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0.28KB ,
资源ID:42615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615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预言者梁漱溟.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预言者梁漱溟.docx

1、预言者梁漱溟预言者梁漱溟中国文化这个“老小孩” ,被卷入现代化潮流之中,起落浮沉,甚至灰头土脸,但在梁漱溟看来,它最终还是担负着制约人类欲望、重建道德理性的天下之重。去世前一个月,梁漱溟对来访的台湾记者说,他对中国文化的期望,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 。梁漱溟是中国文化独特价值的坚定守护者。他从来“师古而不泥古” ,一生撰述,都在中西比较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寻找重生之机,也为此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重生机会,埋藏于中西文化的协调、融合、互补之中,实现之途上,人力诚然可贵,天时却无法左右,这大约便是“顺应时代潮流” 的深意所在。今天的中国,文化重生的天时渐现。无法设想如果梁漱溟能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2、 这样饱含传统价值的国际表达,以及“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是建立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这样明确的方向宣示,当作何想。今日观之,这一切应该都在这位“文化先知” 的预料之中罢。中国不是落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自那以后中国开始山河变色。以费正清为代表的后代史家,往往把这一年作为500年中国史的分界。因为它明确界定了完整意义上的“传统中国” 的终结,以及以受西方冲击为特点的“现代中国” 的开端。文明的苦难也正由此开启。在现代化过程中,内心最痛的一批人,就是王国维、辜鸿铭、梁漱溟这样的决不在文化上投机的知识分子。比照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人皆说中国落后,梁漱溟独不以为然。“当近世的西洋

3、人在森林中度其野蛮生活之时,中国已有高明的学术、美盛的文化开出来千余年了。四千年前,中国已有文化,与其并时而开放过文化之花的民族,无不零落消亡,只有他一条老命活到今日,文化未曾中断,民族未曾灭亡。” 比较的科学性值得怀疑。梁漱溟认为,如果中国不与西方接触,那么再走三五百年甚至一千年,“亦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产生出来,它将永此终古” 。这一切都是西方在摆脱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之后发明出来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秦朝建立开始,就已消灭了封建制度,但“迄今二千多年亦不见中国产业发达起来” 。从语境上说,这里的“产业” 应指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结束,资本主义的诞生,是不

4、是一种必然的进化方向?梁漱溟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人们犯了历史发展是单线进化的假定性错误。社会形态之划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但梁漱溟多次强调,即便是马克思,对中国也是特殊看待的。“中国特殊论” 是梁漱溟所主张的。这一点一直有许多不同意见,但到今天为止,中国社会总是在诸多领域例外于西方理论,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不是落后,这一观点是反对人类社会的单线进化论的逻辑结果。不是落后是什么呢?“是停滞。” 文化早熟中国社会发展停滞,是因它在文化上早熟。在1931年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一书中,梁漱溟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的心理发育,本应和身体发育相应,但中国仿佛一个聪明的孩子,身体发育未全而智慧早开。

5、因其智慧早开,转而抑阻身体发育,身体发育不健全,智慧最后也不能发育得圆满良好。”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智慧早熟,是因为中国跳过了宗教而直接进入道德,无异于“一步登天” 。跳过宗教直接进入道德,以之作为社会运转的法则,这是他认为中国文化“早熟” 的主要原因。宗教对社会的规范,是一种“外力假借” ,“而外力实在就是自己” 。所以,人借助宗教这种外力来寻求道德力量,就比道德多了一道弯。“在人类文化历史上,道德比之宗教,远为后出。” 在梁漱溟看来,道德比宗教更为理性,但理性原是渐次开发的,社会生命上,须有社会经济文化之进步为基础。“不料古代中国竟要提早一步,而实现此至难之事。” 西方自罗马时代到宗教改革

6、,一千多年里都笼罩在宗教控制之下,而中国从孔孟以降便开启了伦理本位的社会构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时间上一直在等待西方的脚步,而精神上则等待外部的理解。不过最后等来的不是比肩和理解,而是新的突变线索出现,是凌厉的工业文明的介入,并彼此冲突。此时的中国文化,就欲停滞而不可得了。宗教讲利害,而道德重是非。宗教以祸福关系、末日警告、天国诱惑等内容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本质还是利害权衡;而道德伦理则来自人们对是非对错的直觉感受,彼此并非利益关系。在社会文化上,这其实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分野,故而中国传统社会与西方现代社会完全无法在“同一频道” 上理解问题。譬如,西方的权利观念是欧美政治思想的“元要

7、素” ,其实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对于习惯了伦理规范的中国人而言,一开始根本无法接受。梁启超先生在先秦政治思想一书中就指出:“最简单最亲密者如父子夫妇相互之关系,皆以此观念行之。此种观念入到吾侪中国人脑中,直是无从理解。父子夫妇间何故有彼我权利之可言?吾侪真不能领略此中妙谛。” 现代化“没那么简单” 跳过宗教,尚不会造成物质力量上的强弱之判。梁漱溟所说的早熟,还包括另一层意思:中国文化还跳过了科学思维。学术的发展是为了应付人类生活的需要,因此人生有什么问题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术。在东方学术概观一书中,梁漱溟把人类生活的问题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问题,是“人对物” 的问题,就是通过科学研究改造客观世界,

