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57.77KB ,
资源ID:41676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676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文试题综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文试题综合.docx

1、古文试题综合文言文基练习(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2、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万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 _ _ _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_ _ _ _ _ _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_ _ _ _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 _ _ _5.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_ _ _ _6. 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_ _ _ _ _ _ 7.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_ _

3、 _ _8.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 _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_ _ _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 _ _ _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 _ 12. 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_ _ _ _ 13.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 _ _ _ _ _ _ _ _14.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_ _ _ _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_ _ _ _ 16.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_ _ _ _ _ _二解释下列句子.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 _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 _4.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 _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 _ _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 7.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_ _ 三思考1. 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_ _2.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_ _3.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

5、辞别桃花源。C.“便邀还家,设久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5.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一文中进桃源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B.一进入洞口,眼前酒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D.文中没有具体写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练。6.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

6、”,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得目的是什么?_ _(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1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 ) ( )2 鸿儒( ) 3 劳形(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话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译文: 。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译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4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三 请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意思。 。 。 。四“调素琴”、“阅金经”分别照应哪句?

7、 。 。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表达作用? 。六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对偶句? 。七 请写出文章的中心句? 。(三)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蕃: 2、染: 3、濯: 4、妖: 5、亭亭: 6、植: 7、亵: 8、鲜: 9、宜: 二、 翻译下列句子。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 予独爱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 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的句子分别有什么寓意?(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本文以 正面衬托莲,以 来反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3、作者把“菊”比喻成“隐逸者”,是指 的人,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是指 的人,把“莲”比喻成“君子”,是指 的人。4、本文是一篇托物言

9、志的名篇,它借赞美 来歌颂 ,表现了作者 。5、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6、作者在第1段中从 、 、 等方面描写莲的可爱形象,用莲来象征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8、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 (四)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10、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 解释下列加划线的字。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 _ _ _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_ _ _ 3. 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 _ _ _ _ _ _4.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_ _ _ _ _ _5. 虽乘奔 御风,不以 疾也 _ _ _ _ _ _6.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 _ 7. 绝 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 _ _ _ _ _8. 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_ _ _ _ _ _ _ _ _ _ _ _9.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11、涧肃 _ _ _ _ _ _ 10. 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 _ _ _ _11.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 _二解释下列句子。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 _。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 _。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 _。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 _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 _7.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 _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 _9.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_ _10.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 _1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 _1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 _一 回答下列问

12、题1.第一段写三峡地貌(描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 _,这些语句侧重写山,突出三峡的_ _ _特点。2.第二段写三峡的夏水,突出夏水怎样的特点:_ _.3.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诗与第二段文字所写的内容相同,这首诗是:题目:_,诗句:_.4.第三段写三峡的冬春之水,突出了冬春之水有何特点:_.5.第四段写秋水,由哪句可知?划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的秋天_ _的特点,其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_ _气氛。6.本文思路清晰,采用了_ _结构。7.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总写三峡的全貌,“七百里”三字点明了三峡之长,“两岸连山”二句写出山多,“重岩叠

13、嶂”写山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二句写谷深,突出了整个三峡的雄伟气象。B.文章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其壮丽景色。C.文章写秋景时,运用了正侧结合的写法,其中正面描写的一句是从林寒涧肃,侧面描绘渲染了三峡秋景的肃杀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受。D.文章使用了大量极丰富表现力的词语,语言清新俊逸。 (五)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朝的 。本文的体裁属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4、: 解( ) 欣然( ) 行 ( ) 念( ) 乐( ) 遂( ) 寝 ( ) 相与( ) 空明( ) 交错( )盖 ( ) 但 ( ) 闲人( ) 吾( )三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 阅读理解: 1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2 本文写月突出其 ,写境突出其 ,写影突出其 ,写人突出其 ,写情突出其 。(请用一个字回答) 3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寺庙游玩? .。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5 段末几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

15、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6 作者夜游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四册(六)送董卲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 _ _ _ _ 2. 怀抱利器,郁郁适 兹

