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4.35KB ,
资源ID:43552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552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学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学原理.docx

1、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社会时期。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3、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_的获取、保持和运用。4、直到_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5、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6、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_和有意识两个方面。7、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_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8、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_ _ 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

2、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9、政治行为研究属于_政治研究。10、西方现代政治的学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1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_上层建筑和_三大结构。12、微观的政治科学研究技术,指的是在政治科学_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具体的工具性的、手段性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13、东方传统的政治学,以中国传统政治为代表,是一种_ 的政治学。14、马克思主义认为,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15、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二、选择题1、

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 )社会时期。A 封建 B 奴隶 C 资本主义 D 原始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 西塞罗3、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A 法家 B 杂家 C 兵家 D 儒家4、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 韩非 C庄子 D 荀子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 B 势 C术 D 权6、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 )等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

4、治现象。A 联盟理论模式 B 博弈对策模式 C 制度变迁模式 D 理性选择模式7、西方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等。A 政治沟通分析方法B 心理研究方法C 政治系统分析 D 社会学研究方法8、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A 经济分析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 利益分析方法 D 阶级分析方法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 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三、名词解释1、政 治: 2、政治学: 四、简答题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

5、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通过学习“政治学原理”可以获得的主要收获是什么?3、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哪些?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五、论述题1、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请详述之2、历史上关于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请述评之参 考 答 案一、填空题1、奴隶 2、社会价值3、政治权力4、马克思主义5、社会关系6、潜意识7、国家 8、政治关系9、微观 10、理性经济 11、意识形态12、实证13、实践性14、国家政权15、政治权力。二、选择题1B2A 3D 4B 5A

6、B C 6ABD 7ABCD8ABCD 9B 10AB三、名词解释1、政 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四、简答题1、(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2、(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2)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3)在政治思维的一般训练中,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3、(1)

7、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4、(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5、(1)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

8、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2)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3)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4)在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政治的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五、论述题1、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政治具有特定的社会作用和地位,这种作用和地位是通过与其它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因此,只有把握政治与其它社会现象的联系和作用中,才能把握政治的

9、社会地位。(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生产力,二是指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而总是与特定物质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社会生活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的特性;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生产方式以及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规则以及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又具有反作用,它可以运用政治权力的力量,维护或者改革生产关系,

10、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政治同属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维护和实现着特定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此,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政法不可分。另一方面,法律是特定政治权力制定、认可和实施的社会成员行为规范,与作为围绕政治权力进行的活动和关系又是有所区别的,两者是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的不同手段。就两者的关系来说,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另外,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又有重要作用和影响。(3)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维系人们社会联系和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它是通过社会舆论、

11、传统习俗和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和实现,以善恶为核心价值进行社会评价的社会规范和标准,因此,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政治对于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它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者弱化特定道德价值,改造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同时,道德对于政治具有积极影响和作用,道德价值和标准往往影响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风俗,规范政治成员的行为。另一方面,政治与道德又有区别,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与经济基础具有直接联系,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的影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它社会关系。政治具有权力强制性,道德依靠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和人

12、们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政治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对象,道德以个人内心为作用对象。(4)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和感情等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宗教总是有一定的组织、活动或仪式作为其存在的载体。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总是谋求扩大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同上层建筑的政权相结合,借助社会政治权力的强制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教民队伍,强制实行自己的戒律,从而使宗教从一种社会幻想形式变为一种更为现实的形式。对于政治统治者来说,宗教也是一个巩固自己统治的有力思想工具,宗教能够充当统治者麻痹人民反抗意

13、志的精神鸦片。这种政治权力和宗教的结合,发展到极致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与政治权力的结合,从根本上是各取所需,相互利用的结果。不过,宗教与政治毕竟还是不同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化,宗教与政治的联系已经逐渐分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兴起,更是逐渐替代了宗教的作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2、虽然我们可以泛泛地说,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但由于对“政治”本身的认识就各不相同,再加上研究方法、途径、视角的不同,导致对政治学研究的实质性内容是什么有很多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者“国家活动”,将“

14、政治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及其活动的规律的学问。这种学说直接将政治学同它的核心内容国家紧密联系了起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相当一段时间内在政治学界颇为兴盛,但随着对社会团体研究的兴起以及对社会作为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共力量的研究日渐发展,这样的政治学定义开始受到一定的冲击。(2)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力的获得和运用的科学。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里就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我国传统的法家对法、术、势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基于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过于宽泛,大大扩大了政治所能涵盖的“公共权力”部分,抹煞了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共力

15、量的存在。(3)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政治学就是对管理众人之事的研究。这样的看法同孙中山先生关于政治的定义是相互呼应的。这种看法同第二种看法一样,具有将“政治学”扩大化的倾向。(4)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涵盖最为广泛的定义,将政治学视为研究人类在政治生活上的相互关系,产生的政治现象的科学。此外,还有将政治学视为政治制度学、政治系统学、政治行为学、政治法律学、政府学、政策学等,各种观点不一而是,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政治学的内容。第二章一、政治关系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一)政治关系的含义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要求,

16、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它包含四层含义:1.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政治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3.政治关系是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关系。围绕国家政治权力,是政治关系的根本属性,是政治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志。4.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利益的追求。政治主体自身的利益追求是政治关系的根本动力和纽带。(二)政治关系的本质政治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利益是政治关系的核心与纽带。第三章一、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是:1.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其具体表现为:(1)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是工人

17、阶级和全体人民。(2)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机关,他代表人民行使权力;(3)最高权力机关掌握的权力是全部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4)人民行使权力的过程是一贯的,即在任何时候都是由人民的代表掌握最高权力。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学说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则。3.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4.实行民主共和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原则。5.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制定的,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第四章一、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作为社会政治现象

