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1.97KB ,
资源ID:422250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22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

1、最新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明暗产生原因与规律。学生能运用简单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规律,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明暗表现方法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能力与兴趣,感受明暗调子的美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明暗法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具准备:球体、六面体等膏模型,聚光灯,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学具:素描纸,2B4B6B铅笔(或B3B5B铅笔),橡皮等绘画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美术教室墙壁上张贴的素描。欣赏

2、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素描作品。欣赏一两张线描作品。比较明暗调子作品与线描作品,说说明暗调子素描的艺术特点。师生共同总结,明暗调子素描作品能够画出物体的体积。和线描相比更具真实感,空间感和质感。再欣赏优秀明暗调子素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了明暗调子规律,我们可以轻易画出物体的体积感。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新课明暗与立体。教师板书课题明暗与立体二、明暗的产生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1、平整的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同学们来观察一下2、能不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说,教师演示。先把它卷曲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逐渐过渡的变化。下面来再把纸折了

3、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最后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物体表面转折也更明显,明暗对比三、三大面五调子1.观察:当光线照射在石膏球体上时,你看到石膏球体的明暗调子呈现出什么变化出示石膏球实物或多媒体图片,学生思考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仔细观察,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灰面,暗面,这就是我们通常

4、说的黑白灰三大面。暗面又可以分为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加上受光的亮面、灰面,又称为五调子四、老师演示石膏立方体明暗调子画法1、观察比较。找出六面体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三大面。分清三大面的明暗层次。然后再找出暗面的变化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2、简单用线造型。注意竖线垂直,斜线延长能相交于视平线上一点。(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先把暗面加重至合适明暗程度,再画出灰面,灰面的层次要介于暗面与亮面之间,注意不断比较,画出合理的明暗层次。4、丰富暗部,画出投影。从明暗交界线开始,不断加深明暗交界线,然后由重到轻逐步过渡到反光部分,注意过渡均匀。画出投影,注意近实远虚,明暗层次过度均匀。5、适当

5、添加背景作为衬托。调整统一。五、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尝试按照范图画出六面体三大面五调子,尝试画出六面体的体积感。六、作业展示评价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优秀作品的作者谈谈心得体会,介绍自己的经验。教师小结。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初步认识色彩,明暗,肌理,疏密,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等美的形式法则,从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2、通过欣赏佳作,老师讲授,观察生活,动手练习拍摄照片进行练习,提高学生感受力、表现力,完成教学任务。3、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美,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合理构图,认识色彩,明暗,肌理,疏密,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等美的形式法则教

6、学难点 小中见大,从平常的生活中的事物局部发现美感,表现美。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数码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学具准备:数码相机或手机教学过程一:欣赏佳作。1、欣赏图片。浏览老师拍摄的照片小可爱多黄瓜苔藓碎石路晚霞云朵俯视家乡,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引出课题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2:请学生欣赏太行绝壁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学生谈谈对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什么不同感受。教师小结:远看绵延起伏,气势雄伟;近看壁立千仞,惊险奇绝。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3:

7、请学生欣赏元阳梯田、长河落日的照片。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色彩,韵律,肌理,线条,疏密请学生欣赏唐槐、汉柏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事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观世界,无论巨细,都有美的法则存在,只要我们用心体会,都能感受到其强烈的美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4:再次欣赏碎石路小可爱多黄瓜苔藓树皮纹理不必是名山大川,不必是天涯海角,就在我们的身边,美无处不在,行色匆匆的你注意到了吗放慢脚步,留心身边的平凡事物,哪怕是一花一草,

8、一虫一石,也有它动人的一面,关注一下它吧,一定会给你惊喜。5:请学生欣赏课本P2图片。说说它们各自美在哪里构图疏密肌理色彩线条各抒己见。5:请学生欣赏课本P2图片。说说它们各自美在哪里构图疏密肌理色彩线条各抒己见。二:作业设计学生作业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或手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事物的局部的照片。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三、作品展示: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第3课记录色彩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色彩冷暖变化,通过色彩表达自我情感,提高审美认知水平。学生通过趣味游戏和名画赏析,加深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通

