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第12期.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60.47KB ,
资源ID:43238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238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2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2期.docx

1、第12期2010年第12期本 期 目 录 药品介绍盐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1合理用药阿司匹林的应用原则6老药新用要依据循证医学9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及防治10婴幼儿禁用的药物13 药品不良反应药物对视力的影响14警惕加替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16 药事动态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中国药典60年庆典大会在北京召开19 处方点评处方配伍分析20盐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盐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英文】Gatifloxacin Hydrochlorid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Yansuan Jiatishaxing lhuana zhus

2、heye【主要成分】盐酸加替沙星【性状】本品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药理毒理】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的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体外试验和临床使用结果均表明,本品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1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 2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3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

3、菌、肺炎支原体。毒理研究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本品对多种菌株无致突变作用,但是体外对沙门氏菌株TA102有致突变作用。中国仓鼠V79细胞的基因突变和中国仓鼠CHL/IU细胞的遗传学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类似的结果在其他喹诺酮类的药物也可见,这可能是由高浓度下本品对真核生物的II型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所致。本品经口和静脉给药的小鼠微核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细胞遗传学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DNA修复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大鼠经口给予剂量高达200mg/kg。【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道,本品静脉滴注约1小时左右达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

4、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成比例增加。静脉滴注本品200mg至800mg,每天一次,连续14天,加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和非时间依赖性,并在第3天时可达血药稳态浓度。400mg每天一次静脉注射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分别约为4.6mg/L和0.4mg/L。加替沙星片口服与本品静脉注射生物等效,口服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6%,且静脉注射后1小时的药动学与口服同等剂量片剂相同,提示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交替使用。加替沙星蛋白结合率约为20%,与浓度无关。加替沙星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相近,而在胆汁、肺泡巨噬细胞、肺实质、肺表皮细胞层、支气管粘膜、窦粘膜、阴道、

5、宫颈、前列腺液和精液等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加替沙星无酶诱导作用,不改变自身和其他合用药物的清除代谢。加替沙星在体内代谢极低,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本品静脉注射后48小时,药物原形在尿中的回收率达70%以上,而其乙二胺和甲基乙二胺代谢物在尿中的浓度不足摄入量的1%,加替沙星平均血浆清除半衰期7-14小时。本品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粪便中加替沙星的原药回收率约5%,提示加替沙星也可经胆道和肠道排出。【适应症】用于治疗敏感菌株引起的中度以上的下列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急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6、等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衣原体,嗜肺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等所致者单纯性或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炎):由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所致者。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氏菌等所致。单纯性尿道和宫颈淋病:由奈瑟淋球菌所致。女性急性单纯性直肠感染:由奈瑟球菌所致。在治疗之前,为了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及确定其对加替沙星的敏感性,应做适当的培养和敏感性试验。但在获得细菌检查结果之前即可开始本品治疗。得到细菌学检查结果后,可以继续合适的治疗。【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次200mg,每天二次,具体参照下表(表1)。本品与口服片剂具生

7、物等效,疗程中,可根据医生决定,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片剂,无须调整剂量。表1 用药剂量指南感染(取决于病原菌)每日剂量疗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00mg7-10天急性鼻窦炎400mg10天社区获得性肺炎400mg7-14天单纯性尿路感染400mg单剂或200mg3-5天复杂性尿路感染400mg7-10天急性肾盂肾炎400mg7-10天男性单纯性淋球菌尿路感染400mg单剂女性宫颈和直肠淋球菌感染400mg单剂加替沙星主要经肾脏排出。肌酐清除率40ml/min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应调整本品的剂量。血液透析病人应在每次血透结束后用药。肾功能不全患者用法用量可参照下表(表2)。表2

8、肾功能不全患者本品的推荐剂量表肾功能不全患者本品的推荐剂量肌酐清除率初始剂量维持剂量40ml/min400mg400mg/天40ml/min400mg200mg/天血液透析400mg200mg/天腹膜透析400mg200mg/天维持剂量从用药第二天开始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单剂400mg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或淋病,和每日200mg,使用3天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时,无须调整本品剂量。【不良反应】临床试验中所见不良反应多属轻度,主要见于静脉给药局部和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包括静脉炎、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及眩晕等。其他少见的临床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全身反应:变态反应、寒战、发热、背痛、胸痛、虚弱及面部水肿。心血

