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107.04KB ,
资源ID:42984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984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docx

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第一部分 任务与目标1. 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 和完整性。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 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 况的程度。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 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 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 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

2、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 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表1 描述了各个环节 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表 1 各环节对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监测环节主要控制因素主要影响的目标布点系统1.监测目标2.监测点位、点数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采样系统1.采样次数或采样频率2.采样仪器技术、方法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 完整性运贮系统1.样品的运输2.样品保存准确度分析测试系统1.样品的预处理2.分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检测范围控制3.分析人员素质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精密度、准确度、可比性、 完整性数据处理系统1.资料整理、处理及精度检验2.资料分布、分类管理

3、制度的控制准确度、可比性、完整性综合评价系统1.信息量的控制2.结果的表述及原因分析、对策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 完整性2. 工作计划的制订2.1 监测数据的质量目标一旦确定后,便可编写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应针对以下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2.1.1 实验设计2.1.2 组织机构2.1.3 实验器材的准备2.1.4 分析测试2.1.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2.1.6 数据质量的评价3. 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为了完善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体系和制度,必须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即评价室内和室间质控效果的量化指标,例如,工作曲线质控指标及评价方 法、空白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平行双样质控指标及评价方

4、法、标准样品和 质控样品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加标回收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等。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其目的也是为了出具“五性”的环境监测数据。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 管理,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刻不容缓的需要建立相应 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而使监测数据具有法律作用 。 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等同采用 ISO/IEC 17025:2005)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以此体系进行计

5、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 控制下高效、规范的运作。第二部分 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第一章 地表水和废水监测1.1 监测人员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并按照环境 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要求持证上岗。持有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 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合格证者(如新调入人员、工作岗位变动人员等),只能 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1.2 监测仪器与设备1.2.1

6、仪器设备的检定与校准 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一般按照相应仪器的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实 验室须有相应的检定计划);属于非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照相应的校准方法 自行校准或核查,或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校准,校准合格并在 有效期内使用。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1.2.2 仪器设备的核查与维护实验室须制定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计划(期间核查一般 1 年至少进行一次, 或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并按计划进行核查,保持在用仪 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的置信度。期间核查可参考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规程进

7、行 , 也可自行制定相关的核查方法。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如天平的零点,灵敏性和示值变动性;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灵敏度和比色皿成套性;pH 计的示值总误差;以及 仪器调节性误差,应参照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校验),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程 序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必要时),并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 使用过程中作好相应的记录,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每台仪器设备都必须 有专门的责任人进行管理,责任人应有监督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的权利和义务。1.2.3 质控检查每两个月(周期可由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由质控部(质控室)进 行现场抽查仪器设备的存放、使用及保管等情况。检查仪

8、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是否按规范进行操作使用,使用记录是否真实规范。每季度由质控部(质控室) 对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情况进行抽查,确认核查用标准物质有效,核查方法是否符 合相关标准或规程的要求。1.3 工况核查1.3.1 运行状况核查 运行状况核查时,应记录企业生产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监测现场应保证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确认生产状况,必要时与企业人员一 同确认。1.3.2 能耗核查1.3.2.1 核查用水量和排水量 核实企业总排水量时,应记录企业一个季度(月)内生产计划、实际生产量和当日生产量。对供水有计量装置的企业,应查看水表,记录用水量;无计量装 置的企业,记录新鲜水水泵流量及水泵运行时间,

9、计算用水量。当企业实际用水 量与提供用水量不符时,应现场核实并纠正。1.3.2.2 核查产量及能耗 记录能源(电、煤、油等)、生产原料消耗情况,记录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及产量,核查企业在监测时的生产负荷。当企业实际消耗与核算能耗不符时,应当 场查明原因,及时记录正确信息。1.4 样品采集1.4.1 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项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6.1 和当地 地表水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废水监测项目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及有关行业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标准的执行相应的地方标准)。1.4.2 监测点位1.4.2.1 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参照地表水和污

10、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4.1 的相关要求执行。1.4.2.2 废水监测断面、点位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5.1 的要求执行。 含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排放口采样。废水采样点位一般设在排污单位外排口。原则上外排口应设置在厂界外,如设置于厂界内,溢流口及事故口排水处必须能够纳入采样点位排水中。采样口若为多个企业共用,则采样点应设在其它企业排放污水未汇集处。若一个企业有多 个排口,则应对多个排口同时采样并测流量,汇总各排口总量。如需对废水处理 设施监测,应在各种废水处理设施入口和总排口

11、设置采样点。当有多个入口时, 应对全部入口进行监测。采样前应检查并确定采样点符合规范化设置要求,并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5.1.2 和5.1.3 的规定执行采 样点登记与管理。采样记录中应详细记录采样点位具体位置,绘制采样点位图 。 监测断面及位置一般为:当水深大于 1 米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 水深小于或等于1 米时,在水深的1/2 处采样。对含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工业废 水,一般采集水面下1015 厘米处的乳化油水样。在排水管道或渠道中流动的 废水,由于管壁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的不同部位流速和浓度都有可能互不相同, 采样位置应靠近采样断面的中心并符合

