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1.65KB ,
资源ID:42587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587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docx

1、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A、岳飞 B、辛弃疾 C、苏轼 D、陆游【解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作于 1205 年,正是宋代国土一分为二之时。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2、“会当

2、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A、黄山 B、泰山 C、衡山 D、华山【解析】题中的诗句选自杜甫的望岳,全诗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诗是杜甫望岳组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开头第一句:“岱宗夫如何?”的“岱宗”就是泰山的别名。泰山又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是衡山、恒山、华山、泰山、嵩山等五岳之首。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由此可知答案为 B。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那时候的杜甫像绝大多数

3、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满腹经纶,充满青年人所特有的浪漫与豪情。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借此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激昂向上的诗歌,与其后半生因经历痛苦遭遇而写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风格的诗歌是有很大不同的。3、齐民要术是关于:(B)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解析】齐民要术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老百姓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农民。农民的谋生方法肯定是以农业为主。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本题答案为 B。齐民要

4、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 533 年-544 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中正文分成 10 卷,92 篇,收录 1500 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shng,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qin插、嫁接

5、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生活太贫困了【解析】“三月不知肉味”的原意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所以是吃到肉的(这一点是最容易被搞混的),因此可以排除选项 C。该句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月,以至于三个月内吃到肉都吃不出味道来了,因此可以排除选项 A。答案也就出来了。韶乐,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音乐,优美至极。孔子本身也是音乐大师,他曾经非常形象生动地描述过音乐的演奏过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

6、成。”(论语八佾篇第三二十三)。孔子晚年对诗经作过音律修正,这也是孔子在音乐上的一大贡献。孔子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能力极高,当年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立即如痴如醉。韶乐的主旨,是歌颂虞舜的功德,音乐古朴平和、悠扬悦耳,后来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三月不知肉味,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夸张,但沉醉在艺术之中,获得心灵和道德的升华,使人暂时忘记了欲望,忘记了感官的刺激,却是时常有的事情。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A、朋友 B、学生【解析】“桃李满天下”这一名句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说的是唐代名臣狄仁杰,善于发现人才并举荐人才,曾经推荐了姚

7、元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当代名臣。因而有人称赞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此后,“桃李”就用来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有“桃李满天下”之说。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秦朝 B、清朝 C、明朝【解析】康熙字典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皇帝是清朝入住中原后的第二任帝王,由此可知答案为 B 选项。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

8、),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 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解析】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而

9、鸿书上则说的更直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明确指出公输班制造“木鸢”的目的是为了打探宋城的消息。公元前 190 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就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另外,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说的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 549 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

10、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由此可知,风筝的最早用途是通报消息,至于作为娱乐健身的用具则是在唐宋以后。8、“鼎”的最初用途是:(C)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解析】“鼎”字为象形文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像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像鼎足。本义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本来是

11、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现在有“定鼎中原”一成语。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等等。同时,又因为“鼎”所代表的尊贵,因此后来又成为旌功记绩的礼器。

12、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西藏和平解放 50 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A、史记 B、论语 C、庄子【解析】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的是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

13、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古代的史实,而不是寓言故事。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道德、修养、教学、礼乐、政治、人格”等部分,以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并不是寓言故事。庄子的作者为道家代表人物庄周,书反映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想

14、与人生观。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如著名的寓言故事涸辙之鲋、邯郸学步、井底之蛙等就出自于本书。1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A、21 点至 23 点 B、23 点至凌晨 1 点 C、凌晨 1 点至 3 点【解析】“三更”是古代的时间名词。古代民间把晚上戌时当成一更,亥时当成二更,子时当成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根据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分别以十二地支来称呼。其中前半夜 11 时至 1 时为“子时”,午夜 1 时至 3 时为“丑时”,后半夜 3 时至 5 时为“寅时”,早上 5 时至 7 时为“卯时”,上午 7 时至 9 时

15、为“辰时”,9 时至 11 时为“巳时”,11 时至下午 1 时为“午时”,中午 1 时至 3 时为“未时”,下午 3 时至 5 时为“申时”,下午 5 时至 7 时为“酉时”,晚上 7 时至 9 时为“戌时”,9 时至 11 时为“亥时”。由此可知,“三更”对应的是“子时”,那也就是 23 点至凌晨 1 点,因而答案为 B。1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解析】历史上,郑和共七次下西洋,每次从海外归来,都带回大量的奇珍异宝和珍禽异兽,包括珍珠、珊瑚、宝石、犀牛角、象牙、香料等。禽兽有长

16、颈鹿、狮子、孔雀、鸵鸟等,简直就是搬回来了一个“动植物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十三年(1415 年),当时被称为离中国最远的麻林国,因为郑和的来访,派遗使者来到中国来进献的宝物引起了轰动,连永乐皇帝都亲自到奏天门去迎接。明实录记载:“永乐十三年十一月初七,行在礼部尚书吕震奏,麻林国进麒麟将至。”十九日“麻林国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奏天门受之,方形群臣稽道称贺。”原来当时麻林国进献一兽名唤麒麟,长颈细腿,毛皮黄褐带有白色斑块,前两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把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奔跑飞快,却从来不发出叫声,人莫能骑,麻林人把这种的动物称为麒麟。在中国,传说中麒麟是最吉祥的

