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75.66KB ,
资源ID:41891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891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 岳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 岳麓.docx

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 岳麓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解析两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中,地处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经济实力较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答案D2.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A.山东 B.山西C.江南 D.龙门碣石以

2、北解析根据关中、河西等地名很容易判断出该地属于山西经济区。答案B3.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统治政策的差异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解析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所以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答案C4.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B.南方手工业大大发展C.南方交通发展超越北方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解析隋唐时,江南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南移。材料即反映了

3、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故选A项。答案A5.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解析由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现象,可以判断应是在南宋时期。答案D6.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政治重心南移B.政治重心南移带来经济重心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D.南方自古以来人才聚集解析“财赋之地”反映了经济重心地位,“人文渊薮”反映了文化重心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7.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

4、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解析东晋时期,黄河流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唐末五代,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的发展。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答案D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是我国汉代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四大经济区。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1)根据

5、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域所在地。简述这一重心地位形成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特点?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山东和山西地区。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2)特点: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3)信息: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南方。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

6、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D.统治政策的差异解析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各大经济区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答案C2.战国策赵策中“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A.山东省 B.函谷关以东C.太行山以东 D.中原地区解析注意材料中的“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由此可知“山东”是指今天的函谷关以东地区。答案B3.“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离境于斯似客,立业以斯为始,四海五洲贡水溯源。”这是对福建、广东、江西边区客家文

7、化的概述,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是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 B.两宋时期C.秦汉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解析注意题干设问角度“奠定时期”“北来在此安家”指的是人口流动;“立业以斯为始”是指从此安家立业。综合判断,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奠定了客家文化的基础。答案A4.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解析从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

8、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答案C5.导学号11374007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解析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故C项正确。答案C6.隋书地理志记

9、载,全国有190郡,1 255县,8 907 546户,46 019 956口。若按九州划分,则扬州虽只占州数九分之一,但却拥有44郡,312县,932 033户,以致扬州一州在全国郡数上占23.16%,在县数上占24.86%,在户数上占10.46%。这表明()A.扬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B.南方人口数量已超过北方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D.扬州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解析扬州是当时隋朝的经济中心之一,但不是政治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不出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数量的对比,故B项错误;到宋代时,经济重心才转移到江浙地区,这一过程在隋朝时还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扬州在全国范围的重要性,故D项

10、正确。答案D7.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解析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三次南迁,故相同原因是战乱频繁。答案B8.导学号11374008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解析南方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庶族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提高,在科举考试中的及第数量必然呈现上升趋势,故C项正确。答案C9.陆游说:“朝廷

11、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这反映了()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C.南方经济发展突出,完全超过了北方D.太湖流域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解析“实仰东南财赋”“吴中又为东南根柢”反映了太湖流域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指的是北宋时期,而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中的“完全”表述错误。故选D项。答案D10.对下列人口统计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代3

12、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A.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北方经济发展缓慢解析材料中的人口比例,不足以说明南北经济趋于平衡,A项错误;由人口分布情况推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逻辑不严谨,B项错误;南方人口增加,说明南方经济发展了,故C项正确;北方人口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发展缓慢,D项错误。答案C11.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江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A.南方

13、耕地面积有所增加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南宋时期江南水利大量兴修,昔日江、湖之地,都变成了水田,得到了开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C12.“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解析题干中“这一反差”指“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与“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由此可知从前

14、北方“大族”文化兴盛,现在南方作为“寒士之新土”,在书籍数量方面超过北方,这体现出文化重心的南移,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安史定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安宜在今江苏境内)。太平广记材料二(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三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州名苏州鄂州洪州饶州吉州衡州邵州泉州汉

15、州开元户数68 09319 19055 40414 06234 38113 51312 33030 754477元和户数100 80838 61891 12946 11641 02518 04718 00035 571889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1)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是:开元到元和时期南方人

16、口数量剧增。(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4.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前期(618756年)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竟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材料二唐时淮北(今

17、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回答,“靖康之变”后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特点: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社会状况:唐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后,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2)国家政局动荡;水利建设的停滞;水运交通业的衰败;宋、金、元在此不断争战的破坏;黄河决口泛滥;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的影响。(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有大量可耕地。影响: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南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