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1.50KB ,
资源ID:42444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44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docx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2、 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3、通过游戏能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4、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三、课程资源开发地球仪、制作 向标、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的白纸板彩笔、手电筒等。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制作学习档案。四、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利用美丽的画面,地球和八大行星围绕太阳

2、遨游太空 巍峨的珠峰,炽热的熔岩,浩瀚的大海,美丽的草原,引 出话题,地球是如何运动和变化的?(二)新课学习1、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而我们观察到的为什么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好像太阳绕地球运行呢?学生讨论、发言,动画演示运动的相对性。平稳作驶的列车上,看见窗外景物不断后移。 得出结论:1、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引出: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3、你想知道地球的自转的哪些知识? 4、摸拟探究实验提出问题 :观察人物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如何变化? 建立假设 :若太阳太动、地球自转太阳光线位于观察者的不同方位 模拟实验 :(1)地球旋转到图中A时

3、,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地球旋转到图中B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地球旋转到图中C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南、北两极上方观察地球仪的旋转方向如何?得出结论 :(1)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逆时针 方向,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继续探究: 1、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 讨论、实验、解释 2、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3、为什么会出昼夜交替现象呢? 4、地球自转一周,白天黑夜更替几次,时间大约是多少?5、摸拟探究实验2 (1)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

4、阳,画出线(圈)晨昏线(圈)。 (2)晨昏线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区分晨、昏线(圈)?(各小组汇报成果、总结发言。)(三)游戏汇报总结(1)假如你是地球,你如何向天外来宾介绍你的自转情况呢?(2)2-4人组成一个小组,人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请用游戏的形式表演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作业菜单 1、P122 1、2 2、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小组合作查找资料,共同探究。)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1、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方向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2、昼夜交替现象3、晨昏线 晨线 昏线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5、”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方时、区时的含义。2、知道日界限两侧的日期变化。3、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地方时和区时,会计算世界各地的区时。2、难点:日界限通过讨论一些有趣的事例来认识。三、课程资源开发1.学生课前准备:上节课演示“地球的自转”的相关已组装好的学具,学具“国际日期变更仪”的材料。 2.教学器材:地球仪、火柴杆、橡皮泥、灯泡、相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引入: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时间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人们为什么要规定时间?又是如何规定的呢?第2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一、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活动一:利用上节课已组装好的地球仪模型继

6、续演示“地球自转实验” (仍然以学具中点燃的小蜡烛代替白纸板,用以表示太阳,老师可用灯泡来代表太阳)。在不同的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观察随着地球的自转,这些火柴代表的观测者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否一样?有什么规律?在同一条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观察随着地球的自转,这些火柴代表的观测者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否一样?澄清概念:我们这里所说的时刻的早晚是指先看见太阳为早,后看到太阳为晚,与生活中常说的“谁到校早谁到校晚”中的早晚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别。小结:在地球上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的时刻是相同的;而在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看到太阳的

7、位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经线上的各点时刻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被称为地方时。提问: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东边和西边时刻的早晚有什么特点吗?(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地方时早)练习:1.完成教材提供的“读图”活动,将答案填在书上2.算一算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多少时间?(1小时)讨论:教材提供的“讨论”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最终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知道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大范围共同使用某一时间)2.时区的划分读图:教材提供的“时区图”提问:观察回答全球共划分为多少个时区,你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划分?本初子午线在哪

8、个时区?180经线又在那个时区?这样的经线又被称为是该时区的什么经线?从中时区向东和向西划分的每个时区的名称有什么规律?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属两个时区还是一个时区?北京在哪个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多少度?3.区时的规定阅读:教材关于时区的规定提问:每个时区的时间是如何统一的?相差一个时区的两地,区时相差几小时?你能解释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有什么区别吗?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介绍:扩展资料1二、世界各地的区时活动二:利用教材提供的“时区”图来校准教材的图“宾馆大堂里的钟”中每只钟的时间(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并完成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填写。提问:通过活动你能简单总结出换算某地区时的一般步