17、动物,视之为瑞兽,赋予神秘色彩,据说它长着龙一样的头,牛一样的脚,狮子一样的尾巴,身上有鱼一样的鳞。当麒麟出现的时候,必定呈现一派盛世景象。永乐皇帝听说来了麒麟,当然乐得合不上嘴,亲自蹑了一趟。明史麻林传记下永乐皇帝的一段话:“此皇考厚德所致,亦赖卿等翊赞,帮远人毕来”。虽把功劳归于他人,但确实是一派踌躇满志、皆大欢喜的神态。当然,麒麟是没有的,进献来的是非洲产的长劲鹿。黑皮肤的非洲人牵着肚子长长的长颈鹿出现时,也引起人们的惊讶。因为世上人谁也没有看见过麒麟,也就无从分辨真假麒麟了。1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C)A、广陵散 B、高山流水 C、十面埋伏【解析】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

18、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古琴曲,著名的十大古琴曲之一。广陵散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其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 263 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不管是哪一种记载,都跟嵇康有关。有趣的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相关描写。令狐冲和向问天最后就是靠广陵散打动梅庄四友的老大黄钟公,让他同意令狐冲和任我行比剑从而救出任我行。高山

19、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另外在吕氏春秋中也有相关记载。传说先秦时期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由此,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是一首汉族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是一首大型的历史题材琵琶曲,乐曲描写公元前 202 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

20、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十面埋伏又名睢阳平楚。关于十面埋伏产生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说,曲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明王猷定(15981662)著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一文中记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自公元 1818 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埋伏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如: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李氏谱名睢阳平楚,隋秦汉子作;一名睢阳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孔子 B、 孟子【解析】全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描述了孟子劝谏做一个仁君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把当老人赡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把当孩子抚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整个句子翻译出来的意思就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1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A、咫 B、 尺【

22、解析】咫尺天涯,出自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周制寸、咫、尺、仞、寻、常等长度单位,一尺合十寸。说文解字:“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咫=八寸,尺=十寸,由此可知答案选 B。1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解析】古代文字字体演变:最早记载的文字是甲骨文,这种文字是殷商时期祭祀时的占卜记事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兴于殷商;随着社会的发展,字体也不断地在演变。从殷商到秦统一之前的金

23、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也比甲骨文丰富多了,大小匀称,也有了行款,并有了一定的装饰性;到春秋战国时,诸侯争战,你争我夺,也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就称为大篆,传世的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代表作。到了秦代,有一个叫程邈的人,因得罪了秦始皇,下了监狱,在狱中用了十年的工夫,整理出一套应用简便的新字体,被后人称为隶书。秦始皇很高兴,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到了汉代,隶书逐渐成熟,占据主要地位,这时由于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隶书已写得相当美观,留下了

24、许多名碑,如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等风格各异的杰作,至今仍是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汉代末年,最晚三国时代,隶书进一步演化而成为楷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字体,它比隶书更丰富而完备。三国时期的钟繇是在楷书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贡献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发展,书法也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一大批擅长写楷书的名家。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汉末的同时期,草书也开始风行,先为章草,又为今草,最后发展为狂草。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很难辨认,因此一般都是作为艺术品的身份出现而不是工具。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大家有崔瑗、张芝、张旭、怀素。而行书,是介乎楷、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之末。真正繁荣时期是东

25、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就是行书。由于行书比较实用,书写比楷书更为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认,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体。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1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解析】相传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在宁波慈城作战。他临死前对部下

26、说:“如果国家有苦难,百姓断粮,你们到城墙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粮食。”伍子胥死后,他的部下被越军包围,城中断粮已饿死不少人,这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话,就去挖城墙,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许多可吃的“城砖”即年糕,结果打了胜仗。原来是当年伍子胥在慈城督造城墙时,已做好了屯粮防饥的准备。从此以后,每逢过年慈城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年夜饭就吃年糕汤来纪念伍子胥。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 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

27、糍”等多种称呼。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 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1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A、

28、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解析】该诗句出自南宋陆游的送辛幼安殿撰造朝:“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南宗牧牛话。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忽然起冠东诸侯,黄旗皂纛从天下。圣朝仄席意未快,尺一东来烦促驾。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从本诗题目中的“辛幼安”就能知道本诗的主人公是辛弃疾, 辛弃疾的字就是“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 出生时,家乡山东已为金兵

29、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但是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却不久病卒。从他的人生遭遇来看,“大材小用”用在辛弃疾身上是非常恰当的。这一点在他自己的诗作里也有体现,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30、书江西造口壁等。1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解析】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何时,尚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一带,自北宋以来就不断发现商代铜器,当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历代学者都没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在清朝光绪年间,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

31、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这是一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也得到大部分人认同。由此,我们可知本题的答案应该是选 B。1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解析】“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据传,吕不

32、韦有三千门客,有人告诉他孔子留名是因为写了春秋,孙武留名是因为写了孙子兵法,因此要想留名也需要留下一部伟大的著作。于是,吕不韦立即组织门课编写,很快就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就叫吕氏春秋。著作成型后,吕不韦信心高涨,对书本评价相当高。于是就立即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并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2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A、玄 B、皂 C、青 D、苍【解析】苍,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艸( co )色也。从艸,仓声。”从这个解释来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