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95.34KB ,
资源ID:424768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47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7 李商隐诗二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7 李商隐诗二首.docx

1、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7 李商隐诗二首7李商隐诗二首李商隐是一个典型的风流才子,爱情成了李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李商隐又是一个少年时就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他写了大量的政治诗和借古喻今的咏史诗。李商隐是一个复杂的诗人,我们是无法简单地来读他的诗歌的。面对朦胧化的诗歌,个性化解读可能更好。文章憎命达,我们不能假设李商隐若平步青云是否会给晚唐带来全新的政治面貌,然而若不是命运一次次把诗人逼入绝境,断是不会有李商隐那丽绝的无题诗的产生,无题之境犹如杜鹃啼血莺饮泪,珠泪凝玉,血色的圆珠抛起,在碧色的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然后不能遏止地碎了。你读到了一种残酷的美,如果你悲悯着,那么你的心也就跟着

2、一起碎。王安石曾赞李商隐:“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他的诗如同收了幕天的萧萧云雨,当是杜诗胸怀万物的大气象,他的诗境是浩浩天地间无休无止地飘零起了暮雨,于是化沉郁顿挫为高清森冷;他的诗语又在李贺的瑰奇中,糅入了欲语还休,一唱数叹,于是凄艳幽婉。元好问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义山的诗巧于用典,这些诗章曲尽笔意,一唱数叹,千古垂思之下依旧惘然,自恨无人能注义山诗之百转千回以解心惑。无题,无解?无数解?其实无可指实才正是李商隐诗的独特之处,沉吟时,万念俱灰,而又万念俱灭,唯留下那不可言说的幻美真实的存在。姓名李商隐(约813约85

3、8),字义山,号玉谿生。简历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深简历受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作品有李义山集,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其诗多寄慨身世,情调感伤,意境朦胧,语言清新自然,含蓄隐晦。评价晚唐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灵犀()嗟余()云鬓()【答案】xjibn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灵犀:_(2)隔座送钩:_(3)兰台:_(4)青鸟:_【

4、答案】(1)犀牛角心有白纹如线直贯两端,古人认为是灵异之物,用来比喻两心相通。(2)古代宴会上的一种游戏。传送金钩,藏于一人手中,其他人猜,猜不中者罚酒。(3)唐代秘书省的别称。李商隐时任秘书省校书郎。(4)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身无彩凤双飞翼,_。(2)_,画楼西畔桂堂东。(3)嗟余听鼓应官去,_。(4)相见时难别亦难,_。(5)春蚕到死丝方尽,_。(6)_,夜吟应觉月光寒。(7)_,青鸟殷勤为探看。【答案】(1)心有灵犀一点通(2)昨夜星辰昨夜风(3)走马兰台类转蓬(4)东风无力百花残(5)蜡炬成灰泪始干(6)晓镜但愁云鬓改(7)蓬山此去无多路质疑手记预习完

5、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无题(一)【背景资料】诗约写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当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整体感知】诗人作诗时另有所托,不便标明题目时往往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李商隐的无题诗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来表达寄托其政治上的失意和困惑。无题(一)通过写对昨日相知相会、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写出了自己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人生境况。【重难突破】1首联中“昨夜”一词出现了两次,有何作用?试赏析该联。_【答案】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

6、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2颈联到尾联,作者的心由热到凉,你能结合诗句简述一下吗?_【答案】颈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7、。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名句鉴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鉴赏】这两句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的,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

8、内涵。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刻画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技艺。无题(二)【背景资料】李商隐的无题诗很多,都跟男女恋情有关。其中有艳情冶游之作,但大部分都寄寓着他的身世之感。这些诗意境很美,却又极不易理解。这是因为他受牛、李党争牵连,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难言之痛只好托之于男女恋情做隐晦的表达。【整体感知】这首诗用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运用双关、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一说可能有政治方面的隐喻。【重难突破】1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_【答案】“别”。内容上:相见难,离别更难,“别”字关联主旨。结构上,不论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写

9、,还是从对方的角度写,“别”字总领全诗。2你认为“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较为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_【答案】“改”和“寒”。“改”字可见出别离之久,“寒”字写出了作者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作者通过设想对方离别后的种种情景,表达了孤寂相思之苦。古典诗歌中的炼字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炼字题的提问方式与答题格式提问方式一:这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

10、题。答题格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提问方式二: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尾联用了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_【答案】蓬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运用这两个典故,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探看。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和爱人之间渴望相见,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名句鉴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鉴赏】这两