9、过课堂绘画创作实践来体验自我情感表达。2、通过色彩归类游戏、色彩知识学习、课堂绘画实验、作业交流、评价总结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3、了解体验色彩带给生活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作,学会自我表达,自我欣赏,培养学生擅于交流,健康乐观的态度。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运用、表现色彩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色彩造型的方法。掌握色彩冷暖变化规律,色彩传达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冷暖变化规律,体验色彩传达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能运用到课堂绘画实验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纸,颜料,画笔,风景或风景作品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开始今天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一起玩一个游戏在黑板上有十二张不同颜色的

10、卡片,大家根据自己对每一张卡片的冷暖感受,请把它们分为暖色卡片一组和冷色卡片一组。学生尝试按照色彩的冷暖对色彩进行分组。师小结。一、欣赏几张风景作品。说说哪一张属于暖色风景色调哪一张属于冷色风景色调学生欣赏回答二、色彩小知识:师问:通过刚才的游戏和作品欣赏,大家请告诉我,师问:通过刚才的游戏和作品欣赏,大家请告诉我,色彩可以分哪两大类色调生答:暖色和冷色。师:对!这节课呢,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色彩冷暖变化规律,体验不同色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把握住风景的主色调,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的独特色彩感受。三、理解概念教学活动师:大家观察一下四季图片。PPT展示四季图片,四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生:讨

11、论回答师:观察后我们发现,正是四季时间的变化,使得不同季节的景色有着不同色彩倾向。好,那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印象时期大师的作品。PPT展示莫奈的多幅干草垛莫奈的作品以色彩和光线的精巧运用着称,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四、作业练习在看过大师的作品后,你想亲自动手实践一下吗我给大家安排了两种练习要求,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作业要求:(1)选择一张风景照片或者绘画作品,感受画面色彩,用画笔记录自己的色彩感受。(2)自选一幅风景图片或绘画作品,发挥创造力,可以改变原有画面色调,表达自我感受。五、教学评价和作

12、业交流把自己作业相互展示一下,自评互评,谈谈对自己、对其他同学作业的看法。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教学目标1:知道雕刻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了解雕刻的表现形式和与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刻直线、弧线、阴阳线的基本技能,雕刻的简单物品。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材质不同种类雕刻的形式美和表现方法,运用铲、削、刻等简单的方法,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完成一件雕刻作品。3:显性:感受中国秦砖汉瓦、木雕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体会雕刻艺术和生活的密切,体验雕刻的乐趣,激发对雕刻的喜爱。隐性: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民族自豪感,尊重弘扬民族文化。教学重点:学会从内容、形式、表现手段的雕刻。教学难点 :掌握刻直线、弧线

13、、阴阳线的基本技能;雕刻作品的构思设计和表现语言。教具准备:各种雕刻作品、雕刻材料(南瓜、橡皮、肥皂、萝卜、石头等)、刻刀、画笔、图案资料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石雕作品,很多人称中国是石头文化,石雕石刻艺术折射出中国独特的文化。教师出示各种雕刻作品或是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出示不同的材质的雕刻,让学生欣赏后了解雕刻材料的多样性。如果你来雕刻会选择什么材料3、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我们能作什么样的雕刻品二、新授1、浮雕与圆雕展示浮雕和圆雕作品图片,让学生知道雕刻的种类,试着找出雕刻的特点圆雕:强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

14、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2、阴刻与阳刻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分类:平面雕刻称浮雕,立体雕刻称圆雕以刀代笔、凹凸感、纹理感、层次分明3、播放雕刻作品小视频:雕刻品是如何作出来的。演示过程:a、选择素材b、在规定的形状中描绘图形c、先雕大形的再刻小形,先整体,再局部三、练习1、首先要选择一块雕刻材料,根据其形状设计出一个动物形象,画好之后用刀将墨线以外的部分刻去,再由大到小修正其形象同时注意它的完整性,最后作细节部分的雕刻,完成作品。

