

6、7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因发表在俄历四月,故又称四月提纲)的报告4、布列斯特和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5、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即多次发生危机。它企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摆脱危机。1917

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众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以“维护市内秩序”为名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6、战时共产主义: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其目的是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来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主要措施有:工业企业普遍国有化;实行余粮收

8、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作为国内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它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作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方式,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第三章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巴黎和会一战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为与战败国订立和约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2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与战败国的停战事宜,美英法三国控制了会议,在其策划下,协约国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完全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相互争夺利益与势力范围的产物,完全建立在对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制与剥削基础上。2、凡尔赛合约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

9、与战败处置条约。19年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凡尔赛宫订立凡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只是暂时性的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为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3、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召开的国际会议。与会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它是凡尔赛体系的继

10、续和补充。但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应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充分验证了以上说法

11、的正确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5、四国条约美、英、日、法国四国在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6、五国海军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盛顿会议上就限制远东地区其海军规模而订立的国际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五国订立五国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美英法意日五国商定了其海军装备的发展比例是5 : 5 : 3 : 17

12、5 : 175这一总原则。而且条约还对各国战列舰、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进行了限定。五国条约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与冲突,缓和了由于列强海军军备竞赛而给太平洋地区带来的紧张局势。但条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列强的利益冲突。7、九国公约在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协调其在华利益所达成的国际协定。公约提出,1.各国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2.在中国全境内各国商业与实业之机会均等,3.各国在与中国的双边与多边的关系不得妨碍“门户开放”政策以及“机会均等”的原则等等。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域完整与行政主权,但事实上却使中国陷入更深的殖民统治中,它把中国由日本帝国主义单独占领变成为几个帝国主

13、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中。8、鲁尔危机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引发了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主动权,开始受英美的摆布。9、道威斯计划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的专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其内容包括:德国赔款由第一年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英美为稳定德国经济,建立正常金融秩序;

14、平衡德国的预算收支。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稳固其赔款来源。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为其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基础。10、杨格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提出的德国赔款计划。由美国人杨格策划制定。1929年,德国借口经济危机,无力执行道威斯计划。美国支持德国要求,在协约国德国赔偿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取代“道威斯计划”的“杨格计划”。根据该计划,降低德国的赔款额,并取消对德国的经济管制。后德国停付赔款,计划因而结束。11、热那亚会议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城讨论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亦称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日

15、、苏俄等29国代表,美国派观察员列席会议。12、拉巴洛协定l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欧洲国家经济会议在热那亚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英、法、意、日、比、德、苏等29个国家和英国的5个自治领。1922年4月16日,苏德在热那亚近郊的拉巴洛签订了双边协定。拉巴洛条约规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贸易、经济和法律关系享有最惠国待遇;两国互相放弃对战费、战争和非战争损失的赔款要求。这使双方摆脱外交上的孤立状态,开始了长达10年(1922-32年)之久的苏德合作的“拉巴洛时代”。拉巴洛协定的签订使德国和苏俄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战后以来在外交上的孤立地位。该协定的签订对于协约国来说却意味着反苏统一战线的

16、破产。协议签订后,协约国同苏俄之间的谈判更加举步维艰。第四章两次大战间的民族解放运动1、阿姆利则城惨案Massacre of Amritsar英国殖民者屠杀印度人民的事件。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2、乔里乔拉村事件1922年2月4日,印度联合省戈拉克普尔地区乔里乔拉村发生村民反抗英国殖民政府警察镇压的事件。乔里乔拉村村民响应甘地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号召,当天举行示威游行,警察开枪射击,直至子弹射完才撤回警察局:愤怒的农民纵火焚烧警察局,使22名警察丧命。殖民政府进行

17、镇压,杀死44人,数百人被流放服苦役。此事件后甘地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30年代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18、与勇气。4、罗拉特法案英国殖民当局于19年颁行的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法令。法案建议授予印度总督和印度各省殖民当局非常权力,以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它使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印度各地出现了罢工、罢市和抗议浪潮等反帝斗争。直接导致了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第五章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经济、政治1、新经济政策: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1.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由支配;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实行商品买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19、问题的探索。2、斯大林模式它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3、肃反运动(大清洗运动)苏联肃反运动又称“大清洗”运动,始于1934年的“基洛夫事件”。苏联大肃反运动从1934年底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结束,分前期、中期和后期。它的导火线是基洛夫被暗杀,1936年1939年,在党、政、军内开展了大清洗运动。一大批苏联党政军的最高级领导人被处决,法制和民主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无辜百姓也受到迫害。大清洗运动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致使苏联在二战初期节节败退。4、苏联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民反对德国法西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又称苏德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开始到1945年5月2日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结束柏林战役为止。苏德战争的进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