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04KB ,
资源ID:42111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11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案.docx

1、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案 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单元探究是单元模块的总结、扩展和延伸,它不仅总结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等知识,还回答了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重大问题,地位非常重要。本单元综合探究设计的理论支撑主要来自第七课的相关内容,本综合探究的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重点是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难点是为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由于具有第七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

2、学习本课时不会感到棘手。同时,具有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的完整性的追求,他们的求知欲望较强。这些为本课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2、能力目标主要是通过践行体验,结合美国传媒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体会和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体会和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和

3、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二)教学方法1、知识联系法。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思考问题,得出新知识。实现政史结合,建立科际联系。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历史知识,在政治历史的学科综合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2、使用“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情境启示法+学生自主探究法+教师总结归纳法。通过出示情境材料群、提出问题链、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学习。3、采用“综合探究题

4、”的问题形式,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三)教学构思第一部分:温故知新、预习知新(教学准备)在课前,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复习以下知识:1、政治学科知识(1)文化生活知识第一单元中: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第二单元中主要有: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重要途径和要坚持的原则。第三单元主要有: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政治学科其它模块知识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历史知识: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第二部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

5、流程之一:问题探路,答案自现步骤一:出示综合探究材料(材料群)某校高二学生,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如何选择”为题开展了探究活动。研究小组在活动中收集到一系列材料和观点:材料一:在不知不觉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材料二: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

6、知规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材料三:在德国,三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与十来个德国学生共话中秋。德国的同龄人问中国学生:日本、朝鲜的文化与中国是否一样?“那么台湾呢?”当一个德国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中国学生立即用不太流利的德语严肃地说:“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步骤二:出示问题链(1)请分析为什么一些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2)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何意义?(3)从上述三则材料中,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分别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步骤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

7、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复习内容说出即可。对于第三个问题,教师从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思维:首先,让学生联系以下三个知识点: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和要坚持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联系以上知识,学生能够说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一: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板书)。其次,让学生思考: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提问学生:我国关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的政策措施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能够得出弘扬和培育民族

8、精神途径之二: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最后,让学生联系“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最后一段内容,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青年学生有关吗?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思考后能够得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三: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板书)。探究流程之二:问题再现,答案完善步骤一:出示以下材料群: 材料一: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材料二: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

9、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材料三: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全面观察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发展的大势,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借鉴各国人民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创造的有益成果和经验,绝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步骤二:出示问题链,组织和引导探究(1)联系历史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怎样的民族精神?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根据第七课所学知识,极易作答。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学生在古今对比中明确应该弘扬和培育怎样的民族精神。(2)根据上

10、述材料分析以下问题(小问题链)有人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因此,我们不能和外国人打交道,不能再引进外国的文化产品。对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联系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及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注意辨析“三部走”的解题方法。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要点:坚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原因);和外国人打交道,引进外国的文化产品与坚持爱国主义不矛盾(原因:爱国主义的主题;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既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板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1、途径之四: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既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思想?教师提示学生分析要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3)根据上述材料继续分析以下问题(小问题链):请同学们在看一下上述三段材料的发言人,从中发现发言的主体各是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他们三人为主的领导集体各自的理论贡献是什么?上述三大理论之间有何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何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联系政治生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学生容易得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五:最重要的是

12、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板书)。第三部分:总结归纳教师最后设问:至此,你能说出当前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吗?学生集体复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五大途径。三、教学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既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探究和交流,又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实现学生教师双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要求教师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组成材料群,要优化设计具有明确指向的问题链,并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在自

13、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出新知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学情检测一、单选题(每个3分,60分)11074年,沈括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继承了中国古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说法,提出了形成雁荡山独具奇特地貌的原因,“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学史上,首创了“流水侵蚀”的概念。可见( )A“流水侵蚀”概念的提出源于沈括的智慧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

14、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 B C D3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这说明( )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A B C D4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

15、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逐渐落后于其它某些国家。这说明( )中华文化在发展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任何先进文化都是工业文明带来的A B C D5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目的在于“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中华再造善本”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典范,它使珍善孤本化身千百,分藏各处,妥善储存,保证传承,扩大传播,对善本保护起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下列对于中华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古籍的出版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B中华古籍全书是独一无二的C中华古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中华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

16、要标志6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此,必须(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全盘吸收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来文化A B C D7在论及中国的“四大发明”时,鲁迅曾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其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对今天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启示是科技交流不利于提升本国的实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要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A B C D8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

17、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融合,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相互融合9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流派。岭南文化独特的文化流派的形成过程表明( )A岭南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走向同一C岭南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和睦相处10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例如,

18、“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 )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B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11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

19、一的景观。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整体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C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D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2雷峰塔、峨眉山金顶、灵隐铜殿等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的奠基人、新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朱炳仁先生在云彩中写道:天上一抱云彩/信步舒卷/你剪我裁/相际洒人间/你落西湖三潭/我去日月双潭/西岸东岸/三潭双潭/你是汪伦/我是李白/知我深浅/懂你甘甜/西湖潭印月/日月湖印潭/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这首诗( )表达了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表明两岸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20、体现出优秀的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13近年来,各地涌现了许多“最美”典型,他们虽然很平凡,但能唤醒我们对善与美的无比渴望。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大善与大美,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正义与正能量,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一种精神,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可以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 B C D14地震、旱灾、涝灾、泥石流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

21、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B中华民族精神是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C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D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5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A BC D16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

22、、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对应错误的是( )A土尔扈特部东归团结统一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17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A B C D孔子主张“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

23、准则,强调社会和谐。18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象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使两岸人民在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A B C D19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A B C D20人们通过文学

24、艺术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D弘扬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班级- 姓名 - -成绩-1-5-6-10 -11-15-16-20 -21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

25、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16分)22近几年山东省致力于加强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建设。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纯朴、崇尚礼仪、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

26、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新山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8分)2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2)依据

27、材料,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10分) 答案CACAC ABCCB BAADB BDAAA21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汉语在进化中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汉语的包容性,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2新山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答案新山

28、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新山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与发展。23答案(1)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等特征与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竹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发扬和培育“竹文化”蕴涵的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