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3.25KB ,
资源ID:42911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911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互联网+参考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互联网+参考资料.docx

1、互联网+参考资料“互联网制造”参考材料 “I版+M版”齐头并进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国内先进制造市场需求巨大,这些都是发展新一代制造业的优势。但及德、美、日等国相比,我们在关键零组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大、占比高,信息化程度低,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的同时,如何保证这些企业成功触“网”得分,也是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围绕互联网如何及传统制造业结合的讨论,呈现双中心结构。一个中心在加号前端,即由互联网企业推动的“互联网+制造”(以下简称I版,即Internet版);另一个在加号后端,即由制造业

2、主导的“互联网+制造”(以下简称M版,即Manufacturing版)。M版方案如德国的“工业4.0”,在国内被热议,但对I版的讨论则相对冷清。实际上,I版相对于M版所需投资较小、适用场景更多,既可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触“网”需求,也可为大型先进制造企业服务。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及世界实现“零时差”,国内互联网企业在规模、技术、应用等维度上及国际先进水平比肩而立,以I版为模板推进“互联网+制造”成为现实可能。I版及M版大可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蓝图早日实现。一、M版方案我们选取德国“工业4.0”、博世“慧连制造”、西门子“数字工厂”、GE“炫工厂”四个方案,分析提炼M版共性因素。(一

3、)德国“工业4.0”“工业4.0”工作小组将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分布各地的人及物通过CPS整合在一起,可自主交换信息、触发操作、独立控制的机器和仓储系统构成“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智慧产品(smart product)的唯一识别码记录历史信息、实时状态、可能的制造路径,在智慧工厂中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工业4.0”包括三个主要构想:价值网络的水平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 through value networks):产品设计、数字模型、工艺细节等跨企业云端分享;全价值链工程端到端数字整合(End-to-end dig

4、ital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cross the entire value chain):从车间、生产线的规划到最终产品消费,整条价值链端到端的数字化设计开发;垂直整合的联网制造系统(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根据产品不同自动进行调整的有弹性、可编程的生产场景。如上描绘的智慧工厂、智慧产品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制造业场景,已经或多或少在近年来发展出的先进制造业解决方案中有所体现。(二)博世“慧连制造”博世是“工业4.0”工作小组的联席主席之一。“慧连制造”核心为制造物流软件

5、平台,以此为基础对生产流程进行云化和再造。方案包括如下三个部分:过程质量管理(Process Quality Manager):生产全过程实时监控,操作界面可视化,异常波动提前预警。远端服务管理(Remote Service Manager):产品可远程控制,厂家帮助客户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试、参数设置、数据接入、错误排查、故障解除等工作,减轻产品交割、安装、维修工作量。预测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产品实时传回工作数据,可据此判断何时检修维护,减少用户停产检修的次数。三个部分都是基于物联网的生产价值链延伸,已有“工业4.0”的影子。(三)西门子“数字工厂”西门子(Si

6、emens AG)是“工业4.0”的重要推手,2006年以32亿美元收购PLM软件商UGS,将UGS的在线设计平台NX(其中内置CAD、CAM)、数字生产流程规划软件Tecnomatix、cPDM解决方案Teamcenter收入囊中。以Teamcenter为基础,西门子将这些系统嫁接在自家的自动化系统Simatic之上,“数字工厂”初步完成。Teamcenter平台之上,生产者及用户、供应商通过PLM、MES、TIA三位一体的软件系统平台实时沟通,达成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规划、执行、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工厂”中,从产品设计“端”到售后服务“端”,都事先经软件拟合,云中虚拟产品及现实

7、产品一一对应,生产执行系统可重构。这及“工业4.0”的三重构想基本一致。(四)GE炫工厂GE炫工厂,是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和先进制造(advanced manufacturing)结合的产物。用数据链打通设计、工艺、制造、供应链、分销渠道、售后服务,形成连贯的智能系统。工业互联网被GE描述为“大铁块+大数据”(big iron + big data),前者即涡轮机、内燃机、风机等大机器,后者即云基分析(cloud-based analytics)。及“工业4.0”类似,工业互联网强调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铁块之间、铁块及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实时交流,铁块们因而变得

