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49.47KB ,
资源ID:43022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3022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x

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 编制依据(1)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NBSG-3标百合隧道施工图及相关设计资料。 (2)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2 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质勘查资料,而隧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是设计文件。大量的隧道工程建设实践表明,地质勘察精确、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做出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而来的隧道洞身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从而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

2、质条件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减少因灾害发生的损失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需要。 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必须认真、坚持,真正使预报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3 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4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1)地层岩性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2)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3)不良地质

3、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人为坑洞、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5 工程概况 本隧位于山心思林区间,单线隧道,设计为人字坡,线路坡度依次为4.7(1785m)、-4.8(2910m),隧道分别位于R=800m右偏、R=2000m的左偏、R=1200m的左偏、R=1200m的右偏曲线上和直线上,隧道进口里程YDK105+785,出口里程YDK110+480,中心里程YDK108+132.5,全长4695m。隧道最大埋深190m。 隧道属剥蚀低山地貌,绝对高程120330m,相对高差10210m,山

4、坡自然坡度一般560,局部较陡,山坡覆土较薄,基岩出露,局部形成陡崖;地形起伏较大,树枝状冲沟发育。隧道进口仅有乡村小路通过,出口为果芬村,隧道洞身范围内仅有乡村小路,交通条件较差。 测区气候属属亚热带温湿型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偶有奇寒,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22,极端最高气滞为40.9(1958年5月10日);极端最1群气温为一1.3(1963年1月1 5日)。年平均风速为1.5ms,最大风速为28ms。年均降雨量为1364.6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为1883.3mm(1973年),最少年降雨量为851mm(1989年),最大日降雨量为

5、182.2mm(1968年5月30日)。年平均日照数为1682.2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6mm。相对湿度为84%。6 工程地质条件 6.1 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 Q4dl+pl)红黏土、粉质黏土,坡残积(Q4dl+el)红黏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河口组第一段(T2hl)页岩夹泥质砂岩,三叠系中统果化组上段(T2g3)页岩、灰岩,岩性分述如下: 红黏土( Q4dl+pl):褐黄、棕红色,硬塑状,含有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及灰岩质角砾,直径5 40mm,主要分布于测区沟槽、平缓地段地表,厚为02m,具有弱膨胀性。属级普通土,D组填料。 粉质黏土(Q4dl+pl):浅

6、红色,硬塑,土质一般,含约8 10%的泥岩质角砾,厚02m .主要分布于百合隧道出口碴场地表。属II级普通土,C组填料。 红黏土(Q4dl+el):褐黄、棕黄色,硬塑状,含有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及灰岩质角砾,主要分布于测区坡面表层,厚为o2m,具有弱膨胀性。属级普通土,D组填料。 粉质黏土(Q4dl+el):灰黄色夹灰褐色,硬塑,质以粉粒为主,次为黏粒,厚02m。分布于隧道进口附近表层及出口碴场丘坡表层。属II级普通土,C组填料。 页岩夹泥质砂岩(T2hl):褐黄色、青灰色,薄层状,质软,页理极发育,节理裂隙发育,岩层扭曲变化大。全风化W4勘探岩芯呈土柱状及饼状,可见原岩结构,夹有少量的角砾,厚1

7、3m,为缎硬土;强风化W3勘探岩芯多呈角砾状,厚1015m,属级软石;弱风化W2勘探岩芯碎块状夹角砾状,偶及少量短柱状,块状断口新鲜,岩质稍硬,属级软石。页岩不宜作填料。 页岩(T2g3):褐黄色、青灰色,薄层状,质软,页理极发育,节理裂隙发育。全风化W4勘探岩芯呈土柱状及饼状,可见原岩结构,夹有少量的角砾,厚03m,为级硬土;强风化W3勘探岩芯多呈角砾状,厚24m,属IV级软石;弱风化W2勘探岩芯多呈角砾状,偶及少量块状,块状断口新鲜,岩质稍硬,属级软石。页岩不宜作填料。 灰岩(T2g3):灰白色、浅灰色,隐晶质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质坚、性脆、致密、坚硬,含少量方解石脉节理、裂隙较发育

8、。岩芯多呈短桩状、长柱状,局部较破碎,呈碎块状,可见蜂窝状溶孔、溶隙,局部溶蚀较严重,岩体弱风化带(W2),属V级次坚石。为A-B组填料。 6.2地质构造 1、断层 据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地质测绘,受区域构造影响,隧道范围内主要发育三条断层。现分述如下: F13陇血1#逆断层:该断层为区域性大断裂,属右江大断裂系,断层走向变化较大,在侧区断层走向约为N640E,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50,与线路相交于丫DK107+110,夹危74。断层上下盘均为三叠系中统果化组上段(T2g3)灰岩。受断层影响,该段岩层产状紊乱,节理裂隙强烈发育,基岩稳定性差。 Fl4断层:为性质不明断层,断层走向为N46E,倾向不

