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02.28KB ,
资源ID:422409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240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1、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A.黑色人种B.白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答案】B 【解析】【分析】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故选:B【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2“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

2、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 ) A.阿拉伯人B.因纽特人C.柬埔寨人D.菲律宾人【答案】 A 【解析】【分析】解: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A。【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此外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

3、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3人类传统民居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烙印。读我国各地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各传统民居环境及成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多受台风影响,防风吹B.气候湿热,多蛇虫C.终年多雨,黄土广布D.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2)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 ) A.B.C.D.【答案】 (1)C(2)D 【解析】【分析】(1)台湾兰屿多受台风影响,地下屋防风吹,A正确;云南气候湿热,多蛇虫,吊脚楼凉爽,防蛇虫,B正确;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气候较干旱,C错误;新疆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D正确,故选C。(2)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

4、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依据省区的位置,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故选D。 【点评】(1)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我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少,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

5、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4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因纽特人的冰屋B.黄土高原上的窑洞C.东南亚的高脚屋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东南亚位于亚

6、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5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居主要分布在( )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2)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终年高温B.终年低温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D.终年温和【答案】 (1)D(2)C 【解析】【分析】(1)图中的民居是窑洞,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D。(2)窑洞民居

7、体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故选C。 【点评】(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黄土高原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6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

8、为( ) A.10B.3C.17D.7【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7图中分别是江苏、内蒙、云南和东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

9、A.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B.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C.地冬季严寒,降雪较多D.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答案】 A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A.表示的是江苏民居,是江南水乡特色,说明了该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A符合题意; B.是位于内蒙古民居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草原广布,B不符合题意; C.是位于云南等地的竹楼,说明当地气候湿热,降水丰富,C不符合题意; D.是东北民居,屋顶是斜顶,说明了该地冬季降雪丰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

10、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8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聚落B.工业生产C.乡村聚落D.农业生产(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A.水运发达B.商业落后C.水流湍急D.全年少雨(3)苏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产生于丝绸之乡江苏。苏绣( ) A.能体现出西北大漠的地域特点B.作品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C.是我国蒙古族女子的传统技艺D.原料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蚕丝【答案】 (1)A(2)A(3)D 【解析】【分析】(1)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

11、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 (2)据图可知,该地区商业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该地区地势平坦,高低落差小,水流平稳;该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江苏属于南方地区,苏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内容众多,例如:人物、植物、动物等,并非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蒙古族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 故答案为:(1)A;(2)A;(3)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

12、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9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在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C.在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D.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 ) A.地形更平坦开阔B.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水陆交通更便利D.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答案】(1)C(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是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3、,位于北方地区,在图示地区的南部不适合发展柑橘种植业,故A错;天然橡胶林是热带的经济作物,不适合在北方种植,故B错;探险漂流运动要求漂流速度快,故而河流水流要急,落差要大,地附近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最适合漂流,故C对;甲地位于盆地中,四周高,中间低,不适合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故答案选C(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地形更平坦开阔,水陆交通更便利,水源充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聚落发展规模更大;由于这里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答案选B故答案为:(1)C;(2)B。【点评】(1)该小题考查区域开发利用方式,需结合图示地区所在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

14、析解答,有一定难度。(2)该小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原因,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图示提取相关解题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作答。10(昆明)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其代表建筑是() A.B.C.D.【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B图所示的是佛教的代表建筑寺院,C图所示的是基督教的代表建筑基督教堂,D图所示的是佛教的另一代表建筑佛塔。故选:C【点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

15、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11下图,为1750年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 ) A.1850-1900年间B.1950-2000年间C.2000-2010年间D.2050-2100年间(2)图示反映出( ) A.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都低于0.5%B.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持续增加C.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开始放缓D.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3)预计2100年( ) A.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缩小C.世界人口

16、分布趋于均衡D.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答案】 (1)B(2)D(3)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1950-2000年间。故答案为:B。(2)读图分析可知,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低于0.5%,后来高于0.5%;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降低,后来增加;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持续增加;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故正确的是D。(3)读图可知,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加大;受自然条件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17、;科技进步不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所以正确的是A。 【点评】(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

18、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12(昭通)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准确的是()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东南亚地区高架屋D.中国南方蒙古包【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严寒,当地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当地民居多为高架屋,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还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

19、D【点评】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13(宜宾)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 A.罗马B.北京C.南京D.洛阳【答案】B 【解析】【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故选:B【点评】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14(德州)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

20、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C.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D.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答案】 D 【解析】【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故A错误;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B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疏,故C错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D正确。故选:D【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

21、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15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B.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C.该区域主要分布黄色人种D.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增强【答案】 A 【解析】【分析】由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A正确;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B错误;该区域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C错误;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减弱,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

22、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16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 A.非洲的北部B.亚洲的东部和南部C.欧洲西部D.北美洲东部【答案】 A 【解析】【分析】非洲的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为干旱的荒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而ABC选项所示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A符合题意。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

23、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17李老师出国考察,在图示阴影区某地拍摄了一张传统民居照片,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阴影区位于( ) A.欧洲B.亚洲C.非洲D.大洋洲(2)根据该地传统民居的形态特点,推知当地居民可能信奉(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答案】 (1)B(2)B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所示的是西亚地区的民居,其特点是墙厚,窗户小,墙厚有利于隔热,窗户小有利于减少风沙的侵入,西亚属于亚洲。(2)该地位于西亚地区,西亚或北非地区大多是阿拉伯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点评】(1)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为世界上面积最

24、大的大洲,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亚洲,是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2)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8如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地形 气候 河流 交通A.B.C.D.(2)该游客

25、发展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适应当地环境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D.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答案】 (1)D(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图中聚落分布在山谷地带且沿公路线分布,所以说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交通。(2)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点评】(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

26、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2)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一些古建筑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我们要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19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四个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湿热C.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燥D.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势高,高寒缺氧(2)下列关于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动物主要分布于区,是当地居民饲养的唯一牲畜B.图中所示景物主要分布于区,该区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讲法语C.区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