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卜算子有感读卜算子有感篇一:陆游卜算子 咏梅简析陆游卜算子咏梅简析读卜算子咏梅,表面上看,词人就是在写梅花,写一株孤独寂寞的梅花。孤梅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寒冷的初春里临霜开放,尽管只是一株,也不能掩盖其坚韧峭拔的光芒。它或许只是静静地,以它特有的姿态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却万万没想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光芒遭到了其他花草的嫉妒,它感到无奈,也无力回驳,或者说它试图反抗,却怎奈只是孤身一株,抵不过群花排挤。于是,在晦暗阴郁的黄昏,多愁的孤梅受到冷风的锤打,片片梅花簌簌飘落,在寒雨的击打下,融入泥中,碾做尘土。孤梅痛苦无奈,内心有千万的不甘,它知道,尽管外在的花朵飘落,但“零落成泥碾作尘
2、,只有香如故”,它那沁人心脾的芬芳不会因为风吹雨打而消散减弱。尘土中的残花仍能同未掉落的花瓣一样散发出久久的清香。这芬芳清香,就是孤梅高洁精神的象征,是它收到排挤后不甘的呐喊。初读卜算子咏梅,以为词人是在写梅花。再读此诗,便能感到孤梅拥有人的感情,拥有词人的感情,那么这首的深层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其次,了解诗人选择梅花的原因。第三,简析诗歌意象,将诗人的经历同诗歌意象融合赏析此诗,解读诗人表达的深层含义。一、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要赏析一首诗词,就要对作者的生平有大致地了解。陆游(1125-1210)是南宋的著名爱国将领,他的爱国情怀终身不渝。他出生在山河破碎、烽火
3、连天的动荡时代,从小就听其父辈“相与言及国事?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自小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45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 二、从46岁(1170)入蜀从军到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在1189年后在做官和闲居中徘徊。可以说,66岁前的陆游怀着高涨的激情希望步入仕途,抗敌复国,收复中原。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宏伟抱负不会一帆风顺。在他29岁时,因为进士考试成绩列于秦桧孙子之前,而在复试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进士。后来在仕途中又因为两度力主抗金而被罢职。晚年,又为国考虑不顾高龄出任史官,但却遭到了一些道
4、学名流的嫉恨,多方攻击。卜算子咏梅可谓是陆游的失意之作。关于这首是的具体写作年份已无从确考。具体有以下几种说法:1.该词最早是嘉定十年(1220)陆游的儿子陆子遹刊刻与渭南文集卷49。按渭南文集的编排顺序可能作于蜀中。(陆游: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2.117年前后。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嘉州知州,但在九月任命被收回,他被降为闲官。而原因,是有人嫉他摄知嘉州期间(1173)才能政绩而揭发他“游摄嘉州,燕饮颓放。”(陆游创作原地在成都)而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待到山花烂熳时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一文说: “我以为这词当作于五十三岁以后。”也就是孝宗淳熙四年(1177)以后。因为陆游于此年作城南王氏
5、庄寻梅一诗,其中“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等句和卜算子的意境相同。(陆游: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3.该词作于山阴四年,不过无可考证。4.毛泽东在评该词:“陆游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作此诗。”从以上的4种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创作这首词是在他40岁之后,在他40岁后,因其政治抱负的不同而被弹劾罢官总有发生。因此,尽管陆游性格豪迈,总也有触景伤情,抒发心中抑郁之时,这首词便是词人内心痛苦之时的创作。同时,陆游对待诗词的态度很不一样。他“是有意要做诗人”,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荣辱沉浮的经历以及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使他的诗歌形成了宏肆奔放的风格。
6、比如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关山月等。但陆游对词较为鄙视,他认为词是“其变愈薄”之体,他的词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愤。比如诉衷情、卜算子咏梅。二、梅花意象的选用程杰梅花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发生中提到:“众所周知,梅花至赵宋一代成了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和题材之一,今天我们有关梅花美的认识、信念,梅花的人格象征意义都是到宋代成熟、定型的”。 查看唐代以前的咏梅诗,大多数诗人对梅花高洁的象征意识并不明显清晰,直到中唐后期诗人们才将咏梅的目光从外部转向了整体气质和品格,梅花地位开始提升直到宋代。陆游对梅花就十分钟爱,他酷爱咏梅,仅咏梅的诗词就有150多首,他爱梅花的“高标逸韵”,赞梅花的“高洁孤傲
7、”,喜梅花“枝影花香”,因此,陆游用梅花自喻,表达自身的苦楚和高洁,绝不是在断桥边偶然看到孤梅后偶然的抒情,而是对梅花寄寓了深刻的感情,梅花意象是他创作的精神象征。三、简析卜算子咏梅词人志向高远,但出生在动乱黑暗的时代,他实现抱负的过程注定充满荆棘。于是,在黄昏之下,诗人披风带雨,或是因触景伤情,或是寄情于景,将自己被弹劾罢官的痛苦,志向不得的无奈融入断桥孤梅之景,把一首咏梅词写的凄凉哀冷,但是他倔强的性格使他不甘屈服,于是,词人借助他最爱的梅花表达着自己刚正廉洁的品格与傲骨。词的上片中,“驿外、断桥、黄昏、风雨”这4个景象的连缀本就容易让人产生断肠凄凉之感。驿,即驿站,是古代交通站,常设于城
8、郊官道。那么,词人为什么要来到孤身一人城郊外呢?这其中是否蕴含着离别惆怅之情?断桥,让人感到一种残桥废弃已久的破败,与“驿外”联用,更是营造了萧索氛围。“黄昏”经常象征着美好事物即将消逝,而带有风雨的黄昏描绘出晦暗阴郁的冷灰色调,这昏暗会让词人和读者感到压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或是有意来此地缓解压抑,或是潜意识的驱动踱步至此的词人,看到孤梅,想到了自己。词人以孤梅自喻,“寂寞开无主”、“独自愁”,不仅写梅,更是写自己,词人怜梅,更怜自己。“孤独之愁”尚能忍耐,却还要经受“风雨”来袭。此时的词人已经完全和梅花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那么,孤梅和词人愁什么?这就自然引到了下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9、妒”。孤梅愁“群芳妒”。而词人的愁“群芳妒”,更愁“风和雨”。“群芳”和“风雨”对于梅花,便是自然界的景象,但词人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他们象征的便是反对陆游政见,陷害陆游仕途的一方。他的愁便是因政见不同而被弹劾罢官,因主张北伐却得不到肯定的愤懑和苦恨,归根到底,便是愁自身志向抱负得不到施展,爱国热情遭到污蔑和轻视。于是,在风吹雨打之下,孤梅的花瓣飘落,词人的仕途坎坷。“零落成泥碾作尘”,花瓣回归泥土,词人或是还乡或是降职。可是,词人的内心是不屈的,他本是一片赤诚之心,“无意苦争春”,一心只为收复中原,实现自己的爱国志向,没有想过争荣夺宠,正如孤梅“独凌寒气发,不逐众花开”,于是,词人最后发出