9、明,与线路相交于丫DK108+630,夹角82 ,断层两盘地层均为三叠系中统果化组上段( T2g3)灰岩。受断层影响,该段岩体破碎,产状杂乱,岩体稳定性差,容易形成渗水通道。 果芬右江逆断层:为右江大断裂在百合隧道出口附近的分支,未与隧道相交,断层走向N39 DU3 W,倾向SW,倾角约为79,断层在测区的西南端与设计铁路线约相交于丫DKI10+547,夹角约1 8。该断层切割两套不同地层,其上盘为三叠系中统河口组第一段( T2h1)页岩,下盘为三叠系中统呆化组上段( T2g3)灰岩。受该断层影响,隧区岩体挤压破碎,完整性差。 受区域构造影响,测区岩体完整性较差,产状扭曲较大,隧道进口代表性产

10、状为层N40 W/65NE,节N25 W/25NE、N50W/40SW;洞身代表性产状为层N40 W/67NE、N60W/70SW,节N35W/67NE、N60E/90、N30W/70 SW、N20 E/90、E-W/90;隧道出口代表性产状为层N19W/50 NE。节N70E/75 SE、N45 W/75 SW。7预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7.1百合隧道采用的预报方法(1)地质调查法;(2)地质雷达法;(3)地震波反射法(TSP);(4)红外探测法;(5)加深炮孔探测法;(6)超前钻探法。7.2适用范围预报项目适用范围地质素描百合隧道全隧道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岩溶地段必须采用,亦可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

11、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的探测地震波反射法(TSP)百合隧道全隧采用(条件允许后,立即实施)红外线探射岩溶地段及富水地区等超前水平钻探富水软弱断层破碎带、富水岩溶发育区、重大物探异常区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必须采用加深炮孔岩溶发育区、富水区注:根据工点施工图地质纵断面图制定各里程段所采取的预报手法。8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框图9重点预报的内容9.1断层预报(1)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2)断层预报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弹性波反射法探测为主,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高分辨率直流电法探测断层带地下水发育情

12、况及超前钻探法验证;(3)当隧道施工接近规模较大的断层时,多具有明显的前兆,可通过地表补充地质调查、洞内地质调查、地表与地下构造相关性分析、断层趋势分析等手段预报断层的分布位置;临近断层破碎带的前兆标志有:节理组数急剧增加、岩层牵引褶曲的出现、岩石强度明显降低、压碎岩、碎裂岩、断层角砾岩等的出现、临近富水断层前断层下盘泥岩、页岩等隔水岩层明显湿化,或出现淋水及其他涌突水现象。(4)断层破碎带与周围介质多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可采用弹性波反射法探测破碎带的位置及分布范围;(5)断层为面状结构面,可采用超前钻探法较为准确预报其位置、宽度、物质组成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等;(6)断层预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A

13、、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平面图与纵断面图以及必要的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进一步核实断层的性质、产状、位置与规模等;B、采用弹性波反射法确定断层在隧道内大致位置和宽度;C、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高分辨率直流电法探测断层带地下水的发育情况;D、必要时采用超前钻探预报断层的确切位置和规模、破碎带的物质组成及地下水的发育情况等;E、采用隧道内地质素描、断层趋势分析等手段预报断层分布位置;F、地质综合判析,提交地质综合分析成果报告。9.2 岩溶预报(1)岩溶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体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崩塌为辅的地质应力综合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地质现象的统称。临近大型溶洞水体或暗河的前兆标志主要有:裂隙

14、溶隙间出现较多的铁锈或粘土;岩层明显湿化、软化,或出现淋水现象;小溶洞出现的频率增加,且多有水流、河沙或水流痕迹;钻孔中用水量剧增,且夹有泥沙或小砾石;有哗哗的流水声;钻孔中有凉风冒出。(2)岩溶预报应探明岩溶在隧道内的分布位置、规模、充填情况及岩溶水的发育情况,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3)岩溶预报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4)岩溶预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A研究隧址区岩溶发育规律充分收集、分析、利用已有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辅以工程地质补充调绘,查明隧址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5、分析岩溶发育的规律,宏观掌握区域地质条件,指导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应着重查明和分析以下方面的内容:A.1地层岩性:可溶性岩层与非可溶性岩层的分布与接触关系,可溶性岩层的成分、结构和溶解性,特别是强溶岩(质纯层厚的灰发达地区、盐岩)的地层层位和展布范围,及其与隧道线路中线的相互关系。A.2地质构造:隧址区的构造类型,褶皱轴的位置、两翼岩层产状;断裂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特别是两条或两条以上断层交汇的位置(侵蚀性地下水的有利通道);主要节理裂的性质、宽度、间距、延伸方向、贯通性及充填情况等;新构造运动的性质、特点等。分析上述构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及不同构造部位岩溶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的差异性,划分

