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9.81KB ,
资源ID:43044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04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诗歌比较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docx

1、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高考诗歌比较鉴赏学习目的: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预习案一、自主学习: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重在“求同辨异”,其考查内容涉及下列8个方面: 1.意象分析 意象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般说来,诗人在写作时会借助一向描绘画面,抒写情致。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相同意象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韩琮暮春浐水送

2、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2006年“湖北卷”考查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水”是出现于两诗的共同意象,其“寓意”却完全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不同意象的分析。王维秋夜独坐(节选):“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周弼夜深:“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布置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灯”2007年“辽宁卷”考查两首写景诗所写“夜景”的不同。两诗写的是秋、春两个季节的夜,两个季节的夜有着不同的意象,回答问题时需要分析意象的不同特点。王诗写“秋夜”里

3、“山果落”、“草虫鸣”之景,而周诗所写则是“春夜”里“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之景。同写“夜景”,所用意象全然不同。2.修辞辨识古代诗歌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判明辞格,把握特点,析其作用。在描写对象一致的情况下,相同的修辞手法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比较鉴赏经常考查的内容。相同修辞手法的辨识。2005年“浙江卷”要求辨析刻画“荷”形象的两首诗运用的相同修辞手法和不同修辞效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两诗均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而表现情感有异,杜诗“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杨诗则“表露了作者的

4、怜爱喜悦之情”。不同修辞手法的辨识。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徐凝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2005年“上海卷”要求比较两诗第三句运用的不同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前句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后句以比喻手法描绘瀑布的色彩形态。不同修辞手法描绘同一事物,可谓各臻其妙。3.词语比较古典诗词特别注重词语的锤炼,作者往往用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语,准确鲜明地状物抒情。在比较鉴赏中,相同的言辞可以表示不同的内涵,相同的内涵又可以用不同的言辞表达,语言效用充分发挥,一经对照更为分明。相同词语的比

5、较。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李德裕登涯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城。”两诗用到相同的动词“望”。2005年“湖南卷”要求比较两诗中“望”字的丰富内涵。(此为仿写填空题)李诗之“望帝京”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不同词语的比较。2006年“湖南卷”要求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同题诗作咏白海棠颔联修辞手法之同和词语运用之异。(亦为仿写填空题)薛诗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以“洗”、“招”二字,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林

6、诗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以“偷来”、“借得”表现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两诗运用不同的词语,收到了同样形象生动的拟人效果。4.意境描述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氢和经的关系。一方面,相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系的新格局。相同意境的比较。“月黄昏”是2005年“辽宁卷”两诗中出现的相同意境。王安石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犹有去年痕。”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

7、沙枫半死,系船犹有去年痕。”两诗中“月黄昏”三字表现的意境基本相同。试卷要求见腰上系两诗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心绪。黄昏客船、“无灯”野店,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的心绪。两诗描绘的客观环境、表现的主观心境是一致的,尽管诗作不是出于同一诗人笔下。不同意境的比较。2007年“辽宁卷”考查了王维和周弼的两首诗。两诗中均有“独坐”这一场景,而作者心境不同。试题要求比较两位诗人不同的心境。王诗写草木零落、昆虫哀鸣,心境寂寞悲哀。周诗写灯下苦读不觉夜深,心境宁静安适。两诗以夜深“独坐”为媒介联系在一起,然而,其意境是截然不同的。5.手法探索对

8、比、烘托、渲染等描写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抒情手法,一般称为表现手法。两首诗可以采用相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不同的思想内容,有时相同的思想内容又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表现手法得恰当选用是诗歌创作成功的条件之一,也就自然成为比较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同表现手法的探究。吴融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李约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2007年“湖北卷”考查这两首诗,要求指出两诗运用的“相同的表现手法”。显然,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鞭挞讽刺沉湎享乐、荒淫误国的统治者。不相同表现手法的探究。

9、2007年“浙江卷”出现了刘禹锡乌衣巷、吴激入越圆、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三首诗歌,要求比较其表现手法。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吴词剪裁唐诗,妙作点化;赵曲议论作结,点破兴亡。在表现千古兴亡之感这一点上,三首诗歌主旨一致,但运用的表现手法则完全不同。6.情感表达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的,描写同一事物的两手诗作可以表达基本相同的情感,而不同的情感也可以在题材近似的作品中进行表达,情感取向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问题,也是比较鉴赏命题者的优选内容。相同情感的比较。2007年“江西卷”考查两首题画诗。高蟾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

