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90.21KB ,
资源ID:41592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592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分配:2课时三、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属于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为下册内容打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被 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 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 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 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运

2、用人地关系思想 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半是七年级一手带过来的,另一半不是,所以基 于知识体系的差异,讲课时要多照顾另外一半的学生,让他们的 思维紧跟课堂,能听懂。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学生普遍 认为知识点不很难,但仍需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了解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 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3、的正确 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七、教学重点:1.土地资源的特点; 2.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八、教学难点:1.土地资源的分布; 2.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九、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图象法、讨论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十、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十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十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共35分钟)活动(5分钟)讨论(5分钟)小诗朗诵:“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

4、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总结: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我们对土地的赞美和歌颂是说不尽、道不完的。那么同学们,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一、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和特点 课堂活动一: 看用途了解土地 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 草原牧区、 平原耕作区、 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总结:我们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筑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多媒体出示 “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读图讨论:1.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2.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

5、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说这段小诗所表达的含义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思考讨论交流引起学生兴趣,为正式授课做好铺垫。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通过分析讨论,是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活动(8分钟)讲授(4分钟)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原因 课堂活动二: 找差异利用土地 指导学生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多媒体出示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

6、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类型气候区分布区利用程 度耕地季风区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高林地季风区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高草地非季风区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低读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 “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结合所学的我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明确:我国

7、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既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情况说明:在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讨论(5分钟)活动(5分钟)讲授(3分钟)三、珍惜每一寸土地 多媒体出示漫画: “小鸟的悲哀”、 “小草的哀求”、 “飞来的山峰”。在平时的土地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土地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只有利用恰当,才能够供人们永续使用;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课堂活

8、动三:定国策保护土地1.人均耕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切实保护耕地,适当开垦荒地)2.滥伐森林(严禁滥伐、盗伐森林)3.靠天养畜、弃牧毁草开荒(划区轮牧)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小鸟的悲哀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飞来的山峰乱占耕地耕地减少结合课本,并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利用搜集的材料说明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十三、板书设计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点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原因 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十四、作业布置(

9、2分钟):课本P70 活动1;同步导练、填充图册。学情分析 初中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础上,对于地理学习已经有一定基础,对基本的地理概念有了认识,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对中国地理在前几章的学习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土地资源的学习是在学习资源概况、中国的水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习起来会比较顺利一些,也会比较顺利。但对初中生来说,对土地资源实际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是有所难度,对学习土地资源,难点应该是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实际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应该通过加强读图分析,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身边实力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学

10、生的直观认识,和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效果分析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堂目标1、目标定位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授课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目标关注了学生差异。2、目标告知清楚:学习前对学生将目标告知清楚,表述明确具体,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适切、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呈现合理。2、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恰当;教学任务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素养1、教态自然大方,态度温和,语言幽默,师生交流顺畅,上课规范,

11、应变自如;课堂驾驭能力较强,学生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学过程1、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凸显多媒体设备的优势。2、反映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所采用教学方法、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匹配协调,有效促进了重难点突破。3、教学流程清晰、容量适当、环节高效;能够灵活、恰当地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的表现和生成问题反馈及时,评价恰当;知识拓展合理,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学效果1、教师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展示了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2、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个体

12、差异,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悟,达成三维目标。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四部分内容。“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人多地少”部分,教材正文讲述了土地的重要性,阐明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深化对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教材设计了相应的活动,为便于活动的开展,教材特意降低了难度,通过人物对话形式进行提示。为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教材刻意呈现了两种不

13、同形式的统计图。在“类型齐全”部分,教材正文阐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多样性,介绍了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类型的比重和面积大小情况,以及难以利用土地的比重和分布情况。“活动”要求联系已学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知识来回答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中国地势阶梯示意”、“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两幅图来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读图训练。在“区域差异明显”部分,教材正文从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我国土地类型的分布状况,教材安排了“中国耕地分布”、“中国林地分布”、和“中国草地分布”3幅图。在讲述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

14、时,考虑到这个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若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来呈现,可能会给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因而教材采用正文方式,联系已学的气候、地形知识,阐明了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地区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在“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部分,教材正文分别讲述了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提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为了激发学生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一则18亿亩保护红线的阅读材料,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教材结合宁夏硒沙瓜种植、农村闲置或废弃土地利用等材料设计

15、了相关活动,这些活动材料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巧妙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用图的编排上,本节教材采用由合到分的模式,即先呈现一张土地资源分布图,再用简单要素图来表示各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状况,很好的降低了读图的难度。这样的编排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评测练习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国土面积不大B山地多,平地少,平原面积小C人口基数大D我国东部降水量普遍偏低2我国耕地较集中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中部 B青藏高原西北部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3我国土地资源中,面积最大的是( )A耕地 B草地C林地 D难利用土地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

16、262.2万千米2,占国土总面积的27.3,且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2460千米2的速度扩展,吞噬着我们许多可利用的土地。据此回答46题。4我国受荒漠化影响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 ( )A新疆,内蒙古 B湖南,湖北C广东,海南 D上海,浙江5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工业污染 B农业污染C不合理利用土地 D工矿企业滥占土地6不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径的是 ( )A保护天然林木和草场B控制交通发展,少占耕地C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D营造防护林,建设人工草场7.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回答问题。(1)土地利用类型: _, _, _。(2)地形区名称: A _高原,

17、 B _平原, C _(山脉)。教 后 反 思本节课所学内容是湘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资源”中的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基本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保护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探究、归纳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重点突出。在解决难点时,设计了活动的方式,学生探究、交流,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在讲“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时,除了课本上的例子外,还结合实际多举这方面的例子,从而激发起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18、在教学设计上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了地理规律和原理,学会了分析解析地理现象。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探究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 教学后我也产生了一些困惑,首先用探究的方式教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思维层次较高,而实际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及思维习惯不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本身要求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讨论的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影响了教学效率;其次,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导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19、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设计的问题必须既有坡度又有启发意义,从而令学生产生相应的探究兴趣,如果这些条件不充分的话,实行起来就比较困难。 今后改进设想: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教学时间的允许,探究、讨论不一定要用于整节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完成较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二、作为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练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轻松驾驭课堂教学。三、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地理教程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及其规律,整理出具体内容。 作为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长足的进

20、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自然资源的课程内容有4条,“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对应的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自然资源在世界地理的总论部分没有安排,在中国地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讲述方法仍保持不求系统、突出个案的课程标准内容设计思路。在要求的层次上,该部分的“标准”明显比世界地理部分更高。在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课程标准就这一点做了明确的“说明”。至于为什么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而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其二,从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来看,即使资源丰富的地区,也不能滥采滥用自然资源。对于学生来说,资源意识的确立,关键还是要联系实际,尤其应联系当地实际和学生自己的实际,并规范到学生的行为。依据课标要求,本节遵循认识资源、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编写主线,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