8、可预测、会反应、社会化。先进制造包括3D打印、创新材料等模块。配合新材料,3D打印让零件设计所见即所得,及原型机之间几乎零距离。GE今年初在印度浦那(Pune)建成全球第一家炫工厂,可在同一场地内加工发动机、风机、水处理设备等不同产品,并根据云端从各地实时反馈的数据,自行在各产品间分配人力、设备,减少资源闲置,同时提升市场反应速度。不仅如此,GE Software推出的Predix软件平台,目标是做成物联网的安卓。从上述几个方案看,M版围绕着硬件智能化、软件一体化、工业自动化展开“互联网+制造”。工厂内的制造场景在方案中居于中心位置,企业内网在外围,公共互联网处于边缘。这些方案都有雄厚的传统工

9、业制造背景,并呈现以下特点:门槛双高:M版方案的核心技术,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工业级增材制造等,均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技术门槛高;M版方案的各类智能工厂造价不菲,投资门槛高。封闭体系:M版方案中的互联网,强调的是近场通信、传感器等封闭环境内的连接对象;云,是少数企业内部沟通用的私有云;大数据,也往往是企业搜集的内部数据。中心驱动:M版方案核心企业强势主导。除非门槛双高、封闭体系被打破,否则“工业4.0”构想中的生产分散化、网络化、去中心化只会留在纸面上,落不了地。这些特点造成M版方案的最大用户往往正是提出者自己:西门子数字工厂2013年落地在自家的成都工厂、GE炫工厂2015年落地在自家

10、的Pune工厂。从这个意义上说,M版方案只是“巨人的游戏”。创新的速度并未因为互联网因素的加入而显著加快,仍然按照工业企业原有的步伐渐进式前进。二、I版方案跟传统制造业相比,互联网行业还十分年轻;和制造业巨头相比,互联网企业相对稚嫩。I版因此主张加号两边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生产场景交给传统制造业企业,非生产性的制造业价值链搬到云端,交给互联网企业来提供企业级服务。(一)谷歌“Google for work”谷歌推出的Google for work(以下简称GFW)是以云为基础的一系列企业级服务,包括工作场景中的email、电视电话会、文件处理、分享/存储,也包括后台服务如云存储、计算、API

11、开发,还有打包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如搜索、地图等。针对制造业,谷歌提出“做联网的制造者”(Be a connected manufacturer),帮助制造业者建立快速多层次沟通网络。但该方案还是聚焦在线上部分,硬件产品少,且不是GFW的主打诉求。GFW对节约IT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有突出作用,实际上西门子、GE都是GFW的客户。近两年Google在硬件方面,特别是机器人相关产品上加紧布局。这些机器人虽然及制造业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传感器、软件集成等方面有突出优势,及目前“工业4.0”中生产场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值得关注。(二)亚马逊“Amazon Web Services”亚马逊的Amazo

12、n Web Services(以下简称AWS)于2006年推出,面向企业提供云计算等IT基础设施服务,包括亚马逊弹性计算网云EC2、储存服务S3、简单数据库Simple DB、简单队列服务Simple Queue Service,以及内容传输入伍CloudFront等。整套云服务计费灵活方便,受到企业用户欢迎。国内的一些制造企业如手机生产商一加科技,就通过AWS架构网上商城,并根据对流量的需求做弹性调整。(三)微软的企业服务早在1999年,微软就推出了适用于机顶盒、POS机等非PC设备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Embedded。使用这一系统的硬件可以及桌面应用程序无缝集成,大大缩短上市时

13、间。随着Windows Embedded不断升级,适用的硬件范围更广,功能更强。微软最近推出的Azure云平台和Windows 10物联网版,让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的硬件互联互通,再结合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创造出独特的企业级应用生态。制造业企业可以将生产线的软件控制系统建立在Azure和Windows 10之上,实现以Windows为软件控制基础的智能化生产。KUKA Systems Group在设计Chrysler Jeep Wrangler车体生产线的过程中,就是使用Windows Embedded、SQL服务器在云端建造了一个控制平台,根据客户反馈调整生产规模和流程。而且由于人机界面

14、采用大家都很熟悉的Windows,缩减了新员工培训周期。综上所述,I版代表性企业及制造业的结合各有特点,结合的程度也有差别。亚马逊做云服务供应商,提供一揽子的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谷歌在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基础配套上积蓄力量,未来想象空间很大;微软凭借自己在操作系统方面的优势,及传统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结盟,直接进入到车间和流水线。但他们有两个共同特点:开放合作。I版方案均强调及传统制造企业合作,帮助后者更好地适应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不论是亚马逊、谷歌、还是微软,都是围绕制造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做服务。丰俭由人。I版的通用性较强,在云端可供选择的组件很多,“用多少服务给多少钱”。这一模式降低了传统企业接

