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2.13KB ,
资源ID:421669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166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小学资料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小学资料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1、中小学资料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中卫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 I 卷 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 “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 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 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

2、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 任人者争。”这表明A.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3吕氏春秋:“夸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井田制瓦解 B. 工商食官制度的形成 C. 分封制破坏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 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表、衮、裹、裔、襄、亵、裕等十二个字, 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 化说明了A. 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B. 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 汉字使用的范围扩

3、大 D. 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5.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 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 化说明了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6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 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 战

4、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 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7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 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 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8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 之昆(注:兄)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 明九品中

5、正制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容易埋没人才C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 D选官任人唯亲9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 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A.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10.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 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下列对

6、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 D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11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 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 15 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 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12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 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 明朝A. 内阁拥有一定

7、议政权 B. 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 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 分割事权相互牵制13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 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 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14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 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雅典A.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 B. 注重权利意识

8、的培育C. 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 D. 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15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 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据此可知,万民法A.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C. 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 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16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 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A. 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 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C. 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 需要不断发展完善17西塞罗说,制定法律的目标是为了“保

9、障公民的福祉、国家的繁昌和人们的安宁而幸福 的生活”,“法律应成为恶的改造者和善的促进者。”这说明他A. 开始提出自然法思想 B. 批判公民法的狭隘C. 主张私法要高于公法 D. 认为法律要公平正义18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 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 如出一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不同于美国革命的问题是A.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B. 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 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 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

10、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 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 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一致后再报告女王,让她 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B.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20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农林牧渔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16881930990560250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 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 B. 光荣革命的经济影

11、响C. 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 D. 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21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必 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 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主张A. 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B. 创造正义和民主的政治体制C. 抛弃邦联体制的重要内容 D. 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221913 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 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 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 4 个

12、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A. 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23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 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A.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B. 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C. 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 行政权领导立法权24有学者指出,1871 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 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

13、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 体变革在当时A. 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 超越了时代的要求C. 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D. 促进了工业化发展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 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 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 1870 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 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261871 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

14、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 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 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 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 271842 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 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 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清政府企图维护至尊国体 清朝外交由华夷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促进清政府外交的现代化 清政府与英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A. B.

15、C. D. 28在此之前,清王朝是一个高度集权和极端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权。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 来,清王朝的王权危机日益扩大。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动摇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 改变了晚清的政治格局C.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D. 加剧了国人的反清意识29“联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 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 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3019051911 年,清廷举办了七次留学毕

16、业生归国考试,考试内容为学科门类及经史之 学,合格者授予进士或举人出身。七次考试共有 1388 人合格,其中留欧美学生占 98%, 留日学生占 902%。由此可知,当时A. 财政投入促进日本教育质量提升 B. 清廷原封不动坚持传统选官制度C. 日本是中国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 D. 欧美各国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311910 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 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 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 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 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D. 专制色彩依然浓

17、厚321931 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 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这一政策的出台A. 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 B. 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 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 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33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 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A. 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 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D.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34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

18、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 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 战略”是指A.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D.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5“苏维埃”的意思是代表大会,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弄不清它是怎么回事, 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把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据此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红色苏维埃政权能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 边区特定的地理条件 B. 获得了农民的支持C. 农民落后的认知水平 D. 苏联的成功经验36.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

19、思想由封建士大夫 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 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A张謇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37.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 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 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 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创立,宣传社会主义38以下

20、各段文字均出自毛 泽东的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39. “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 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 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 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 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最早源自A启蒙思想家 B宗教改革者 C人文主义者 D古代儒学大师40.16 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A因信称义 B知识即美德 C人非工具 D人民主权说41. 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进化论的观点。但是真正使进化论为世人所关注的 是达尔文于 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其重要原因在于该书A

21、. 结论源于大量第一手资料 B. 顺应自由主义经济思潮C. 成为当时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 D. 是对自然界认识的突破42下表摘编自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第三十二章全国内战爆发以后第四十一章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第四十九章第五十九章发动“大跃进”(上)A发动“文化大革命” B红军长征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D筹建新中国43.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 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 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

22、内瓦协议 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44.见下表关于下列四个阶段增长原因表述错误的 A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C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改善 D阶段数目增加得益于不结盟政策来源45.如图是 361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一千年前,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 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 再度起飞的关键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 B C D46著

23、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 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杂交水稻南 优 2 号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 B. C. D.47.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纷繁复杂。下列各组关键词对其概括比较合理的是 A冷战、第三世界的崛起、走向多极化 B两极格局、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一超多强C两种制度、紧张与和平、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D社会主义革命、殖民体系瓦解、和平与发展48. 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A.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B. 注重

24、写意,抒发个人情感C. 托物言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D. 大胆创新,开拓绘画新流派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9 题 18 分,50 题 16 分,51 题 10 分,52 题 8 分,共 52 分)49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 两尉以典之。郡名日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 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 岱所著夜航船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

25、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 约设有驿站 1500 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 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 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 沉重。请回答: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此种制度的设立在政治体制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6 分)(1)变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有

26、利于选拔人才,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 改革有何作用。(8 分)(2)特点:驿站范围广,数量多;设立驿站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4 分)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加重了站户的负担。(4 分)(3)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可以 得到的规律性认识。(4 分)(3)趋势: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 分)认识:合理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27、;政治制度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2 分)50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6 分)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 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 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材料二 1832 年 6 月 7 日,经过 18 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 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

28、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 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 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 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 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8 分)问题: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29、”;实行责任内阁。(8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8 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 成效: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 发展。(8 分)5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 汉魏之际,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社会 的真实写照,大量流民食不果腹。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 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 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

30、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 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 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 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 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60 人为 l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 加重,分配比例竞达官 8 民 2 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魏屯田制度推行的背景。(4 分) 背景: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 出现大量流民,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锐减,粮食短缺。(4 分)(2)根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制度推行的影响。(6 分) 影响:建安屯田不仅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还大大减轻了农民运粮的 劳役负担;曹魏前期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到曹魏后期,屯田制的剥削非常沉重,屯田农民被束 缚在土地上,人身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导致屯田制走向崩 溃。(6 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