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受体.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3.27KB ,
资源ID:43467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46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受体.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受体.docx

1、受 体受 体3.1受体的含义许多药物在体内先与某种生物大分子称为受体(receptor)结合,然后产生某种生物作用。受体的概念在百余年前就已开端,1878年Langley研究阿托品与匹罗卡品对猫的唾液腺可产生相互拮抗作用,提出细胞内有某种物质,可与阿托品,匹罗卡品都形成化合物。到1908年,Ehrlich将细胞内与药物形成化合物的物质称为接受物质(Receptive substance),能接受药物的刺激,并传递刺激.经过百年来不断进展,目前认为受体是生物体的细胞膜上或细胞以内的一种大分子结构。信息分子如内源的激素或传导神经的递质,在极低浓度就能和有关受体大分子相互作用,生成可逆性复合物,并进

2、一步启动功能性变化,如开启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或激活特殊的酶,从而导致生理变化。 药物也作用于同一受体。 有些受体已经从细胞分出,大多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有些分出的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已经测定。 配体(ligand)是能与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信息分子和药物能与受体结合的,都是配体。配体通过受体上的结合部位(binding site)直接结合。 受体有着特定的含义,是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大分子。可是,从寻找药物的角度,酶、离子通道、抗原、核酸、多糖、脂质等也与药物结合,产生生物作用,因而也可看作广义的受体样物质。3.2激动作用与拮抗作用药物(S)产生作用,首先

3、与受体(R)结合而成复合物(SR),然后生成反应产物,或产生生物效应(都以P代表 式中K为各该反应的速率,K1/K2的数值越大,则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越牢,称为亲和力(affinity), 即为复合物解离常数的倒数。K3数值愈大,即愈易生成产物或效应。每单位复合物产生的效应称为内在活力(Intrinsic activity)。 (1药物如对受体的亲和力很强,内在活力也较大,意为能激活整个受体分子使其产生生物效应,称激动作用,这药物称激动剂(agonist). (2) 如对受体亲和力很强,但内在活力为零,于是占去了受体,阻断了信息分子的作用,不使其产生生物效应,称拮抗作用,这药物称拮抗剂(antag

4、onist),或称阻断剂(blocker). (3如对受体亲和力很强,内在活力不是零,但也数值不大,一方面产生程度上不强的效应,一方面又阻断了信息分子的生物效应,表现为部分激动效应,这药物称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3.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递质生物的许多活动通过神经或激素传递信息。腺体细胞将激素分泌后投入循环血流,顺流可遍及全身,效应细胞却依赖其特异的受体,选取有关激素,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神经纤维传递电的信息。神经或激素传递信息的机能一旦受到障碍,机体的一些活动就会失常,从而表现为各种病态。人体(或动物)受到光、声气味等外界刺激时,先由身体外围的眼、耳、鼻等感受器等发

5、生兴奋,兴奋传布到神经末梢便转化为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进行分析与综合,把神经冲动传递到传出神经,再到达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发生机体对刺激的各种反应,例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体内感受器感受内部刺激,如胃空时感觉饿,膀胱积尿时感觉胀。传入神经起始于感受器,传出神经中止于肌肉或腺体。肌肉按其构造与特性,可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横纹肌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又称为骨骼肌,往往一端附着在某一骨,另一端附着在另一骨,收缩时拉动骨骼,引起躯干四肢的移动,平滑肌是脏腑器官如胃肠、子宫、血管等肌肉层,收缩时使器官运动。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收缩时心脏变小变硬,把血液射出。腺体分泌具

6、有特殊作用的物质,例如唾液腺及胃液腺分别分泌唾液和胃液以助食物消化。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称为周围神经,以有别于中枢神经。凡与横纹肌及皮肤等发生关系的神经,称肌体神经系统;与内脏器官发生关系的,称脏腑神经系统。脏腑神经的传出部分又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种体系,这两种神经系统的机能互相对立却互相配合,共同支配着脏腑器官的活动,例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加强,促进血管收缩因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使呼吸便利,抑制胃肠道运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却使心跳减慢,使血管舒张,因而降低血压,促进支气管收缩,增进胃肠道运动,增加胃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足以增强或减弱其所支配脏腑器官的

