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17KB ,
资源ID:43364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364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docx

1、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类型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构造作用成矿作用拉张(增生、发散) 型板块边界大陆裂谷陆相一河湖相碎屑岩 建造(内克拉通盆地)大陆拉斑玄武岩、碱 性玄武岩、双模式火 山岩中低温热变质作 用(沸石相、绿岩 相、角闪岩相)浅源地震Cr、Pt矿、稀土矿、 金刚石矿洋脊或洋 隆深海粘土、生物(硅、 钙)质软泥沉积低钾拉斑玄武岩、 蛇绿岩建造热卤水矿、层状钒钛磁 铁矿、铜镍矿挤压型(消减、敛合) 型板块边界岛弧一海 沟系海沟浊积岩、混杂堆积、 复理石咼压低温变质带 (兰片岩)俯冲作用岛弧弧前:浊积岩、复理石 岛弧:少量火山碎屑岩自海沟至岛弧向弧后Th CA A 自早期至晚

2、期Th CA A咼温低压变质带刮削、仰冲、碰 撞、逆冲-推覆 作用毕鸟夫地震带斑岩型铜钼矿 层状、块状硫化物(与 火山岩有关) 岩浆-岩浆气液矿床 正常沉积硫化物矿床弧后盆地(边缘海)深海-半深海-浅 海-滨海复理石等以A为主,少量CA热流变质海沟一山 弧系浊积岩、混杂堆积、 复理石咼压低温变质带 (兰片岩)山弧弧前:浊积岩、复理石 岛弧:少量火山碎屑岩自海沟至岛弧向弧后Th CA A 自早期至晚期Th CA A咼温低压变质带弧后 前陆盆地湖相-浅滨海相碎 屑岩建造低温热流变质剪切(转换) 型板块边界转换断层深海粘土、生物(硅、 钙)质软泥沉积低钾拉斑玄武岩、蛇绿岩建造中低温热 变质作用脆性变

3、形作用 浅源地震仅发现Cr、Fe矿床绪论(1) 大地构造研究内容及基本思想狭义(传统) 概念:研究地壳构造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侧重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史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地质 历史分析法为主,涉及范围限于地壳 ( 表面) 和大陆.概念(广义) :研究地壳和上地幔 (岩石圈) 结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学、动力学的科学。大地构造学的广义 概念摆脱了单纯的构造发展历史分析 ( 狭义) ,以地球动力学作为立论基础,研究方法注意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结 合;同时注意了地球动力作用的制约下的构造运动与地质 ( 沉积、岩浆、变质、变形等 )作用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研究涉及

4、的范 围更广( 全球) 、更深 ( 岩石圈 )。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固体岩石圈(构造)的各种构造(广义)类型、特征 研究内容:地壳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作用、构造变形作用、成矿作用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重塑各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性质及发展历史;划分不同岩石圈构造类型。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阐明一个地区(单元)乃至全球构造运动规律、成因、地球起源与演化,天体演化与成因等。 实践意义矿产资源形成及分布规律、地震预报、区域稳定性评价等。(2) 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 一 ) 历史分析法 地质历史分析法(又叫历史构造比较分析法)是以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按地史发展的顺序,探讨不同

5、阶段 大地构造的特点。1.沉积岩相、建造分析沉积岩占大陆及其邻近海域的大部分。地层发育、岩性、岩相、厚度、接触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恢复古地理面貌、古气候、隆起、拗陷、地壳沉降幅度与速度、构造状况以及演化历史。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 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 环境) 、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相应的学科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学构 造沉积作用与构造 -沉积组合 (沉积建造)研究思路:沉积组合f古构造环境f大地构造作用构造-沉积作用 (容纳沉积物的堆积地都是构造变动的产物 )沉积作用的内因是沉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制约;外部控制因素 主要是气

6、候和大地构造,大地构造的升降运动造成海平面的升降,使沉积岩相、厚度、层序和岩性方面呈现出构造作用痕迹来。1) 岩相( 单一岩性组合,反映某种沉积环境 ) 岩相的更替是地壳拗陷和隆起的一种表现,隆拗造成某种沉积环境的变迁,从而导致同一地区的岩相发生改变。 岩相本身只与拗陷速度有关,与拗陷幅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拗陷速度对相带宽度具有控制作用:x二h/s (h :剥蚀区上升速度,s :沉降区沉降速度)拗隆速度(S、h)越快,宽度(X)越小,反之亦然。拗陷速度还制约岩相类别:拗陷越快,粗碎屑岩越多,而速度较慢时,以细屑岩或化学沉积为主。2)厚度 厚度是地壳升降幅度的一种体现,基于“拗陷基本得到补偿,隆起