10、,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两首诗共同的情感是“伤心”,其一致内涵是“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不同情感的比较。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白居易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2007年“重庆卷”要求比较两诗抒发的不同感情。两诗同样写夜里赏花,对花开花谢的不同感情表现在苏诗爱花之盛开,而白诗则惜花之将谢。7.观点评价诗人在作品中,可以对某些人物、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同一人物、事件,两位诗人的观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均有其存在的价值。对其审

11、美价值的探析,也是比较鉴赏的内容之一。相同观点的评价。2007年“浙江卷”考查的三首诗歌(见上)均通过“王谢堂前燕”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千古兴亡之感。千古兴亡之悲为三首诗歌共同的思想观点,读者正是从对诗歌意象的感悟解读中获得这一认识的。不同观点的评价。2007年“江西卷”考查的两首题画诗(见上)。试题要求评价“一片伤心画不成”和“谁谓伤心画不成”两种观点的成因。高诗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伤心”,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观点虽然不同,惋惜国事衰败的情感却是一致的。8

12、.多元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新课标”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个性化阅读在比较鉴赏中早已出现。答案多种,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种试题给学生的解读以个性化空间,在今后的命题中会逐步显示其生命力。2005年“辽宁卷”考查王安石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和方惟深舟下建溪两首诗歌(见上),王诗末句作“系船应有去年痕”,命题者要求评判“应有”、“犹有”的优劣。此题有三种答案。可以认为“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涵丰富,传达出诗人在寂寞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惆怅,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也可以认为“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

13、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还有第三种答案:二者各有奇妙。当然也需要阐明理由。苏轼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和徐凝庐山瀑布有一评价:“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2005年“上海卷”要求对“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发表看法。对徐凝所写是否“恶诗”这一悬案,允许有两种看法。可以同意苏轼的看法。因为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也可以不同意苏轼的看法。因为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这种比较,

14、渗入了“诗评”因素,力度显得更强。二、命题动向:在体裁选择上,“七绝”容易进入命题者法眼三年来进入比较鉴赏的25首诗歌中,计有七律2首,五律1首,词1首,曲1首,余下20首,全部为七绝。七绝占比较鉴赏试题题料的80。七绝比起律诗,文字相对较少(仅28个字),比起五绝,内容又相对丰满,这是七绝的优势。“辽宁卷”腰斩王维一首五律,也是出于方便比较考虑。可以肯定,在今后出现的比较鉴赏试题中,七绝依然占主流。七绝中,作者是否名家已不重要,诗作产生的时代也不重要,只要存在比较的价值,七绝就有较高的出场机会。2006年湖南省试题比较两首七律、2007年浙江省试题比较三首诗、词、曲,这样的命题方式出现的几率

15、应该不会很高。在题材选择上,具有共同吟咏对象的诗歌容易为命题者相中三年中考查到的诗歌题材,计有6首写景诗,6首咏物诗,6首怀古诗,另有2首贬谪诗、2首咏怀诗、2首送别诗和1首即事诗。写景、怀古、咏物成为比较鉴赏题材选择的三大热门。情与景是诗歌鉴赏的核心问题,咏物诗具有相同的描写对象(试卷中出现的均为花卉),怀古诗则针对同一历史事件,这些作品可比性强,自然容易为命题者关注。可以推测,在今后出现的比较鉴赏试题中,题材选择的三大热门不会有多大改变。在可比因素上,三年中考查的内容已经具有明确的指向并非任意两首诗均有比较价值。命题必须审读并选出可供比较的点。在这个问题上,三年的试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两诗可

16、比的具体因素。一是相同的诗歌意象,如“水”、“燕子”、“月黄昏”等;一是共同的描写对象,如“庐山瀑布”、“白海棠”、“荷花”、“华清宫”等;一是相同的诗歌情节,如同写贬地登临远望的柳宗元、李德裕诗,同写深夜秉烛把火看花的苏轼、白居易诗,同写急切呼唤清末社会变革的张维屏、龚自珍诗等。在考查重点上,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是试题中出现的两个高频词形象和语言也是考查的内容,但不一定每道试题都会涉及,核心的问题还是表现方法和思想情感。试题最基本的组合方式是“(相同的或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或相同的)思想情感”。2005年“浙江卷”的题干堪称典型题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

