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63KB ,
资源ID:42837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837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传史第八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传史第八章.docx

1、新传史第八章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套一.选择国民党在几大城市创办了直隶国民党中央的报纸,以下哪项不是?(B)A.北平日报 B.新京报 C.武汉日报 D.天津国民日报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冒生命危险秘密出版报刊,出版中心仍在(A)。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天津 (D)在当时被称为“全国最好的地方报纸”,初名白话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办的一张通俗报纸。A.斗争 B.红旗日报 C.商报 D.上海报 中共革命文化团体报刊,只有(A)坚持了一年零三个月,是出版时间最长的。A.文艺新闻 B.中流 C.前哨 D.天声(D)在粉碎文化“围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主

2、编和支持了多种刊物,如奔流、太白等。A.林白水 B.毛泽东 C.李大钊 D.鲁迅 6.中共在古田会议上具体分析了红军宣传工作,其中一项是红军及纵队必须办一壁报,名称均为(A) A.时事简报 B.时政简报 C.实事日报 D.突击队 7.以下哪份不是中共在湘赣根据地的报刊?(D) A.湘赣斗争 B.列宁青年 C.湘赣红旗 D.红色东北 8.在革命根据地,(C)等报刊及时刊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有关抗日的决议和宣言,反映人民群众的抗日呼声。 A.生活 B.长城 C.红色中华 D.华北烽火 9.为了开展在海外的宣传工作,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创办了(D),以宣传反法西斯和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

3、一战线为宗旨。 A.祖国消息 B.救国阵地 C.大公报 D.救国报 10.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中村事件”和“万宝山惨案”后,(A)在生活周刊上发表文章指出“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部分表现”。 A.邹韬奋 B.鲁迅 C.毛泽东 D.李大钊 二.填空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以_、_和_。中央日报初期曾为国民革命做过积极宣传在_反革命正政变后,立场骤变,反共拥蒋。“中央社”实行_、_和_方针。国民党当局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效法法西斯的做法,实行_制度,由事后追惩改为事前检查。192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_周刊,被指定为“全国政治机关报

4、”,即指导实际斗争,又评述政治形势,而且要面向全国。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人和思想文化界的进步人士联合开展了革命文化活动,最早的倡导者是_、_和_。_是影响最大的革命文化团体,它先后出版了萌芽、拓荒者、北斗、文学导报等机关报刊。中央根据地和各根据地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巩固革命政权,扩大根据地,关键是打赢革命战争,因此,_成为所有新闻传媒的报道与宣传的中心。9.主张抗日的舆论却没有得到国民党的支持,蒋介石要于右任打电话给张季鸾,要_主张“缓抗”。10.国民党的党报企图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剿共”,结果却反而激起民众的公愤,国民党的_就曾经被捣毁过。 答案:1.中央日报 “中央社” “中央广播电台”

5、2.“七一二” 3.“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 4. 新闻出版检查 5.红旗 6.创造社 太阳社 鲁迅支持的社团与刊物 7.“左联” 8.“一切为了前线” 9.大公报 10.中央日报 三.判断“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开始在南京播音,1932年11月建新台,为亚洲之冠。(对)国民党的地方党报系统、地方广播电台系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建立起来了。(对)1930年10月30日,上海报又增出独立的副刊实话,主要刊载论述党的路线和革命策略的文章。(错)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党的地下报刊介绍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对)国民党中央和国民党政府制定了许多专门的政策法规,其共同点

6、是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定为非法,予以取缔。(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团体,也秘密出版了一些报刊,如中国工人、工人宝鉴等,这些报刊存在了很久。(错)7.中共革命文化团体的报刊,坚持宣传革命的文化思想,但有严重的“左倾”色彩,在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文化围剿”下难以生存,大多数只出一两期就遭查禁。(对)鲁迅不仅开创了独特的杂文风格,而且提出了对杂文的精辟的理论见解,使杂文在中国报刊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得以牢固确立。(对)9.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形势的变化,重新出版的报刊不能沿用大革命时期的名称。 (对)10.红旗日报的发刊词写道:“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只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对“报纸是阶

