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3 ,大小:200.13KB ,
资源ID:415294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529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000吨年多晶硅综合生产项目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000吨年多晶硅综合生产项目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

1、5000吨年多晶硅综合生产项目建设环境评估报告*公司5000吨/年多晶硅综合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XX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中心2012年6月1、总 论 1.1 评价任务由来 1.2 编制依据 1.3评价目的 1.4 评价原则 1.5环境功能区划 1.6 评价因子 1.7 评价标准 1.8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9 评价等级划分 1.10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11 项目外环境关系 1.12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2.1相关企业现状 2.2 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3.1工艺技术 3.2水量平衡及物料平衡 3.3 污染物产生、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3.4 项目选址及

2、总图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2 社会环境概况 4.3 城市规划 4.4 *市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5.3 地下水环境监测及评价 5.4 环境噪声现状及评价 6、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6.2 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6.3 施工期间噪声影响分析6.4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6.5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6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6.7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分析 7、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7.1 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评价 7.2.运行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7.3 运行期声环境影响评价7.4 运行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7.5生态环境影响影响分析 7.6 煤贮存及运输的环境影响分析 8、清洁生产分析 8.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8.2循环经济分析 8.3节能减排情况分析 8.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9、总量控制分析 9.1总量控制的目的 9.2 总量控制因子和计划 9.3 污染物排放总量确定原则 9.4总量控制目标值的确定 9.5总量控制污染物来源及分配方案 10、环境风险评价 10.1项目原材料、产品化学性质毒性及储运方式 10.2风险识别 10.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确定 10.4 评价范围 10.5源项分析 10.

4、6后果计算 10.7 风险计算和评价 10.8风险管理 10.9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1、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1.1 环保措施综述 11.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11.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11.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评价及建议 11.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评价及建议 11.6无组织排放拟采取的防范措施 11.7非正常排放拟采取的防范措施 11.8绿化措施及建议 11.9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11.10其它防范措施 11.11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及投资估算 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2.1效益分析 12.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公众参与 13.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13.2 公众

5、参与的原则 13.3公众参与的方式、对象和内容 13.4公众参与结论和建议 14、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4.1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目的 14.2环境管理计划 14.3环境监测计划 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1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5.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5.3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15.4结论与建议 1、总 论1.1 评价任务由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要急剧增加,但目前人们赖以依存的常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却逐渐减少甚至枯竭。而且曾经被认为是替代矿物能源资源的核能,也随着日本福岛大地震所造成的核电站事故对全球环境以及人类造成的不可估量的严重影

6、响,而促使世界重新审视核能的利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全球性、持续性环境问题。因此,能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寻找可以替代矿物能源资源的绿色能源又重新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热点。 为了解决全球能源危机问题,人们已经发现:太阳能开发与利用作为新能源的一种,与煤炭、煤化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相比,有着成本低廉、用之不竭、环保经济等无可比拟的显著竞争优势,成为人类新能源利用的首要途径。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产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 21世纪的宠儿。日、美、欧各国纷纷立法促进硅太阳能电池的

7、生产和应用,硅太阳能电池产业有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由于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强力拉动,造成了太阳能电池用硅片供不应求,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面临着原料危机。由于国际半导体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两次海湾战争造成的国际石油价格暴涨的能源危机,造成了对半导体级高纯多晶硅的巨大需求,也客观上促使国际多晶硅短缺紧俏及价格暴涨。加上多晶硅生产主要由国外几家大公司控制,他们结成同盟,以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等手段控制市场价格,形成了国内多晶硅严重短缺的局面。 基于对以上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公司决定在*县孙家坝镇投资建设“5000吨/年多晶硅安全生产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8、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一切新建、扩建、技改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公司于2012年6月正式委托XX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此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XX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接受委托后,派有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实地踏勘、资料文献收集,与工程设计单位、业主进行了咨询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按照环评技术导则规范和要求,编制了*公司5000吨/年多晶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

9、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3;(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1)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7】2174号。(12)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0、2002年3月15日;(14)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1.2.2 政策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2005.12.;(3)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20001015号文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5) *省政府*府发(1996)14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6)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分管理规定,1992年1月,*府发【1992】5号;