10、“只有香如故”的呐喊。他的精神是高洁的,是“寸心至死如丹”。可是再读整首词,词人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只能发出呐喊,“寂寞孤独”,“更著风雨”,“群芳妒”“群芳碾”,这多重压力和打击最后也只剩“芬芳香味”环绕,这呐喊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力,词人想要表达地高洁精神更像是一种苦苦的挣扎。“只有香如故”,也就只剩下“芳香”。从艺术方面来说,卜算子咏梅在情景交融方面,正如清人陈祥龙在轮词随笔中说道:“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综上,卜算子咏梅从三个层面写了表达了主体。首先从表层的梅花写在风雨中的傲骨。其次深入主题,词人由孤梅自喻,抒发在现实中
11、收到了打击,高扬自身的高洁情操,表达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最后,词人对自己傲骨精神地呐喊中带有无力地挣扎。篇二:卜算子1、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2、春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3、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
12、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6、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7、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8、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9、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1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
13、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1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13、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14、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15、秋思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16、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17、浪淘沙 (唐)刘禹锡
14、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1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1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20、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21、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22、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23、乡村四月 (宋)翁卷
15、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24、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25、草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26、所见 (唐)袁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27、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28、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29、
16、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30、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 山 新 雨 后, 天 气 晚 来 秋。 明 月 松 间 照, 清 泉 石 上 流。 竹 喧 归 浣 女, 莲 动 下 渔 舟。 随 意 春 芳 歇, 王 孙 自 可 留。31、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32、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3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
17、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3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35、风(唐) 李峤解 落 三 秋 叶, 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 入 竹 万 竿 斜。(唐) 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37、游子吟 (唐)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3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
18、湖楼下水如天。39、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40、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41、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穿尽红丝几万条。42、相思 (唐)王维 红 豆 生 南 国, 春 来 发 几 枝。 愿 君 多 采 撷, 此 物 最 相 思。43、鹿柴 (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44、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
19、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45、明日歌 (明)钱鹤滩 明 日 复 明 日, 明 日 何 其 多。 我 生 待 明 日, 万 事 成 蹉 跎。46、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47、绝句 (唐)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凉 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49、悯农 (唐)李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50、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 楼 高 百 尺, 手 可 摘