7、被剥蚀所抵消”这一设想。 拗陷幅度与沉积厚度关系取决于三个因素:构造拗陷幅度,沉积物堆积速度,自然地理状况。补偿(拗陷幅度二补偿厚度),岩相无变化未补偿(拗陷幅度补偿厚度),岩相变化,海进超补偿(拗陷幅度V补偿厚度),岩相变化,海退3) 层序( 多种岩性岩相组合 )2 岩浆与岩浆作用4 构造- 变质作用及组合(1) . 控制构造变质作用因素 ( 温度、压力、应力 )(2) . 构造 - 变质作用的区域特征1) 离散型板块边界:低压、热流高,产物为变质矿物不具定向的沸石相,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高温低压变质岩。2) 汇聚板块边界:温压均高,但极不均匀,与位置、深度有关、典型产物为双变质带:高压低温

8、变质带 (蓝片岩带 )俯冲侧低压高温变质带 (接触变质带 ) 仰冲侧与碰撞作用有关的高压变质带5.成矿作用分析:从矿产类型和特征、成矿时期、围岩类型以及空间等分析,确定成矿作用与各种地质作用的关系及其大地构 造背景。6.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分析:地壳上地幔的重力、磁力和热流,震源分布和电导率的变化。7.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不同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各种化学元素、同位素的时空变化同地壳与上地慢对比等。( 二). 力学分析法地质力学 :( 三). 地球物理方法1.地震法 2.重力法 3.磁法 4.电法 5. 热流法( 四). 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其它方法1.遥感遥测 2.高温高压试验 3. 数理统计和电算 4

9、. 深海钻探 5. 行星类比 大地构造分析基础(1) 有关概念:古地磁、反向磁化 / 地磁场倒转1)古地磁 : 剩余磁性和岩石剩余磁性 ( 古地磁 ) ,岩石在形成时在当地地磁场的有效影响下获得的磁性, 与当时当地地磁场一致。 热剩余磁性(TRM化学剩余磁性(CRM)沉积剩余磁性(DRM)-化学沉积作用,成岩过程中的化学作用2) 轴向地心偶极场定理3) 地磁极游移反向磁化 : 地球的反向旋转 热电流假说: 70 年代初,许多学者用“双耦合发电盘”作出了解释:液体外核中,两部线路联通的直 流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旋转角速度不同,便会产生扰动、系统电流也将发生变化,当电流扰动加大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电

10、流就可反 向流动,从而(2) 岩石圈、软流圈、中间圈性质(3) 地壳、陆壳、洋壳组成特点大陆/ 大洋地壳的主要差 (区)别1.厚度差异:大陆厚(35km),大洋薄(6km);2.物质成分差异:大洋(Mg-Fe质),大陆(Si-AI质);3.地壳结构差异:大陆 (双层结构 -花岗质/玄武质),大洋无 (玄武质);4.形成年代差异:大陆老(38亿),大洋新(V 2亿年)。(4) 陆壳与洋壳组成、结构及地质特征(5) 影响岩石圈的地球物理因素(6) 地壳和上地幔的构造基本类型地台(1) 有关概念:地台 / 克拉通地台的概念 : 地台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下构造层:巨厚的、强烈褶

11、皱的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称 为结晶基底或褶皱基底。上构造层:未变质、产状平缓和厚度较小 (1-3km )的沉积岩层组成,称为沉积盖层。二者之间为区域 性角度不整合面。克拉通(craton):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 (至少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变形的部分。在板块构造理论里,可以理解 为近似刚性的大陆板块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大陆块体,底部为大陆地壳。(2) 地台的纵向结构(3) 地台基本特征 (形态、地貌、地质、地壳结构 )1.形态特征 : 呈卵形或等轴形,可达数百至数千 km。2.地貌特征 : 地势平坦,起伏不大,以平原、盆地、高原为主,仅边缘和局部有较高的山脉。3.盖层地质特征 : (