11、(7)*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分的通知,1992年1月,*府发【1992】10号;(8)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规定的通知,1997年9月,*府办【1997】13号。1.2.3 技术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国家环保局发布,1994年4月1日实施;(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国家环保局发布,1996年7月1日实施;(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5) 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

12、2000)。(6) 化学工业部化工行业标准(化建发1995397号)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7)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8)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HGT20667-2005)。1.2.4 相关规划文件(1)*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准予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号:522200*100(2) *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3) *县环保局关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4) *市环保局关于本项目“执行环保标准的批复”;(5) *省环保局关于本项目“执行环保标准的批复”;(6) *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 *市工业发展布

13、局规划纲要(19952020);(8)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9)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说明;(10)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1) 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12)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水文、气象资料等;(13) 项目环评委托书。1.3评价目的通过评价查清本项目开发建设活动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点、污染特征或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以及当地环境特征、环境制约性,预测开发建设活动全过程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而提出避免或减缓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的对策措施,为项目实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优化设计、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4、,为区域生态环境维持良性循环提供保障。通过以上工作,使本评价达到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部门优化设计、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1.4 评价原则1. 与拟建项目的特点结合;2. 与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区域环境相结合;3. 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和经审批的各类规划;4. 正确识别拟建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5. 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6. 促进清洁生产,提出总量控制方案;7、预防环境风险;8. 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9. 替代方案或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行。1.5环境功能区划1.5.1水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区域水环境根据*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乌江

15、属于地表水类环境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1.5.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项目所在位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1.5.3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县孙家坝镇,项目用地属于工业区,声环境评价范围内的区域属于3类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 1.6 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根据废气排放情况及周围环境特征,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SO2、NO2、PM10、氯化氢、氟化物、Cl2共6项;污染源评价因子确定为:SO2、NO2、烟尘、氯化氢、氟化物、C

16、l2共6项;SO2、NO2、PM10、氯化氢、氟化物、Cl2 6项为大气扩散模型预测因子。SO2、烟尘、氯化氢、氟化氢、Cl2 5项为总量控制因子。 2.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DO、SS、CODcr、BOD5、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氨氮、粪大肠菌群共13项;污染源评价因子确定为:pH、SS、CODcr、氨氮、氯化物、氟化物共6项;CODcr、氨氮、氯化物3项为预测因子;CODcr、NH3-N为总量控制因子。3.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不进行预测。4.噪声噪声评价因子为厂界LAeq。5.固体废

17、物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和处置方式6.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土地利用性质、农作物影响分析。1.7 评价标准根据*县环境保护局关于该项目执行环境标准的函,确定项目执行标准如下。1.7.1 环境质量标准1.7.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中的常规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氯化氢、Cl2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限值见表1-7-1。表1-7-1 环境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 (mg/m3)序号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1SO2日平均0.151小时平均0.

18、502NO2日平均0.121小时平均0.243PM10日平均0.154氯化氢日平均0.0151小时平均0.055 氟化物(F)日平均0.0071小时平均0.0206Cl2日平均0.031次0.101.7.1.2 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见表1-7-2。表1-7-2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序号污染因子单位类标准限值1pH无量纲692DOmg/L53CODcrmg/L204BOD5mg/L45石油类mg/L1.06氯化物(以Cl-计)mg/L2507氟化物(以F-计)mg/L1.08硝酸盐氮(以N-1计)mg/L109氨氮mg/L1.

19、010高锰酸盐指数mg/L81.7.1.3 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其标准限值昼间60 dB (A)、夜间50dB(A)。1.7.1.4 地下水环境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一93)类标准,见表1-7-3。表1-7-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序号污染因子单位类标准限值 (mg/L)1pH无量纲6.58.52氟化物mg/L1.03氯化物mg/L4硝酸盐氮mg/L5高锰酸盐指数mg/L.0氨氮mg/L0.2挥发酚mg/L0.002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1.7.2.1 废气排放标准工

20、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详见表1-7-4。表1-7-4 工艺废气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序号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 m3)最高允许排放速(kg/h)1氮氧化物2400.77(15m)2氯化氢1000.26(15m)3氟化物9.00.1(15m)4氯气650.52(25m)无组织排放监控年度限制: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氟化物:20g/m3,氯化氢:0.2mg/m3,氯气:0.4mg/m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第3时段标准限值。具体的标准值见表1-7-5、1-7-6。表1-7-5 火力发电锅炉