1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922002)中6.3.2的要求。1.4.3 监测频次地表水监测频次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4.2.2 和当地地表水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废水监测频次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5.2.1 的要求执行,污染源废水监督性监测每季度不少于 1 次。1.4.4 采样器具的要求1.4.4.1 采样器具 采样器具应能够标记采样深度。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 12998-91)中的相关规定。1.4.4.2 采样器具的清洗 采样器具的清洗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13、)中4.2.3.1 的要求执行。1.4.4.2 采样容器的抽检 采样人员定期抽检采样容器并记录,质控人员随机核查。每批采样容器抽取3%,检测其待测项目(不包括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细菌等特殊项目)能否检出 。存在检出,可根据该项目的分析精度要求确定是否合格。一旦确定为不合格,应立即对采样瓶来源及清洗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原因,给予纠正。每次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 个。1.4.5 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记录 样品采集应符合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4.2.3.2(地表水)、5.2.2(废水) 的规定。采样现场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水污染物 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

14、2)9.2 的规定。样品的保存、运输和记 录应符合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4.2.3.3(地表水)、4.2.3.4(地表水)、5.2.3 (废水)的规定。其中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值、COD、BOD5、DO、硫化物、油类、 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 独采样。测定悬浮物、BOD5、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不能分样,必须全部用于测 定。1.5 实验室的基础条件1.5.1 实验室测试基本条件应符合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11.5 的规定,同一实验室内不得安排对测试项目有干扰的其它项目的

15、分析。1.5.2 试验用水参照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1992)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制取和检验,具体要求如下:1.5.2.1 外观 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1.5.2.2 级别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为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三个级别。(1)一级水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 再经0.2 u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2)二级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

16、换等方法制取。(3)三级水 三级水用干一般化学分析试验。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1.5.2.3 技术要求 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表2所列规格:表2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技术要求名称一级二级三级pH值范围(25)5.07.5电导率范围(25), mS/m 0.11.05.0可氧化物质(以 O计 ),mg/L 0.080.40吸光度(254nm,1cm光程) 0.0010.01蒸发残渣(1052), mg/L 1.02.0可溶性硅(以SiO2计 ),mg/L 0.010.021.5.2.4 特殊要求的实验用水 对有特殊要求的实验用水,常需要使用相应的技术条件处理和检验,如无氯水、无氨水、无酚

17、水等可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四章(实 验室用水的制备)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制取和检验。1.6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1.6.1 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以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条件。 废水分析测试方法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规定执行,地表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规定执行;若监测项目 的分析方法未在上述标准中作出规定,其分析方法可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 规 范 (HJ/T 91-2002)6.2 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选 择 。污染源样品一般浓度

18、较高。当样品浓度超过检测上限,需要进行稀释时,应 移取10ml(包含10 ml)以上样品定容至容量瓶中,稀释应该一次完成,不可进行二次稀释,以减少过程误差。对于必须逐级稀释的高浓度样品,应在稀释前制定逐级稀释的操作方案。1.6.2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1.6.2.1 全程序空白 每批次监测应做全程序空白(溶解氧、pH值等特殊项目除外)。若全程序空白样品有检出,应查找原因,予以纠正。可根据分析方法的需要,在分析结果中 扣除全程序空白值对监测结果进行修正。全程序空白值的测定方法见地表水和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11.6.1.1 的规定。空白平行双样的相对差值不大于50%。1.6

19、.2.2 精密度控制 采用平行样控制分析的精密度。每批次监测分析应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做平行样,样品量少于10个时,至少做1份样品的平行样。测定平行双样的允许 差在相对偏差允许范围内,最终结果以双样测定值的平均值报出;若测试结果超 出规定允许偏差的范围,在样品允许保存期内,再加测一次,监测结果取相对偏 差符合质控指标的两个监测值的平均值。否则该批次监测数据失控,应予以重测 。 部分项目控制要求见表3。相对偏差按(1)、( 2)公式计算:相对偏差(%)= Xi -X 100% (1) nX = Xi / n (2)i=1式中:Xi第i次测量值;n次测量平均值;Xn测量次数。表3 部分项目监

20、测控制指标项目样品含量范围(mg/L)允许相对偏差%化学需氧量5-502050-1001510010氨氮0.02-0.1200.1-1.0151.010总氮0.025-1.0101.05总氰化物0.05200.05-0.5150.510六价铬、总铬0.01150.01-1.0101.05总铅、总铜、总锰、总锌0.05300.05-1.0251.015总镉0.005200.005-0.1150.110总磷、磷酸盐0.025250.025-0.6100.65挥发酚0.05250.05-1.0151.0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250.2-0.5200.520总砷0.05200.0510总汞0.00

