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01KB ,
资源ID:42690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690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党史的基本知识PPT课件公务员考试公基必备3.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党史的基本知识PPT课件公务员考试公基必备3.docx

1、党史的基本知识PPT课件公务员考试公基必备3 党史的基本知识PPT课件公务员考试公基必备 党史的基本知识 PPT 课件公务员考试公基必备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帝国主义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 中国封建势力 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 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社会的基础。 外国列强的入侵, 使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 , 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经济对农民的剥削, 不但依旧保存着, 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 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 但经济地位脆弱, 始终没能成

2、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实行分离剥削政策, 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的不统一, 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广大人民群众, 尤其是农民群众, 日 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 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历史告诉我们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 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垂成,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 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 局限而望袁兴叹。 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 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

3、, 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 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 在中国社会中掀起了思想的启蒙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五四运动,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 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阶级基础。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 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各地共产主义

4、小组的活动 首先是加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如 1920 年 9 月 ,新青年 杂志成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共产党 月刊、群报 等宣传阵地相继成立。 其次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如梁启超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再次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创办了一系列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和各种形式的学校。 最后就是建立了共青团组织, 1920 年 8 月 , 上海党组织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负责组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 1921.7.23-8.3; (2)地点: 上海、 嘉兴南湖; (3)出席代表: 12 人, 上海李达、 李汉俊; 北京张

5、国焘、 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 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 陈潭秋; 济南王烬美、 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 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代表全国 53 位党员。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 她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 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其次, 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 有了 马克思马克思

6、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再次, 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 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 最后, 有了 新的道路和前途。 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22.7.16-23 地点: 上海 出席代表: 陈独秀、 李达、 张国焘、 邓中夏、 蔡和森、 张太雷、 向警予、 罗章龙等, 代表党员 195 人。 中心议题 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 迫, 统一中国

7、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 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 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的问题。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 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 以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

8、可能性。 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 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 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 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党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 1924 年 1 月 12 日 在广州开幕。 共产党人李大钊、 毛泽东、 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确定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这样, 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 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第一

9、次全国代表大会,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高潮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概况 1925.1.1122, 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 代表党员 994 人。 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 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 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 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 党的四大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国民革命的中途夭折 戴

10、季陶主义的出现, 西山会议派的出现, 蒋介石在广州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 整理党务案,都预示着国共统一战线开始遭到破坏。 在 1927 年, 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公然背叛革命, 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因此正是破裂,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 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 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 在统一战线中, 必须坚持无产阶及的领导权, 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二)、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必须放手发动和坚决依靠广大的农民作为自己的主要同盟军;

11、 (三)、 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地点: 汉口。 内容: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结束了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撤销了陈独秀总书记的职务, 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意义: 这就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2、。 大会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在阶段的革命性质,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 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 而是争取群众, 准备暴动, 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实行土地革命、 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 并批评了 左、 右倾机会主义, 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大会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认识不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 闽西的实践中, 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它是马克思列

13、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重大发展,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从 1930 年底到 1931 年秋, 毛泽东、 朱德以灵活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 在 1931 年冬,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政府, 制定了宪法大纲。 广大的根据地纷纷进行了 土地的改革和根据地建设, 成为了我们党坚持武装革命的坚实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和伟大历史转折 陈绍禹(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 1933 年 9 月, 蒋介石在德、 意、 美等国军事顾问帮助

14、下, 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 红军在博古、 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 的错误指挥下, 先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继而又犯了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的错误。 中央红军作战几年, 节节失利。 到 1934 年 10 月, 中共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围转移,向红二、 六军所在的湘西进军, 开始长征。 这时, 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日 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 由来已久 。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发出了关于逼

15、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明确地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 与东北军、 西北军实际上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 西安事变 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提出了五项要求, 四项保证 西安事变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争的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和敌后战场的开辟。 洛川会议 会议制定了 抗日 救国十大纲领, 决定必须坚持抗日 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并规定: 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 主的游击战争, 使游击战争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 建立敌后抗日 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 的群众运动, 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16、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 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理论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于 1938 年发表了论持久战 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全面地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 提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的全部发展过程, 驳斥了 亡国论和速胜论; 系统地阐明了 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强调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规定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这两篇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 是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纲领。 党坚持团结、 抗战、

17、 进步、 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 溶共、 防共、 限共的反共方针, 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路线。 党在 1939 年 7 月, 提出坚持抗战、 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 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 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 反对国民党的投降、 分裂、 倒退活动。 1939 年冬至 1940 年初, 打退了 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和在反对顽固派斗争中坚持有理、 有利、 有节的原则, 在 1941 年 1 月, 面对第二次反共高潮, 我们党争锋相对, 坚持在斗争中求团结, 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

18、高潮(皖南事变), 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使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领导解放区克服严重困难的斗争 我党关于坚持敌后抗战、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 1.对敌斗争 2.精兵简政 3.统一领导 4.拥政爱民 5.发展生产 6.整顿三风 7.审查干部 8.时事教育 9.三三制政权 10.减租减息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概况: 时间: 1945.4.236.11 地点: 延安 内容: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 刘少奇关于 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论统一战线 大会总结了 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制定了 党的路线, 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我党的领

19、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通过了新党章, 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 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党的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 它实现了全党在马 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的基础上的团结, 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 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敌侵略,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 中国的抗战,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抗日 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时期, 中

20、国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发展,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 基础。 (4) 中国的抗战, 促进了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解放战争 党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重大斗争。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1949 年 3 月 地点: 西柏坡 内容: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 报告提出了 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提出了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 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任务。 报告最后提醒全党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 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会议根据

21、这个报告通过了 相应的决议。 意义: 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以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做了充分的准备,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大法宝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2)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问题, 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 中国的资产阶级存在有两面性, 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因此, 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 就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3) 党的建设, 就是要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 来增强党的战斗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新中国的成立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2、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选举产生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源、 张澜、 高岗为副主席, 以及由五十六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十月一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同日, 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从此, 中国历史开辟了 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肃清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 反革命势力,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土地改革,三反五反, 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社会

23、主义制度的建立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 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1953 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 年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从 1956 年到 1966 年, 新中国进入了 全面建设社

24、会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 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道路并取得了 重要的成果 。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建国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 化, 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了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就是集中力量把国家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大会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同时, 还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反对个人崇拜, 发展党

25、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 她的路线是正确的, 她的历史功绩在于正确地分析了形势, 适时地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来, 制定了党在政治上、思想上、 组织上以及经济上的一系列正确方针, 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 八大的重要文献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针,它的基本内容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虽然遭受挫折,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 坚持自立更生, 艰苦奋斗,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

26、的历史性转折 1978 年底,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此,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 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这次会议形成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 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此外, 中国也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19

27、82 年, 在党的十二大上, 邓小平强调指出了,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别国模式, 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成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87 年, 在党的十三大上,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明确概括和阐发了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 年,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

28、志,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 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了新的重要论点,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史事实雄辩的告诉我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 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 科技进步日 新月异,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是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 党领导人民在过去的八十年里写下光辉篇章, 我们坚信也一定能够在新的世纪继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