8、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这一点中西皆然,不过在知行关系上,中国人重实用,为行而求知,而西洋则另有为知而求知的传统,“不必为其有何用处” 。“西洋科学发达正在此,反之,中国人务实用,科学就萎枯了。” 第二问题,是“人对人” 的问题。第一问题让“人脱离动物界而成为自然界真正自觉的主宰” (恩格斯),主要问题就转入“人与人如何得以和衷共济,彼此无忤” 。“一向多为对外物的认识利用的学术,却疏忽于认识人类自己者,将不能不反躬以求体认此身此心而得其善自调理涵养之道。” 梁漱溟认为,这第二问题是在阶级社会消亡之后出现的,而在他看来,孔孟以后,中国的阶级社会即已消亡。而第三问题,有些类似于“共产主义实现之后

9、人的存在方式” 这样的终极问题了。“客观条件无任何问题存在,人们乃始于烦恼在自身,初不在外,大有觉悟认识,而求解脱此生来不自由之生命焉。” 他认为,这时“出世之学将为人所讲求” 。把中西文化(学术)装进这三阶段里去,科学是第一期,儒学是第二期,中国道家之学和印度瑜伽学(禅定)介于第二期和第三期之间,佛家之学则属于第三期。梁漱溟判断,当今世界学术文化还在第一期的末期向第二期转进期间,但属于第二期、第三期的学术文化却远在古中国和古印度就已出现。“往昔中国文化造就过早倾向于第二期生活,乃大大缺略于第一期之所应有。” 这一句话,已经表明梁漱溟的“文化早熟论” 并不是出于自矜自伐,而是他思考中国未来的一

10、个重要的逻辑原点。被“大大缺略” 的怎么补上来,不正是“顺应时代潮流” 的思考吗?他承认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西洋科学家有冷静地专于求知之精神,而中国人夙缺乏之。” 他说,墨子是一位逻辑学家和科学家,但科学精神在古中国“萌茁而后来丧失不传”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还告诫:“今日新中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在科学方面追赶西洋,仍急求现实效用而视理论研究为后图,似乎古风尚未见改。” 他反对的是从整体上否定中国文化,“乃至道德都不对的” 。中国文化外形上幼稚、骨子里深沉,但自洋务运动以来,“流俗认病不真” ,简单地以为中国幼稚落后。梁漱溟反问:“中国若单纯是一尚未进步的社会,那问题不早简单容易解决,没有

11、今天这么麻烦了吗?” 中国文化的天命这位自信背负“天命” 的思想者,时刻不忘文化复兴。“孔子之真,若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 但他并不是一位一头扎在故纸堆里的老夫子。相反,他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是“实干派” ,而这一角色要求他对中国文化的短板有深刻认知。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公认的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所阙如的。梁漱溟并不否认中国对这二者的需要。对科学他是鲜明主张的,“近代西洋人最伟大的成功即在科学技术之进步,为古人所无,亦为他方人所无” ;而对民主的达致,他则有自己的认识前提—民主精神并非西方人独有。对民主精神,梁漱溟有一个精彩的“五步推理” 。1,每个人都承认自

12、己的需求,同时承认他人的需求。2,承认他人的需求,因而有“平等” 这一精神出现,不能“唯我独尊” 。3,彼此平等,就要讲理,不可以力服人。4,讲理的办法,是少数服从多数。5,民主只用于公共事务决策,私域的事情由个人自主,这就是“尊重个人自由” 。梁漱溟认为,民主精神的根本就在第一点,即“承认自己也承认他人” ,而这一点中国并不缺乏。先贤主张的“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承认旁人,何等明白。既然有了这一根本点,后面四点就是相随而来,并不存在硬性障碍。那么,为什么“民主” 在当时的中国却成为了新鲜事物呢?梁漱溟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的经验。最早的人类并不是卢梭所谓的“孤独的野蛮人”

13、 ,而是天生过着集团生活或家庭生活,只是西方人偏趋前者,中国人偏趋后者。由于缺乏进步的团体组织,所以中国之病,一在散漫,二在被动。这一认识前提确立之后,他对主流的倡导就无法认同了。西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自我中心、权利观念,都是对中世纪严厉的封建控制的抗争手段和最后结果,是对过度的集团生活的反动,但中国非但不存在这种严密的集团生活控制,反而正好缺乏它。所以,这些所谓普世之价值,“在他们是对症下药,而在我们缺乏团体生活者恰好药不对症,更且加重其散漫之病。” 未来的中国文化该怎么走?他的观点是在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伦之上增加一伦,即“团体对个人” “个人对团体” 的相互关系,两者彼此尊

14、重,由此养成民主的氛围。“伦” ,是人与人的关系。梁漱溟认为中国所长是“人对人” ,而西方所长是“人对物” ,这正是两者文化殊途的根本所在。人对物是“对外用力” ,考虑利害权衡,用来制胜自然,是非常成功的,结果就是科技发达。但用这种态度处理社会关系,除了势力均衡的民主制度外,大体上是失败的。运用在民族之间、国际之间,就会酿成大战,毁灭人类和文化。就这一判断而言,可以说他和马克思最终走到了一起。“近二百多年,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资本主义的工业互为因果。资本主义是个人赢利,自由竞争。科学发明有助于赢利,赢利奖励了科学发明。一切新技术发明,掌握在资本家私人手里,而未曾掌握在社会公共手里。大利既在资本家之手,而大权亦随之在其手。国家虽有进步,亦不免为其所左右,内则演为阶级斗争,外则演为民族斗争,整个世界为之扰乱不安。” 因此他预言,“最近未来之世界文化,将为中国文化之复兴” ,即以伦理本位取代自我中心,以是非取代利害。“人与人之间,原是只该讲理,不该讲力的” 。中国文化这个“老小孩” ,被卷入现代化潮流之中,起落浮沉,甚至灰头土脸,但在梁漱溟看来,它最终还是担负着制约人类欲望、重建道德理性的天下之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