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274.17KB ,
资源ID:421660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166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x

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背诵全文。2.思维与审美:(1)深入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要辨析;(2)体会本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激趣导入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他诀别官场,同上层社

2、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供给自己生活)。幼稚盈(满)室,瓶(盛粮食的器皿)无储粟,生生(维持生活)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无,没有)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因为)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尝从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

3、一稔(庄稼成熟),当敛裳宵逝。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请概括段意:交代本文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叙述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何,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何,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以轻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请概括段意:表达作者迷途知返、辞官归田的决心。(第二段)乃瞻衡宇,载(又,且)欣载奔

4、。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接近)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庭柯以怡颜(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审(明白、知道)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拄着)扶老(拐杖)以流憩(无目的地漫步和随时随地休息),时矫首(抬起头)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请概括段意:作者初归田园的生活情趣。(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助词)兮焉求(追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乐(以为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5、田地)。或(有时)命巾车,或棹(用桨划)孤舟。既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喜好、羡慕)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请概括段意:主要抒发作者归隐后悠然自得的欢快心情。(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何、为什么)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除草)耔(培苗)。登东皋(高地)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请概括段意: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情怀,卒章显志。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答案田园之乐出游之

6、乐顺随自然,乐天安命微任务活动一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译文:_答案叔父因为(看到)我的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我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得分点:“见于”句式,“以”“遂”“邑”,句意对)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译文:_答案挨饿受冻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违反自己的意志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得分点:“切”“违己”“交病”,句意对)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译文:_答案以亲人间谈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快乐来消除忧愁。(得分点:“悦”“乐”“琴”“书”词类活用,“亲戚”“情话”古今异义,句意对)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_答案姑且顺随自然的变

7、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得分点:“聊”“乘化”“归尽”,“奚疑”特殊句式,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深入理解陶渊明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1.“归”是本文中的核心词语,请据此简要梳理本文的叙事思路。答:_答案归隐缘由决意辞归归途心情归后之乐。2.从序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陶渊明辞官归隐有哪些原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1)(2)根本原因:奔程氏妹丧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以下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又折腰事人、同流合污,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

8、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奔程氏妹丧之机,弃官归田。3.结合正文第一段,说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有一个怎样的心理历程。答:_答案“田园将芜”的自责“已往之不谏”的自悔“迷途其未远”的自省。4.正文前两段中,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是如何体现的?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之中?答:_答案通过“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等鲜明地体现出来,尤其是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与儿女皆乐的情景。5.陶渊明在归途中快乐而急切,他水陆兼行,归心似箭,归隐后的生活到底有哪些乐

9、趣?答:_答案(1)室内之乐。作者回家后,“引壶觞以自酌”,这种自斟自饮的欢愉之情在官场生活中是难以找到的;闲暇时又“倚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足见作者的悠然之乐。(2)园中之乐。园内“三径就荒”,但“松菊犹存”,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自成一种乐趣;矫首遐观,见园中将暮之景,徘徊不忍离去。(3)田中之乐。农人提醒田事,作者有时乘车有时乘船来到田间,为万物及时生长而欣喜,同时慨叹自己的人生迟暮。(4)身心自由之乐。人生苦短,应该“委心任去留”,归隐田园正顺随了自己的心意,“乐夫天命复奚疑!”作者坚信自己的选择无可怀疑,心胸旷达愉快。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

10、潇洒的风格?答:_答案从该文的序及正文第一段可见,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言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满足自喜;写涉园之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风格,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微任务活动三体会本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1.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文“沛然如肺腑中

11、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1)情景、事理浑融一体。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自然而然地表现诗人那洒脱的胸怀、高洁的志趣和意兴。如那无心出岫的白云,倦飞知还的鸟,以及孤松、菊花、清泉等等,无不赋予和作者一致的个性和情操,使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寄托遥深,诗意浓郁。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平淡自然、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文章水乳交融,景中融情,

12、物中含理,在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令我们的情感得到熏陶,甚至还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显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作者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语言平易简洁、清新流畅。作者在文中多使用双声(惆怅、怡颜、崎岖)、叠韵(盘桓、窈窕)、叠字(遥遥、飘飘、欣欣、涓涓),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2.请从“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三组词语中选择最适合于本文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答:_答案选“淡远

13、”“疏放”“拙朴”最为贴切。(1)“淡远”同“闲适”相近,都表现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然而“淡远”比“闲适”纯净,其根源在于作者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安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而“闲适”偏重于表现在朝官绅志得意满时的闲情,常笼上一层故作骄矜、雍容华贵的气派。(2)“疏放”同“旷达”相近,都包含豁达开脱的人生哲学和追求闲逸、安宁的自娱意识。“疏放”是采取超尘脱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在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旷达”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时行乐的方式来摆脱当时的苦闷,往往带有某种悲凉慷慨无可奈何的色彩。(3)