9、骤吗?师生共同小结:1.确定已知地所在的时区;2.找出需换算的城市所在的时区;3.计算两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区时差;(方法:同区相减,异区相加。)4.判断所求城市与已知城市之间的方位关系,根据东早西晚原理,利用时区差计算所求城市的区时。(方法:东加西减。)活动三:完成学具中“国际日期变更仪” 的制作,检验活动二的结果。练习:利用“国际日期变更仪”计算一下从北京出发向西做环球飞行,再次回到北京时,钟表上的时间会有什么变化;若向东做环球飞行,则回来时时间又会有什么变化。三、日界线1.日界线的规定阅读:教材关于日界线的相关部分提问:人们是如何解决做环球旅行时出现的日期的混乱的?2.日期的变更提问:根

10、据日期发生混乱的原因,你认为过日界线时该如何变更日期?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一样吗?他们的日期一样吗?练习: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线的“读图”,将答案填写在书上3.实际的日界线读图:教材提供的图“日界线”,观察回答:实际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实际的日界线为什么要有这些曲折?讨论:你认为双胞胎哥哥的岁数有没有可能比弟弟的岁数小?如果有,你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新课结束,小结。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

11、系;耳的结构及各部份功能2、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三、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准备:图片,幻灯,耳结构模型各图片、棉花学生准备:课前完成探究实验: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在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学生举例P11第一段 那么,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1、我们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所以,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课件,模型】 【读图P1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填空 中耳,外耳,内耳 【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2、按听觉产生的过程,逐个介绍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P12第二段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内

12、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产生听觉) 以上的介绍过程中,可以一边让学生猜测,一边进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来,最后按课件老师总结一遍,再让学生复述。 3、听觉的损失 (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可以戴助听器解决。自然原因 (2)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谈“失聪”的原因有哪些? 先解释失聪,再小组讨论5分钟,交流,老师总结。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B.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 原因:1、患极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式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浅水过深 C.听神经,

13、神经性耳聋,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药物影响。 (3)体验失去听力的感觉 让学生尽可能地罩住双耳,听不到声音,体会失去听力人的痛苦。 4、耳朵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敏感的人就会有很多反应。 P12,说明耳朵是个位听器官。 5、保护耳朵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遇到一些场合或问题时该怎么做,如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耳朵进水时,甚至爬进虫时。洗头挖耳不专业等等二、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概念: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乐音。1、音调音调乐音调子有高低,叫音调。 【实验】1、P13图118 演示:快速从木梳上划过时声音的调子比慢慢划过时的调子高! 2、P14图11

14、9 学生:得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赫)(h)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调的高低一般用音阶表示: 【思考题】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h2000h 蝴蝶飞行时,振翅的频率低于20h,人就听不见 【实验】阅读表格:利用音频发生器测人耳收到声音频率范围。 由f10h开始,慢慢增大频率,开始听到声音,记录f低,继续增大至开始听不到声音,记录f高 (1)超声波 f20000h:B超检查人体内部(检查孕妇婴儿的动态影片),超生探伤仪(金属),声纳及回声探测仪。 原因:利用超声波传播,反射定向效果好;穿透力强;传播时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

15、2)次声波:传播衰减慢,传播很远。建立接收站,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因为它们速度小于声速。 2、响度: 影响响度大小的三个条件:(通过教室里老师说话的例子)(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3)与不同的人有关响度是人耳主观感觉的音量强度,既听觉上感受声音轻和响的程度,取决于频率、声强和声波的波形。【实验】讲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弹开的幅度。 读P16图表,了解响度的大小(分贝)对人体的影响。3、音色:受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和发声方法影响。【小结】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快,音调高低用音阶来表示 频率的概念,超声波次声波的区分 响度

16、的三个特点及定义,分贝的概念。音色:提出“让耳朵飞起来”的实践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去音乐教室研究。三、噪声污染(网络课) 1、声音按人们的喜好感觉,可分为乐音和噪声。 噪声对人生理和心里都会造成损伤,如噪声性耳聋,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理想工作环境是40db以下。 2、噪声的产生及控制 声音产生到引起听觉:声源振动发声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3、控制噪声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P17讨论题,见书上。 【课堂安排】 1、进入东海论坛相关频道,查看版面首页置顶的帖子说明。 2、分辨哪些是噪声。 (1)法律规定的各种场合的噪声标准。 (2)噪声的相对性,妨碍他人学习生活工作的也属于噪声。 (3)噪声的

