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735.89KB ,
资源ID:41759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75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docx

1、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

2、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3、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

4、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

5、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0.1)38,态度是通

6、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11.1)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

7、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8、。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58,布卢姆等

9、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

10、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7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

11、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的结果,

12、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

13、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剥夺学习权利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

14、,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愤,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4.1)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题。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