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9 ,大小:1.23MB ,
资源ID:42548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548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docx

1、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法导 言第一章 导言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以历史教学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教学论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一般规律的学科。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它研究的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这个过程中的诸种矛盾和内在的本质联系即规律。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根据于国家对中等教育的统一要求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历史知识的特点,来探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的科学。(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内容 研究中学历史教

2、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第一,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第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第三,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第四,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三)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教学法的方法论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从历史教学实践中,才能够逐步地总结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目的都是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历史教学不断改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三、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科学属性,是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它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科研成果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并使自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四、

3、中学历史教学法相关学科的关系(一)中学历史教学法与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二)历史教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在历史科学理论指导之下,在历史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历史科学知识则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五、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现状当前有关历史教学的刊物:历史教学(天津);历史教学问题(上海);中学历史教学(广州);中学历史(江苏);史学月刊(河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以及内部发行的一些刊物等。中学历史教学法的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四院校合编的中学历史教学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可琢等人编写的中学历史教学法(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茅蔚然编写的中小学历史教学法(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龚奇

4、拄编写的中学历史教学法概要(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和中学历史教材教法通论(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赵恒烈编写的历史教材教法举要(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有叶小兵等历史教育学(高教出版社出版)正式出版或内部交流等。 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教材都是运用于有西等人编写的由高教出版社中学历史教学法。 六、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意义1、它是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必备条件2、它是完成中学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3、它是创造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必要途径4、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习要求1、认真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基本理论,力求融会贯通,举一

5、反山; 2、做好技能训练,做到苦练技巧,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技能技巧; 3、密切与中学实际相结合,开展观摩见习、教育实习、顶岗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期课程学习安排和要求1)课程设置2)授课内容3)成绩记载4)课堂学习要求七、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意义和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学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任务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1、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 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人类所经历所创造的一切,这是人类的全部过去;另一方面,历史指的是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和思考。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有关人类全部记载都属于历史学范围,历史学的范围极其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现象的各个领

6、域和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包含着许多其它社会科学的材料和基础知识。2、中学历史课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中学培养目标,指的是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同时为高一级各类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关于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 在课程标准前言的课程性质中,

7、强调基础教育历史课的设置是着眼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课标强调,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生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中学历史课的作用1.中学历史课是实现中学教育目标的基础科学。 2.中学历史课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科学。 3.中学历史课是培养学生情感态

8、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知识宝库。二、制定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依据1、历史教学任务的制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历史教学任务的制定要体现历史学科的性质与功能。3、历史教学任务的制定要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一)中学历史的基础知识教学1、基础知识的概念 所谓某门课的基础知识,是指这门课的科学体系要赖以形成的基本构件,它包含这门学科已确定掌握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而排除高深的尖端知识,分类学科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基础知识的范围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因研究的发展而有深度和广度的不同。课标知识与能力的对基本知识的描述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

9、,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1)基本历史史实(1)基本史实的概念 是指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断或捏造的反映,历史本体的历史现象遗物、遗址或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事实。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国家等六方面和时间 、地点、人物等历史三要素。(2)教学要领 基本史实是认识历史,形成概念的基础,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历史,讲清史实,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2)基本历史概念(1)概念 就是人们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本质的概括性的认识。历史概念是对历史形成规律性认识的必由之路,是对史实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2)概念的分类:从反映对象上看,

10、历史概念可分为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 形成史实概念要注意史实的三要素; 形成理论概念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思想性。 (2)概念的分类: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2)概念的分类: 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分为简单概念和复杂概念。 简单概念如:北京人、史记等。 复杂概念如:奴隶社会,就需要学生努力公社的解体、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古代罗马,并形成了剥削阶级、奴隶、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等基础上才能形成。 复杂概念又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一般要学生了解整个中国近代史。 3)基

11、本历史线索 (1)概念: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阶段的内 在联系、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是,指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史实之间内在因果联系,它是使历史知识系统化,从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要条件。(2)教学要领: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系统化。4)基本历史规律(1)概念是根据史实的因果联系总结出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 (2)教学要领 讲清史实(分析综合)概念(推理、判断)规律。5)基本历史经验(1)概念是指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和文化活动中吸取并积累下来的可作为行动性的局部理性认识。(2)教学要领 揭示史实-总结经验。3、历史知识教学的作用 1)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历史教学活动

12、的基础。 2)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关键。 3)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历史学科能力发展的途径。中学历史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是具体掌握史实,有意识的强调总结,掌握历史发展线索,形成基本历史概念,并在分析、判断、推理上寻求历史规律和科学结论,发展历史学科能力。(二)中学历史的能力培养1、能力与历史学科能力1)能力 是指一个人完成某些活动的个性心理特点的综合,它表现为能比较迅速而容易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有序地完成某些活动或任务。我们一般理解能力为智力和能力。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2)历史学科能力 指的是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

13、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是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是否顺利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3)初中历史课标要求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课程

14、标准对于初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基本上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认识历史的方法,使得认识历史时的思维操作的具体方式,是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并进而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发展规律的能力要求;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实际运用,这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能力要求;第三层含义指的是理论、立场、观点的掌握与运用,使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是历史学生中理论与实际结合。 这三层含义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3)高中历史课标的课程性质要求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

15、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中学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 1)智力开发 (1)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