17、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题目鲜明地体现了“求同辨异”这一原则。在答案组合上,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求同辨异”是命题的基本原则,但答题时,对问题要作辩证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以2007年“湖北卷”答案为例:“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第一首诗宫内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对比是两诗采用的共同手法,但一为横比,一为纵比。这一答案明显具有“同中见异”这一特点。三年来,比较鉴赏的异军突起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趋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风格

18、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的比较鉴赏,扩大了诗歌鉴赏的范围,增加了诗歌鉴赏的难度,提升了诗歌鉴赏的层次,代表着今后一段时期内诗歌鉴赏的一种趋向。学习案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试题解析:这

19、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20、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

21、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词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白许”说明壮志未酬,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陲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解题要领: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2、了解作

22、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3、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三、不同诗人同一描写景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对比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试题解析:这道题也是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对比,所不同的是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境遇不同,描写景象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汪元亮的的诗是一首写景诗,但景中含情:身处南宋灭亡之时,自己又被

23、押解北上,看到“大江东去水悠悠”,看到“夕阳”、“寒鸦”,却渐渐看不到“东南四百州”,怎能不产生悲痛心情呢?苏轼的诗是一首怀古诗,面对大江,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个英雄人物,都已不复存在,不由产生感慨。参考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解答要领: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表达的感情。3、结合全诗描写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鉴赏。四、不同诗歌相同描写对象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

24、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对比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试题解析: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诗的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比较鉴赏要求一是求同,一是找异,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暮犹怕热”,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诗中荷“背西风”的原因是“相倚恨”,荷有恨其实是诗人有恨,后一首诗中写荷花怕热,因而“低面深藏碧伞中”,写得活泼有趣,表露出了怜爱喜悦之情。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

25、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解题要领:1、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2、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五、不同诗歌同一描写对象优劣的比较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人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

26、之诗。旋人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对比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试题解析:苏轼的观点非常明显:扬李贬徐,说徐凝的诗是“恶诗”,写瀑布“惟有谪仙辞”。其实两诗各有其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评价它们的优劣就要看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是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凝用“白练”来比喻瀑布,李白用“银河”来比喻瀑布,李白用的比喻就超过了徐凝。白练取其白,银河也取其白,用“银”比用“白”显得更光采。银河在天上,“银河落九天”,正写

27、出了瀑布从高山上落下,像从天上落下,更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比起白练来更显得真切;再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这样一比,徐凝的诗就显得平凡,不生动。但说徐凝的诗是“恶诗”,也有些过分。徐凝诗中“千刃直”的形象,“雷奔人江”的声势,“白练飞”的比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它不是“恶诗”。参考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解答要领:1、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2、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

28、3、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六、不同诗歌相同用词和描写对象仿例比较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乌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

29、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试题解析:题干中交代了两位诗人写诗的背景,并明示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不同的。第一道题对两诗中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望”进行鉴赏,例子就李诗中的“望”字的位置、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要求考生仿照示例,鉴赏柳诗中“望”字的位置、写法、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柳诗写的如能身化千亿,则散向峰头望故乡,是虚写。用在结尾,其作用是收束全篇。“望故乡”三字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再结合题目,

30、可知这首诗是写给京华亲故的,“化身千亿”“望故乡”的描写中,又表达了对京华亲故援手帮助的急切期待之情。第二道题就两诗中都写到的“山”进行鉴赏。示例中对李诗中的“青。山留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鉴赏:一是含义,二是表现手法,三是表达情感。要求对柳诗中的“尖山似剑”也从这三个方面鉴赏。尖山割愁肠,表明诗人思家念国的愁肠如剑割般痛楚,表现手法上是既有比喻又有想像,抒发自己被贬后的万千愁绪。答题要领:1、读清题干,认准鉴赏点;2、读懂示例,分析示例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赏析,归纳出要点。3、理解分析要求鉴赏的诗句,对照示例,逐一落实各个要点。练习案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