21、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项目烟尘最高容许排放浓度烟气黑度时段第3时段10燃煤锅炉 mg/ m350表1-7-6 火力发电锅炉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时段第3时段燃煤锅炉及燃油锅炉 mg/m3 400表1-7-7 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汽轮机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时段第3时段燃煤锅炉及燃油锅炉 mg/m3Vdaf20%4501.7.2.2 废水排放标准本项目的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见表1-7-8。表1-7-8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单位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pH无量纲692悬浮物(SS)mg/l703CODcrmg/l1004氟化物m

22、g/l105BOD5mg/l206氨氮mg/l151.7.2.3 噪声控制标准根据噪声功能区的要求,本项目噪声控制标准应该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表1-7-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 别标准值dB(A)依 据昼间夜间化工工业区厂界(类)655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另外,施工期间噪声控制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表1-7-10 施工场界噪声评价标准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昼 间夜 间土石方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土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

23、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7.2.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项目固体废物按其性质分别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8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8.1 评价内容1. 通过现场踏勘及资料分析,查清拟建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2. 通过项目选址环境现状监测,评价其环境质量水平及本底条件。3通过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摸清工程建设的规模和主要内容,分析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环节、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种类、产排量、排污方式及最终去向。4依据污染源强,在不同环

24、境条件下,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制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和控制方案。3. 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和论证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4. 明确拟建项目所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并且对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5. 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拟建工程的环境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主管部门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6. 通过环境风险评价,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分析说明采取防范应急措施前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1.8.2 评价重点根据拟建工程特征与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确定评价重点为:深入工程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分析,重点评价项

25、目环境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提出应急预案;重视废气、事故排放影响及控制措施分析;深入进行项目环保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评价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可达性论证,以及清洁生产分析。1.9 评价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国家或项目所在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确定评价等级。1.9.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锅炉和工艺废气淋洗塔尾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的评价级别计算方法,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属复杂地形,将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提为二

26、级。1.9.2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经计算,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约84.15m3/h,日排放量2019.6m3/d(5000),其中可直接排放的清净下水78.89m3/h;其它4.8m3/h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后排放进入水体。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SS和少量CODcr、氨氮,复杂程度为简单;按关于*市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类别的规定的通知,项目受纳水体乌江水域功能为类,据*县水文站统计,乌江评价河段多年月平均流量为564m3/s,大于150m3/s属大河。依据环评导则(HJ/T2.3-93),本次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1.9.3 声环境

27、评价等级项目拟建地为*县工业区,为工业用地,属GB3096-93中的3类区。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设备噪声,经消声、减振、降噪后项目区域建设后噪声级无明显增加,受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依据环评导则(HJ/T2.4-95),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1.9.4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4.2.3.1的规定及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本项目存贮单元三氯氢硅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拟建地属于化工工业用地,按导则应为二级,考虑到项目周围5km内居民等社会关注点较多,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按一级进行评价。1.9.5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选址建设

28、地为*县孙家坝镇丰产坝,属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现状植被为杂草等土生植物,无珍稀物种。工程生态影响范围小于20km2,项目所在地属于生态非敏感区,项目建设不会造成主要生物群落的明显变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确定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仅简述项目建设对生态的影响。1.10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1.10.1 评价范围1. 施工期拟建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区域。评价内容为水土流失、基础挖方及回填与弃方量平衡。施工期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场地及厂界外200米范围内的区域。声环境及大气环境为建设项目场地及厂界外200米范围内的区域。2. 营运期根据环境评价等级和外环境关系,确定工程营运期评价范围。 1.10.2 评价时段本项目评价时段为施工期、营运期二个时段。重点为营运期。1.11 项目外环境关系项目拟建场地位于*县孙家坝镇丰产坝,占地面积300亩,项目西侧与乌江相距约50米,。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与外界衔接的道路为本厂址西侧南北向道路。项目厂界范围内500米狭长地带范围内,属丰产坝二组、三组、四组范围。项目地范围内丰产坝三组居民住房,68户,约278人;丰产坝二组居民住房,75户,约375人;项目地南面紧邻丰产坝一组居民住房,108户,约345人。根据当地政府工业发展规划,丰产坝所在范围全部为工业用地,当地政府承诺,在项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