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20年概述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20年概述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20年概述中国的编辑科学研究发端于上世纪40年代由广州自由出版社首次刊行的编辑学一书,此被视为“编辑学”启名之始。而编辑学真正被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则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20年来,编辑学经历了研究的创始期、深化期、攻坚期及创立期四个阶段,其间,河南大学作为中国编辑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实践阵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先导与推动作用。那么,在这20年间,河南大学的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开出了什么样的实践之花呢?一、编辑出版专业起步与发展历程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
2、期:一是创始期,即以学报编辑部为中心时期(1983-1990);二是发展期,即以河南大学中文系(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前身)(1990-2002)为中心时期;三是成熟期,即以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中心时期(2002-)。1.创始期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集中了几位在教学、科研方面具有一定实力并热衷于编辑出版事业的骨干教师,他们兼顾教学、科研与学报编辑两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编辑实践经验,也积淀了初步的编辑理论学养。1983年,应胡乔木同志关于在高校设立编辑学专业的倡议,河南大学受省教委委托开办河南省高校学报编辑业务培训班,由学报编辑部的几位教授、副教授负责授课培训青年编辑,取得了
3、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期间,学报编辑部王振铎教授写了题为文科学术论文的鉴审问题的讲稿,1984年又应邀到教育部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培训班讲课,课后,这篇讲稿被全国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培训班讲义收录,发给全体学员。为推动编辑学研究,1985年开始,经学报编辑部主任宋应离教授提议,河南大学学报率先开设“学报编辑工作论坛”专栏,后改为“编辑学研究”专栏,这一举措反响在编辑出版学界反响强烈。近20年来,陆续刊发有关编辑学研究和编辑学教育的文章约300多篇。1985年,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派王振铎、司锡明对北大、南开、复旦等高校就有关编辑学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为之后的研究生招生和本科教育专业
4、的设置做好了先期铺垫工作。1986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编辑学研究生,录取了李频、王衍诗、何玉冰三位研究生,分别挂靠在文学、教育、地理硕士点上。之后1987年又招3名。河南大学为我国招收编辑学硕士研究生最早的单位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原国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上,未设置编辑学专业。所以这两届研究生就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将其专业挂靠在有关专业方向授予学位,教材就由导师们自行编写。在教学上采用听讲、自学、写作三结合的方法,在三年当中,学生既学习了较系统的编辑理论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初步的编辑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编辑工作打下了基础。同
5、年,河南大学批准成立了编辑学研究所,主任由司锡明担任,副主任由胡益祥和张如法教授担任,学报编辑部组成了一个由教学、科研、编辑三位一体的实体。1987年,学报招收了首届编辑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生,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贵州、湖北、江西、河南等地,与本校编辑学研究生一起上课。1984年,河南大学在国内首办编辑学研讨班;1987年,河南大学又与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召总之,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教学从“学报编辑部”“中文系”“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衍变历程,办学形式从零星分散地办培训班到招收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研究生再到招收该专业的本科生,从挂靠嫁接式教育到具有正式的学
6、位授予权再到编辑出版研究中心的申请设立,正一步步由清涩迈向成熟,由简陋走向完善。二、研究成果积20年之发展,河南大学编辑出版教育、教学及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了一个研究群体该群体由三部分人组成,老一代以王振铎、司锡明、宋应离、张如法等五位教授为代表,他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还在争论编辑有学无学的时候,就成立了编辑学研究室,一边开展编辑出版及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一边开展编辑出版的理论研究探索,并且较早地培养了一批编辑出版学的研究生。该群体的骨干力量多是50年代大学毕业,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兼具长期的编辑出版工作经历,在编辑学研究上觉醒早,起步快,编辑实践经验丰富,
7、文化审美的眼光较高。如王振铎教授,从事编辑工作20多年,其编辑学理论研究成果突出,在构建编辑学的理论框架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因此,曾先后被聘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闻出版出版署编辑出版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出版商务公司编审等,现担任河南大学“新闻编辑出版科学研究所”工作,编辑学研究生导师等;司锡明教授较早提出信息智化编辑观;张如法教授撰写的编辑社会学出版后,被编辑界认为是“探索编辑社会关系的理论专著”;宋应离教授则是一位编辑学研究的热心倡导者与组织者,在中国学界较早出版了中国大学学报研究与中国大学学报简史,并完成了由他牵头承担的国家“八五”社科项目中国当代出版史料(300万
8、字),此外,群体中的李明山、阎现章、张晓菲等均有专著出版。此外,该研究群体中,每个人的专业优势、学术专长、学术观点、个性特征都相差很大,群体所表现的学术思想、观念也就存在很大分歧,可谓说是真正作到了兼容并包、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发挥了该群体的最佳效应。中年一代则以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副院长、教授李建伟、杨海军及李频、张天定教授、郭奇副教授、路振光副教授等为代表,他们均有学术著作问世。此外,还有以惠萍、马跃峰等一批青年硕士、博士为代表的教学骨干力量,并且表现出了较强的学术潜力。2.出版、发表了一批著述、论文20年来,河南大学编辑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学术专著10余部,出版教材10余种:编辑
9、学通论(王振铎、司锡明主编)、编辑学原理论(王振铎)、汉英新闻编辑出版词汇(王振铎)、编辑社会学(张如法)、编辑的选择与组构(张如法)、中国大学学报研究(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宋应离)、中国当代出版史料(宋应离)、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阎现章主编)、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李明山)中国版权史研究文献(周林、李明山主编)、编辑出版学(张天定、郭奇主编)。除著作外,还发表有大量的刊物论文,比较集中的是三家“编”字号刊物及出版广角、出版发行研究等专业刊物,论文近300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厅校级奖励14项,此外,还承担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良好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10余项。现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专