7、反应,因而也调节并平衡了机体的活动。当人体受到饥饿、寒冷、缺氧等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于是心跳变快、支气管扩张、呼吸加速、血管收缩、血糖增高、胃肠运动减低,借以应付外来的刺激;当人体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系统转趋兴奋,胃肠运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以便加强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心跳及血流转缓,支气管收缩,减低了全身的能量的消耗,于是身体的能量获有赢余,足供储藏。当大脑兴奋或肌肉运动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大脑进入抑制,或肌肉运动减少时,副交感神经系统便超过交感神经的运动。远在1921年,Loewi将离体蛙心充满了生理食盐液,并以电流刺激迷走神经(即第十对脑神经,属副交感神经系统,心脏的跳动便受到

8、抑制而停止。当生理食盐水移到另外一个跳动的蛙心内,那蛙心虽未受到电刺激,一经遇到移入的盐液,也停止了跳动。这现象说明当迷走神经受到电流刺激时,分泌出一种物质,能抑制心脏的跳动。其后其他学者证明任何一种副交感神经分泌的物质也能对别的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器官产生反应。既是说,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器官虽然很多,产生的反应也各有不同,但神经分泌的却是同一物质,后经证明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CH3COOCH2CH2N+(CH3)3OH-同样,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兴奋时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or noradrenaline).这样,乙酰胆碱及去甲肾上腺素分别是两类

9、不同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传递媒介,称为神经递质(Transmitter).近年将释放乙酰胆碱作神经递质的神经称胆碱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称肾上腺素神经。中枢神经也有肾上腺素神经与胆碱神经,并还有一些其他神经纤维。3.4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化学去甲肾上腺素在有关神经细胞内合成,先从酪氨酸开始,在酪氨酸羟化酶催化下,环上氧化为多巴,即34二羟基苯丙氨酸,后者在芳香氨基酸脱羧酶催化下脱去羧基,成为多巴胺。这两步反应在细胞浆内进行,有关的酶也存在于细胞浆内。生成的多巴胺进入颗粒体内,经多巴胺羟化酶催化、侧链氧化而产生去甲肾上腺素。颗粒体选择性的摄取多巴胺进入体内,使物质不致代谢破坏。去甲肾上腺素在

10、肾上腺组织内还可经苯乙醇胺甲基转移酶(PNMT)的催化,氨基上甲基化,生成肾上腺素,但在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似为最终产物。 去甲肾上腺素合成以后,便储存于神经末梢颗粒体内。在交感神经冲动时,便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传递神经冲动的介质。释放的形式为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膜壁开放,乃将囊泡内去甲肾上腺素直接排至细胞以外,这过程称为胞裂外排(Exocytosis)。在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去甲肾上腺素还可通过重摄取重储存,以便再度利用。因神经冲动而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的效应受体作用,从而产生各种效应。因之,改变或干扰神经递质储存或释放的药物,自将影响交感神经的效应。利血平(reserpi

11、ne)可将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释放的不是游离的递质。而是经代谢破坏的产物,因而不再有足够递质与效应受体作用,从而产生降低血压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末梢的摄取,可为许多药物所阻断。可卡因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一经释放,大部分被重新摄入神经元,小部分代谢破坏,因此重摄取是一种失活途径。可卡因使这一失活途径受阻,于是去甲肾上腺素产生的效应便可延长。来帕明(又称丙咪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等也抑制其重摄取,因而延长游离的去甲肾上腺素的存留时间。一些与去甲肾上腺素结构相近的化合物,也能被摄取而储存在神经末梢,当神经冲动到达时,也一