16、有目的知觉活动,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 要求:目的性,敏锐性(仔细、深刻)、准确性、条理性。(2)记忆力记忆力是人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层留下的痕迹。 “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也就没有历史”。 阅读中学历史教学1995年2月。“关于历史记忆的方法。 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介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3)想象力想象力是人们利用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重新加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师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叙述或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根据听到或看到的事实在自己头脑里再现历史图卷。 教师要强化自己语言能力训练,提高语言修养。一定要注意真实性和科学性、连贯性;

17、(4)思维力思维力就是对观察,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本质,认识其规律的能力。 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思维: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判断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推理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已知判断中推陈出新出新的判断。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概念是基础,是思维的“细胞”。 教师要加强启发引导,积极调动学生培养优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 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是学生思维能力能够健康发展的根

18、本保证;(5)注意力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在智力活动中起着保卫、组织、维持作用。注意力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要及时地明确学生任务,激发学习积极性,启发积极思考,采取各种活动的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培养注意习惯。1)智力开发智力学习中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和基础;想象力是智活动的翅膀和宣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保卫、组织和维持者” 。2)能力培养(1)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历史教材,查阅历史年表,观察使用历史地图

19、,记好历史笔记,编写历史学习提纲,剖析历史教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标。(2)培养学生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促进历史科学和其它人文科学的发展; 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新见解;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独立猎取,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3)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必须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跟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相辅相成。 在教学中必须废止灌溉式的教学方法,而要采用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自我发现的探究式教学原则。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

20、的要求。(三)中学历史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1、新课程改革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1)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课程标准的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描述(初中)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

21、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

22、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2、课程标准的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描述(高中)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3、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教学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人民对周围事物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态度,也是规范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的意识标准。经济转型的

23、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呈现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腐朽的、消极的价值观的影响。历史学科具有教育和借鉴的功能,具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判断问题,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积极和促进作用。利用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2)道德观念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民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和协调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准则,道德观念指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好坏、美丑,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准则认识和评价。 道德与世界观相表里,社会各阶级在现实斗争中,在形成世界观的同时,就形成受世界观支配的体现其阶级利益的道德标准。道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它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接受民族文

24、化传统、政治、宗教、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和潜力默化而形成的关于善恶、美丑、高尚、卑鄙、荣辱、忠奸等带有民族习俗的个人信念和社会舆论,道德信念一经形成就会产生比保全个人生命的本能还要大的力量。使学生从道德发展史上使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因而心向往之。 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风尚。 要教育学生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3)人格取向人格是个人的特质与品质的反映。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人生的体验、人生的启示、人生的意义。养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格取向。 2)思想政治教育与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内涵3、强调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的意

25、义2、课程标准的阐释3、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教学4、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师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 在精神境界,人格品位和人性善恶方面成人与孩子、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沟通、理解、互取长短, 因此,师生之间要相互学习交流与相互感动,是历史教育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质量的关键性因素。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法上要注意避免过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坚决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 教师不但要把自己列入受教育者的行列中,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四)中学历史教育任务三者之间的

26、关系传授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活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是学生历史的基础,能力的形成,思想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是在知识学生的过程中发展的。能力的发展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是历史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对理论、思想、观念的接受、内化和阐发,有助于从知识的底蕴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思想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历史教育的导向,左右着历史教学的基调。总之,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有是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实施,需要对整个过程和活动周密细致的策划,需要有全盘的构思,要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阅读文章:试论中学历

27、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几个问题 历史教学2001.3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思路(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是来自国际上国力竞争对基础教育的压力和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二是鉴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与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及经验(1)国外历史课程改革情况1)美国 1987年成立 “布莱德利委员会”,1988年,提出了构建历史课程:学校历史教育指导纲领。纲领强调历史教育 (1)培养和形成完善的人格; (2)为参与公众生活作了准备; (3)为以后工作做了准备,有助于学生分析、判

28、断、比较、思考能力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颁发课程标准,包括世界历史课程国家标准:探寻通往现今的路美国历史课程国家标准:探寻美国的历程.美国的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世界意识,多元文化观和西方价值观,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2)欧洲90年代开始,大多数国家对课标进行了研制和修订,尤其强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技能:如何在不同的解释中辨别事实;如何评估史实;如何论证某一观点并作出结论;如何批评性评估各种资料;如何学会独立工作;如何学会解释历史图片,遗迹和地图;如何进行比较;如何区分原因和结果等。 3)日本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了新的历史课程“学习指导要领”。该要

29、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它不仅将历史教学中的世界历史指定为必修课,而且尤为强调“国际化” 的主导意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体现“世界的视角”。 4)韩国: 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修定了历史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比以往更强调“世界化”意识,并要求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行为意识、对社会和国家的理解和判断力,以及对民族使命的自觉意识。 (2)历史课程改革借鉴经验一是在课程理念上,对历史课程有新的认识;二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是囊括而是精选;三是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四是在教学方式的取向上,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生中心” 五是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创新

30、意识和实践能力,六是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 2、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观念滞后 2)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历史学科体系,仍存在“难、繁、偏、旧”现象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3)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上仍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 4)课程评价仍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2)国外历史课程改革经验(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和思路1、改革的启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定;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1)指导思想

31、: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培养目标:总体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具体目标: 一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

32、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1)明确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