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9.32KB ,
资源ID:42585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585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设计:常州市朝阳中学 陈怡 张丽芬 吴国旺审稿:常州外国语学校 徐发琴单元分析本单元七篇古诗文均是经典名篇,又是中考必考篇目,因此具有重要地位。六篇文言文,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宗旨是共同的,即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首先,各篇应该逐字逐句的读懂,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知能力,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词汇,并对实词中的几种特殊情况(通假字、词性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进行梳理归类,对几种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乃、焉、于、则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义

2、,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梳理和掌握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特点,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最后,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解读经典,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抱负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下是重点实词、重要句式整理:篇名重要字词重要句式曹刿论战师 伐 间 鄙 安 败绩、牺牲 加 孚 福狱 可以 一鼓作气再 盈 1、“所”字结构(衣食所安)2、宾语前置句(何以战)3、省略句(可以一战)4、“也”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修 服 窥 旦日 明日 急 面刺 谤美 私 蔽 门庭若市 时时1、“也”式判断句(城北徐

3、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者也”式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状语后置句(皆以美于徐公)孟子二章得兼 舍生取义 甚于 是故 恶 豆 蹴 羹 何加 穷乏 本心 畎亩 举 苦、劳、饿、体肤 空乏 所以 动心忍性 法家拂士 1、 “所”字结构(所欲)2、 “也”式判断句(鱼,我所与望也)3、 状语后置句(舜发于畎亩之中)愚公移山仞 且 惩 迂 室 毕力 杂然 曾 诸 尾 毛 彻 穷匮 亡 1、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2、 固定结构句(如太行、王屋何)出师表秋 疲敝 盖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意 作奸犯科 是以 简拔 裨补缺漏 性行淑均 晓畅 卑鄙 猥自妄屈 感激驱驰 夙夜 察纳雅言1、 状语

4、后置句(试用于昔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 漠漠 丧乱 广厦 寒士 突兀课时安排:曹刿论战2课时,邹忌讽齐王纳谏2课时,.二章2课时,愚公移山2课时,出师表3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课时,综合实践与探究4课时(含作文),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阅读4课时。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能对照注释,通过查阅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重要词句。2、能说出曹刿的战略思想3、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4、能阐述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第一课时一、 导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不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同学们可以举出多少这样的闪烁着智慧的战例?举例: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

5、壁之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受到毛泽东同志盛赞的战例长勺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强大的齐国。二、 初读课文,准确翻译课文。1、 朗读课文。由同学自荐分别扮演曹刿和鲁庄公,有条件的话可以就文中某一段即兴表演课本剧。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2、 同桌合作翻译课文(此段时间应充裕,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难问题,对于一些重点字词应及时板书,在下一环节时重点强调。

6、)3、 全班交流、释疑(特别要注意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性活用字及古今词义变化字,本环节结束时可以尝试完成课后探究练习第三题。4、 趁热打铁,背诵课文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背出课文第一段。(时间允许,可以当场默写,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效率高,以此激发学生诵读优秀古诗文的兴趣。)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文中语句填空1、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2、曹刿认为战场上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之时3、曹刿认为战场上发动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三处分别填“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第二课时一、 分析人物性格结合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等,说说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是怎

7、样的人。(分析人物,要紧密联系课文,可引导学生想象,曹刿在说此话,行动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无反对之声?让学生深入课文情景,细细品味人物语言、动作,从而归纳出人物的形象。)曹刿:1、 关心国事,为君分忧齐国恃强凌弱,发动战争,鲁国虽无充分准备却决定迎战,形势危急,“曹刿请见”2、 有自信心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对备战条件认识充分鲁国凭借什么条件抵抗强齐的入侵?庄公三次回答,前两次都被曹刿否决掉了,因为直到这时,鲁庄公都是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和神灵上 ,直到他提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加以肯定,这表明曹刿已经认识到战胜敌人必须依靠人民的道理。这个观点对于古人来讲,无

8、疑是进步的,是高明的。4、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交战时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鲁庄公:1、 对备战条件认识不充分一度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护上。2、 不懂战术,急躁冒进战斗初始,齐师一鼓,即“将鼓之”,齐军刚败,即“将驰之”。3、 能认识自身不足,善于听取他人意见通过曹刿对备战条件的分析,不仅接受了曹刿从战的请求,而且让他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战胜后虚心向曹刿请教战略战术的采用原因。二、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曹刿论战”?(思考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样才能探讨文章如此布局的原因。)明确:本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杰出政治、军事才能,所以紧扣“论战”,纤细刻画曹

9、刿言论(战前分析备战条件,战后分析获胜原因),而双方交战则写得言简意赅,这样安排,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所以文章的题目叫“曹刿论战”。 设计/陈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 能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 能说出纳谏除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第一课时一、 导入: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以敢于进谏和雄辩著称的谋士,他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为齐国的称霸立下了赫赫功劳。他就是邹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邹忌,一起去感受一下他雄辩的智慧。二、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和读不通的地方。2、 教师范读正音,学生听读注音,划出节奏。3、 学生大声地自