16、岩溶发育带;分析上述构造与隧道线路中线的相互关系。A.3 岩溶地下水: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水位动态及水力连通情况,分析隧道受岩溶地下水影响的程度。A.4隧道处于岩溶垂直分带的部位:根据隧道线路高程、穿越山区地形、地表岩溶发育情况、区域和隧址区侵蚀基准面等,判断隧道处于岩溶垂直分带的部位。A.5岩溶发育的层数:根据岩溶、新构造运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地表测绘,查明岩溶发育的层数及隧道的关系。A.6依据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隧道高程和地下水季节的变化,判断那些可能与隧道相遇的溶洞、暗河的含水量,或分析那些不与隧道相遇的有水溶洞或暗河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A.7岩溶形态:岩溶形态的类

17、型、位置、大小、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与地表水、地下水的联系,以及地表岩溶形成和地下水岩溶形态的联系。A.8 结合有利于岩溶发育的岩层层位和构造位置,在大小封闭的洼地内、当地河流岸边或其他部位,查明大型溶洞或暗河的入口、出口的位置及高程,并结合可能成为暗可通道的较大断层或较紧闭背斜褶皱的核部位置、产状,推断暗河大致通道,确定能否与隧道相遇或与隧道的大概空间位置关系。A.9根据褶皱、断层、节理密集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陡倾角可溶性岩、质纯层厚可溶性岩层的位置与产状,用地表与地下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隧道内可能出现大型溶洞、暗河的位置。B核查、领会设计中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和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设计根据区

18、域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本条第A款中的调查和分析,核查、领会设计文件中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和超前地质预报方案。C隧道内地质素描根据隧道内地素描结果,验证、调整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和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 物探探测根据地质条件,可采用弹性波反射法进行长、中长距离探测,以探明断层等结构面和规模较大、可足以被探测的岩溶形态;采用高分辨直流电法、红外探测进行中长、短距离探测,可定性探测岩溶水;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短距离探测,以查明岩溶位置、规模和形态。E 超前地质钻探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隧道内地质素描、物探异常带进行超前地质钻探预报和验证,对富水岩溶发育地段,超前地质钻探必须连续重叠式进行。超前钻探揭示岩溶后,

19、应适当加密,必要时采用地质雷达及其他物探手段进行短距离的精细探测,配合钻探查清岩溶规模及发育特征。F 加深炮孔探测岩溶发育区必须进行加深炮孔探测。G 地质综合判析,提交地质综合分析成果报告。各种预报手段的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地质条件和各种预报手段的优缺点灵活运用,以达到预报目的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5)岩溶地区应开展岩溶重点发育地段隧道周边隐伏岩溶探测工作。(6)岩溶地区隧底应进行隐伏岩溶洞洞穴的探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 采用综合物探查明隧底隐伏岩溶洞洞穴的位置、规模;B 根据物探资料布置验证钻孔;C 根据钻探验证结果修订物探异常成果图,作出预测隐伏岩溶图;D 隐伏岩溶图,比例为1:1

20、001:500,标明隐伏岩溶位置、规模、埋藏深度、类型和验证钻孔。9.3 涌水突泥预报(1)隧道涌水、突泥预报探明可能发生涌水、突泥地段的位置、规模、物质组成、水量、水压等,分析评价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2)涌水、突泥预报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3)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段进行超前钻探,且超前钻探设有防突装置;隧道通过煤系地层、金属和非金属等矿区中的采空区时,查明在采及废弃矿巷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分析评价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4)隧道反坡施工地段处于富水区时,超前钻探作业时应做好钻孔突涌水处治的方案,确保人员与设备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21、(5)隧道施工要减少或避免塌方的发生,塌方前兆如下条款判定:A拱顶岩石开裂,裂缝旁有岩粉喷出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B初支开裂掉块、支撑拱架变形或发生声响;C拱顶岩石掉快或裂缝逐渐扩大;D干燥围岩突然涌水等。10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方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坚持“科学规范、求真务实、长短结合、贯穿全程”的工作原则。根据设计图纸及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要求,采用长距离预报为主,短距离预报为辅,长短互补的预报原则。长距离预报采用地质调查法和TSP200地质探测仪,中短期预报采用地质调查法、红外探测法、超前地质钻探法、加深炮孔探测法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报,以便相互补充、验证,提高准确率。10.1地质调查法(