9、管系统:高血压、心悸。消化系统: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舌炎、念珠菌性口腔炎、口腔炎、口腔溃疡、呕吐、食欲不振、胃炎及胃肠胀气。代谢与营养系统:外周水肿、高血糖及口渴。骨胳肌肉系统:关节痛、下肢痛性痉挛。神经系统:多梦、失眠、感觉异常、震颤、血管扩张、眩晕、激动、焦虑、混乱及紧张。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咽炎。皮肤及皮肤软组织:皮疹、出汗、皮肤干燥及瘙痒。特殊感官:视觉异常、味觉异常、耳鸣。泌尿生殖系统:排尿困难。而罕见的相关不良事件有:思维异常、不能耐受酒精、关节炎、虚弱、哮喘(支气管痉挛)、共济失调、骨痛、心动过缓、胸痛、唇炎、结肠炎、意识模糊、惊厥、紫绀、人格解体、抑郁、糖尿病、吞咽困难、耳痛

10、、瘀斑、水肿、鼻衄、欣快感、眼痛、光敏感性、全身水肿、胃肠出血、牙龈炎、口臭、幻觉、呕血、血尿、敌意、感觉过敏、高血糖、肌张力增加、过度通气、低血糖、淋巴结病、斑丘疹、子宫出血、偏头痛、口腔水肿、肌痛、肌无力、颈痛、惊慌、妄想狂、嗅觉倒错、畏光、伪膜性肠炎、精神病、上睑下垂、直肠出血、紧张、胸骨下胸痛、心动过速、味觉丧失、舌肿、疱疹等。实验室检查异常改变发生率低,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ALT或/和AST增高,以及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糖、血清淀粉酶和电解质紊乱等。【禁忌】本品禁用于对加替沙星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注意事项】1加替沙星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类似,可使心电

11、图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低血钾或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本品不宜与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及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正在使用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药物(如西沙比利,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慎用本品。2.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紧张、激动、失眠、焦虑、恶梦、颅内压增高等。对患有或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如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癫痫或存在癫痫发作因素等,应慎用本品。本品可能会引起眩晕和轻度头痛,从事驾驶汽车等机械作业或从事其他需要精神神经系统警觉或协调活动的患者应谨慎。此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

12、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和抽搐发生的危险性。3与其他喹诺酮药物一样,已见症状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报道,通常发生于合用口服降糖药(如优降糖)或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这些病人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测血糖。如发生血糖异常改变,应立即停药并就诊。4. 喹诺酮类药物有时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过敏反应。对首次发现皮疹或者其他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本品。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可根据临床需要用肾上腺素或其它复苏方法治疗,包括吸氧、输液、抗组胺药、皮质激素,升压胺类药物以及气道管理等。5. 有报道接受包括本品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可能发生轻度至致命性伪膜性肠炎。因此,对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后出现腹泻的病人应考虑这一诊

13、断。伪膜性肠炎的诊断成立后,即应开始治疗。轻度患者停用抗菌药物后即可恢复;中,重度患者,则应酌情补充液体、电解质,并针对艰难梭菌性肠炎抗菌治疗。6. 尽管尚未见到类似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肩部、手部和跟腱需要外科治疗或长时间功能丧失的现象,但如果病人在接受本品治疗时有疼痛感,出现炎症反应或肌腱断裂等应停用本品,在未明确除外肌腱炎或肌腱断裂前,患者应休息,并停止体育锻炼。肌腱断裂在喹诺酮类治疗中或治疗后均可发生。7. 已有病人在接受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光毒性反应。虽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未见本品在推荐剂量水平发生光毒性。但为保证医疗顺利实施,应避免过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线照射。如果出现晒伤样反应

14、或发生皮肤损害,应及时就诊。 8. 本品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和抽搐发生的危险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应注意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9本品在使用前必须查看有无颗粒状内容物,一旦发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物则应弃去不用。本品仅供单次使用,故未用完部分应弃去。严禁将其他制剂加入含本品的瓶中静脉滴注,也不可将其他静脉制剂与本品经同一静脉输液通道使用。如果同一静脉输液通道用于输注不同的药物,在使用本品前后必须用与本品和其他药物相容的溶液冲洗通道。如果本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则必须按本品和该合用药物的推荐剂量和方法分别分开给药。10本品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严禁快速静脉滴注或肌内,鞘内,腹腔内或皮下

15、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加替沙星对孕妇、授乳妇女的疗效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孕妇应避免使用本品,授乳妇女使用时暂停授乳。【儿童用药】本品对儿童、青少年(18岁以下)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建议禁用本品。【老年患者用药】虽老年女性受试者与年轻女性相比有轻微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并无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应根据其肾功能决定用量。【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丙磺舒合用,可减缓加替沙星经肾排除。2本品与地高辛同时服用,未见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但在部分受试者发现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故应监测服用地高辛患者的地高辛毒性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对表现出毒性

