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6.25KB ,
资源ID:42266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26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骐骥任命推荐word版 18页.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骐骥任命推荐word版 18页.docx

1、骐骥任命推荐word版 18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骐骥任命篇一: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不少都是从唐宋以后所修的官方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同学们一定要引起必要的重视。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偏:指任副职的人)“举”还用以指科举考试,或指参加科举考试,或指科举考中,也指明清时的“举人”。

2、如“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举进士,指考中进士)2、辟:(b)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二、表示任命官职的1、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洗马,官名)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授:给予官职。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

3、拜授。(汉书翟方进传)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起家】1.谓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晋书杜预传:“ 文帝 嗣立, 預 尚帝妹 高陸公主 ,起家拜尚書郎。”2.兴家立业;成名发迹。史记外戚世家:“卫氏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爲侯。”3.出身。宋司马光苏骐骥墓碣铭:“吾以布衣起家至方伯,承两朝恩渥,不可胜纪。” 5、任:担负、担任。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三、表示提升官职的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2、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3、升:提升。旋升宁夏

4、道。(梁启超谭嗣同)4、提:提拔。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北史魏收传。名行:名望和德行)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3、黜:罢免官职罢免,废。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4、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5、坐:因犯?罪或错误。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汉书)五、表示官职调动的1、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2、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

5、职或降职。徙齐王信为楚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3、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公车: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掌管司马门口警卫和臣民上书,征召等。)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入:由地方调进京城任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6、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6、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六、兼职,代理的词语1、兼:同时掌管,兼任职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2、领:兼任。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3、判:古时高官兼低职。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4、署、守(shu)、权、摄:代理、暂时担任七、不表职官变动,常与职官结合1、知:执掌、主持。子产其将知政矣。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2、行:代理(官职)。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武帝纪)3、主:掌管;主持。使之主事而事治。(孟子万章)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名)”

7、。【践阼】1.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2.亦作“ 践胙 ”、“践祚 ”。即位;登基。清史稿圣祖纪三:“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余年,今年近七旬矣。” 篇二:古代汉语期末复习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谋攻: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孙子说:用兵的方法,使敌人举国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攻破敌人的国家就差一些;全、破:使动用法2善之善者:高明兵法中的最高明的兵法3 屈:使动用法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

8、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1 、上兵伐谋: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人的计谋2 、伐交:阻止敌人与他国联合3 、其下(攻城):最下等 城,都城4、具器械:具,预备5、距堙,又三月而后已: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6、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敌人)的城墙。蚁:名词作状语7、杀士三分之一:爬城的士兵被敌人杀了三分之一8、不拔:没有攻下9、灾:危害10、必以全争于天下:一定用最完善的策略去争夺天下11、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所以如果士兵没有收到挫伤,利益就可以完整

9、无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1、十则围之:兵力比敌军多出十倍,就包围他们2、倍则分之:兵力是敌军的两倍,就分割他们3、敌则能战之:敌我力量相当,就能进行战争了4、逃之:脱离敌人5、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坚,形容词用作名词,硬拼死守。擒,动词用作名词,捕捉,指成为俘虏。全局意思:弱小的军队硬拼死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1、隙:缺陷。2、辅隙:辅助有缺陷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

10、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3、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所以国君危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4、縻军:牵制军队5、三军:泛指全军6、同:干涉、参与7、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不知道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指挥军队,而去指挥全军。任:指挥8、疑:感到疑虑9、诸侯之难:各国诸侯的进攻10、是谓乱军引胜:所以说扰乱自己的军队会夺走胜利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1、故知胜有五:因此,可以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2、是众寡之用者胜:懂的军队多和军队少的用法3、虞:

11、预料,这里有准备的意思4、御:驾驭,这里是牵制的意思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1、殆:危险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木直中绳:笔直的木材符合墨线的要求2、輮以为轮:用微火烤使它弯曲3、其曲中规:(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圆到)像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4、后面几句的意思:即使它干枯了,也不会再笔直,是因为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斧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

12、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干越夷貊之子:我国南方、东方、北方民族的后代2、生二同音:指各族的婴儿生下来时,啼哭的声音都相同3、俗:风俗习性4、无恒安息:不要常常安然地待着5、无:通 毋6、恒:常7、靖 通 静8、共 通 供9、介: 助,指给予10、景:大11、精神修养比学有所得大,福分比自身修养

13、大。12、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可以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可以远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先天条件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

14、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筑巢,还用发丝把窝编结起来,把巢穴绑在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巢穴编得不完备,是巢穴所绑在的地方(不对)造成这样的后果。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茎秆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上面,下临数百条深水河。他的茎秆并不能长长,是因为立在高耸的地方。蓬草长在麻地里,不需要扶也能挺立;白沙放到了黑色染料中,就会和染料一样黑。兰槐的根叫白芷,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不会靠近,平民也不会佩戴。它的质地不是不好,而是因