7、级斗争工具”观点的最早的明确表述。(对) 答案:四.名词解释红色中华 答: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1931年创刊,与“红中社”同属红色中华编辑委员会。该报载宣传上的主要贡献是: 1) 紧密配合党中央政府的中心工作,刊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的讲话,党的方针、政策等; 2) 协助党和政府进行多方面的战斗动员,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3) 宣传红军胜利的消息 4)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的情况等。2.陈布雷 答:陈布雷(1890年1948年),本名陈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浙江慈溪人。因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

8、抗战时期,陈布雷用如椽之笔,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而颇有争议的人物。红中社 答:红中社是新华社的前身,1931年11月创办于江西瑞金,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通讯社之一。内战期间,为打破国民党的新闻统治,向全国传播革命言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反围剿战役中,缴获了一批敌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后来由成立了无线电大队培养技术员,这些都为红中社的创办了物质条件。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同一天,红中社首次播发新闻稿件,以中英文两种语言报道大会召开的消息

9、,标志着红中社的成立。此后,红中社每天向全国播发稿件,内容有中央政府发布的宣言、通告以及根据地建设的情况和国统区人民的反抗斗争等等。红中社还出版油印的参考消息,刊载国内外通讯社的电讯稿,供领导人参阅。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红中社停止对外广播,但抄收国内外电讯稿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1937年1月,红中社该名为新华社,开始用新华社的名义播发新闻。红色中华 答: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1份中央机关报,亦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份机关报。其主要任务为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广大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红军组织大规模革命战争

10、,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红色中华通常刊登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主要讲话,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积极组织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大力报道红军胜利消息。创造社 答:创造社是一个文学社团,曾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提倡“新闻学的建设”。1928年1月,它主办的综合性月刊文化批判在上海创刊,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后来它创办的思想、新思潮等刊物,内容相似。它也是国统区革命文化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五.简答国民党新闻统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发生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

11、党政权在全国取得统治地位,国民党在全国的新闻统治地位也随之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党报建设的具体工作中,积累了哪些有益的经验? 答:(1)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领导。(2)发展通讯员,加强同群众的联系。(3)建立发行网,扩大党报影响。中共中央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自己的党报发行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意义? 答:第一,根据地新闻事业是在人民政权下创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端。第二,开创一条革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即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第三,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根据地的党和政府都重视通过报刊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斗争和做好各项工作,报刊注重具体事例宣传鼓动,开展批评与表

12、扬,体现了列宁的党报思想。申报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申报的改革:申报在九一八之后,改变之前保守的政治态度和单纯营业性质,转向爱国进步立场立场,要求抗日和民主,批评国民党的内政外交政策,在报纸业务上进行了重大改革。 1931年在申报发表本报60周年纪念宣言后,立即进行管理体制和认识的改革调整,成立报社总管理处统辖全局,史量才自任总经理,聘请陶行知任总经理处顾问,黄炎培、戈公振分任设计部正副主任。民主进步人士的参与给申报带来活力,加快改革步伐。改革后的申报的变化: 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时政评论,力图传达公正舆论,诉说民众疾苦。迅速报道九一八国难,呼吁民众猛醒奋起。 革新副刊自由谈,品青年作家黎烈文

13、主编,改编长期庸俗的趣味主义编辑方针,主张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 聘请李公朴等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事业,相继举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等团结大批青年走向进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结果:一系列的改革既服务了社会,又增强了报纸声誉,促进了报纸销路。申报纪念60周年的革新活动,可以归纳为哪些? 答:一是加强新闻,改进本埠新闻报道,在南京汉口等29个城市设立分馆,增加各地通讯;二是改革副刊自由谈,把它办成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文化园地,这项改革措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推动了杂文的发展,鲁迅用40多个笔名在该刊上发表了140多篇杂文;三是改进副刊和增刊,以适应各种类型读者的需要,它的副刊和增刊有

14、综合性的、文艺性的、知识性的,各自特色鲜明;四是出版书刊,有申报月刊、申报年刊、中华民国新地图等;五是兴办社会文化事业,有流通图书馆、新闻函授学校、业余补习学校、申报服务部等,由于这些措施的实行,申报馆成为一个以报纸为中心的庞大的文化事业群体。六.论述中共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答:大革命失败后,党的报刊网络遭到了严重破坏,中共的办报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同时中共加强了对报业的领导,成立了党报委员会,对有关报刊做了决议和批示。这一时期虽然办报环境比较紧张,但是党在这一时期也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和敌对斗争的经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再办报当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宣传策略和方式上盲