20、星 辰。 不 敢 高 声 语, 恐 惊 天 上 人。5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5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5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5、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
21、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56、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5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58、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
22、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转载自:www.iaocaOfaNW 小草 范 文 网:读卜算子有感)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23、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
24、,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字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25、。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 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 至李闯,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 廿一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
26、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
27、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59、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无知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28、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篇三:读苏轼诗文有感读苏轼诗文有感高 旭我并不是一个酷爱文学的人,然而第一次接触苏轼的诗文,我就被那一篇篇富有哲理的作品深深折服了。苏轼诗文名垂千古,而我们若能够品味其为人,品味他那执着而旷达的心境,则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苏轼为人,行诸诗文,而高于诗文。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狂放诗句,充分显示了苏轼威武刚强的英雄本色。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
29、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猎猎英姿。相较柳永的“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那种花前月下的儿女情长,则更显得豪气冲天,别有一种至刚至韧的气概。苏轼此词,更流露了他想要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然而,无情的命运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所有报国梦想都被击得粉碎。他也曾在痛苦中挣扎,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以及“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些词句都抒发了他九死一生后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卜算子一词是他此时落寞、孤寂、悲凉心境的
30、真实写照。那是一个残月下的独步者,他徘徊踯躅,孑然一身,无人知晓,无人问津。只有那被惊动的未栖的孤鸿,或许可以借凄清夜月黯淡的辉光瞥见他这个寂寞孤独的“幽人”。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然厄运一次次降临,作者依然痴心不改,高洁自许,他不愿意随波逐流,不愿融于流俗,哪怕是只能孤独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也不愿意随意拣一根枝条栖息。“不肯”二字透露了主人公的选择。哪怕是寂寞,哪怕是孤独,哪怕是无人理解,但那种高旷洒脱、绝尘去俗的境界将永远是苏轼一生不悔的追求。 虽然身处逆境,即使壮志难酬,但他没有陷入悲观的泥潭,他很快从报国无门的焦虑不安中解脱出来,他以超凡脱俗的旷达胸襟接纳了所有的厄运。那份
31、旷达让他最终学会了因缘自适,识度明达,最终走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境界。于是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他吟咏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这首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气象之雄浑,意境之开阔,更让我们领略到他那博大豁达的胸怀。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的胸怀。在顺境中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尚且不易,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苏轼的旷达胸襟,在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这些词文中,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历尽生死劫难、被贬谪、被流放的罪官的潦倒落魄形象。相反
32、我们看到的却是横槊赋诗、豪情勃发的一世枭雄曹孟德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我们看不到在自然造化面前悲观自怜的俗者,却看到了超然物外、羽化飞升的仙人。由此我想到了屈原。 比较屈原的离骚与苏轼的前赤壁赋,从艺术审美价值上说都堪称“千古绝唱”,但二者对读者的人生启迪,却不可同日而语。 品读离骚,我们可以看到屈原高洁的品行,但他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总是一种难以解脱的怨情。我们在欣赏他“上下求索”的执着的精神时,似乎也有了种渴望悲剧的意象。读屈原,令人叹惋。而苏轼诗文则展示了一种跳出苦闷走入旷达的超脱。当他看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自然之理时,便放怀高歌,尽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同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然而一位陷入情事的困扰无法开怀,以死亡鉴证生命的高贵。另一位却在春种秋收的艰难岁月中享受田园生活的清贫、恬淡,在与大自然的契合中坦然释怀。应该说,我感动于屈原的执著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