12、 1 )沉积简单 ;(2)构造简单 ;(3 )岩浆活动微弱 ;(4)岩层一般无区域变质现象 ; (5)以铁、磷、铝、煤、石油、 膏盐等外生矿产等。4.地球物理特征(1)地壳厚度平均,无异常上地慢,低速带埋藏深度较大。( 2)重力布格异常为低负值,变化较平缓(如扬子、华北地台) 。(3)磁异常呈宽缓的不规则形,变化较小。(4)热流值低,一般 1.3 微卡/ 平方厘米。 一般认为中国的地台活动性较大,为了与国外典型地台相区别,黄汲清称其为“准地台”。(4) 地台演化阶段一、基底的发展二、盖层的发展1、早期:差异性升降明显,内部构造有一定程度分异。边缘升降差异,局部有褶皱、断裂、火山活动。2、中期:

13、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大面积差异升降,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微弱。3、晚期:较强烈活动时期。全区上隆,脱离海侵。发育较厚陆相含煤、生油与膏盐建造。构造变动较强烈,褶皱,地堑或半地堑。 三种解释:1、地台活化:晚期出现强烈活动,称为“活化地台” 。2、次生地槽:认为这是地槽区的再度出现。3、活动区或块断带:不同于地槽和地台的第三种构造单元,陈国达的地洼学说即起于此。(5) 地台构造单元划分1 地槽(1) 有关概念:地槽 / 造山带、构造回返、构造旋回、构造转化 地槽: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包括显著的差异升降、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多次内生成矿作用等)的狭长条带状地 带,早期强烈差异下降

14、接受巨厚沉积,后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 造山带:地壳上的强烈的变形带,呈长条状、线状,是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十分发育的地带。构造旋迴 : 地槽从前期下陷活动转换为后期强烈褶皱上升的构造状况变化,称为地槽的构造迴返或简称迴返。 地槽从开始活动下陷接受沉积到最后褶皱上升成为褶皱山系的整个构造发展过程,称为地槽构造旋迴或地槽旋迴。 目前对造山作用的一般理解如下: 造山作用是以收缩挤压作用为主导,沿地壳或岩石圈的巨大狭长地带发生的所有地质过程。强调以收缩挤压作用为主导有三方面含义:(1) 收缩挤压的构造体制可以发生在会聚板块边界,也可发生在大陆板块内部,即造山作用不局限于会聚板块边界; (2)

15、 造山作用是一 复杂过程,以收缩挤压作用为主导并不排除斜向会聚挤压的转换压缩 (从应力角度为压扭 )造山作用; (3) 造山作用是一漫长过程,形成的造山带更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化,因而,以收缩挤压作用为主导形成的造山带中可以出现一些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既可以是 同造山的 (造山作用过程中的短期应力松弛或伸展 ) ,也可以是后造山的。1.地槽褶皱区:位于两个大陆地台区之间 或大陆边缘,具强烈活动的地区。包括不同 时期发育的、在空间上连成统一整体的若干地槽一褶皱系及其间的中间地块所组成。2.地槽-褶皱系:是地槽褶皱区中相对强烈活动的地带,内部差异活动显著,构造、岩浆活动都很强烈,后期褶皱变质,并

16、上升成为 造山带。3.地向斜-褶皱带:是地槽-褶皱系中相对强烈下陷的二级单元。发育厚度大的地槽型沉积建造,构造复杂,有时岩浆活动强烈,内 生矿产丰富,一般有区域变质作用。按火山活动强弱程度和基底地壳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1 )优地槽型地向斜一褶皱带一一以大洋壳基底为主,深断裂作用和火山活动强烈显著,尤以发育蛇绿岩套著称。(2)冒地槽型地向斜一褶皱带一一以大陆壳基底为主,缺乏或很少火山活动。4.地背斜-褶皱带:是地槽-褶皱系中处于相对隆起或长期隆起遭受剥蚀的二级单元。沉积缺失或很薄,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尤以边缘地区为甚。中国不少地背斜广泛出露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常位于地槽一褶皱系的中央