15、目要求公开扩大,使得我党地下宣传阵地损失殆尽。代表刊物:布尔塞维克红旗周刊红旗日报教训: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领导。发展通讯员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发行网,扩大党报影响请论述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和意义?答: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下创建的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它与国民党的官办新闻事业相对立,与国统区的共产党地下报刊也有所不同。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是苏区人民用以巩固工农民主政权、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胜利的锐利武器。虽然当时它还处在初生状态,很粗糙不完整,但是它已经形成了一些特点,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意义: ?特点: 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开

16、展新闻宣传 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 开展批评与表扬 文字通俗,形式活泼 根据地新闻事业在人民政权下创建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端 开创一条革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即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 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请论述根据地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情况?答: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这是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即在农村积聚与发展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革命新闻事业也在这条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为中国新闻史谱写了新篇章。时事简报是根据地和红军初创阶段的主要新闻宣传阵地。 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17、形成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11月7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由此,1934年9月红军长征前夕的三年中,中央根据地迅速创建于发展新闻事业,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主要机构是:红中社、红色中华报、青年实话和红星报。第二套 一.选择1934年11月13日,(D)被暗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用极端手段维护其新闻统制、严防失控的一个案例。A.邵飘萍 B.李大钊 C.鲁迅 D.史量才 学生的爱国运动很快从北方传到南方,以至全国各地,邹韬奋主持的上海(C)A.燕大周刊 B.读书生活 C.大众生活 D.解放日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西北抗日联军接管了国民党

18、的西京日报,利用其资材设备,创办了(A)。A.解放日报 B.大公报 C.生活 D.立报 1936年3月初,邹韬奋被迫出走香港,6月7日,他主办的(D)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张日报。A.经历 B.永生 C.大众生活 D. 生活日报斯诺的(A)一书,较早的公开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及其领导人的情况,出版后广为流传,成为传诵一时的名著。A.西行漫记 B.新闻特写 C.旅游通讯 D.申报 6. 1937年底,(C)同路易艾黎等在上海发起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会。A.范长江 B.毛泽东 C.斯诺 D.马荫良 7. 1931年在上海成立的(D),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学术团体。A.

19、平津新闻学会 B.复旦大学新闻学会 C.上海民治新闻学院 D.中国新闻学研究会 8.在新闻学研究中,(B)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A.张友渔 B.戈公振 C.袁殊 D.谢六逸 9. 当蒋介石委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程沧波为中央日报的社长时,中央日报是在以下哪个地方出版的。(B)A北京 B南京 C武汉 D上海10. 左联的机关刊物,是鲁迅主办的哪份报纸(C)。A朝花 B未名 C萌芽月刊 D奔流 二.填空“九一八”事变激起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宣传的高潮,四个多月后的_抗战宣传把这个高潮推向了顶峰。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冲破了大革命失败后的舆论沉寂局面,也是新

20、闻界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邹韬奋的_和史量才的_的变化。站在斗争前列的是_,燕京大学的燕大周刊,北平市学联出版的学联日报等国民党政府接受日本的无理要求,于6月22日查封新生周刊,杜重远被判刑一年又两个月,这就是_。邹韬奋接编_之初,就提出要“以文会友”,作者读者“精神可以联合为一体”。在内容上,邹韬奋取舍稿件的标准是_,既不赞成“老生常谈”,也反对“滑头面孔”,而是提倡把“有趣”和“有益”统一起来,寓教育与趣味之中。新闻学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力量是_。这一时期学术团体主要有_。9.国民党三大军队报刊是_、_和_。 10. 邹韬奋眼中理想的编辑要具备四个条件_、_、_

21、和_。 答案:1.淞沪 2.生活周刊 申报 3.学生报刊 4.“新生事件” 5.生活周刊 6.“有价值与有趣味” 7.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师、学生和新闻从业人员中有志于研究者 8.中国新闻学研究会 9.扫荡报、扫荡简报和阵申日报 10. 大公无私 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见识 文字畅达 至少精通一种外文三.判断中共各根据地都建立了人民政权,出版了当地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团体的报刊,这些报刊大多数已在战火中遗失或被毁,现有材料极少。(对)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没有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错)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当时虽然还处于初生状态,但已形成一些特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