18、和组织实体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国家产生于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中,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时,便产生国家。社会成员由利益一致、关系平等发展为以不同的阶级地位划分并造成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与冲突,这是社会内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当人类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在社会生产中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部落从农业或其它部落中分离出来。随着铁制生产工具在农业和手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随着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从社会中产生出专门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19、,商业成为独立部门。这是对于国家产生“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从而使非生产者获得了统治生产者和其生产的新手段,财富更加集中于少数人手里,使自由民也按财富划分为进行剥削的富人和被剥削的穷人,社会成员的分化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第二,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和谋生的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造成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和社会成员冲突的加剧,特别是由于自由民和奴隶、进行剥削的富人和被剥削的穷人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原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条件下产生而且没有任何强制力的氏族制度面对阶级冲突就无能为力了。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表面上居于冲突的各阶级之

20、上,压制它们的公开冲突,使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所炸毁。因此,恩格斯指出:“国家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摆脱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列宁则更明确地结论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反

21、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这一论断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产生的基本观点。 二、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国家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实体,对其性质和本质的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的思想家都有不同的解释,集中地表现在对国家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对国家概念的定义或解释都是从国家的形式和表面对其进行描述,而没有揭示出国家这一社会政治现象和组织实体同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区别,只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才真正透过国家的外观和形式揭示出国家的真实内容和本质含义。列宁在总结马、恩关于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变革规律以及不同类型国家的共同特点的基础上,最全面的概

22、括了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而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社会上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就必然有国家。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与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存在与发展。将来

23、,阶级、阶级矛盾消灭了,国家也必然随之自行消亡。这是国家产生、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社会组织,虽然表面上代表整个社会,但实际上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上的统治必然要求政治上的统治。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现其意志的机关。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这一特殊组织,在政治上也取得统治地位,压迫被统治阶

24、级。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之所以要靠政治统治来维持和巩固,就是因为政治统治的力量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政治统治表现为公共的统治,即在现为被统治者与国家整体的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是统治阶级集体的意志和力量。其次,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制度、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表现为国家的法律、命令,强制被统治阶级接受和遵守。当然,也不允许统治阶级内部的个人、集团随意侵犯。因此,政治统治是通过“国家意志”实现的,而国家意志就是政治统治的主要内容。第三,国家是个机器。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用国家机器来表示国家是为实现阶级统治

25、而由许多部件所组织起的有机整体,是由一定的机构所组成的特殊组织体系。国家机器之所以与其它社会组织不同,在于国家具有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政治权力。国家的强制力来源于行使权力的人(国家官吏)和实现权力的强制机关,而捐税和国债则使这两者获得了经济上、物质上的持久的维持和加强。这种特殊的社会权力就成为国家机器的核心,它同其他机关合起来就构成了全部的国家机构。另一方面,国家权力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它的主权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主权就是统治权,它的归属问题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在一个国家内部什么阶级掌握统治权,主权就属于那个阶级。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主权表示一十国家权力的独

26、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同时,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通常的情况下,统治阶级总是通过它所掌握的国家权力,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使之规范化,条文化,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的这种特征,把国家同其他社会团体区别开来,把作为国家权力的具体表现的国家机构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区别开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科学定义表明了国家存在的历史规律,揭示了国家的本质,从根本上揭穿了一切剥削阶级思想家,特别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社会组织的虚伪性。 三、什么是国家职能?剥削阶级国家是否有社会职能?

27、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这表明的是国家的本质,那么这个机器是怎样活动?它活动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这是国家职能所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职能是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是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具体表现。它同一个国家的总任务、总目的密不可分。国家职能的性质又在它的职能中得到集中和充分的表现。只有这样认识国家的职能,才能从中发现每一历史类型国家机器活动的实质。 剥削阶级国家有社会职能。剥削者类型的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是剥削阶级,它们的国家职能实质上是相同的。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种,内外两方面职能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

28、所需要的内外秩序。内部的职能是政治职能,是阶级压迫的职能,目的是控制多数被剥削者,手段可以是政治的,也可以是非政治的。为了政治职能,剥削者国家还不得不执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比如,国家不同程度地干预经济生活,管理水利、通讯、交通、文化等全国性事务。我们承认剥削者国家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决不是抹煞国家的阶级性质。在剥削者国家里,阶级压迫(即政治职能)始终是其主要职能,这是勿庸置疑的。国家执行社会管理职能也是从阶级统治的需要出发,不是超阶级的。剥削者国家组织与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的活动,目的全在于维护与巩固剥削阶级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统治。行使社会职能是为其政治统治服务的。 四、

2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应主要发挥什么国家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其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集中表现,它具体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三个基本职能: 第一,镇压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第二,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即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三,保卫国家,防止外敌入侵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 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具体任务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职能也随

30、之发生变化,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具体任务,导致不同的国家职能占主要地位。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工作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时期,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为主要职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探入,改革的根本要求是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和靠行政指令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经过多年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我们竟已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不要政府管理经济,而是要改变管理经济的职

31、能和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总的说是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开,由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为主改为间接调控为主,即政企分开。政府在经济管理中,主要职能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社会经济的运行,为企业和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不能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交由市场调节。同时,政府必须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调控的形式、方法和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真正做到微观放开搞活,宏观管住管好。在国家宏观调控中,计划是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市场发育不足、市场体

32、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计划还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市场的职能,利用计划手段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发挥计划与市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避免二者的缺点,使它们做到优势互补,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更新观念,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与市场运行方式。应当明确认识国家计划手段主要在于宏观经济的导向、平衡和调控,重点是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应当明确认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和市场经济是在国家政策和计划调控下有秩序地运行而不是完全自发和自由放任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