10、由朗读课文,4、 全班齐读课文。三、 翻译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同桌合作,翻译课文。(注意一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翻译,可结合课后探究练习第三、第四题)2、 全班交流、释疑3、 在通译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当堂把最后三小节背出来。诵读指导: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要尽量读出三问三答的不同语气。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既要读出讽谏的委婉,又要读出臣对君的忠诚。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

11、齐”等词语。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谋士邹忌雄辩的口才,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邹忌是怎样一步步达到讽谏的目的的。二、小组讨论:邹忌为什么要向齐威王进谏?他是怎样讽齐威王纳谏的?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此环节学生分小组讨论,时间要充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小组适当进行点拨)第一问:在未见徐公时,妻、妾、客都肯定邹忌比徐公美,但重视客观、实际的邹忌见到徐公“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之后,对这个现象“暮寝而思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妻、妾、客相同的回答中找到了不同的原因,这个不同的原因正是由人与人的不同关系而决定。生活的经验给了邹忌极大的启迪,由此联

12、想到齐威王必然受到更多的蒙蔽,作为助君治国的谋士,必须进谏。第二问:邹忌没有对齐威王进行直接的批评,而是以事设喻,以自己受蒙蔽的事来讽谏齐威王,运用委婉的说法,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邹忌最后点出“王之蔽甚矣”,这是以他自己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而的出的结论,犹如当头棒喝,使齐威王猛醒,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问:齐威王虚心纳谏,敢于除弊,内政修明,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设计/陈怡孟子二章教学目标:1、 能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舍生取义”的道德观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3、 学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鱼我所欲也一、

13、 导入:在我国,不少仁人志士奉“舍生取义”为行为准则,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为人称道。那么,“舍生取义”这个观点是谁最先提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 翻译课文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几句话,让学生上台演示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 仿照黑板上四句话的翻译,翻译下列各句,注意句与句的区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14、患有所不避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四句话与前四句话一一对应,句式大体相同,因此对于黑板上的话应当详细讲解,并把以后四句作为翻译的实际操作、训练。)3、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余下内容。(着重掌握文中通假字、词性活用字及古今词义变化字及多义字。)三、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怎样层层展开论述的?(这是全文的难点,学生讨论可能会无章可循,因此此环节建议教师采用讲授教学。)明确: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先进行因果论证,由因

15、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就不避开它。然后进行假设推理,从犯面进行论证。通过比喻和推理,证明了“义”的存在。接着,再举行路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从正面加以证明,最后以对比方式从反面加以证明,从而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设计/陈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导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更是千古名句,振聋发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诵读课文,

16、翻译全文(文中许多语句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名言警句,学生印象深刻,因此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讲课前先行背诵。)1、 全班齐背课文。2、 默写课文指定段落,(推荐文章第二段)比一比,看谁默写的准确率最高。3、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认真翻译课文。(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适当点拨,但要求学生能逐字逐句读懂原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4、 完成课后探究练习第三题。5、 自由诵读课文,归纳文章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 理清课文层次,说说文章是如何曾曾推理展开论证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此环节可放开让学生讨论,特别是理清层次环节,完全可以有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出答案。)第一层(12):阐述困境造就人

17、才的道理。第二层(3):正反论证困境造就人才的原因。第三层(4):归纳全文中心论点。文章开头先列举事例,提出担当重责的人才都必须先经过磨练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列举大量事实,层层推理的基础上,在结尾概括出来,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前者用了6个“于”、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

18、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样写,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义,同时使学生学会积累一点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文本材料,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设计/陈怡十六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

19、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播放MTV愚公移山 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同学们听后,一定被愚公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给打动了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万仞() 汝()魁父() 荷担()箕畚()始龀( ) 智叟() 穷匮() 陇断()三、诵读课文1、学生听示范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

20、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分角色朗读。4、学生齐读。四、疏通课文1、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解决 五、字词归纳 1、通假字指通豫南 “指”通“直” 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亡以应 “亡”通“无” 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无陇断焉 “陇”通“垄”2、虚词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 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代词,“他的”:其妻献疑

21、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之”的用法 a、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c、指示代词 “这”: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d、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且”的用法 副词,“将”:年且 九十 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焉”的用法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语气词,

22、相当于“呢”:始一反焉语气词,相当于“了”:无陇断焉3、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 (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土筐 )六、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 、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段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词语,大致理解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

23、入分析。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4、移山的结果怎样? 明确: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两座山。 三、拓展探究1、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

24、用?明确: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2、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明确: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3、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明确: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

25、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4、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明确: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

26、,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四、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参考题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 设计/张丽芬十七 出师表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4、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

27、点。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

28、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29、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解决 五、字词归纳 1、积累下列词语:中道崩殂:中途去世。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深入不毛: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妄自菲薄:随便轻视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苟全性命:保全性命,苟活于世。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革兴。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2、古今异义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为“下流、无耻”)感激(感动激发;今义“衷心感谢”)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涕(眼泪;今为“鼻涕”)谨慎(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所以(表原因;今表结果)开张(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3、一词多义道 中道崩殂(路)咨诹善道(方法)遗 以遗陛下(给予) 以光先帝遗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