16、土 _ _ _ _ _ _3. 吾知其必有合也 _ _4.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 慕义 强仁者,皆爱惜焉 _ _ _ _ _ _ _ _5.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_ _ _ _6. 吾尝闻风俗与 化 移易 _ _ _ _ _ _ _ _ 7.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 古所云邪 _ _ _ _8. 聊 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_ _ _ _ _ _9. 吾因子有所感矣 _ _ _ _ 10.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_ _11. 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 屠狗者乎 _ _ _ _ _12.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_ _ _ _ _ _ _ _ 二解释下列句子。1. 董生自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

17、利器,郁郁适兹土._ _2.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 3.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_ 4.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_ _5.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_ _6.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7. _ _三回答1.概括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一段:_ _;第二段_ _;第三段_ _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董邵南“连不得志于有司”,他得“志”更多的是在于“功名”。()(2)各藩镇的叛臣为了对抗朝廷,自然要广揽人才。翰愈作为董邵南的朋友,不愿董邵南去为割据势力卖力。()(3)

18、翰愈不愿董邵南去河北,是怕那里的人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热情,怕董邵南去到之后,没人照顾,没人赏识。()(4)翰愈要董邵南“为我吊诸君之墓”,是因为望诸君乐毅是古燕赵地区的名将之一,也是古燕赵“感慨悲歌之士”之一()(5)翰愈要董邵南帮忙,“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是想知道河北一带的习俗改变了没有。()(6)“昔时屠狗者”高渐离等虽然出身低微,但也是古燕赵地区的“感慨悲歌之士”。 ()(7)“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表面上是对像当年高渐离那样出身低微的“感慨悲歌之士”发出号召,要他们出来为天子效力,实际上是暗示董邵南要留在长安为国效力。()(8).文章第一句“古称”二字,作用是婉转地提出董生

19、:今天的燕赵可能已无“感慨悲歌之士”你此行未必有合,要三思而行.故不能删去。()(9).“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这句话的作用是:又再提醒董生,原有的感慨悲歌之士可能已因风俗易化而不能称“感慨悲歌之士”了,此行“未必有合”,要三思而行。 ()(10.)作者是不支持董深去河北的,但文章表达得很委婉,依据是按照“明送暗劝实留”得顺序构思的。()(11).作者委托董生到河北替他帮两件事,作用有二:1.表达了作者对“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和关切。2.暗示董生:既然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都应到长安来,你还有什么理由离开长安到燕赵呢? ( ).3.“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 _.4.作者

20、说:“吾知其必有合也。”能表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A.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B.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C.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5.董生“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这跟马说中的哪些说法士一致的?董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_ _6.前后两段末尾句“董生勉乎哉”含意是否相同,为什么?答:_ _7.从本文内容看,你觉得翰愈的政治倾向如何?_ _(七)与朱元思书 风烟( )俱( )净( ),天山共( )色。从( )流飘( )荡( ),任意( )东西( )

21、。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 。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 )箭,猛浪若奔( )。夹岸( )高山,皆生寒( )树。负( )势( )竞( )上( ),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 )呜(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 )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 )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 )反( )(重点句)。横柯( )上蔽( ),在昼( )犹( )昏( );疏条交( )映( ),有时( )见( )日。一、 在括号里解释加点的词语

22、。二、 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 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译: 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 阅读回答1、文章第1、2句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各表现怎样的心境?答:第1句 。 第2句 。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本文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答: 。3、第二段写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两方面?间接描写的句子是哪句?答: 。4、 二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答: 。 5、第二段描写富春江怎样的情态美?答: 。6、三段写的对象是什么?从哪四方面描

23、写?答: 。7、第三段开头写山形,这些山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把静山写动了,这有什么好处?答: 。8、第三段写林中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山林的热闹吗?为什么?答: 。9、文章哪些句子从侧面描写山美?表现作者怎样的志趣?答: 。10、三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答: 。11、在下列表现手法中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其作用。比喻: 。衬托: 。夸张: 。第五册(八)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

24、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汀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这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这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 自余为僇人( ) 2 居是州( ) 3 到则披草而坐( )4 攒蹙累积 ( )( ) 5 外与天际 ( )6 然后知是山这特立 ( ) 7 悠悠乎与颢气俱( ) 8颓然就醉 ( ) 9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二、句子翻译1 以为凡是洲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译文: 。2 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