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2.34KB ,
资源ID:42363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363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仁怀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仁怀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资料.docx

1、贵州省仁怀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资料贵州省仁怀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所在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霾和雾

2、有所不同。“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近来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史书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郎凯传中“霾雾蔽日”,还有“风霾”,如魏书崔光传中“昨风霾暴兴”

3、,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虽然史书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雨”在这里读

4、为y,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晋书艺文志也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见,满天尘土的“霾”,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元史也有至元六年(1340)腊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霾”字从结构上说,是“从雨貍声”。即义符是“雨”,说明是一种天象无疑。只是为何要叫“霾”?声符的“貍”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义?字汇补雨部说:“霾,与埋通,瘞(y,掩埋)也。”“霾”之尘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辞国殇中“霾两

5、轮兮絷四马”之“霾”。“霾”与“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貍”现在的读音是l,是“狸”的异体字,指一种野猫,而原来的读音为mi。原来,表示掩埋义的汉字,最初并非“埋”,而是“貍”。据说,“貍”之所以有“埋”义,是因为野猫善于“藏伏”的缘故。后来,又另造“埋”字,于是原来的“貍于草中”就变为今天的“埋于土中”,“埋”也由此替代了“貍”,而成为表“掩埋”义的规范字。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貍”表声,恐怕也是因为“貍”原有的“掩埋”义,与“雨尘埋物”之义相近的缘故吧。(选自2014年第7期咬文嚼字,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

6、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B.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C.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D.“雾霾”是个新词,在史书中见不到它。但“雾霾”近来频繁见诸报端,并在2013年成为年度热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这种美感。B.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的变化。C.“霾雾”是“夹杂有尘的霾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

7、“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成了“霾”。D.“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记载,这说明“霾”在商代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尔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它们对“霾”的释义几乎是一样的。B.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这句话意思是说,“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C.“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貍”,说明“霾”的读音。D.“霾”借“貍”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貍”有掩埋义,与“雨尘

8、”义相近的缘故。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4至6题每题3分,7题10分,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朔方节度使牛先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上闻而嘉之,欲加尚书。张九龄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先客乃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上曰:“然则但加实封可乎?”对曰:“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李林甫言于上曰:“先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上悦,明日,复以先客实封为言,九龄固执如初

9、。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邪?”林甫退而言曰:“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赐先客爵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

10、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从赃罪下三司按鞫注,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九龄为阿党,并罢政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按鞫:逮捕审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 B.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

11、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 C.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 D.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意思就是“节制、调度”。 B.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唐代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也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 C.庙社

12、,即宗庙和社稷,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后来用以比喻君主。 D.户部的中国古代官署名,管田赋、关税、厘金、货币等,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其长官为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九龄反对加封牛先客为尚书并反对对其进行实封,李林甫背后向唐玄宗进谗言,最终玄宗还是加封了牛先客陇西县公的爵位。B.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但萧炅是个白字先生,中书侍郎严挺之讥笑他为“伏猎侍郎”,并将他调出京城,担任岐州刺史。C.李林甫是一个曲意逢迎的奸佞小人,张九龄反对他担任宰相,他内心虽然不

13、满,但表面上却“曲意事之”。D.严挺之向来傲气,张九龄劝他到李林甫家拜访,与李林甫搞好关系,但严挺之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竟不去拜访。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5分)_(2)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5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后游杜 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

14、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8.全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9.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名句是“_,_”。(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嫁给氓以后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3)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客人的洞箫声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两句是“_,_”。第卷 表达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属于神童。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

15、,“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的父亲黄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的“庭坚”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类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父亲的去世使得15岁的黄庭坚不得不跟着舅舅到淮南游学。在扬州,他认识了诗人孙觉。孙觉是著名经学家胡瑗的高足,对黄庭坚极为赞赏,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了他。两位长辈的悉心教育,让黄庭坚受益匪浅,他们清廉的官风,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嘉祐十一年乡试时考官李询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第二年终登进士榜。对黄庭坚一生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东坡。他以一块洮河石砚作为见面礼

16、,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随着师徒二人聚会京城,黄庭坚也迎来了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在汴京三年的时间里,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东坡也为这样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兴,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俩人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此时黄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声名也越来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以至有了双星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可以说,得遇恩师苏东坡,是黄庭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与黄庭坚过人的才华相比,他一生的仕途极为黯淡。当官不得领导喜欢,关键在于他

17、总是坚持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例如他在虎号南山中,对虐民的苛政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流民叹则描述了震后大涝,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这些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仁政爱民也成为他从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勒石自警,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随之,他终因朋党之争和文字狱而遭贬。贬谪诏书下达时,左右的人皆因蛮荒之地,少有人烟而替他哭泣,黄庭坚却说:“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或许正是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生活上经历

18、了太多的不如意,让黄庭坚有了更多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反而成就了他文学艺术上的辉煌。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他首先为人所推崇的就是诗词。“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曼妙诗句,皆出自他的手笔。他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对宋代诗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认为“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那何为“不俗”呢?“不俗”有两种:“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笔下无一点尘俗气”,是为诗品不俗;“临大节不可夺”“与天地相终始”,则为人品不俗。在二者的关系上,他提出“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说到底在他眼中,没有人品的高洁,诗品必然俗不可耐。黄庭坚说得好,