17、危害。 3、如何控制噪声。 从三个角度着手,学习自己搜集资料或者参考老师提供的网址。 (1)防止噪声的产生:现有的采取的措施。 没有的该如何去做? (2)阻断声音的传播:吸收声音的设备装置 (3)防止声音进入耳朵:保护人群。 4、目前国内外对噪声污染的治理状况,新的时代,科技产品是否有带给我们噪声污染(手机、电脑)另:1、建筑学中的声音的特点的利用。 国内: 古代: 国外: 现代:2、超声波,次声波的功能和人们的利用。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部分。2、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二、重点

18、和难点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成分,学会通过查资料等方法知道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含义三、课程资源开发扑克牌(4人一幅),学生回去准备各种日历;教师准备几张,还可以准备电子日历(万年历)四、教学过程【引入】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月相变化周期大约多少天?这些年按年、月、日、时等计算或安排时间的方法叫历法,为了方便,人们通常制成日历、挂历、台历等。一、数字游戏: 每个小组一幅扑克,设计如下问题,供小组讨论: 1、扑克牌共54张,除大小王两张牌外,余52张共计多少点?(J计11点,Q计12点,K计13点)(364点)。如果加小王(计1点)共为多少点(365点),若再加上大王(计1点),又共为多少点?(366点

19、)与一年的天数有何关系? 2、扑克牌除大小王外,余52张,与一年的什么数相同?(52周,大小王分别代表日、月) 3、四种花色分别代表一年的什么?(四季) 黑、红两种颜色代表什么?(昼夜) 4、每一种花色共有多少点?(91点) 大约与什么时间长短相同?(约等于季长) 由此可见,扑克牌与历法有很多关联,娱乐中也有学问,要多观察生活。二、我国日历的组成: 历法是从日、地、月三者运动中产生的地理现象为依据制定的,日历也是地球运动的综合效应之一。 P138观察讨论图424,获取信息并展开介绍。我国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工农兵) 1、公历:公元记年,一年365.2422天、四季、十二个月、五十二周,每月三

20、十天或三十一天(除二月)。属于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依据缺点:只顾太阳,不顾月亮,月份与月相无关。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29.53天)为依据缺点:偏爱月亮,丢掉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使日子与节令脱离。 2、农历:干支记年,一年354.36天,十二个月(除闰月),每月二十九天或三十天。农历是阴阳合历优点:统一阳历和阴历,保持两全其美,既能照顾季节时令,又能使每月的月相与日期固定。简单介绍干支记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计算方法:如 2003年,先减去3年,然后2000除60,余20,0为天干里面的癸,20除12余8,8是

21、地支里面的未,所以,2003年为癸未年,明年2004年为甲申年。 三、闰年与闰月:提出问题,学生看书后回答,引出闰年、闰月的概念:A.地球公转一周是365.2422天,而一年的天数为整数,小数部分如何处理?(P138思考) B.月相周期为29.53天,那么12个月共计多少天?与公历一年的365.2422天相差多少天?如何处理这对矛盾?(354.36天,相差11天左右,所以每隔两、三年就要少一个月,所以,要加上一个闰月) 闰年:公历,公元年能被4整除(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该年为366天。(多出的一天为2月29日) 闰月:农历每隔2、3年有一个闰月四、二十四节气: P138观察(课

22、件)、思考,得出:1、农历的年、月、日与公历的不同(原因:依据不同)2、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呢?(看书P139上面)从而再次理解农历属于阴阳历。3、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来划分的,而四季更替又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所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属于阳历的成分。联系生活看P139的表,同时思考讨论你听说过或感受过哪些与节气有关的四季变化或对生活的影响。1、节气含义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立即将开始之意,表示春夏秋冬即将来临 夏至 冬至至到,表示盛夏和寒冬到了春分 秋分分平分,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于夏至和冬至的中间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

23、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惊醒冬眠动物开始活动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加,谷物茁壮生长小满麦类等夏收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 大暑暑炎热,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处暑处终止,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天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下霜小雪 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形成积雪小寒 大寒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2、综观节气和天文、气象与农业的关系,二十四个节气反映了四个方面: 反映四季变化 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 小暑 大暑 处暑 小寒 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 雨水 谷雨 白露 寒露 霜降 小雪 大雪 反映