21、1300.001-0.005200.00515硝酸盐氮0.5250.5-420415五日生化需氧量3253-1002010015有机磷农药类20苯系物20挥发性卤代烃20氯苯类20硝基苯类30酚类50酞酸脂类30多环芳烃30精密度实验参照监测项目方法标准,选一浓度点连续测五天后(每天测量一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复现性),或重复测量710次(或更多次)后进行计算 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对于可以进行留样的项目(如部分重金属项目),可按相关标准每半年进行 一次留样再检验,以检验相应项目实验分析的复现性。1.6.2.3 准确度控制 实验室分析准确度可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密码样或密码加标样的

22、测定,或用标准样品(明码或密码)任意一种方法来控制。每批次样品需带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在对样品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进行同步测定,将所得结果与保证值(理论值)相 比,以评价其准确度。若标准样品测得值超出误差允许范围5,或质控样品 测得值超出误差允许范围10,应查找原因,予以纠正。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80-120%范围内(特殊项目除外)。 部分项目的加标回收率控制要求见表4。表4 部分项目加标回收率控制要求项目样品含量范围(mg/L)加标回收率%氨氮0.02-0.190-1100.1-1.090-1051.090-105总氮0.025-1.090-1101.095-10

23、5总氰化物0.0585-1150.05-0.590-1100.590-110六价铬、总铬0.0185-1150.01-1.090-1101.090-110总铅、总铜、总锰、总锌0.0580-1200.05-1.085-1151.090-110总镉0.00585-1150.005-0.190-1100.190-110总磷、磷酸盐0.02585-1150.025-0.690-1100.690-110挥发酚0.0585-1150.05-1.090-1101.090-1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80-1200.2-0.585-1150.585-110总砷0.0585-1150.0590-110总汞0.

24、00185-1150.001-0.00590-1100.00590-110硝酸盐氮0.585-1150.5-490-110495-110有机磷农药类70-130苯系物(非顶空法)80-120挥发性卤代烃(非顶空法)80-120氯苯类(非顶空法)75-130硝基苯类30-120酚类(色谱法)10-120酞酸脂类70-120多环芳烃30-1301.6.2.4 最低检出限(检出浓度)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 小浓度或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 测物质。检出限受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全程序空白试验值及其波动性的影响 。(1)全

25、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 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 , 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L含待测物质的样品。零浓度样品为不式中:wb20时:L=4.6wb全程序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当空白测定次数 少于nL = 22tfSwb式中:Swb程序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f批内自由度等于, m(n-1); m为重复测定次数为平行测定次数;,ntf显著性水平为0.05(单测),自由度为f的 值。t(2)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检出限作如下规定:L对各种光学分析,可测量的最小分析信号XL由下式确定:XL= +Sb X b K式中: 全程序空白多

26、次测得信号的平均值;X bSb全程序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标准偏差; 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Kb与XL- X (即Sb K )度或量即为检出限L:L= = X L - X b K= K Sb K式中: 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K为了评估X b和Sb ,实验次数必须足够多,例如20次。1975年,IUPAC建议对光谱化学分析法取 =3。由于低浓度水平的测量误差K可能被遵从正态分布,且空白的测定次数有限,因而与 =3相应的置信水平大K约为90%。此外,尚有建议将 取为4、4.6、5及6者。K(3)光度法中,以扣除全程序空白值后的吸光度与0.01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测限。(4)分析的最小检

27、测量和系检测器恰能产生于噪声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 色谱柱的物质的最小量。一般认为恰能辨别的响应信号,最小应为噪声的两倍。最小检测浓度系指最小检测量与进样量(体积)之比。(5)选择电极法规定: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 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相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各该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线。1.6.2.5 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是表述待测物质浓度与所测量仪器响应值的函数关系,制好校准曲线是取得准确测定结果的基础。(1)使用的校准曲线为该分析方法的直线范围,根据方法的测量范围(直线范 围),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系列的浓度值应较均匀分布在测量范围内, 系列点6个

28、(包括零浓度)。(2)校准曲线测量应按样品测定的相同操作步骤进行(经过实验证实,标准溶液系列在省略部分操作步骤时,直接测量的响应值与全部操作步骤具有一致结果 时,可允许省略操作步骤),测得的仪器响应值在扣除零浓度的响应值后,绘制 曲线。(3)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截距和斜率,应符合标准方 法中规定的要求,一般情况相关系数(r ) 应0.999。(4)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时,要求r0.999。(5)对某些分析方法,如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等,应检查测量信号与测定浓度的线性关系,当r 0.999 时,可用回归方程处理数据;若r 0.999,而测量信号与浓度确实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可用比例法计算结果。(6)线性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分光光度法一般要求其相关系数r0.999,否则应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重新绘制合格的曲线。(7)截距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准确度,在线性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对其进bx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