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79KB ,
资源ID:42055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2055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安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安全.docx

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安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安全国际贸易外延式增长下自然资源流失导致的环境问题【摘要】本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中国国际贸易外延式增长方式对中国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选取自然资源流失导致的环境破坏为切入点,以稀土资源流失为例,具体阐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流失以致威胁中国环境安全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中国近十年的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数据,尤其是进出口差额以及出口商品内容,指出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误区,并进一步指出资源的流失对中国环境安全的极大副作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应致力于经济活动与环境安全的协调发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关键词

2、】国际贸易;外延式增长;资源流失;环境破环一引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进程。从此,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年均20%一30%的惊人速度不断增长,成为全球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在这十年中,中国共吸引外资约7000多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80余家在华开展了业务。2001年,中国贸易出口总额为249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比重的3.9%,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而到了2011年,中国贸易出口总额接近1.9万亿美元,增长20.3%,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然而,在这些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之下,一些问题也从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中愈

3、发突出,其中,以环境问题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1980-2006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平均增速达到5.73%,特别是2001年后增速更为迅猛,平均增速超过10%。2006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60.2亿吨。(1) 2001-2006年的这6年中,中国的排放增长占全球排放增长的58%。到2010年,中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总量的22.3%。(2) 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总量的3.05%。全世界十个污染最严

4、重的城市中有六个在中国,46.5%的河流受到污染,10.6%的河流严重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三亿多中国人饮用水达不到卫生标准。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有大约74%的中国人居住在空气品质不良的地区。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可预见的发展范围不断扩展,不仅改变了闭塞、缓慢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这被世界称之为“东方经济奇迹”的光环之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其中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社会民众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对于加快解决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

5、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二国际贸易外延式增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误区中国的国际贸易增长方式首先是由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决定的。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GDP以每年约9%的惊人速度增长,但中国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主要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持续投入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这种增长可以称为“外延式经济增长”。(1)表一 万美元GDP投入的能源比较(2)经济指标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费量(吨标准油)4.781.501.291.030.72(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P259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6、版)由表一可知,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代价看,中国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大,从而反映出产业结构、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落后。在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下,本国自然资源日益消耗,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再从出口贸易来看,2001年至2011年间,中国出口从2661亿美元上升至18986亿美元,增长613%,年均增长21.7%。2000年至2008年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12%,中国出口年均增长24.4%,是世界出口平均增幅的两倍多。1980年,中国出口总值排名全球第26位,1990年列第15位,入世前夕的2001年排名第6位,2007年上升至第2位,2009年以来已经稳居世界第一。高速发展的出口贸易为中国的

7、产业发展赢得了更大的规模效益和更多地高成长机遇。(3)然而,在国际贸易外延式增长下的中国经济正逐步陷入困境。作为人口大国和资源大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虽然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改革发展,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依然没能摆脱外延式增长的囹圄。而在这个误区下,我国的环境正遭到巨大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出口是以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以量取胜,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我国出口了大量廉价的石油、矿产品、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造成了我国石油、矿产资源不断减少、农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草原退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90年代以后,我

8、国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制成品出口已占主导地位,但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和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发展高污染产品出口,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灾难。以1993年为例,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农药、制革、染料等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额达78.5亿美元。表二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出口情况指标(亿美元)20052006200720082009货物进出口总额14219.117604.021737.325632.622075.4出口总额7619.59689.412177.8143

9、06.912016.1初级产品490.4529.2615.1779.6631.1工业制成品7129.29160.211562.713527.411384.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9)从上表可知,在长期的外贸顺差情况下,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不断增加。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入世前的2000年,中国出口中初级产品占10.2%,工业制品占89.8%;2010年,中国出口中初级产品占比下降到5.2%,工业制品占比提高到94.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额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比从33.1%提高到49.5%,占比提高16.4个百分点。(1)表三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及部分产品所占比重年

10、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20002237.43120.98425.4682520012397.6133.52438.13949.0120022970.56153.25529.551269.7620034034.16195.81690.181877.7320045527.77263.61006.462682.620057129.16357.721291.213522.3420069160.17445.31748.164563.43200711562.67603.242198.775770.45200813527.36793.46262

11、3.915770.46200911384.83620.171848.165902.74(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表三显示,20002009年这十年间,包括机械及运输设备在内的对环境有极大破坏作用的产业发展迅速。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达到经济迅速发展目的的发展模式不仅使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遭到反倾销案件,更重要的是让我国的环境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2010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达57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2158亿吨。(1)七大长江水系及内陆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进三分之二的检测断面达不到三类水质要求,尤其以淮河、海河、东海及渤海近岸海域污染最为严重

12、,赤潮屡次发生。超过一半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中国三大国际都市上海、北京、天津均列居污染严重城市之列。2004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达1441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6亿元,每年的间接损失则达数百亿元。(2)很显然,中国在全球化国际贸易中虽然获利颇丰,但就其长远而言,外延式增长方式将导致中国陶醉于自然资源的优势而不能自拔,固化于低端产业,丧失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导致环境质量的急剧下滑,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逆转地减速甚至停滞。三自然资源严重流失导致的环境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迅速增加,对国外资源依赖程度增大,并加紧对世界资源产地的控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