12、如神经递质那样释放。利血平也可释放这些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伪递质(false transmitter),如a甲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metaraminol),酚乙醇胺(octopamine)等去甲肾上腺素自神经末梢释放以后,大部分重被摄取,又储存在神经末梢,以便继续使用,但也有小部分经代谢转化。代谢途径有二:(1经儿茶酚胺氧甲基转移酶(COMT)的催化而将间位的羟基转化为甲醚;(2)经单胺氧化酶(MAO)的催化而脱胺氧化。转化后生物活性剧烈降低。3.5肾上腺素受体按照神经药理学的概念,神经递质释放以后,先与受体结合。然后产生效应。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以后,先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受体发生构象

13、改变,从而使细胞内产生一系列变化,终于产生可为人们观察到的典型效应。有些与去甲肾上腺素类似的化合物,也能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产生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仿的效应,称拟交感胺。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作用后可产生一系列不同的效应,但不同的拟交感胺产生的这类效应各有强弱不同,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苯福林即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对血管有强大的收缩作用,对肠平滑肌却表现为松弛作用。因此,Ahlquist提出一种递质两种受体的学说,交感神经冲动释放的递质只有一种,即去甲肾上腺素,但能与这递质作用交感神经效应受体却有两种,即a受体与受体。递质与a受体作用主要产生兴奋性效应,如血管收缩、子宫平滑肌收缩、瞳孔

14、扩大,但也产生抑制性效应,如肠平滑肌舒张。递质与受体作用主要产生抑制性效应,如血管舒张、子宫抑制、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但也产生一种兴奋性效应,即心肌兴奋。三种儿茶酚胺作用于a受体产生效应的强弱次序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受体产生的效应强弱次序为: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其中肾上腺素对两种受体都有强大的作用。有些抗肾上腺素药如麦角生物碱、双苄胺(dibenamine)、哌罗克生(piperoxan)所拮抗,但这类药物不能拮抗递质对受体产生的效应,因而他们是a受体拮抗剂(或称阻滞剂。 普萘洛尔另一些药物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等特异性的拮抗受体产生的效应,如

15、交感神经兴奋所产生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可为普萘洛尔所逆转,变为收缩作用,这收缩作用又可为a受体拮抗剂妥拉唑啉(tolazoline)所拮抗,这结果证实了两种受体的存在,其中a受体的效应使支气管收缩,受体产生的效应使支气管舒张。妥拉唑啉拮抗a受体产生支气管收缩作用,而普萘洛尔拮抗受体产生支气管收缩作用。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受体,其产生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全部为普萘洛尔所逆转,而并不能转变为收缩作用。 a与受体还可进一步分型。受体兴奋产生的效应有多种多样。以异丙肾上腺素给药,可导致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与收缩速度增加,及增强冲动在心肌的传导。他还使心脏以外的受体兴奋,导致支气管、肠、子宫、血管等平滑肌松弛

16、。各种受体阻滞剂的化学结构不同,拮抗各种效应的作用强弱也各异。因此Lands提出两种受体亚型学说:1与2。对心脏的兴奋效应属1受体效应,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效应属2受体效应。肾上腺素的1受体效应与去甲肾上腺素差不多强,而其2受体效应则比去甲肾上腺素强。普萘洛尔同样拮抗1与2受体,而美托洛尔(metoprolol)阻断心脏1受体作用比阻断2受体作用要强10倍,因而认为是特异性1受体拮抗剂。醋丁洛尔(acebutolol)也以作用于1受体占优。有些受体阻滞剂不但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等拟交感胺对受体的兴奋作用,本身也能兴奋受体,其作用是部分激动作用,例如吲哚洛尔(pindolol)大剂量减慢心率,小剂量