15、(画稿子、雕刻、调整)2、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外形,选择雕刻内容,设计好花纹。一开始可以选择简单一些的花样或是做浮雕形式的作品。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制导。期间按步骤出示较好作品,及时提出不足。第5课浮雕教学目标1、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学习用山红泥或紫砂泥制作一个泥浮雕作品。2、通过欣赏名作,看制作视频,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完成学习目标。3、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制作泥浮雕。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具准备: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学具准备: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教学

16、过程一:欣赏1、汉画像石作品图片。2、淮海烈士纪念塔四周基座浮雕作品图片。3、唐代昭陵六骏图片。4、古典家具、建筑配件浮雕作品图片。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这些作品和我们通常见到的雕塑例如大卫、维纳斯从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图片展示大卫、维纳斯。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说说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这种类型的雕塑揭示“浮雕”的概念.二:学习制作泥版浮雕1、欣赏课本上的学生泥浮雕作品,说说表现了哪些题材小组讨论,猜猜这些作品各自采取了哪些表现手法。2、欣赏课本泥浮雕作品制作步骤图例,说说泥浮雕的制作主要有哪些步骤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揉泥(

17、2)、拍泥板(3)、割边(4)、刻画或粘贴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堆出大的形体。(5)、细部刻画雕琢利用手指或泥塑工具,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地雕琢,可以用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精美的泥版浮雕。三:学生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说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2、小组合作练习。四、评析作业各小组将制作完成的作品摆放到指定位置。第6课画扇面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2、通过欣赏,讲述

18、,示范,学生练习、展示评述等教学方法完成学习目标。3、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体验扇子的艺术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教学难点 :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不同种类的扇子范作、空白扇面。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较硬的白纸、扇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引入新课1、三国演义里有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手里平常爱拿什么东西鹅毛扇。代表风雅,智慧。2、宫女持扇图片。3、电视剧电影文学作品中的文人雅士最常拿折扇。想一想这些扇子的作用是什么扇子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物品,古代的文人雅士

19、往往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可以把扇子送给亲朋好友,以示友情。久而久之,竟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画扇面。二、新课内容1、你还见过哪些类型的扇子PPT课件展示扇子图片。学生说,教师总结。扇子的种类:折扇、团扇、葫芦形扇、梯形扇、芭蕉叶形扇、方形扇、椭圆形扇等。制作扇子的材料:绢、纸扇、木、羽毛、象牙、蒲葵叶、竹编、蒲编、麦秆编等。2、扇子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团扇、中国折扇等扇子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物品。扇子本身的造型美与书画艺术高度结合,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艺术造诣。有了诗书画的的扇子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器,更是一件艺术品,它使扇子的价值有了质的升华。书圣王羲之很多脍炙人口的故

20、事流传至今,其中题扇桥更是广为人知,谁能讲讲这个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东坡画扇.教师示范、指导。(1)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比如老师今天选择的是折扇,(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构图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2、教师示范在扇面上作画:老师就以折枝石榴为题,进行示范。教师演示“三笔画枝”,注意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向,还要注意墨色变化。学生可以在自己

21、准备的扇面纸上跟随老师一同练习。(3)题款: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题字分横竖题两种: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三、作业要求: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等形式,在上节课做好的扇面纸上作画。画面构图要有美感,题款要和画面和谐,美观。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五、作业展示评价。各小组将画好的作品张贴到指定位置。第7课工笔花卉教学目标1、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知道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并进行勾线练习,每笔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2、通过欣赏名画、演示、讲解与练习、作业

22、展示评比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工笔花卉的美感与绘画方法、过程。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i。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运笔行线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在顿挫、提按中画出流畅或凝重的线条,表现出所描绘的对象的质感和量感。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白描花卉的写线的方法、技巧。教具准备挂图、幻灯片、放大的花卉图、PPT课件。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熟宣纸、勾线笔、墨汁等二、欣赏古今名家工笔花卉作品1、出水芙蓉宋2、碧桃图宋3、国色现代俞致贞4、茶梅寒雀图现代陈之佛三、教师演示以叶片为例,进行勾线的示范。四、学生练习1、勾线起笔顺序: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