15、为浸泡在了臭水中。所以君子居住一定选择乡间,出外旅行一定结交贤士,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方法。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开始的原因。人们招来的荣誉或耻辱,必然和他们的德行相适应。肉 腐烂了,就会生出蛆虫。鱼离开水死了,就会长出蠹虫。自身放松警惕,祸害灾难就会发生。坚硬的东西

16、自己招致折断,柔软的东西自己招致约束;邪门肮脏的东西在身上,怨恨就会结成。柴放的是一样的,火总是向干燥的地方烧去。地面都是平的,有水了就会湿。同类的草木长在一起,同类的野兽就会成群居住在一起,事物各自跟从它所属的类别。所以箭靶张设,箭头瞄准(的情形)就到了这里。树木(长得)茂密,斧头就会来到;树木(叶子 茂密)(形成)阴凉的地方,就会有一群鸟儿来这里栖息。粗很酸蚊子这一类的虫子就会聚集。所以言语可能招来灾祸,行为举止招来耻辱。君子立身行事(应该)谨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17、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攒土块就能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山上兴起。汇集水流,蛟龙就会在水里出生。积累善行成为(一种)品德,智慧就自然而来,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半步(半步)的积累,没法到达千里之外。细小的水流如果没有汇集,也不会形成江海。骏马跃出一次,达不到十步的距离。劣马走十天的路程,功效在于不停地努力。用刀子(刻木)(刻几下)就舍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

18、吃到尘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不是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得心浮躁啊。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所以没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心志,(就)没有智慧的豁然通达。没有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的人,(就)没有辉煌巨大的功绩。走歧路的人,走不到目的地,侍奉两个主人的人,不能被双方容下。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得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得清楚。

19、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在桑树上,有七只后代。善良的君子,态度始终如一。态度始终如一,就能专心致志。所以君子学习的时候精神总是很集中。 去私:去掉私心,做到公正篇三:翻译理论浅谈比较文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摘要: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越性的学科,强调跨语言、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等方面,而“翻译是涉及文字文本文学文化等不同层面,也是跨语言、跨国度、跨文化、跨时空的产物”。本文意在从两者的相似处出发,浅谈比较文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关键词:比较文学 翻译 相似性Abstract: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a kind of cross-cu

20、tting discipline, whichemphasize crossing languages, nations,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culture and so on. “Translation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levels of characters, text, literature, culture and so on, and it also across different languages, multinational degrees, the product of culture which across

21、 time and space” . This article aims to start from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two,and introduce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Key words:Comparativ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imilarities 引言比较文学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德国大文豪歌德于1827年提出的“世界文学”(即后来所说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越边界的活动,是对异质体系内的

22、文学作品及其现象展开比较研究。并且这种跨越性活动分别是在跨语言、跨文化、跨文明、跨学科等维度中进行的。同样,翻译也历史悠久。自人类与他者、异族接触以来就有翻译。“翻译是涉及文字文本文学文化等不同层面,也是跨语言、跨国度、跨文化、跨时空的产物”1。 并且追究词源,在古希腊语中,“翻译”意即跨越,强调的是空间的面向和跨越的活动。上述两个概念的相似性,让我们把比较文学和翻译联系起来。 一、比较文学和翻译的联系随着上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在欧洲各国的迅速发展,原来拥有数种语言能力的比较文学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并且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范式、新的活力,进而推动了西方翻译研究的飞

23、速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引发了比较文学是否应该从属于翻译研究的争论。例如:勒弗维尔在 他的比较文学与翻译导论一文中提到,虽然目前翻译在比较文学中被视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却被看作是不幸的。这种否认翻译相关性的恰恰又是那些热衷于狭隘的欧洲文学及其历史的比较比较文学学者。然而一旦比较文学欲超出欧洲文学的比较范围,不管是相对于文学来说,还是在比较文学内部,翻译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了;英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学家和比较文学专家苏珊.巴斯奈特在她1993年所著的比较文学批判导论一书中声称传统人文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已经死亡,甚至把比较文学归置于翻译研究的旗下。但她又强调新的比较文学改换了形式,“经过政

24、治化而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她重视文学的政治和历史的性质,反对纯粹着眼于审美价值去研究文学,而不顾及文学的民族性和政治经济的社会环境)。 关于比较文学和翻译两者从属地位的争议,观点不一。然而,有不少学者认为:随着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逐渐扩大,其研究对象对象发生了变化。翻译具有浓厚的跨越性特征,这样就使得它可以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部门而存在。然而在翻译中,由于原语和译语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并且各自的历史积淀,社会形态,诗学准则,政治背景和文化经验等又构成了不同的特定语境,这就使得译文经过翻译传递出的文化价值与信息也往往与原文迥异。所以究竟哪些人可以从事翻译工作?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翻译?翻译该作

25、品的原因和译者的目的又是什么?旧时文人林纾,虽不懂外文,但却与人合作翻译了一百七十余部西洋小说,康有为曾称赞他的翻译,“译才并数严、林”;翻译方法、策略、原则等方面更是枚不胜举,有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颇有争议的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等等,甚至对比较文学领域的扩张起推动作用的后殖民理论家之家之一霍米.巴巴也提出了她的后殖民翻译理论,她认为:翻译是文化间得到交流和商讨的媒介,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间彼此对话、交流、商讨、理解,最后达到彼此之间的交融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 霍米.巴巴提倡译者要如同一个称职的媒婆,把两种文化和语言带到“第三空间”中,让两种文化都放下以自我为中心