17、也可加快心率并增强心室收缩。人口服0.25mg吲哚洛尔后,在仰卧姿势心率略有加快,但在坐的姿势如心率本属较快者,服药后心率却减慢。在站立的姿势或在运动状态,不论有无部分激动作用,受体阻滞药的减慢心率程度都相似。受体激动剂可用以舒张支气管,但异丙肾上腺素对1和2受体没有选择性,哮喘患者以气雾剂给药,一分钟内即可舒张支气管,但兴奋心脏的效应成为副作用。特异性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作用较强,对心脏作用较轻。 Lands原将调节心脏,分解脂肪和抑制兔小肠功能的受体定为1受体。1984年报导3个新的芳香乙醇胺类受体激动剂对白色脂肪组织分解显示选择性作用,与1及2受体激动剂不同。1989年又分离出3受体的基

18、因。3受体激动剂可能成为治疗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治疗药物。RL37344对分解脂肪最有效。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着反馈抑制作用,当递质的浓度过高时,神经冲动时递质的释放会减少,因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突触前神经末梢的受体部位,以抑制其本身的进一步释放。对药物的亲和力试验阐明这受体属a受体性质,但又与突触后产生效应的a受体不同,乃将a受体分为a1和a2两种亚型,a1受体是突触后效应受体,a2是突触前自身调节受体。a2受体激动剂与a2受体作用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拮抗剂与它作用时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早年发展的抗肾上腺素药酚妥拉明(phentolamine)与酚苄明(phenoxybenzam

19、ine)是a受体阻滞药。a受体的效应包括收缩血管与升高血压,因而设想这类阻滞药可用以降低血压,试验结果降压时间很短促,不宜临床应用,因为这类药物对a1受体和a2受体没有选择性,都有阻滞作用,对抗a1受体虽能降低血压,对抗a2受体又同时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对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足以升高血压,抵销了药物对a1受体的拮抗作用产生的降压效应。 酚妥拉明 酚苄明其后,开发了只拮抗a1受体,不拮抗a2受体的选择性阻滞剂哌唑嗪(prazosin),不会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适宜于临床用以治疗高血压患者。以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类似药物如特拉唑嗪(terazosin),阿夫唑嗪(alfuzosi

20、n)等,也有降压作用。近年发现a1受体还可进一步区分为a1a、a1、a1c三种subtype。前列腺增生症(DH) 是常见的老年症,发病率极高,常导致患者排尿困难、残尿、尿急、尿频、夜尿等。前列腺基质的大量平滑肌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兴奋使这类平滑肌收缩,致使下尿道阻力增加,从而排尿困难。近年鉴定前列腺平滑肌的受体属a1a受体。曾使用哌唑嗪、特拉唑嗪这类药物治疗,这类药物对a1和a2受体虽有选择性,但对a1a、a1、a1d受体没有选择性,在缓解前列腺增生的同时,因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疲惫、困倦、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Tamaulosin对下尿道的选择性超过动脉血压10倍,从而晕厥、眩晕、体位性

21、低血压等心血管系统作用可减轻。3.6胆碱受体乙酰胆碱是副交感神经的递质,凡产生与乙酰胆碱类似效应的药物称拟胆碱药,如: 胆碱神经兴奋产生缩小瞳孔的效应。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pilocarpine)是拟胆碱药,有相似作用。 和乙酰胆碱受体拮抗的药物称抗胆碱药。阿托品有散瞳作用。胆碱受体分M受体和N受体两种亚型。乙酰胆碱代谢转化时经胆碱脂酶的催化而水解: 胆碱脂酶抑制剂延缓乙酰胆碱的水解运动神经自神经纤维传递冲动到骨骼肌或平滑肌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重症肌无力是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占去胆碱神经受体,神经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没有足够游离受体足以结合,产生的肌肉收缩效应不够。患者起重症肌无力常在153

22、5岁,女性比男性多,男性起病也较迟。最突出的症状为患肌在重复活动不长时间后迅速疲乏无力,往往上楼都觉得困难,经休息后肌力有不等程度的恢复,因而患者常晨起较好,入晚趋重,起病大多缓慢,受累肌肉因人而异,同一患者也因时而异,临床上眼肌无力较普遍,眼睑下垂、闭目无力。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的延髓肌、呼吸肌进行性无力,严重影响呼吸机能。用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可使肌力暂时得到改善。老年性和早老性痴呆是进行性退化性疾病。是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性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化疾病。主要病理变化包括脑内发生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选择性神经元及突触丢失。脑内产生-淀粉样蛋白导致神经纤维缠结。