17、,故称为中央结晶带或中央隆起带。5.边缘拗陷:地槽褶皱返回后,在褶皱系的边缘临近地台的地方所形成的狭长带状拗陷,具过渡带性质。在其发展过程中,拗陷往往 向外侧(地台)逐渐迁移,使两侧构造发育具不对称性。发育磨拉石建造、含煤建造、含油建造、红色岩建造和含盐建造等。具过渡 型褶皱,强度向地台方向减弱。岩浆活动微弱。6.山间拗陷:地槽褶皱返回后,在褶皱山系内部于不同时期形成的大小与形状各异的拗陷或断陷。7.中间地块:是地槽褶皱区中面积较大、呈三角形或菱形、相对较稳定且固结程度较高的地区。它是地槽褶皱区中保存的古地台碎块 或早期固结的褶皱区。中新生界陆相地层广泛发育,断裂、岩浆活动较弱。8.山前拗陷:

18、位于地块边缘,在相邻地槽褶皱隆起后形成的狭长带状拗陷。主要发育陆相含煤、含盐建造,以过渡型褶皱为主。(2) 地槽特征(形态、地貌、地质、地壳结构)1.形态特征:一般呈狭长带状,具方向性,长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宽仅数十至数百公里。如祁连山、秦岭、喜马拉雅地槽等。2.地貌特征:常为宏伟的长条山脉,地形切割较强。如祁连山、秦岭、喜马拉雅地槽等。3.地质特征:1 )沉积作用:厚度巨大,以海相为主,典型沉积建造:复理石建造、细碧角斑岩建造、磨拉石建造、硅质岩建造、蛇绿岩建造。2)构造作用:褶皱、断裂、片理、劈理等十分发育。 3)岩浆作用: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4)广泛的变质作用5 )

19、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内生矿产4.地球物理特征:1 )地壳结构厚度大,莫霍面明显凹入,双突型 2)热流值:较高,一般为1.51.8 J.卡/cm2.s (HFU)3 )磁异常:线 性排列,幅值变化大,正值往往对应花岗岩类,负值往往对应大断裂。 4)重力异常:一般负异常,负值一般-200-300毫伽。5)强地 震活动带(3) 现代地槽特征(4) 地槽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下降阶段)一一地槽总体成差异性下降下降初期 地向斜被淹没,接受地背斜的陆源碎屑物的沉积。地向斜中堆积了厚度较大的下部陆屑建造(包括硬砂岩和板岩等) ,局部有少量火山喷发。下降中期 内部差异活动更加明显,地向斜中以基性为主的火山

20、喷发(枕状玄武岩)和基性超基性岩(以席状辉绿岩)的侵入。 下降晚期 海水淹没全区,形成以碳酸盐建造为主的沉积建造(不纯灰岩和礁灰岩) 。第二阶段(上升阶段)地槽总体呈差异性上升上升初期 局部发生褶皱,部分地区露出海面,拗陷中的上部陆屑建造或明显的复理石建造。有少量中酸性的火山喷发和小型侵入活 动。上升晚期随着地槽全面上升,伴有区域变质作用,伴有大量花岗岩岩基和稍晚的小型侵入体。地槽发展结束时,边缘拗陷,形成磨拉 石建造。(5) 地槽构造单元划分5 深断裂(1) 深断裂概念 深断裂是切割深度大、空间延伸远、具发育长期性和继承性的巨大破裂带。切割深度达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可切穿硅铝层, 达到硅镁层

21、,甚至可达上地幔,长度可达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深断裂对沉积作用、褶皱作用、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形成都有明 显的控制。(2) 深断裂划分 ( 按切割深度 )按深度和特征分类1.超岩石圈断裂 :规模最大的一级深断裂,一般构成活动大陆边缘与大洋之间的分界。2.岩石圈断裂 :一般可构成岩石圈一级构造单元活动带与稳定区的分界线,例如地槽与地台之间的界线。3.硅镁层断裂 :沿这类断裂可出现基性岩带,常控制着活动带和稳定区中次一级构造单位大型隆起和大型拗陷等的界线,控制着岩浆 和成矿的分带性。4.硅铝层断裂 :沿这类断裂可出现酸性岩及碱性岩带以及矿脉,常构成活动带和稳定区中三级构造单元的界线,一般控制沉积相带的