10、业的老师正承担着国家教育部的教材项目编辑出版学教程和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与主干课程研究等任务。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以其丰富的理论成果、突出的教学成绩获得了国内学界的关注与好评,同时其名声也远播域外。其中,王振铎教授的符号建模编辑论一文发表在日本的出版教育研究学报上,美国克里夫兰旗帜日报载文中国人研讨编辑学,在欧美出版物上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人创造的“编辑学”术语redactology,评介了编辑学通论一书。3.讨论了一些问题(1)编辑有学无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河南大学的教授们总体上持编辑有学论,王振铎教授认为,编辑有学,并且编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术论争为推动编辑学研究的深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是2
11、0世纪80年代学界关于此问题论争中颇有影响的一方。(2)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学说中,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研究群体中的王振铎教授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讲,是研究人类文化交流中特有的编辑现象。”“就具体内容而言,编辑学与其他人文学科大体相同,应当包括史、论、术三大部分。即编辑发展史、编辑基础论和编辑应用技术。”12页(3)编辑学的性质王振铎教授和司锡明教授在其著作编辑学通论中指出,编辑学这一学科具有3个方面的性质:社会导向性、知识缔构性、工程实用性及传播和教育的连续性。即编辑是一门社会文化缔构工程科学,它兼有社会学、文化学、工程学的一些特性,是理论与应用兼而有之的学科。(
12、4)编辑概念从编辑有学还是无学的论争到编辑最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入住大学课堂在,被社会广泛接受,其理论体系已经是相当的完整了。而揭示编辑现象本质的概念系统则是其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于编辑概念的界定,20年来争议最大,研究者提出的不下百种。河南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有影响的研究群体,其关于编辑概念是以王振铎先生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为代表的。他认为,编辑是“根据社会文化需要,按照指导方针,使用物质载体和技术手段,对精神产品进行组织、采集、鉴审、选择和编序加工,并缔构成一定的文化符号模式作为社会传播媒介的活动”。(5)编辑起源问题编辑起源问题由编辑概念界定而产生。在这个问题上学界有三种说法:殷商说
13、、春秋说、五代北宋说。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研究群体内部即有两种说法:王振铎教授认为,不能以现代的编辑出版视角查证古代书籍的编辑出版情况。“古代书籍的编著与出版,是一种合二为一的整体活动。将思想内容及意义,以版的形式表示出来,既是编,也是著,同时也是出版。具体讲,就是以图形、文字等符号将意义出示于版,并将版出示于人,就可称为编辑出版。”张如法教授持编辑起源于春秋说,他认为古代编校合一,孔子有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有删诗书、修春秋等活动,是编辑的起源。(6)孔子是否编辑家问题关于孔子是否编辑家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说是,一说否。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研究群体一致认为,孔子有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是编辑
14、家。(7)编辑学与相邻学科关系问题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研究群体集中探讨了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关系问题。王振铎教授认为“编辑学和出版学是既有性质区别、又有必然联系的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245编辑学原理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张如法教授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说,“编辑是出版、发行的基础和前提”179编辑社会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8)编辑出版学教育问题4.培养了一批人材20年来,河南大学在编辑出版专业开展了多种类型多级层次的编辑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本科生12届近400人,硕士生19届110人,先后接受河南大学各种形式的培训者千余人。其主要形式有培养跨学科的研究生;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15、;培养编辑学专业本科生;举办短期编辑培训班;开办在职研究生班及创办编辑学函授进修班。这些人员有的已经是新闻出版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则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骨干,成绩不斐。5.得到了社会承认河南大学20年来的编辑出版研究实践,对编辑出版学的理论体系建设、新闻出版单位业务实践能力的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素质的提高,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其群体的研究成果、实践成就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98年,女友杂志期刊编辑研究室对河南大学教授王振铎、张如法、宋应离等做了专访,关于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研究群体的介绍文章也时有见诸报端,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被学界更多的人认可、追随。三、存在问题20年来,河南大学编辑出版
16、研究群体在编辑出版理论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在教育教学实践上也有了初步的探索,但是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1.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理论研究方面侧重社会科学的研究,自然科学涉及不多,成果不突出。2.名义是编辑出版研究,但实际上研究重点向编辑学方面严重倾斜,表现在理论成果上是编辑学理论著作、论文颇丰,出版学方面仅有为数不多的出版史料方面的成果,鲜见系统的理论体系方面的著作出笼。3.研究方向侧重理论体系的建设,与编辑出版工作实践结合不紧密,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研究内容过于抽象、宽泛,即“务虚”过度,“务实”不足。4.在研究力的持续发展方面,由于研究群体中的第一代业已退休,后续力量中在学界鲜见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出现,尤其是年轻力量稳定发展的态势还未看到,因此,在编辑出版研究队伍的建设上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5.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由于新的学院刚刚成立,一切还稍显仓促,教学硬件设施不行,师资力量不够厚实,同时也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是很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