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人高中必修4念奴娇 赤壁怀古高英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3、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4、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
2、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思想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教学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苏轼心中的英雄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那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中,周瑜的气概是怎么样的?
3、是内敛的呢?还是充满豪情的?(学生回答:豪气冲天等意思相近的词)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感受词中英雄的豪情,来感受一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吧!二、课前测评。 1、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2、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樯橹灰飞烟灭4、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部分。 先叫4名学生看着题目上黑板做题,再叫2名学生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部分。二、全班齐读。 |三、通过五个步骤来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一:从题目入手,了解内容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吗?明确:“念奴娇”是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
4、壁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于是想起了古代的英雄,有感而发写下的词作。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二:了解作者,考察背景作者简介: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人。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人,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人,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家,“宋四家”之一(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苏词的特点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当时和后人的影响很大。写作背景: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 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
5、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这首词。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老师带领学生朗诵(提示: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将不认识的字词注音着重讲解,解释词义。3、简要概括上片与下片的主要内容。(上片:赤壁之景,下片:周瑜形象)古诗词鉴赏方略之四:寻找意象,体会意境思考:上阕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创设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找人答意象:大江、浪花、营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特点:雄浑、壮阔、震撼人心、气势恢宏、磅礴大气等等。(答案不求统一,意思相近即可,以学生概括为主)3、找动词,说特点:除了这
6、些透露着豪放气势的景物以外,我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动词的运用能让你感受到那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景象呢?明确:找人答4、动词:淘、穿、卷(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问:这些动词的运用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特点:(1)淘:这个字能让我们联系到淘米的动作,沙子在不断的淘筛中,从米水里被筛出来;历史就像那滔滔的江水,东去时不断地冲刷着礁石,当江水退去,一个个英雄和他们的故事就会像礁石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2)“惊”写出声势之大,惊雷!“卷”写出动态感,席卷八方之外,并吞八荒之心!吸入、破坏!“千堆雪”运用
7、比喻形象生动。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两岸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这时候出现的英雄人物,应该是豪气顿生、英姿勃发的。这三个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五:分析形象,把握情感1、一时多
8、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那么苏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找人答雄姿英发|年轻得意 羽扇纶巾 装束儒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从容镇定 直接描写:外貌、服饰、神态、动作侧面描写:人物衬托(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以景衬托:虚实结合,以惊心动魄的画面来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人物烘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上阕开头造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上阕结尾铺垫: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
9、主要地位。(2)衬托:衬托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苏轼写周瑜,寥寥数笔,却已是多方描写,几番衬托,反复渲染,给我们烘托出一个大江淘不尽的一代英雄形象。这形象(板书: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伟岸而不俗,读来让人心潮澎湃,让人心生敬仰。苏轼的如缘巨笔,让人叹服。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2、作者为何要称颂周瑜?找人答 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3、那么,最后几句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有人以为有些消极,你怎么看?找人答(1)他原先是伤感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北宋元
10、丰五年(1082)时,作者在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的“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任个闲职,与周瑜年纪轻轻便为国家建功立业相比,自己年过半百却无法展示才华和抱负,显然有些郁闷,看上去有些消极了。但游赤壁之后(2)他后来洒脱了(为什么呢?)。因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神游之后,他的心情又豁然开朗起来。苏轼笔下的江和月代表着永恒的宇宙,前赤壁赋中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生的得失在江月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如杨慎所说“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苏轼自己所说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
11、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四、总结全词先是描绘一幅雄伟奇峻的赤壁江山图;接着塑造了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梦”的苍凉慨叹,以及“一尊还酹江月”
12、的豪举,融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为一体,写景壮阔,抒情哀而不伤,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和谐意境,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作。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仔细品味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 2、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意象:大江、浪花、淘、穿、卷、营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赤壁之景: 动静结合 特点:雄浑、壮阔 形象、生动、震撼人心、气势恢宏、磅礴大气周瑜:年纪轻轻便建功立业 意气风发词人情怀: 苏轼:年过半百却报国无门 伤感洒脱 七、教学反思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经过多方面的查找资料,我渐渐被苏轼那种笑对人生的态度吸引,所以最终我将重点放在了通过品味词的豪放进而感受作者人格的豪放,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经过几年的教学感悟,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落实到做人的态度上,否则就是韩愈所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这样一个在人格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欣赏他的词就是为了欣赏他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我最想传达给学生的。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