23、序勾下来。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和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注意事项:A、毛笔的操作要领B、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C、注重墨色的不同与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五、着色示范工笔画着色时一般用白云笔,着色过程中要同时用两支笔,一支蘸色,一支蘸水。两支笔平放在一只手的虎口上。反复上色并用清水均匀地接染,直至块面

24、的边缘。六、学生练习上色根据视频和教师演示的方法,尝试给已勾好的白描稿上色。注意染色和线条融为一体,或直接染出线的感觉。七、作业展示评比互相比一比,看看谁的叶片勾得自然又有活力,上色要色彩过度均匀美观。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步骤及设计要点,学会从服装的款式、色彩搭配等方面欣赏服装的艺术美感。2、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分析,教师讲授,学生尝试设计练习,作品展示品比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3、通过欣赏中国传统与现代服装、尝试设计服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服装设计艺术美,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程序以及设计要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难点

25、: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创作出新颖美观的服装作品。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布、气球、皱纹纸、色卡纸、绸带、剪刀、胶布、订书机等材料及工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欣赏周围同学的服装。你最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的服装,你对哪一部分特别感兴趣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观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服装,设计服装,体会设计的乐趣。出示课题我设计的服装二、服装设计的概念服装设计:是通过一定的思维形式、美学规律和设计程序,以人体为对象,将设计构思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完整的表达出来,同时选择适当的材料,运用一定的技法,将构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思考:服装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要穿衣服保暖、遮体

26、、审美。学生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为自己或他人设计制作一款有特色的服装。可以适当融入中国传统元素。1、样式独特2、色彩鲜明3、添加自己喜欢的花纹与装饰。4、合理利用自己搜集到的各种制作材料。三、作品展示学生穿上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进行展示。四、评价从样式、色彩、材料运用、中国元素的融入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先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小结。第9课图文并茂教学目标1、用连环画或插图方式表现自编的童话故事,了解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2、通过欣赏、小组合作研究、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想法。3、通过画自编故事,使学生感受绘画的表现力,以及学习、生活

27、中的乐趣。教学重点:了解自编故事绘画的创作特点及步骤。教学难点 :选材、构思设计,自编童话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学具准备:童话创作素材,绘画创作工具。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欣赏优秀的连环画、插图,了解好的连环画、插图应该具备的条件。二、学生练习各小组根据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绘制连环画或插图。1、确定自编童话人物形象。2、确定故事的背景画面。3、根据故事内容合理安排,分割画面,确定画面数量。4、确定每幅画面人物的外形、动作、表情等细节问题。合理安排画面构图。要求人物形象鲜明,动作,表情应该适度夸张。5、选择合适的工具,小组同学合理分工,共同完成绘制。三、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张

28、贴到展示区,各小组代表简要介绍自己的作品。1、小组互评,指出优点与不足,提出修改提高的建议。2、教师点评。四、小结。五、布置下节课人物,提示下节课需要的准备的物品。第10课宇宙之旅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学习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教具准备:1、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相关载人飞船与宇航员的知识。2同时并准备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组织教学。2欣赏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

29、国首位宇宙员杨利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3导入课题。4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5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二.发展阶段1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然后回答。2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3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4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

30、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三、展示评价阶段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第11课奥运精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认识奥运会在维护和平、增进友谊、促进文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运用绘画、粘贴、橡皮泥、泥塑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祝福。2、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欣赏图片,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评价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3、情感:引导学生共享奥运精神,弘扬人类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祝福。教学难点 :设计有特色的奥运海报或绘制儿童画作品。教具准备:搜集的有关奥运会的各种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彩色笔、彩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共享奥运精神。1、奥运小史2、古代奥林匹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