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79.27KB ,
资源ID:416754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675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八课《厚重的黄土》教案人民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课《厚重的黄土》教案人民版.docx

1、第八课厚重的黄土教案人民版第八课 黄土的厚重 第一课时 神奇的西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神奇的西部的自然风光,领略美好的祖国山河; 了解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极其灿烂的历史文 化传统; 了解西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过程与方法:提高阅读、探究、交流让学生明白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 地,有着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金和传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树立远大的理想,为西部的建设和祖 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教学重点: 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金和传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

2、难点: 感受神奇的西部的自然风光,树立远大的理想,为西部的建设和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教学过程1、导入 这里有望不尽的白云蓝天, 这里有翻不完的黄土高山, 灿烂的古文化在这里发祥, 乳汁的母亲河在这里发源。 啊,这里是神奇的西部,这里是文明的西部。 这是王正伟的神奇的西部的开头部分,我们从这里看到了西部的神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神奇的西部2、新课学习(1)西部的概况1、阅读课本P90“小资料” :中国的西部由西南五个省市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西部地区的这一最

3、新定义,被称为“10+2+2”。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71%;总人口约3.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6%。(二)江山如此多娇1、阅读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课本P90-91)2、探究交流。西部有许多风景名胜,你去过哪些地方?收集关于西部的照片或自己、家人、朋友游西部的门票,搞一次小展览,大家一起分享西部风光。(课本P91)明确:如去过湖北宜昌三峡、云南西双版纳、贵州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云南滇池、秦始皇兵马俑等等。 3、小结。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西部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宝藏,几千年的风云激荡造就了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

4、文化。(三)厚重的历史文化1、阅读“小资料”、“阅读角”及相关内容。(P92-93)2、探究交流。查一查,在目前中国西部发现的古人类中,除蓝田人外,还有哪些古人类?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有多远?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课本P92)你知道历史上西安是哪几个朝代的首都吗?(课本P93)你知道哪些西部民歌?举办一场关于西部的民歌大赛,看谁会唱的歌又好又多?(课本P93)明确:元谋人,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其化石发现与云南元谋盆地边缘,距今170万年。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的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摇篮。西安市我国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

5、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传统民歌:如云南小河淌水;陕西: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西:在那遥远的地方;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四川:跑马溜溜的山上等等。3、小结。 我国的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摇篮。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青藏文明、秦川文明、巴蜀文明、滇文明等,无不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西部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之地。(四)、丰富多样的资源1、阅读“知识窗”及相关资料。(P95)2、探究交流。假如没有西部的能源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我国的国民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课本P95)

6、明确:如果没有西部的能源资源,很多工厂、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会陷入瘫痪;如果没有西部的森林资源,我国的造纸业将大大缩水,洪涝灾害将会不断,珍惜动物将无生存之所;如果没有矿产资源,许多行业将停产待料。总之,西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动力库和资料库,其资源的缺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3、小结。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多、类型齐全,是驰名中外的“绿色宝库”、“天然药库”和“生物基因库”。西部具有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重要的支柱产业。西部地下水可采资源丰富,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占全国的70%。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

7、映。由于西部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差别明显,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富有魅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历史悠久璀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6、训练设计1、西部地区有哪些历史文化?举例说明。2、西部地区有哪些丰富资源? (青藏文明、秦川文明、巴蜀文明、滇文明等,无不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多、类型齐全,是驰名中外的“绿色宝库”、“天然药库”和“生物基因库”。矿产资源、地下水可采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板书设计 西部概况 江山如此多娇-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西部特殊的自然景观神 西部地区是中华

8、文明的第一摇篮奇 厚重的历史文化 西部地区有着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 西部是中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之地西 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部 丰富多样的资源-地域辽阔 资源总量 种类多 水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七、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摇篮。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由于西部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差别明显,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富有魅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历史悠久璀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第二课时:东西部差距有多大?【教材

9、分析】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第八课厚重的黄土。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形、气候、历史变迁等各种因素,东部和西部的发展极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一些重大国策制定的现实原因。在历史、地理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对西部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可以作为对本课的知识铺垫。对西部地形地貌、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资料搜集只是引子,本课着重在让学生感受到西部的神奇和美好后,再看到这块美好河山的落后,从而激发起建设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深刻、更理性地认识东西差距,进而理解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课文有三框题,分别为神奇的西部、东西部差距有多大?、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建议用三课时完成对本课的学习任务

10、。各框一课时,将练习贯穿于讲授环节之中。 【学情分析】青少年具有初步的政治意识,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有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对学习此课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知道西部与东部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是最多知道的是东部比西部发达,具体存在哪些差距却不能详细说明。【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到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的种种差距,增强使命感,用实际行动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献计献策,树立共同建设西部家园的理想。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对比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性,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西部的历史、自然环境和与东部地区由此存在的巨大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理

11、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含义和实施的重大意义及实施的具体措施。【教学重点】“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为了准确把握这一重点,我们学习这一内容时,要预先上网查找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在对西部地区有较充裕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落后的表现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出西部开发的重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加强交通建设,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东部对其支援等,从而深刻领会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增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使命感。【教学难点】“东西部差距有多大”是本课的学习难点。一方面,西部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有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又存在巨大差距。这些导致我们