23、1980年德国医生Alzheimer鉴定这疾病,因而世称Alzheimers disease。患者一般在65岁左右开始出现这疾病,个别的在45岁之后即出现症状。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5,85岁以上15。最初症状似为出神,心不在焉,多次找不到常用的物件,说不出熟人的名字,从明显的健忘症状,到定向力障碍,辨别周围环境有困难,部分丧失语言能力,习性也发生变化,有极端压抑和反常情绪,无缘无故怀疑、恐惧,以后发展至不会走路,失去读、写、语言能力,最后完全丧失脑机能呈痴呆,往往由于食物入肺而致肺炎死亡。本病的病理组织改变主要在脑区,包括皮层、海马、白质等萎缩,多种神经元尤其胆碱神经元变性,胆碱乙酰转移酶水平

24、降低。尸检患者脑内含有大量淀粉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并发现神经纤维相缠绕。 M胆碱受体激动剂能缓减症状,但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更为有效。 上海药物所从中药石杉分离出新的石松生物碱,称石杉碱甲。可改善老年人记忆,对Alzheimer病患者能增加记忆和认知行为。3.7 多巴胺受体过去认为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其后瑞典Carlsson首先提出多巴胺是脑内独立存在的神经递质,现在知道多巴胺神经的功能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和机体调控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多巴胺神经的功能包括调节情绪与感情,控制运动识别等功能,还分泌催乳素,对于视觉、心血管、肾脏及胃肠道功能也有影响。多巴胺神经受体

25、还分为D1,D2,D3,D4,D5五种亚型,其中D1和D5受体归结为D1样受体,D2、D3、D4受体归结为D2样受体。多巴胺神经调控失常可出现震颤麻痹症与精神病。震颤麻痹症又称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始发于5060岁时,男多于女,起病缓慢,逐渐进展,以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为主要症状,典型的震颤为静止型震颤,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疾病进入晚期时,震颤变为经常化,即使随意运动时也不减轻,情绪激动时震颤加重,睡眠时停止。下颌、唇、舌、头部一般最晚波及。强直由于肌张力增高,多由一侧小肢近端开始,渐及远端、对侧和身体,面肌强直,

26、使表情动作和眨目减少,成为“面具脸”。颈肌和躯干肌强直,形成屈曲状态,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曲肘、前臂内收、伸腕、下肢屈膝、屈髋、旋颈和转体运动缓慢,手足姿势特殊,指间关节直。由于肌强直加上姿势反射障碍可引起运动障碍,动作缓慢,尤以始动为甚,写字弯弯曲曲,越写越小,步态障碍突出,步伐变小,起步困难,迈步即以极小步伐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和转弯。由于强直和运动减少,日常生活难以自理,坐下便难以起立,睡眠难以翻身、穿衣、脱鞋、洗脸、刷牙都有困难。咽肌运动障碍使唾液难以咽下,造成大量流涎。生物氧化经常产生自由基,谷胱甘肽是针对脑内自由基的重要保护机制,可使代谢中产生的H2O2解毒成H2O。谷

27、胱甘肽减少则H2O2增多,在Fe2+作用下可生成毒性更强的自由基,从而破坏生物膜。经发现吸毒者因吸进杂质1甲基4苯基1,2,5,6四氧吡啶(MPTP)而产生类似震颤麻痹症状,这物质经单胺B氧化酶氧化为季胺结构的1甲基4苯基吡啶(MPPT),可为黑质细胞神经摄入神经元内,使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从而产生症状。酪氨酸羟化酶减少或活性降低,造成纹状体多巴胺明显减少,于是患者中脑黑质神经元及其通路退化。针对这原因,应用左旋多巴给药。氨基酸能通过主动转运透过血脑屏障,再经脱羧酶作用而转变为多巴胺。左旋多巴能使5060患者的强直、运动迟缓和震颤等症状明显改善。可是,口服左旋多巴只有1药物渗入脑内,大部分在进