24、物候 惊蛰 清明 小满 芒种二十四节气简介立 春”人们习惯地把“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实际上,“立春”还会出现冰天雪地的天气。我们仍旧要注意防寒保暖。怎样才算是春天呢?“候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到二十度之间,才算是真正的春天到了。“雨 水”这个节气表示雨水将逐渐增多。雨多,太阳的光热射到地面的就少。同时雨水蒸发,要吸收地面和附近空气中大量的热 ,因此空气温度降低,造成春寒的天气。“惊 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如蜈蚣、蛇等),将苏醒过来出土活动,所以叫作“惊蛰”。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 分”春分的“分”就是半,是春季的一半。春分这

25、天的阳光直射赤道,白天和夜晚差不多一样长。这以后,阳光直射的位置更向北面转移,北半球就白天长夜里短了。“清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农历节气,二是风俗节日,进行扫墓和祭祀祖先。解放后,移风易俗,人民于清明节开展为革命先烈扫墓活动。”谷 雨”谷雨前后,气温比较稳定、暖和,雨量也开始比以前增加,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很有帮助,是我国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季节。“立 夏”我国习惯把立夏作为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从立夏到立秋前一天为夏季,这是天文学家上的四季划分标准。但是气象上的夏季。要推迟25天左右,它是以气候炎热的6、7、8月为夏季的。“小 满”小满是表示麦粒开始饱满,但

26、还没有成熟。这时我国北方夏熟作物籽粒渐渐饱满,南方进入夏收种季节。“芒 种”我国中部地区,将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时期。梅雨期间空气非常潮湿,器具衣物容易发霉。所以最好要在天晴的时候,把衣服、书籍曝晒干燥,收藏起来。“夏 至”到夏至这日太阳的高度最大,阳光差不多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太阳渐逐向南移动,高度渐减,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一些。由于太阳幅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夏至以后,气温继续升高。 “小 暑”小暑的“暑”是炎热的意思。这时正进入“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也称头伏)前后。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热的时期(俗称三伏天)。“大

27、 暑”大暑正逢在中伏(也称二伏)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北方一带,这上个节气也是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在二十二度至二十六度,最高气温可达四十四度。“立 秋”立秋,是不是秋天开始了呢?还不能算。因为我国地方很大,各地的气候有差别,所以,要根据当地五天的平均温度在二十二度以下,才算是秋天的开始。把“立秋”作为秋天的开始,只是人们的习惯。 “处 暑”处暑的“处”是躲藏的意思,表示“处暑”节气以后,炎热的暑天将逐渐消失,躲藏起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逐渐减少。“白 露”从白露起,我国大部地区天气开始转冷。俗话说:“白露身不露”。说明这时暑气已经尽

28、了,气候凉爽,特别是早晚必须有适当的衣服保持体温,不该再赤身露体了。“秋分”根据天文学规定:秋分是北半球秋天的开始。“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几乎一样长短。过了今天,太阳渐渐更加向南转移,北半球就开始白天短、黑夜长了。“寒 露”这个节气表示白露转为寒露,寒露将冻结成霜,天气将逐渐转冷。这个时期气候变化极快,遇到寒流侵袭,会突然变冷。要注意加穿衣服不要常驻凉。“霜 降”霜降说明气候渐寒,开始降霜。霜是晴冷天气的产物。霜降时有霜,说明天气晴好,便于割,减少损耗。所以俗话:“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立 冬”我国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从立冬到立春前一天为冬季,这是天文学上的四季划分

29、标准。但是气象上的冬季,是以气候寒冷的1 2、1、2月为冬季的。“小 雪”“小雪”一到,黄河流域一般要开始下雪了。雪降以后,需在吸收大量的热,才能化成水,接近地面的空气,自然要变冷,所以往往下雪时不冷,倒是融雪的时候比较冷。大 雪“大雪”到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积雪可使土壤中蕴藏的热不勿放散,对植物的生长有利。在融雪结冰期间,又可使土中的害虫冻死。积雪融化后,水分可供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冬 至”冬至的“至”就是极点。冬至天的阳光差不多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这以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天渐长。 “小 寒”我国大部地区进入严寒时期。从冬至到惊蛰,是一年中的寒冷季节。从冬至日数起,每九天为一段落,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算告结束,这叫做“数九寒天”。“大 寒” 大寒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最冷的一个节气。冬至时,阳光直照南回归线,射到北半球的阳光倾斜最大,而且白天最短,受到阳光的热也最少。冬至后的一个多月,大约在大寒节左右,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