11、句用比兴的手法来写自己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丝”与“思”谐音。以“春蚕之丝”比喻思念之深,以“蜡炬之泪”比喻爱情的坚贞。只有经历过爱情的痛苦与欢喜的人,才有如此深切的感受。这两句各有侧重,上句情在缠绵,下句语归沉痛。李商隐以写爱情诗出名,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同于一般人的才情。这两句诗,现在常用来赞美默默奉献的精神。坚忍执着的李商隐李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后孤儿寡母回到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形同逃荒者。或许正是家庭的孤苦不幸,加之羸瘦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

12、坚忍执着的精神。【应用角度】“家庭和性格”“家境与心态”“知识与命运”“坚强面对生活”等。“杜甫风”后李商隐又被美少女“附体”从早期的辛弃疾到不久前的杜甫再到现在的李商隐,诗人的“被忙碌”涂鸦文化在网络上热传。杜甫的画像被涂鸦成了正在骑马、骑车、卖西瓜、打篮球、在超市购物,而李商隐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变成美少女、蛇精、龟丞相甚至田径运动员更有一些较为低俗的涂鸦:例如,杜甫居然穿着女士内衣羞红了脸,甚至与同为男性的李白你侬我侬;李商隐则被穿上渔网丝袜,甚至搔首弄姿,和美女眉来眼去不仅杜甫和李商隐被恶搞,教材上的其他历史人物头像几乎被恶搞了个遍,只是没有杜甫和李商隐那么“红”。网友:我们只是娱乐而已

13、。【媒评文摘】这些中国诗词界的“大腕儿”的图像被涂鸦,并在微博上广泛传播,“这些东西的传播大多是偶然发生的,而得到广泛传播则是由网络裂变造成的。某个人的信手涂鸦被多次转述、变异,内容不断丰富,在这个累计叠加并集合的过程中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共鸣。”对于“没有文化底线”的观点,有些专家认为,这些只是大家随意地表达,并没有打破文化底线,无伤大雅,但对其中的一些低俗内容,我们不能加以提倡。中国日报网微阅读在李商隐诗意中行走着的雨一春梦雨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梦雨也是雨,是诗人用笔为雨穿上了衣裳,染上了色彩。这场雨下在唐朝,下在大散关附近的秦冈山。这场雨是为圣女而下,是为自己一生的钟爱而下。这

14、场雨是属于梦的。我认为李商隐也是一个情种,像石头记里的贾宝玉,只是生不逢时。祖上没能给他造下一个大观园,没能给他配一群丫鬟小姐,所以他寂寞,所以他想望圣女,所以他不得志,所以他写诗。据说当时他还做着官。在唐时做官是必须有文才的,按理说,他应该用自己靠文才挣来的官,去一心一意地做事。可他却偏偏还要去写诗,写那些“穷酸”的诗,写那些凄凄迷迷恍恍惚惚的诗,这自然要影响政绩,延误仕途。南唐后主李煜为写诗而丢了江山,李商隐是不是也是为写诗而影响了升迁?可叹,那时没有文学院,没有专业作家,如果有,给他安置在这类单位那该是再合适不过了。如今,李商隐已死去千余年了。当时他做过什么官,为民造了福还是作了孽,谁也

15、说不清了。但他在圣女祠前,为我们记录下的那场缥缈虚幻的梦雨,却穿越了千年的烟云,在历史的任何一个季节里一直都在朦朦胧胧地下着。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个长期在外的游人,难免会经常想家的。诗人这时候正在想家。家是什么?家是村头老槐树下的那口水井,是房后的一片柿园,是挂在山墙上的一张木耧,是母亲脸上苍老的皱纹,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李商隐好像永远离家很远,好像经常出门在外,他想家想得格外多,想家想得格外深沉。这次就是他想家想得最厉害的一次,那羁旅之愁、不得归之苦已与夜雨交织在一起,密密绵绵地涨满了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可以想想,做个诗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做个小官不仅会