22、分 布。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证据大陆拼合 ( 几何拼合、地质拟合 )几何拼合:南美洲与非洲大陆的拼合图、布拉德(1965)使用计算机拼合南大西洋。选择 500英寻(915M等深线作拼合线,其平 均误差不超过经度 1 度或 88 公里。地质拟合 : 赫尔利 (1968) 比较两岸岩石和年龄,非洲与南美洲互相连接,构造线也是一致的。二者的矿带也是相连的。南美洲和非 洲的锡钨、铁锰、铜铅锌等矿带是衔接的。古生物 ( 古生物变异、古生物地理 )古气候(古/ 现代气候不协调性 )平移断层 :大陆地壳可作巨大的水平位移。北美圣安德烈斯断层( 6千万年内络杉矶向北阿留申海沟) 、 中国郯庐断裂。古地磁 ( 岩石

23、剩余磁性、轴向地心偶极场定理 地磁极游移 )海底扩张(1) 有关概念 ( 海底扩张、转换断层 )(2) 海底扩张证据 ( 海底地形、沉积物分布与年龄、转换断层、海底磁异常 )一 . 海底地形 : 不平坦。高低之差,大于陆地。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隆) 。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和海沟、岛弧、边缘海。海沟岛弧系是海底地形反差最大。大洋盆地:深海平原、丘陵和海山、火山岛屿。深海锰结核3亿万吨。其中,锰含量2535%洋脊(隆):贯穿全球的巨大海底山脉。中央裂谷,往两侧逐渐变低。宽度 不等,15002000米之间。占大洋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 32.7,即地球表面积百分之23.2,比大陆

24、造山带要大得多。二、 海底沉积物的侧向变化和海底年龄(一) 海底沉积物的侧向变化 : 深海沉积物为一些含有放射虫(硅质)和有孔虫的软泥,大洋盆地或岛屿周围有碎屑、浊流沉积物。从 洋脊向两侧从无到有,沉积层序由少到多, 似向洋脊渐进超覆。 (深海沉积物是蛇绿岩套的组成之一)(二) 海底年龄 : 以洋脊为轴,两边对称;轴部最新,愈向外愈老,最老为侏罗纪。三、 转换断层 : 转换断层:一种水平错动在两端突然终止并改变为另外一种方向和构造类型的断层。威尔逊( 1965)命名。 转换断层与平移动层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四、 海底磁异常(液体外核)大陆漂移从陆壳进行了测量,海底扩张主要从海底进行测量。(一)

25、地磁场倒转与地磁年表布容( 1906):发现有些岩石剩余磁化方向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反。之后,松山( 1928)发现日本第三纪以后熔岩的一半与现代地磁场 方向相反。这种反向磁化是前寒武纪晚期以来相当普遍的现象,称之为地磁场倒转。最长 300万年,最短约 1 万年,一般数十万年, 正性变负性,负性变正性。甚至暂时消失。考克斯( 1964)建立了 400 万年的地磁年表(熔岩,同位数) 。(3) 海底磁异常的成因机制(4) 大洋发展阶段 (裂谷(胚胎)-陆间海/裂陷槽(幼年)-大西洋(成年)-太平洋(衰退)-地中海(关闭)-喜马拉雅(造山) 加拿大的威尔逊按照大洋盆地的生命周期,把大洋发展史分为六个

26、阶段,杜威和伯克( 1974)称其为威尔逊旋迴。即大洋由胚胎期、幼年、成年、衰退、终了期、遗痕。板块构造(1) 有关概念 ( 板块构造 )(2) 板块划分 ( 划分依据、现代板块划分 )(3) 板块边界类型和运动 ( 汇聚、分离、剪切 )(4) 汇聚板块边界 (岛弧-海沟、山弧 -海沟、陆间海、地缝合线 )西太平洋型(边缘海岛弧海沟型) : 以太平洋西缘为代表,由岛弧大陆架大陆坡组成。在岛弧向大洋一侧的大陆架、大陆坡很 窄,或者没有,直接发育有深海沟。在岛弧向大陆一侧,常常发育有宽广的大陆架。岛(洋内)弧类型:(1) 分离型 大陆地壳,弧后扩张,如日本。(2) 稳定型 弧后无扩张,无大陆基底,