22、1)地质调查法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内地质素描,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案。(2)地质调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3)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等.(4)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B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C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

23、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D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E煤层、古膏、膨胀岩、含石油天然气、含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地层在地表出露位置、宽度及其产状变化情况;F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G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5)隧道内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煤层、溶洞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是地质调查法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开挖工作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隧道内地质素描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参考用表见附表10.1-1:A工程地

24、质A.1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A.2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了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A.3岩溶: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A.4特殊地层:煤层、沥青层、含膏盐层、膨胀岩和含黄铁矿层等单独描述。A.5人为坑洞: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坑道和洞穴的分布位置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A.6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

25、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饼状岩芯等现象。A.7塌方: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A.8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存在情况。B水文地质B.1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砂含量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地下水的出露形态分为:渗水、滴水、滴水成线、股水(涌水)、暗河。B.2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B.3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B.4 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B.5必要时应建立涌突水点地

26、质档案。C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D 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E 影像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进行摄影或录像。F隧道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按下列技术要求:F.1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主要描述工作面立面围岩状况;F.2洞身地质素描是对隧道拱顶、左右边墙进行的地质素描,直观反映隧道周边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体的发育规模、在空间上对隧道的影响程度等,通过隧道地质展视图形式表示,其格式和内容见附录。F.3地质素描应随隧道开挖及时进

27、行,对地层岩性变化点、构造发育部位、岩溶发育带附近等复杂、重点地段应每开挖循环进行一次素描,其他一般地段不应超过10m进行一次素描。G地质调查法应符合下列工作要求:G.1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在实施洞内超前地质预报前进行,并在洞内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补充,现场应做好记录,并于当天及时整理。G.2地质素描图采用现场绘制草图、室内及时誊清的方式完成,必须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记录,不得回忆编制或室内制作。地质素描原始记录、图、表当天整理。G.3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洞内地质素描资料应及时反映在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上,并应分段完善、总结。G.4标本按要求采集,并及时整理。表10.1

28、-1 地质素描参考用表9.2地质雷达地质雷达探测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和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地质雷达探测主要用于岩溶探测,亦可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的探测。地质雷达在完整灰岩地段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段的有效探测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在5m以上。地质雷达探测线布置图如下图所示: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图 地质雷达探测线布置图10.2地震波反射法(1)检测原理地震波反射法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回波方法测量的原理。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激发产生,炸药激发在隧道边墙的风钻孔中,通常2

29、4个炮孔布置成一条直线。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孔中,一般左右洞壁各布置一个。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反射的地震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因此通过测量直达波速度、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可以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在一定间隔距离内连续采用上述方法,结合施工地质调查,可以得到隧道围岩的地质力学参数,如-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参数等。工作中结合相关的地质资料和施工地质

30、工作,总结预报经验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2)探测方法采用黄油耦合,定向安置孔中三分量检波器;记录接收器孔、距离接收器最近的炮孔和隧道掌子面的里程桩号,以及各炮孔间的距离,以上数据填写在TGP现场数据记录表中;爆破孔药量一般控制在5070克,采用计时线炸断的触发方式,在孔中灌满水的条件下激发,按序依次起爆和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中对测线布置段至隧道掌子面间的隧道围岩进行地质描述,以利于资料解释。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在软弱破碎底层或岩溶发育区,一般每次预报距离应为100m左右,不宜超过150m;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地层每次可预报120180m,但不宜超过200m。 (3)测线布置在隧道左

31、或右壁的同一水平线上从里向外布置24个炮孔,炮孔间距1.5m,炮孔高度1.1m;与接收孔的最近距离一般为20m。下图为工作布置示意图和钻孔布置平面示意图。 掘进方向1#17# 18# 19# 20# 21# 22# 23# 24#图1 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 检测孔、爆破孔横断面图(5)上一次预报的施工验证情况及原因分析在实际施工中,对预报的结果进行验证,总结经验,以利于下次预报,下表为超前地质预报施工验证表。 表3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验证表序号里 程长度(m)推 断 结 果验证结果12 310.3红外线探测红外探测是根据红外辐射原理,即一切物质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电磁波的原理,通过接收和分析红外辐射信号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适用于定性判断探测点前方有无水土存在及其方位。 有效预报距离应在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大于5m。10.4超前钻探超前钻探分为超前地质钻探和加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