16、得到升迁,还会遭到贬谪,而这些又都由不得自己,他只能背井离乡,辗转东西南北。难怪,形形色色的雨在唐诗里下得就特别多,在李商隐的诗里也就下得特别多,这是一种时代病,没办法。现在的人生活节奏都很快,出门有汽车、火车,再快点的还有飞机,想在语言上沟通,拨个手机号啥问题都解决了。相隔天南海北谈宗生意,有时也不过几分钟。就这样,人们还是步履匆匆,起早贪黑,直忙得整个社会都浮躁不安,忙得每个人连想家的工夫都没有了。我不知道大家到底都在忙什么、赶什么,赶着享受生活,还是赶着累、赶着死?其实,人生不过百岁。一天24小时无论你怎样过,都不会多出一分钟。以前,人们养一头猪要历经春夏秋冬,现在只需两个季节甚至一个多

17、季节就行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人类的幸事,还是一种悲哀。这时候,再拐回来想想我们的诗人李商隐,劳作之余给自己留点闲暇,吃着土鸡(一定是土鸡,绝不会是肉鸡),喝着纯粮佳酿(绝不是勾兑),对着能涨池的夜雨,对着孤寂,想想家,写写诗,也未免不是一种境界。黄昏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李商隐偏爱雨,这是读过李商隐诗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这场雨下得真不是时候,早上不下,中午不下,偏要下在黄昏,竟还惹出一段无边无际的愁绪。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李商隐爱雨爱得很独特,他爱的是微雨、夜雨、黄昏雨、梦雨、冷雨、秋庭雨。我就不信在晚唐,在他生活的日子里,就没有下过春雨,就没有下过知时节的好雨。我想,

18、不是没有,是他缺少发现这种雨的心情,缺少这种感受。雨在空中为云,在地上为水,在李商隐的诗中仿佛永远是漂泊,是迷离,是乡愁,是阻隔。他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无限的凄楚走近我的。靠近我的时候,是烟一样的游动,水一样的柔弱,寒蝉一样的无奈。当这些柔弱、这些无奈无休止地缠绕着、纷扰着我的时候,我才惊喜地发现,他的力量,他强大的力量,已将我掳掠。细细想想,他所掳掠的仅仅是我吗?仅仅是现代吗?在中国文学史的很多史料上都记载,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性的,果真如此吗?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何说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我不知道崔珏先生还要我们诗人的襟抱开向何处,难道这还不够吗?他已经“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

19、里也不会下沉”了。【精要赏析】天生万物,各自有性。即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刻、不同人眼中也是形态各异。同为“雨”,在李商隐的诗中,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却有不同的情味。作者选取了李商隐诗中的代表性意象,为读者展示了“朦胧诗人”李商隐的深隐的情怀。本文视角独特,语言活泼灵动。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导学号:32672032】灵犀(x) 杜鹃(jun)沧海(cn) 嗟余(ju)惘然(mn) 惆怅(chn)沁阳(qn) 分泌(m)春蚕(cn) 蜡炬(j)云鬓(pn) 凋谢(dio)夜吟(yn) 蓬山(pn)殷勤(yn) 殷红(yn)_【答案】嗟余(ji),惘然(wn),云鬓(bn),殷红(yn)。2

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分曹射覆蜡灯红 射:射箭B昨夜星辰昨夜风 风:双关,兼有风情之义C青鸟殷勤为探看 探看:探望D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凋谢【解析】A项,射:猜。【答案】A3从对仗的角度看,下列诗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解析】C项,不对仗。【答案】C4下列诗句有谐音用法的一项是()A心有灵犀一点通B昨夜星辰昨夜风C青鸟殷勤为探看D春蚕到死丝方尽【解析】D项,“丝”与“思”谐音。【答案】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32672033】(1

21、)无题(一)中“_,_”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2)无题(一)中诗人听鼓而起,恰如蓬草,写尽今朝的寂寞萧索的句子是“_,_”。(3)无题(二)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是“_,_”。(4)无题(二)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_,_”。【答案】(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无题(一)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

22、马兰台类转蓬。(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二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_【解析】这两句中“彩凤”之翼、“灵犀”是比喻,比喻男女之间心灵的默契。化繁难为简易,含蓄地表达出难以描绘的恋情。【答案】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用简短含蓄的语句道出了热恋中的男女间心灵的默契,故而流传千古。(2)“嗟余听鼓应官去”中的“嗟”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_【解析】诗歌的前六句写相得之乐,后两句写无奈之叹。“嗟”字起转折作用。【答案】“嗟”字使诗人的心情瞬间陡转,因“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一“嗟

23、”字既是诗人爱情无奈的感叹,也是对自己为官不自由的哀叹。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导学号:32672034】端居唐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的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_【解析】从表达效果分析,“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的意境。换成“对”或其他词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则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