13、激烈的资源争夺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结构已经从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物燃料,扩展到众多的稀有金属,并逐渐由自然资源向人工合成原材料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再生战略资源逐渐增多,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也成为各国纷纷争夺的重要方面。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自然资源的输出者。而这种牺牲则体现为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太阳能产业为例,近年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升,不少发达国家看到了能源危机可能对今后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纷纷加大了对国内利用太阳能项目的补贴,以逐步减少对国际原油的依赖,太阳能光伏电池需求迅速增长。我国2007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

14、世界总产量的27.2%,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每年生产出的太阳能光伏电池98%是出口的,中国自身使用量占全球市场份额仅0.71%。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污染,但在原材料的生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这也就是说,我国把生产中的污染留在了国内,而让发达国家享用了清洁环保的产品,从而帮助了他国从传统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的经济发展战略,却严重污染了本国环境。(1)环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已经引起了发达国家的足够重视,于是污染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就导致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下以能源、原材料为中心的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成为了生产过

15、程污染严重产品的净进口国和消费过程污染严重产品的净出口国。不可否认,这种“污染避难所”假说已经在中国有了突出表现。在这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承担了发达国家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本国战略资源的严重流失。这一点,从上部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内容(表三)中可以明显看出。钢铁、石油、橡胶等重要资源在国际贸易中不断流失,而这些高污染产业同时还导致了我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稀土资源为例,在我国,稀土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发达国家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的时候,这种物资在中国却被视为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中国稀土占据着多项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第一,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

16、中重稀土类。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也是中国稀土的重要用户。然而,奇怪的是这么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出口,中国并没有获益多少。据统计,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虽然从1998年开始,国家启动稀土产品出口配额

17、制度,但低价出口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在全球高科技原材料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稀土出口价格甚至不升反跌。据统计,1990年我国出口中、低档稀土产品6100吨,平均每吨价格为1.36万美元;2009年,我国共出口稀土冶炼分离产品3.61万吨,比上年增长约16.67%,出口金额3.1亿美元,每吨平均价格仅约8959美元。(1)有数据显示,中国近年为全球贡献95%以上的稀土需求,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中国的稀土储量仅能维持15年至20年,以后中国就要完全依赖进口。稀土中有效元素含量太低,所以得名稀土,而要把这些微量元素提取出来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经过十分复杂的化学程序,还要大量用水

18、,而最后排出的废水包含了近百种化学药剂,处理起来代价昂贵。在中国,每提取一吨稀土资源就会留下1500吨的尾砂污染。被称为中国“稀土之都”的包头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稀土中小企业根本没有环保设施,随意排放“三废”,稀土厂污水一度污染了包头市东河区饮用水在黄河的取水口。在中国南方稀土产区,由于稀土矿含量低,提取时土石开采量特别大,每产一吨稀土氧化物产生尾矿多达2000吨3000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2)中国凭借丰富的战略资源,分享全球化的红利。但是,作为互补,发达国家却并没有出口高新技术到中国,反而对技术出口设置重重障碍。同时,中国30年间包括煤炭、稀有金属甚至石油等都以极低价

19、格出口到国外,只是近几年才因一些资源接近枯竭不得已以不断高攀的价格进口上游产品。这也正是中国经济一直“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3)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际贸易内涵式增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中国的经济得以借助广阔的国际市场得到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中国亟需调整产业结构,重新审视国际贸易中的定位问题。首先,要改变中国经济整体上的低端增长模式,这就要求中国大力促进经济的内涵式增长。内涵式经济增长是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依靠投入要素效率的提高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我国应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创新性产品,以技术、专利取胜,从而在国际

20、贸易中占得优势。其次,从出口结构来看,由前文可知,我国的出口结构亟待改变。虽然制成品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此类出口依然相对低端。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约54%,一般贸易占45%,其它贸易方式不足1%,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巨大差距的。因此,要减少经济过程对环境的破环,我国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服务贸易,提升产业水平,这无疑是我国外贸转型的战略抉择,使中国从“世界加工厂”变为“世界办公室”,加快实现从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和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的贸易方式转变。(1)另外,从法律规范来看,应完善法律制度,有效限制国外污染产业向国内转移,给技术含量高、环保技术好的

21、产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高新技术的引入和技术消化创新力度。推行绿色标签制度,使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最后,从国际经验上看,例如欧盟在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上为保障贸易自由化,在环境标准的协调方式上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对有的产品制定统一标准,对有的产品制定最高标准或是最低标准。同时,让司法机关和立法机构发挥重要作用。欧盟立法机构通过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令来指导成员国的行动,以协调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述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2)五总结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扮演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其对环境的影响。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经济的发展

22、便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然而,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在探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上走得甚远,作为一个上升势头不断高涨的经济大国,中国同样应该对此加以探索,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只有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我国的社会经济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之,只有有效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经济在社会所占的基础地位才能够有实际的价值,才能够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的目的。这也正是诸多环境与经济学者一直致力研究的共同目的,同时也向新一代的社会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考文献:1美卡伦, 美托马斯. 环境经济学与

23、环境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美汤姆蒂坦伯格.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3美保罗R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4苏文清. 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5叶剑. 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D. 厦门大学, 20006高峻. 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D. 武汉大学, 20047彭皓玥. 自然资源约束下的我国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8张慧敏.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J. 经济师, 2004,59李永波.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110傅京燕. 试论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 财贸研究 , 2001,211胡建梅.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创新, 2010,112冯哲, 方虹. 国际贸易产品污染转移的理论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1,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