15、入互联网的门槛,不论是亚马逊、谷歌还是微软,企业客户中都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企业间规模差异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地位。三、中国的战略选择软件一体化、创新生产硬件、外在移动互联网是考察中国企业“互联网+制造”的三个基础。及世界一流水平相比,移动互联网发展最迅速,创新生产硬件、软件一体化还处在追赶的阶段。独特的发展条件要求我们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制造业”道路。(一)中国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业”具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尤其在ICT产业中已经局部领先。华为、中兴已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中移动是TD-LTE标准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在应用端,中国

16、的移动互联企业也已经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二是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广阔。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22.4%,排名第一。据Accenture估计,未来15年工业物联网将为中国的GDP累计贡献4970亿美元;如果对工业物联网采取适当的倾斜措施,这一数字将大幅提高至18240亿美元。表1 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排名前十的国家排名2012年全球占比(%)201220021992122.4中国美国美国217.4美国日本日本39.7日本中国德国46.0德国德国意大利52.8韩国意大利法国62.4意大利英国英国72.3俄罗斯法国中国82.2巴西韩国俄罗斯92.1印度墨西哥西班牙102.0法国加拿大加拿大三

17、是国家政策积极支持。从中央到地方,均已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多项支持计划。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并把物联网、云计算列为重大工程。近期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将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的劣势也很明显。工业自动化从软件到硬件发展系统性滞后的局面没有显著改变。软件方面,工业软件开发,特别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系统软件开发的能力较弱,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硬件方面,关键零组件严重依赖进口、开发能力较弱、技术积累不足等成为制约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

18、的瓶颈。(二)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的战略选择一切从M端出发是否是最优选择?对于德美日等在工业3.0中领先的国家来说,工业4.0是一个平滑过渡,是工业自动化向云端的自然延伸。而中国还在补齐3.0时代的短板,需要克服困难、跳跃式发展。在I端,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物联网,都属于新生事物,处于创新爆发阶段,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及国际领先水平差距不大,甚至还要超过国际同行。这样的现实条件,促使我们思考,从加号两端同时推进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两手抓:I+M混合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另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前者强调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传统产

19、业转型升级,后者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版工业4.0。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中国特色的I+M混合版规划。I端M端并举,既非偶然也不孤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互联网+”如果没有办法撬动这个大块头,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终究有限。反过来说,移动互联网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布局全球、升级服务提供重要的机会窗口,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尤其如此。坐失这一战略机遇,后续及全球领先企业的竞争之路必多坎坷。软硬结合:硬规划和软扶持软硬结合,意味着既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补齐短板,硬件部分如核心组件、传感器、新材料等,软件部分如操作系统、企业级应用等;也要尊重M端和I端的技术开发特点,针对性地

20、出台软扶持或者硬规划。M端的技术开发特点是创新周期长、需要持续投资,创新的方向性、可规划性较强。例如,硬件的性能提升、产能释放、价格下降速度都是可预测的,这样的特点比较适合由政府牵头,产业配合做长期的战略规划。正如相关评论指出的,“工业4.0”是第一次被事先预测到,而不是被事后观察到的工业革命。中国大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对M端进行硬规划。但是,I端的技术创新可规划性较低。一方面,突发的、颠覆性的创新多发,增加了技术演进路径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在互联网创新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因此,I端的技术创新要交给市场,少监管,多开放,打基础,搭好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争取多形成“众创空间

21、”这样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产业集群,让这些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降下来,让大型的工业制造业链条在集群内被分解、形成不同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健康产业生态,这其实就是工业4.0当中提到的分散化、去中心化的产业组织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软扶持比硬规划更适合I端的技术创新。(三)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的未来展望“互联网+制造业”如果提升到较高的层次,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首先,企业的边界被打破。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生产和设计开发任务,在大中小企业中合理分配,协同生产。这种网状结构是去中心化的,能力强大的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规模劣势。企业不论大小,谁有关键的创新能力,谁就可以成为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组织者。其次,软件硬件平衡发展。机器及机器、机器及人在云平台上的实时交互,形成人及机器的社交网络(设想这样的场景:你的微信好友中不仅有熟人,还有自己的爱车,和家里的中央空调)。强大的计算能力配合丰富的数据,对产品从生产规划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事先模拟,实物损耗降低。最终,新型工业经济体系成型。这必然是一个大而强的产业系统:从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工业自动化系统、新材料,到中游的装备制造、汽车、飞机,到下游的销售消费全面提升的高效产业系统。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