12、在认识上会产生矛盾,难以理解东西部地区差距的产生。为此,我们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要从历史、现实和环境等方面,对东西部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做一对比分析,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及其成因。【教学手段】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图片、数据和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预先上网查找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西部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由于历史、现实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国家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那么,东西部之间主要有哪些差距呢?二、新课学

13、习1、观看视频:水土流失。2、讨论:从刚才的短片中同学们能感受到什么?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造成了西部重大环境问题。3、阅读“小资料”。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在6亿吨左右,约占长江上游每年输入长江泥沙量的60%,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占三峡门以上地区输沙量的一半。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江河下游河道淤积,留下洪灾隐患,而且易引起当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

14、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表3)。 从流失的程度来看,轻度流失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为47.6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积为25.76 万平方公里,剧烈流失面积为29.9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50%。目

15、前全国农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48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师:在你生活的地区存在这样的现象吗?生答略。师:从水土流失和“小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说东西部在发展上存在差距,那么第一个差距就是什么?生:自然环境的差距。(板书)3、想一想:人们说: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生:人类过渡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我们可以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发展林草业及相关产业等办法加以解决。4 、阅读“知识卡”。师:“知识卡”列举了大西北生态环境的窘迫,那么这对人们生

16、活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窘迫首先严重地影响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必然干旱缺水,它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也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5 、阅读“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师:这些经济指标说明什么问题?生: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西部。师:东西部在发展上存在差距,那么第二个差距又是什么?生:经济发展的差距。三、训练设计(一)巩固训练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一、19992003年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较:2、19992003年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曲线图:(1)以上数

17、据有什么共同特点?(2)想一想: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说一说目前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强化训练1、同步导学本课题中的课后提高部分。2、简答题:东西部存在哪些差距?(试举4个实例)。3、你知道国家采取哪些措施缩小东西部差距?四、课后反思:学生只是在历史、地理的课堂上,对西部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可以作为对本课的知识铺垫。而西部地形地貌、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资料搜集只是引子,本课着重在让学生感受到西部的神奇和美好后,再看到这块美好河山之后的落后,从而激发起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深刻、更理性地认识东

18、西部差距,进而理解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知道国家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措施。 第三课时: “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及重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及措施,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重点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及重大意义难点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教法自学、讲授教学 教具一课一辅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设计 目的: 西部大开发 决策时间: 产生的影响: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 实施山川秀美工程 采取措施 打造交通网 大力办教育 东西联动 教学反思

19、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多而且是本课的重点和落脚点。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进行教学时按时完成任务,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1. 重点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自学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2. 注重对教材中重难点的处理,大部分学生对本框的知识基本掌握。3. 学生的参入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还有待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 。4. 课堂容量很大,时间把握不当,有些教学内容匆匆收尾,导致拓展部分时间太少。教学过程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东西部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党中央决定实施什么战略 ?二:请用10分钟预习教材。注意把教材中重点部分作上记号。三

20、:新授课。1、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为了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为了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2、 实施西部大开发可以所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再造一个山川秀美工程;打造交通网;发展教育事业;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3、要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有人认为,要“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只要植树种草就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4、 西部的发展,打造一个过硬的交通网重要吗?为什么?生回答:西部开发,交通先行。应该建立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这对于西部开发来说,十分重要;打造交通网,有助于西部走出贫困、落后,有助于我们西部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

21、西部人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我们西部。5、 西部大开发至今在交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6、 青藏铁路的建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7、读材料:环保与青藏铁路携手同行。你有什么感悟?-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说明: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最好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采用架桥、绕行、或其他能保护文物的方法。由于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宝贵的价值,我们应该想办法保护。尤其是政府在决策中,更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8、有人认为,西部开发靠教育不行,因为教育周期长、

22、投入大,会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9、同学们知道的东西部对口帮扶的省市有哪些? 10、 东部帮西部仅仅有利于西部的发展吗?为什么?东部帮西部,最终会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从当前来看可能东部付出的更多,但从长远来看,西部的发展必将回馈东部,最终惠及全国。1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12、实施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1) 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之间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 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3) 是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 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课堂

23、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吗?西部大开发主要采取了那些措施?到目前取得了那些成就?说说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能为西部的发展做点什么?五:训练设计(一)巩固训练1、同步导学中课前预习和课堂强化部分。 2、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的是什么?3、要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有人认为,要“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只要植树种草就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二)强化训练1、同步导学中的课后提高部分。2、你知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吗?3、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能为西部的发展做点什么?六、课后反思 本框的教学内容多而且是本课的重点和落脚点。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进行教学时完成任务,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1、注重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自学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进行。2、注意了对教材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对本框的知识基本掌握。3、学生的参入意识还有待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还要加强 。课堂容量大,时间把握不妥,有些匆匆收尾,导致拓展部分时间太少。 注意: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读书,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强调要牢记四点措施。对每一做法讲解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多以问题的方式出现,鼓励学生思考解决。同时把握时间。第10和12两问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回答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并总结出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