27、如阿留申(北美洲西北海沟) 。(3) 迁移型 原为一个岛弧,扩张一分为二。近海沟的称火山弧,远离者称残余弧或死弧。如马里亚纳群岛 ( 北纬 15,东经 140,菲律宾东,澳大利亚北 ) 。(4) 反极弧 岛弧位于靠洋的一侧。如吕宋岛 (菲律宾北 )。主动大陆边缘:安第斯型 : 以南美洲西缘为代表,由大陆架、大陆坡组成。大陆架很窄,没有大陆基。大陆坡外缘即为海沟。在大陆上 发育有与之平行的大陆边缘山脉。(5) 汇聚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 沉积、岩浆、变质、变形、地震 )(6) 板块构造与地槽 ( 分布、活动、类型 )(7) 古板块边界确定的证据 ( 造山带、深断裂、复理石、 蛇绿岩套、混杂堆积、

28、双变质带、岩浆岩分布与组合规律、内生矿产分布与 组合规律、地震、古地磁、古生物地理 )1.地槽褶皱山系:岛弧、山弧褶皱系的特点,那个时期的板块俯冲带。通常有地缝合线分布。2.复理石建造:多次重复的韵律性层理(复理石韵律) ,每一韵律包括砂岩到泥质岩或灰质岩的韵律层序(鲍马序列) ,总厚达数千米 至万米。主要为砂岩和泥岩,海相浊流沉积。3.超岩石圈断裂带: 古俯冲带无疑是超岩石圈断裂带,挤压型逆断层带。4.蛇绿岩套: 古洋壳上地幔的残块,有一定层序。常平行于地缝合线,呈断层接触,比围岩老。5.混杂堆积: 亦称混杂岩。不同地点、不同成因、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岩石或沉积物,经过破碎作用和混杂作用形成

29、的复杂混合体。如太平 洋海沟地带。6.双变质带高压低温变质带,主要发育于中、新生代; 高温低压变质带,从前寒武纪开始,都很发育。 对板块俯冲来说,高压低温变质带比高温低压变质带关系更为密切,前者靠近海沟,后者沿俯冲带倾斜方向远离海沟。7.岩浆岩的分布规律 搞清岩浆岩共生组合、分布规律或岩石地球化学极性,对鉴别海沟岛弧有重要意义。8.内生矿产的分布规律向板块俯冲 (自沟向弧 )方向,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 东太平洋(自西而东):铁、铜、钼、金、铅、锌、银、锡带。西太平洋(自 东而西):铁、铜、钼、金、铅、锌、锡、钨、锑、汞带。9.地震震中的线状分布 现代板块边界,特别是挤压板块边界。古板块俯冲带,

30、仍有一定的地震活动。10.地磁极游移曲线 碰撞之前,两个大陆应具有不同的磁极游移曲线。碰撞之后,两个大陆的磁极游移曲线互相接近(平行)或重合了。 除此之外,沉积岩相和古生物群、古生物地理区系等。中国大地构造(地貌)(1) 中国大地构造位置中国处于西伯利亚板块 (地台) 、印度板块(地台)和太平洋板块 (洋盆)之间。三者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西伯利亚板块之南为广阔的古生代大陆边缘造山带 ( 地槽褶皱区 ) ,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古中国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和产物。 中国西南部为向北东方向弧形突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槽活动带 ) ,其是中新生代期间, 冈瓦纳古陆(印度板块)与劳亚(

31、古欧亚板块 ) 古陆相互作用的产物。中国东部是中生代至今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海沟岛弧弧后盆 地分布区及俯冲造山弥漫区 ( 现代地槽活动带 ) 。(2) 中国主要地槽 / 地台区1.北部地槽褶皱区 ( 中亚蒙古地槽区 )地槽褶皱区位于西伯利亚地台和塔里木中朝地台之间。是中亚 - 蒙古地槽区的一部分。形成于元古代古生代。包含 6个二级褶皱系 (造山带)和 2个二级中间地块。地槽区主要发育在第二地势面内。地槽区内二级褶 皱系(造山带 ) 与构造山系对应阿尔泰山 / 阿尔泰早华力西褶皱系;准噶尔界山 /准噶尔早华力西褶皱系;天山 /天山中华力西褶皱 系;大兴安岭 / 额尔古纳早加里东褶皱系;阴山 / 内蒙兴安多旋回褶皱系;小兴安岭 /吉黑华力西褶皱系。地槽区内二级中间地块与盆地相对应准噶尔地块 / 准噶尔内陆盆地;松辽地块 / 松辽内陆盆地。2.西南地槽褶皱区 ( 特提斯地槽区 )地槽褶皱区位于塔里木中朝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