22、,邹韬奋的思想还没有发生巨大的转变。(错)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与国民党的官办新闻事业根本对立,与国统区共产党的地下报刊也有所不同。(对)“西安事变”后,团结抗日的潮流不可阻挡,全国绝大多数新闻传媒都进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7.邹韬奋的报刊思想中,认为办报刊要有创新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对)对于邹韬奋和生活周刊的变化,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大为不满,曾派胡宗南同邹韬奋谈话,要他“拥护政府”。(对)9. 邹韬奋认为,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但他在最需要的时候却没有受到读者的帮助。(错)10.范长江的代表作有红星照耀中国、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等。(错) 答案:四.名

23、词解释邹韬奋 答:邹韬奋,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出生于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学校、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中学、大学,1919年由南洋公学电机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红星报 答:红星报 1932年12月创刊于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有工农红军政治部主办,初为五日刊,后为不定期刊。邓小平和陆定一曾先后任该刊主编。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红军中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实现中共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使红军成为“铁军”。该报被称

24、为战士的良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出版,是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唯一报纸,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范长江 答:范长江,男,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希天。他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史量才答: 史量才(18801934年),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上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

25、经营者,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 1912年,史量才与张闳、应德謇、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申报。申报由英国人美查创办于年,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一份报纸。1909年,美查回国, 将该报卖给席福裕。由于经营不善,申报发行量仅7000多份,连年亏蚀,席氏不得不转手出售。向导 答: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时值中共“二大”召开后的2个月,因此,向导周报一创刊,党就利用这块舆论阵地,全力宣传党的“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

26、民主共和国。并大量报道全国各地工人阶级斗争的情况,激发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斗志,坚定了进行革命斗争的信心。五.简答“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的新闻界有何变化? 答: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新闻界的变化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加剧,各地人民奋起反抗,同时宣传抗日救亡的报刊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1. 共产党的抗日救亡报刊九一八之后,新闻界积极行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最早也是最坚决地宣传抗日主张。红色中华复刊后,积极宣传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7年,中共中央于延安创办的政治性理论刊物解放问世,大力宣传抗日。 2. 国统区的企业化大报和私营报刊的抗日宣传申报:1912年,史量才

27、接手,九一八之后,改变了政治立场,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且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立报:1935年创办于上海,方针是“报纸大众化”,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售价低廉,而且在新闻业务上有一定的独创性,受到读者欢迎。大公报:由于之前有亲蒋色彩,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之初大公报一度宣传,“缓抗”言论,提出维护蒋介石统治的“国家中心论”。但是,在亲蒋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客观公正的报道,如范长江的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向国统区读者介绍了共产党为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作出的努力,传达了中共关于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各地的抗日救亡报刊,主要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国民党的妥协政策,支持人民的抗日斗争

28、,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联系当前民族危机和人民生活,通俗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它们有力地激发了大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为实现抗战做了思想准备。什么是“韬奋精神”? 答:“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简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答: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28年,时年25岁的斯诺来到中国,共在中国度过了13年。斯诺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 1928-1930年,斯诺在上海担任英文报刊的编辑,沿着中国路线进行采访活动,采写了拯救二十五万

29、生灵的报道,反映了京绥铁路终端内蒙人民遭受灾害的惨状。 ii、 1930年1932年,斯诺中国东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及日本、越南等地进行旅行采访,报道了“一?二八”松沪抗战,写作远东前线一书,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和经过,歌颂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iii、 1933-1937年,斯诺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新闻系讲师,同时兼任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纽约太阳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的远东记者。这期间,他热情支持并报道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编译出版了活的中国一书,介绍左翼作家的作品。 iv、 1936年6月到10月,斯诺进入陕北红色区域进行采访。同年11月,他在上海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首先发表了题为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的长篇报道,以及他拍摄的毛泽东头戴八角红星帽的照片。1937年3月,上海秘密发行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一书,选载了斯诺提供的国内外文报刊发表过的13篇陕北见闻新闻原稿,又以毛斯会见记为题,介绍了毛泽东与斯诺在延安的谈话。在上述报道的基础上,斯诺撰写了约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1938年1月,美国版本发行;1938年2月,翻译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发行。 v、 斯诺陕北之行的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