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填空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1、人体的体液由细胞内的_和细胞外的_组成。前者占体液的比例是_,后者占_,_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注意:汗液、唾液、泪液、消化液、尿液等成分不属于体液。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主要包括_、_和_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_。血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3、研究表明,血浆中约90为_,还含有_ (约1),_(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_、_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
2、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因为毛细血管的单层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出)。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溶液,类似于_。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注意:一般来讲,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各种细胞内的酶等)、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尿道中的物质(如各种消化酶,尿液等)、有管道与外界相连的液体中的物质(如汗液、泪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4、渗透压是指溶液中_对水的_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_: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_,溶液渗透压越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
3、%以上来源于_和_。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_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5、正常人的血浆近_性,pH为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等离子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6、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_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主要是_、_、_、_四个系统。7、正常机体通过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目前普遍认为,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_,或人体自身的_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
4、稳态就会遭到破坏。8、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_组成的,完成代谢过程需要各种_和条件。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_,它的活性又受_、_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细胞的_和_,所以讲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内环境稳态主要是指内环境中_的含量和_的相对稳定。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它是指在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环境变化作出的_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反射弧通常由_、传入神经、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_和它所支配的_或_等)组成。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
5、信息进行_和_;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作出_。反射活动需要经过_的反射弧来实现。而各种感觉的形成_(需要或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2、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_状态转化为显著_状态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神经纤维在静息时(即未受刺激时)由于_离子的_流使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而受到足够强度刺激的部位由于_离子的_流使膜内外电位变为_,该部位因此成为兴奋部位。此时,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_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部位流向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
6、是:从_部位流向_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_侧电流方向相同)。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_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向的。3、神经细胞之间相接触的部分称做_。它通常是由前一个神经细胞的_和后一个神经元的_或_相接触而形成的。突触包括_、_和_。由于_只存在于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向的。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_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释融合并通过_方式放出_,该物质扩散通过_,与_上的特异性受体作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
7、。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突触处信号发生了从_信号到_信号再到_信号的转变。兴奋在突触处只能_向传递,通常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_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或_而不能反过来传递。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并不都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关键是看神经递质的种类,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5、一般来说,位于_的低级中枢受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_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_与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_中枢。若语言区_区受损,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不能用讲话,成为_性失语症。学习和记忆是脑的_功能之一,长期记忆可能与_的建
8、立有关。6、由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_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是:(1)_;(2)通过_运输;(3)作用于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7、各激素的内分泌腺、化学本质、作用、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等知识点需要记忆,自己翻阅资料或笔记。重点!8、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血浆中的正常含量是_g/L。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的消化、吸收;(2)_的分解;(3)_的转化。血糖的去向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释放_;(2)合成_;(3)转化成_。9、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_、_和_(即促进血糖的去向),抑制_的分解和_的转化(即抑制血糖的后两个来源途径
9、),从而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_分解成血糖,促进_转化成血糖,从而升高血糖。若血糖上升,可以_胰岛素分泌而_胰高血糖素分泌。这两种激素调节的工作效果血糖的升降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这两种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是_,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调节。10、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该物质能作用于_,促进它分泌_,此物质作用于_,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它又会_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_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细胞都能起作用。1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
10、,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H+等),通过_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_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和_的调节。其中_调节是主要的。12、相对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_,作用范围_,作用时间_。13、体温的平衡调节:(1)受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_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给_体温调节中枢,经过综合分析后,通过传出神经传给一些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应答,如毛细血管_,血流量_;立毛肌_;骨骼肌_;汗腺分泌汗液_;_和_两种激素分泌明显增多,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使体温平衡。(2)受炎热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_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给_体温调节