16、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适当调整地高辛剂量。但不推荐事先调整两药剂量。【药物过量】不宜使用高于推荐剂量的治疗。如发生急性过量,应严密观察(包括心电图监测)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充分水化,但血液透析(每4小时约清除14%)和连续性活动性腹膜透析(8天约清除11%)不能有效地从体内将加替沙星清除。【规格】(1)100ml:盐酸加替沙星0.1g(以C19H22FN3O4计)与氯化钠0.9g;(2)100ml:盐酸加替沙星0.2g(以C19H22FN3O4计)与氯化钠0.9g。【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包装】玻璃瓶装,30瓶/箱,60瓶/箱阿司匹林的应用原则阿司匹林自问世以来,一直

17、作为止痛药被使用。随着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以及血小板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关键因素被发现以后,很多有关阿司匹林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其中两项最著名的研究,就是分别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领域中进行的“医师健康研究(PHS)”和“抗栓临床试验协作组的荟萃分析(ATC)”。PHS研究开启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大门。PHS研究是第一项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进行的大型随机试验,共入选22071例年龄介于40-84岁之间的健康男性医师,隔天服用325mg阿司匹林或安慰剂,预期随访8年。然而,由于阿司匹林组患者获益显著,研究在第5年时就提前中止了。患者整体依从性超过80%,病死和病残的随

18、访率几乎达到100%。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总心梗危险达44%(RR 0.56,95%CI:0.45-0.70,P0.00001),对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均有显著益处。阿司匹林组患者的出血性卒中轻度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50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生危险降低更明显(P=0.02)。任何胆固醇水平的患者均可受益,但胆固醇水平较低的患者获益最大。该研究结论性地证实了,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可用于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ATC研究确定了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的益处 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严

19、重血管事件的联合终点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减少34%,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风险减少25%,血管性死亡的发生风险减少15%。表明阿司匹林对大多数类型的血管闭塞事件风险增高患者均具有保护作用,包括那些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卒中、不稳定型或稳定型心绞痛、既往有心肌梗死、卒中或脑缺血、外周动脉疾病或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阿司匹林治疗的绝对益处远远超出了发生致死性及严重非致死性出血的绝对风险。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比较 本次分析表明,每日500-1500mg大剂量阿司匹林并不比160-325mg中等剂量及75-150mg小剂量更为有效(胃肠道毒性较大),每日剂量小于75mg时则疗效不甚确定。因此

20、,现有证据支持75-150mg/天的阿司匹林用于高危患者严重血管事件的长期预防。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发作期,应给予一个大约150-300mg的负荷剂量,以产生快速而完全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对阿司匹林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认识既往对阿司匹林作用机制的了解仅限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益处所知甚少。但近5-10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环节都有干预作用,表明阿司匹林不仅能抑制血栓形成,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时期都有炎症存在,炎症与血栓紧密相连,炎症可激活凝血机制

21、,而凝血又会加重炎症反应。体外研究提示,阿司匹林能抑制TNF-诱导的T细胞滚动和黏附,降低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标志物(如IL-6等)水平。生长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有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移位。另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常有新生血管形成,而这些新生血管反过来又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可以抑制ICAM-1表达,具有抗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并通过前列腺素依赖和非前列腺素依赖两种途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氧化应激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关键组成部分。Ox-LDL上调LOX-1基因表达,促进氧化自由基产生,而阿司匹林能抑制ox-LDL诱导的LOX

22、-1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减少氧化自由基生成。左旋精氨酸与NO通路 左旋精氨酸在NO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NO,NO是强有力的血管舒张因子,具有抗血小板、抗炎症和抗平滑肌增殖作用。然而,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NO合成酶作用减弱。阿司匹林增强内皮细胞中NO合成酶的表达,使NO释放显著增加。选择一级预防人群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获益风险比随冠心病风险增加而增加,美国预防协作组和高血压学会推荐,10年冠心病风险超过6%-10%的个体应服用75-160mg/d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所以实施一级预防的关键是筛查高危人群。Framingham评分是标准的冠心病危险评估方法,但相对较复杂

23、。美国学者提出的简易评估法和我国2005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草案中的一级预防建议,在临床上更实用、更方便。简易评估法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女性合并下述2项或以上危险因素者,其10年冠心病风险都在10%以上,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缺乏运动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以下冠心病史)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应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1.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150/90mmHg),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年龄在50岁以上;同时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同时有糖尿病。2. 糖

24、尿病患者,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BMI25);蛋白尿;血脂异常。3. 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项)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缺乏运动。选择最佳剂量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100mg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最明显,随着剂量增加,血小板聚集并无明显减少,而不良反应却不断增多。目前认为,75-150mg/天的阿司匹林是高危患者长期预防严重血管事件的最佳剂量。选择最佳剂型在众多的肠溶阿司匹林中,拜阿司匹林与5种国产肠溶阿司匹林体外溶出度比较的实验显示,拜阿司匹灵在酸性环境中的溶出率为0,而国产