19、做得更好。他的一生,屡受恩师苏东坡的牵连,但他从未为避免贬谪而与老师划清界限,更不会暗施冷箭。这种人生境界,保证了他诗歌的骨力,读来不仅意境悠远,而且荡气回肠。与诗歌相比,黄庭坚的书法更为有名。黄庭坚书法师从周越,一学就是二十年,他行笔中一波三折之势即受益于此。尽管黄庭坚练字刻苦,但作品却难入高手法眼。一次应宝梵寺住持之请作草书数纸,苏东坡甚是赞赏,但钱勰认为太俗。钱勰说:“你如果见过怀素自叙帖,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黄自此不肯为人作草书。不过黄庭坚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一边从王羲之等大家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一边师法自然,苦思突破的路径。船工划桨的整齐动作激发了他的灵感,得以初悟草书真谛。被贬为涪州

20、别驾时,意外地见到了怀素自叙帖真迹,将自叙帖借回家,废寝忘食地临摹和研究,草书技法由此突飞猛进。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黄庭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诗品、书品、人品”,黄庭坚的艺术品格,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选自2014年第3期文史天地,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黄庭坚的父亲用高阳氏后裔“八恺”之一的“庭坚”为黄庭坚命名,不单反映出父亲对他个人的期待,也直接反映出这个黄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B.成为苏轼的学生

21、后,黄庭坚有相见恨晚之感,而苏东坡对黄庭坚亦是十分满意,认为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百忧可散,欣喜有加。C.黄庭坚的虎号南山流民叹等众多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种强烈的国运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仕途发展的助推剂。D.黄庭坚对于他人生仕途的遭遇比较淡然,这种淡然是他屡受打击、饱经坎坷的结果,也是他对人生和社会思考的结果。E.黄庭坚师从周越二十年的书法成就,苏轼比较认可,但钱勰却认为黄庭坚只有见到并临摹了怀素的自叙帖,他才能够成为书法上的名家。2.作者在文章题目中为什么称黄庭坚为“文化大家”?试结合传记的全文加以分析。(6分)答:3.请结合全文分析黄庭坚的形象特征。(6分)答:4.作

22、者在结尾说黄庭坚“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答: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测试埃博拉药物和疫苗需要对照测试,过程漫长,而今埃博拉病毒肆虐,再_可能会延误时机,造成更多的患者死亡。夏利曾经是中国最好的汽车品牌,如今却为生存发愁。这一事实道出了商业丛林法则:不思进取,就会落后,_就要完蛋。如今是一个科学技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更新日新月异,一个民族如果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勇气,_,终将被时代淘汰。A.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B.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C.

23、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D.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爸爸去哪儿一炮而红后,爸爸们携萌娃高密度亮相各种形形色色的场合,有网友表示“替孩子们感到疲惫”,担心他们被过度消费。B.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C.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取决于能否依靠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D.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局部地区的PM2.5值时有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14.填入下面一段文

24、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读过不少名人传记,也仰慕过毛泽东的天才、富兰克林的智慧、林肯的信念、卢梭的坦诚,甚至羡慕过毕加索的几次婚姻。但这些伟大人物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他们远不如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对我们的影响力大。所以,_,这样,即使不能超越他们,你也会变得更加优秀!A.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积极从伟人身上汲取生命的力量B.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榜样,诚心诚意地向他们学习C.我们要善于发现人生中的美,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支点D.生活中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15.依照下面的示例,把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了

25、感恩之心的世界,就像没有浪花的大海,广阔而不灵动。 没有了感恩之心的民族,。没有了感恩之心的思想,。16.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5分) _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一则名言,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庄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守心一处,而处于身体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保持自然,退回本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然自得。也许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但是不要忘记自己心内的风景。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谈谈你的感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6、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参考答案1.B【解析】“一直”不正确,原文第二段“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说明霾以前仅仅是自然现象,而并不被人们视为污染。“如今”换成“一直”是时间概念延长。1.A【解析】“其主要区别就在于”于文无据。两者主要区别应为:霾如今是污染,而雾不是污染。2.B【解析】“雨”的意思应为“降下”,是“尘土降下”之意,而非“下雨”。4.C.【解析】可以从人名、官名、动词、虚词等角度进行断句。句子中的“曰”和“李尚书、挺之、足下”等可作为断句依据。“尝、竟”等词也可辅助断句。原文句读为: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

27、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5.C【解析】“庙社”中“社”指“土神”,后用“社稷”来比喻国家。而不是“比喻君主”,常有“江山社稷”之说,也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主要考查文化常识。6.B.【解析】调萧炅出京担任岐州刺史的不是严挺之,而是张九龄。这题有一定难度,但是仔细阅读原文,应该会做出来。7.【翻译】(1)封爵是用来奖赏有战功的人。牛先客作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军器,都是他应该做的事,谈不上什么功劳。【解析】重要实词“劝”(奖赏、勉励、鼓励)、“实”(充实)各1分,虚词“所以”(用来,为了)“乃”(是)各1分,句意1分。【翻译】

28、(2)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每天都在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李林甫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所以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解析】重要实词“伺”(乘机、窥伺)“短”(说坏话、进谗言)“浸”(逐渐)各1分,“日”的状语用法1分,句意1分。8.【示例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作者将寺、桥、江山、花柳拟人化,用“忆”“怜”“待”“无私”描写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渡感到高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2分)生动形象,别具情味,表达了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2分)【示例2】运用了反衬(或“乐

29、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2分)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2分)【解析】需要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几个方面一一筛选,确定一种最明显的手法名称。不管回答“拟人手法”,还是回答“反衬手法”,都要说明是怎么用的,有何种效果。9.【示例】作者通过描写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等,表现了景色的美好,(3分)从而表达了自己再度游览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在美好的景色中游览,暂将客愁忘却,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愁绪(或强作豁达)的情感。(3分)或者情感答为“作者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作者满腔愁愤,难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也可以得3分。【解析】依据诗句的内容,比较容易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