28、入脑内以前在外周脱羧生成多巴胺,大量多巴胺在外周使80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10患者出现心律失常,25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校正的一种方法为与脱羧酶抑制剂合用,这抑制剂不使渗入脑内,只能在外周产生脱羧作用。常用的抑制剂如卡比多巴(carbidopa)或苄丝肼(benserazide). 左旋多巴在进入脑内以前,还可大量在外周经O甲基转移酶催化,成为3O甲氧基化合物。左旋多巴的半衰期只有1小时,O甲基代谢的产物的半衰期为15小时,要使更多的多巴进入脑内,便需进一步抑制外周的O甲基转移酶,以便提高药效,减轻副作用,下列药物经广泛临床试验,可延长多巴半衰期,使脑内多巴的水平稳定。多巴胺又

29、可经单胺氧化酶的催化而脱氨代谢,失去活性。下列化合物为非可逆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主要作用在纹状体的多巴胺。司来吉兰(商标名Deprenyl)可延缓神经元的死亡。患者用左旋多巴疗效本逐渐减弱,加用司来吉兰后可改善。左旋多巴以外的多巴胺神经激动剂的半衰期比左旋多巴更长,治疗晚期震颤麻痹症患者有重要作用。一些麦角生物碱是多巴胺受体作用物质,其中溴隐亭(bromocryptine)对D1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对D2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培高利特(pergolide,用甲磺酸盐)对D1和D2受体都有激动作用,对震颤麻痹症患者可与左旋多巴联用治疗,其作用比溴隐亭更强更持久,患者的运动迟缓,强直和步态失调等

30、症状可改善,但对睡眠障碍无效。卡麦角林(carbergoline)的作用时间长,每天只需服药一次,它激动D3受体。非麦角生物碱的多巴胺激动剂的副作用少,其中罗匹尼罗(ropinirole)是D2受体激动剂,也激动D3受体,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左旋多巴联用,以减少后者剂量,用以治疗难治性患者,对年轻患者的早期疗效与左旋多巴相仿,耐受性较好。Pramibexole也激动D3受体。精神分裂症指思维、情感和行为分裂、互不协调。患者联想散漫,情感淡漠,言行怪异,脱离现实,但否认自己有病。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为幻听、幻视、幻觉,常误听有人唤他名字,鸟鸣以为鸟对他讲话,钟的滴答声以为在骂他。看到天上云彩以为人物漂

31、游,还有的经常觉得看到自己,称自窥症。过去治疗精神病采用电休克或胰岛素低血糖疗法,将患者进入昏迷状态,近年发现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镇静作用,但过度剂量并不引人昏迷,对精神病改善症状,称安定药(tranquillizer).最早发现抗组胺药有镇静作用,但并不引起催眠麻醉作用。将抗组胺药异丙嗪(promethazine,商标名非那更phenergan)的侧链CH2CHCH3改换为CH2CH2CH2,成为丙嗪,抗组胺作用减弱,安定作用增强,可用于治疗狂噪病、酒精中毒、药瘾等。在环上第二位以氯取代,成为氯丙嗪,脂溶性增高,中枢作用更显著,成为第一个治疗精神病药物,能减少患者的幻想、幻觉,降低激动兴奋,虽产生嗜眠、倦怠,但意识清楚,还能止吐、治疗酒精中毒。在应用氯丙嗪的基础上,探索类似新药,先后发展了硫利达嗪(thioridazine),氟奋乃静(fluphenazine),替沃噻啶(thiothixene or tiotixene),氟哌啶醇(haloperidol)等药物。应用安定药物虽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缓解,但仍遗留许多问题。精神分裂症可分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两大类:阳性症状:是指正常功能的夸大和歪曲,如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离奇行为等。阴性症状:指正常功能的减弱或丧失,如思维言语贫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