26、的架子,最终达到既可避免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也可避免弱势文化持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其他形式的本族文化中心主义,变成新的强势文化的结果;至于译者目的,例如在林纾的译文中有错讹、误解、随意删减等“讹” 的成分,但他的译文也具有“媒”和“诱”的作用,他将西方文学引入中国,使中国和西方缔结了“文学姻缘”,他的创意和贡献也值得充分肯定。二、以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为例2.1译者身份人生颂是美国诗人郎费罗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同时通常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汉译英文诗。而译者董恂也成为了“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的第一人”。由于董恂不懂英文,所以董译的人生颂并非是根据原诗进行的翻译,而是在威妥玛翻译后的中译

27、诗的基础上翻译而成的。这就和林纾的英译中翻译颇为相似。董恂,近代江都人。道光二十年二甲进士,考选主事,签发户部。同治元年,署三口通商大臣,总理署治事。同治四年充殿试读卷大臣,取崇绮为状元。清代以旗籍得鼎甲魁天下者,自是科始。八年,调补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全权大臣,遵命便宜行事,办理互换条约等事宜。光绪十八年,86岁卒。董恂虽生于乱世,鸦片战争后,清朝日趋腐败,但他却有宝贵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力求在国运衰微的大势中有所作为,曾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不辱使命。据扬州市志记载,同治十年,镇江关查获漏税洋船,根据规定,应予驱逐,但该洋船更名易主,不遵驱逐,争执甚烈。经查乃英国商船,董恂当机立

28、断,召见英使,严正指出:“商船走私,有犯条约”,“严刑驱逐,不准在口贸易”。致使英使气夺语塞,只好按章办事。 2.2译文及翻译策略就董恂的译文而言,褒贬不一。由于董恂的译文是在参照威妥玛译文的基础上翻译而成,然而威妥玛自身的译文也有硬译之处,所以这就造成了董译和原文由诸多不符之处。钱钟书曾在七缀集中评论董恂的译文,“一个译本以诗而论,不失为好诗,但作为原诗的复制,则不免是坏译。”但董恂译文的推崇者却认为,该译文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译者也将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能因为译文中过多地彰显出译者的主体性,而就将该作品定义为“坏”。并且虽然董译在个别诗句上

29、和原文的意义有出入,但在整体上却表达出了原文的思想,这也实属难能可贵。对比威妥玛和董恂的译文发现,威妥玛随时翻译官出身,但是他的中文水平有限,只是针 对原文逐字逐句的死译,不得中文之神。而当时任命为总理各国事务全权大臣的董恂却将它润色改裁成七言长诗体,但译文缺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用事偏僻,过于“归化”。例如原诗的第一二句“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原意应为“别用悲切的诗句对我唱:人生只是虚幻的梦一场!”董恂的译文却是“莫将烦恼著诗篇,百岁原如一觉梦”。这句译文显然和原文要传达的意义相悖。在中国传统文化

30、中,对梦的解读多有消极虚幻之意。董恂用归化的策略将原诗中的积极情绪转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的对梦文化的沿袭;在如原诗第四节第一句,“Art is long,and Time is fleeting”原意应是“智艺无穷,时光飞逝”,董恂却译为了“无术挥戈学鲁阳”,“鲁阳挥戈”是典型的中国典(来自: : 骐骥任命 )故,源自武王伐纣时周武王部下鲁阳公的 故事 ;在第四节第三句“Still,like muffled drums,are beating,Funeral marches to the grave”,董译为“一从薤露歌声起,丘陇无人宿草荒”。“薤露”这一词也打上了中国的烙印。薤是一种草本

31、植物,薤露这一词意为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经太阳一晒,便不复存在。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使用薤露一词。并且在曹操的薤露行一诗中,诗人将汉末的历史兴衰表现的淋漓尽致。选用这样的译文,无疑是将原诗的文化效果转化为本土体系中为自我运用的价值皈依的又一例证。 二是肆意发挥,脱离原文。如在原诗第五节第三句,“Be not like dumb,driven cattle”,原意指别像牛羊一样忍气吞声,任人驱使,而董恂却将“cattle”译为了驽骀(即劣马)一词,而在“Be a hero in the strife!”这一句中又用骐骥(即良马)来翻译“hero”(英雄);如在第七节第三和第四句“And,departing,leaves behind us”“Footprints on the sand of the time”中,用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泥(雪泥鸿爪)的意象来比喻人在时间的沙土上留下的脚印也并非妥当;另外在原诗的最后一节即第九节,原诗并没有出现马的影子,但董恂却将“马”在中国的文化意象转移于“一鞭”、“跃征鞍”、“偶停骖”等意象之中。 三是词不达意,拘泥生硬。例如在第二节第三句“Dust th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