25、阿司匹林出现部分溶解。在碱性环境下,拜阿司匹灵释放缓慢,而其他阿司匹林快速崩解,极易导致胃肠道及全身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提示,拜阿司匹灵胃肠道耐受性和安慰剂等同,与普通阿司匹林比较,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60%。可见,拜阿司匹灵是长期用药的理想选择。选择应对不良反应的最佳策略当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时,部分医生会换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但迄今无前瞻性研究支持这一做法。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提示,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比换用氯吡格雷更安全。根据此项研究,应该更多建议胃肠道不适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合用质子泵抑制剂,而不是换用氯吡格雷。老药新用要依据循证医学北京大学

26、第三医院曾做过一个处方调查,对一周内开出的14000多张处方中的药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9种药物的使用属于“老药新用”的范畴。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呱(片剂)目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用于治疗哮喘的舒喘灵(片剂)由于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可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阿司匹林(片剂)由于有促进子宫内膜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不孕症,且使用率较频繁,在检查的一周处方中开出过6次。通常将这种使用在药物说明书外的适应症上的用法叫做药品说明书以外用法。在具体的临床中,医师和药师很可能会发现很多药物对其他适应症有疗效。除了医生自己摸索研究的发现,相当一部分药品说明书以外用法都是借鉴国外

27、的经验。循证医学是指遵循科学依据(证据)的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患者。可见,循证医学强调的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该建立在最佳的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而目前很多药品说明书以外用法仍需要循证医学支持,比如阿司匹林的用法虽然有道理,但是仍有待于相关证据证明其可行性。很多老药新用都是使用数年之后才能找到支持的证据,例如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目前虽然有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是最初使用的时候是没有相关证据的。由此可见老药新用是在发展着的,并且循证医学上的证据是老药新用

28、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提醒医师们注意,开老药新用处方时一定要格外慎重。“药品说明书是使用药物的主要依据,因此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如果按照说明书开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但是假如是药品说明书以外用法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那么对医师将非常不利。希望每个医生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开处方时采取先告知病人后签字的方式再用药,并将与说明书中不同的使用剂量和方法交代清楚,以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老药新用这拓宽了临床医生的治疗手段,并且可能相应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在一些缺医少药的地区,还可以使药源变得相对充足。而且,对于多次出现的老药新用现象,临床药师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和试验,与临床紧密联系,对比药物有

29、效作用和不良反应,奠定其循证医学的基础。如果药物确实有效而且副作用小,可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修改说明书、增加适应症。这种做法也为临床药学工作开拓了思路。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及防治1. 药物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引起的消化系统各器官严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特别是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通常将药物对消化系统一般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在内。(1) 药物引起的常见胃肠疾病及症状。a. 一般反应。很多药物都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的刺激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b. 胃肠道黏膜炎症。各类细胞生长抑制剂因能抑制细胞增殖影响上皮的修复而引起口腔

30、炎、舌炎、食道炎及肠炎等。伪摸膜性肠炎多见于广谱抗生素诱发的二重感染。c. 吸收不良综合征。因为药物作用可引起小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受损,使食物中多种营养成分不能进入组织而从粪便中过量地排泄。d. 胃肠道溃疡与出血。e. 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胃肠运动能力降低或胃肠运动能力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功能降低或升高。f. 还有食道反应、溃疡、狭窄、胰腺炎、肠梗阻、胃穿孔等。(2)药物引起的肝胆疾病及症状。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故极易受到药物的损害。a. 急性剂量依赖性肝损害。药物直接中毒引起,临床上分为细胞毒性、胆汁淤滞型和混合型。b. 急性非剂量依赖性药肝。这主要是药物过敏引起。c. 肝脏的急性脂肪

31、浸润。d. Reye氏综合征又称脑病合并肝脂肪变性。e. 还有活动性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磷脂和酒精肝炎样肝损害、肝肿瘤、肝昏迷等。f. 胆红质代谢异常、胆石症等。药源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多在用药后2-8周内发病,以发热为最早表现,随即出现乏力、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黄疸、皮疹,以麻疹样皮疹和多型性红斑为多见。肝肿大、压痛及扣击痛。慢性药源性肝病,肝、脾均肿大,出血倾向及门脉高压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多增高,肝功以SALT、SAKP升高为特点。2. 哪些药物常引起胃肠疾病及防治对策(1) 哪些药物常引起胃肠道疾病。a. 口腔炎。抗生素类如绿霉素、四环素可偶致口腔炎、舌炎并可因并发二重感染如白念珠菌、肠球菌、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加重;抗癌药物有氟脲嘧啶、巯基嘌呤、氮芥、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b. 食道反应、溃疡和狭窄。阿片类、抗胆碱类药可引起胃酸上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