14、“拙朴”与“清新”不同,“清新”更多体现在一种语言文字的追求与雕琢中;“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作者心胸的真实展示。乐天安命、隐居田园的陶渊明,是受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而辞官归隐的,那么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呢?答:_答案(观点一)我认为不能。辞官归隐,陶渊明就永远无法实现其“大济苍生”的宏愿了,如果他能够坚持为官,并且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仍然有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观点二)我认为能。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观点三)我认为能。因为陶渊明在官场无所作为,辞官归隐

15、后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此,陶渊明的人生价值通过他的不朽诗文得以实现了。(观点四)我认为能。陶渊明已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陶渊明之后许多郁郁不得志的文人,都会从陶渊明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慰藉自己。这也是陶渊明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助读材料1.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29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

16、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二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却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3岁。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2.挂冠去职明心志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

17、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3.陶渊明与菊花东晋诗人陶渊明隐耕田园,酷爱菊花。每当秋季来临,他家门前的山坡上的野菊竞艳争芳。他时常踏露采菊,和酒而饮,对菊而歌,写下许多咏菊的诗篇。“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流芳千古的诗句,描述了他忘情于世事、悠然自得的淡泊与闲适。“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自从有陶渊明对菊情有独钟,菊花便成了不慕名利,志存隐逸的象征。

18、人们吟其色,颂其姿,咏志抒怀,纷纷赞美菊花天姿高洁、傲雪凌霜的清雅品格。当然,最早赞颂菊之高洁的,并非陶公。早在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就曾写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诗句。但自陶渊明之后,菊花才被更为广泛地人格化,成了天生傲骨的精神象征。“菊”字在古语中作“穷”字讲,意思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在农历九月重阳节前后开花,此时已渐入深秋,百卉凋谢。作为傲霜之花,菊花气韵高洁,即使是残菊,也是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于是,人们借花喻人,表达精神追求,菊花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4.名人评陶渊明(1)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

19、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陶渊明集序(2)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钟嵘诗品(3)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4)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轼(5)(王安石)言其(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

2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陈正敏遯斋闲览(6)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杨时龟山先生语录(7)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8)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严羽沧浪诗话(9)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后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为自然,谬以千里。

21、王世贞艺苑卮言(10)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元好问论诗5.了解文体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

22、“横”,横木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幼稚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a.年纪小;b.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风波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今义: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慷慨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人事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亲戚情话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有事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有耕种之事。今义:泛指有事情。窈窕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23、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生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动词,维持;名词,生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动词,生育、养育人非生而知之者动词,出生、诞生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动词,产生、发生君子生非异也名词,通“性”,天性、禀赋则与一生彘肩形容词,不熟的感吾生之行休名词,生命就三径就荒动词,接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动词,完成、达到引引壶觞以自酌动词,端起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疏导、引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动词,引用引而不发动词,拉弓旁征博引动词,引用、援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动词,吸引绝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而绝江河动词,横渡以小舟至绝壁下形容词,陡峭的可以横绝

24、峨眉巅动词,跨越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最,非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的行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要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行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动词,行走为君翻作琵琶行名词,古诗的一种体裁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名词,行列、队伍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实行、做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名词,辈、辈分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竹制的马鞭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退而论书策名词,书籍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以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来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目的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使而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

25、折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之求之靡途代词,它悟已往之不谏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去、往、到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怡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安审容膝之易安使动用法,使安乐乐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悦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悦园日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在园中;每日时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琴书乐琴书以消忧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棹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幼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被动句遂见用于小邑“见于”表示被动既自以心为形役用“为”表被动宾语前置复驾言兮焉求疑问代词“焉”作宾语,

26、前置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代词“胡”“何”作宾语,前置乐夫天命复奚疑疑问代词“奚”作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后置将有事于西畴“于西畴”后置二、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4)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6)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课外名句(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其一)(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文化常识1.“家叔”等“家”字一族:谦辞,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家人。如称父亲为家君,称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兄长为家兄,称姐姐为家姐,称叔叔为家叔等。2.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3.三径: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4.自号: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又称别号。旧时给自己取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有的以兴趣爱好为号。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蒲松龄常去柳泉边上采风,写出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因与柳泉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号“柳泉居士”;田园诗人陶渊明每于劳作之余,在亭亭如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