11、中枢,经过综合分析后,通过传出神经传给一些效应器,如毛细血管_,血流量_;汗腺分泌汗液_,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使体温平衡。14、水的平衡调节:饮水少、失水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_,位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变化,产生兴奋传给_渗透压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_,释放_(该激素是由_合成、分泌的)增加,促进_对水的_作用,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平衡。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也把兴奋传给_,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15、免疫系统包括免疫_、免疫_和免疫_。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不过B细胞在_中成熟,T细胞在_中成熟。16、_、_及其_、_是保卫
1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_酶)和_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_免疫。第三道防线是_性免疫,包括_免疫和_免疫。17、体液免疫主要靠_细胞增殖分化成_细胞,再产生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增殖分化成_细胞结合_细胞发挥作用。18、写出下列体液免疫示意图中的各细胞或物质的名称 _分泌的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与抗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失去感染能力,并形成_集团或_,最后被_细胞处理。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能分泌_促进_细胞增殖、分化。_细胞主要参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第二次免疫反应的
13、特点是:更_更_,因为产生抗体所用时间_;抗体数量_;抗体维持时间_。19、若病原体侵入了机体细胞(病毒和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则抗体能否与它们结合?_。_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_细胞结合,激活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这些细胞_、死亡,这种免疫称作_免疫。而抗原则暴露在细胞外液中,与_结合,由体液免疫的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是_细胞接受到_细胞传递的_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的,在形成效应T细胞的同时,少部分的细胞形成了_细胞,它可以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的时候快速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_细胞。该过程与体液免疫相比,有如下相同点:都有_细胞吞噬病原体,将抗原呈递给_细
14、胞的过程;B细胞或T细胞受到刺激均可产生细胞的_和_,大部分转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少部分转化为_细胞。20、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1)_病,由于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将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_;(2)_病,由于免疫系统有缺陷造成的,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_病;(3)_,指已经产生_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_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现象。反应特点是:发作_,反应_,消退_;一般_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_;有明显的_和_。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如灰尘、花粉、鱼、虾、牛奶、青霉素等。早期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会对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_”成
15、分而进行攻击。2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的细胞,均可被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22、人工主动免疫:注射_(疫苗);被动免疫:注射_。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1、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生长素属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_,由_转化而成,一般相对集中在生长_的部位。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端运输到形态学_端,这叫_运输,也能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通过_部进行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IAA,_(PAA)、_(IBA)等也具有生长素效应。2、胚芽鞘尖端在向光生长过程中主要
16、起三点作用:(1)产生_;(2)感受_照射;(3)把生长素运输到_。所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_生长,用锡箔纸套罩住尖端的胚芽鞘_生长,在胚芽鞘尖端正中央插入一云母片(或玻璃片等)胚芽鞘_生长。在黑暗处胚芽鞘_生长。3、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_运输,从_光一侧运输到_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分布_,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_于向光一侧,所以背光侧细胞生长_,向光侧细胞生长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植物激素:指由_体内产生的,能从_部位运送到_部位,对植物的_有显著影响的_。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_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_
17、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不同植物组织、器官和种类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根_芽_茎、幼嫩细胞_衰老细胞、双子叶植物_单子叶植物、侧芽_顶芽(填“”或“”或“=”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_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_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6、植物_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侧芽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_,且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_,因此侧芽的生长受到_,而_则优先生长,植株因而表现出_。去掉_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于是抑制就被_,侧芽逐渐发育成枝条。若去除顶芽后,在切口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能否发育为枝条?_。7、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1)根会_生长,因为由于_作用,生长素从_侧
18、向_侧运输,使_侧生长素浓度大,_侧生长素浓度小,而根对生长素_,所以_侧根生长被_,_侧生长被_;(2)茎会_生长,因为由于_作用,生长素从_侧向_侧运输,使_侧生长素浓度大,_侧生长素浓度小,而茎对生长素_度较低,所以_侧比_侧生长快。8、在进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在正式试验之前应先进行一个_试验,目的在于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9、其它植物激素(1)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_,主要作用:促进_。(2)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_、_和_,主要作用:促进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_,打破块茎的_;促进果实_。(3)脱落酸
19、,合成部位:主要是_、_的叶片,主要作用:_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_;_种子萌发,促进_。(4)乙烯,一种_体激素,合成部位:植物体的_,主要作用:促进果实_。10、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地起作用,而是_种激素_。12、植物生长调节剂:(1)概念:_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_作用的化学物质;(2)特点:_合成、原料_、效果_;(3)应用:如用_催熟凤梨;用一定浓度的人工合成的_处理芦苇增加纤维长度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种生物的_个体构成的集合叫做_。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_的集合,构成_。2、种群在_或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_的数量特征。3、估算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棉蚜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该方法是在被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内,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计数时,无论_都要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_不计_,计_不计_”的原则),求得每个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